禪,是天竺的佛與中國的道結合後,誕生的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頓悟法門,慧能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在禪的世界裏,每一個人的心裏都立著一位真如法身佛,一切的修行,包括行走坐臥、饑餐渴飲、待人接物,都是為了讓其放出光來,照亮人生中的一切,甚至照亮世間萬物。
有這麼一則公案。有一天,慶諸正在篩米,溈山禪師道:“施主物,莫拋撒。”慶諸道:“不拋撒。”溈山禪師於是從地上拾起一粒米來,說道:“汝道不拋撒,這個是什麼?”慶諸無言以對。溈山禪師接著說道:“莫輕這一粒,百千萬粒盡從這一粒生。”慶諸便問:“百千萬粒從這一粒生,未審這一粒從什麼處生?”溈山禪師一聽,便嗬嗬地笑著走了,他為什麼不說破?因為說破了,就不是禪了,自己去悟吧。
對於這個公案,還有更詩意的表達:一月普現千江水,千江水月一月攝。那麼,這一粒米,這一輪月,代表著什麼呢?答案也就是一個字:“心!”境由心生,以你心中的那雙佛眼看世界,一切無不閃著佛光;所以,一統萬,萬歸一!這就是為什麼得道之人,總是胸中喜念踴躍,滿目山河萬朵。
如果說,道,講的宇宙自然之法的話,那麼,儒,則講的世間人倫之法;孔子曾留下一句讓後人玩味不止的話:“吾道一以貫之。”許多人都以為找到了答案,因為孔子的學生曾參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其實,當時的曾參年輕,根本沒有悟透孔子的真義,一個“而已”,盡顯其回答的不夠嚴肅。因為孔子真正想告訴他的是一個“仁”字,而忠恕禮智信義,不過都是仁這個“一”所統領下的“萬”的內容,“仁者人也”,“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而孔子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便是說你的心隻要達到了仁的境界,處萬人,接萬物,成萬事,都不會出差錯的。這就是儒家的一以統萬、萬殊歸一。
齊國的晏子,是孔子最推崇的人之一,而晏子則是侍奉過三個君主的人;有一次,梁丘心懷叵測地問晏子:“你侍奉過三個君王,而三君都不同心,且都對你言聽計從,是不是你胸中跳動著不同的心與之相和啊?”晏子笑而答道:“我聽說,仁愛不懈,每個人都會聽你的,奸邪不忠,恐怕沒有一個人聽你的。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啊!”孔子聽說後,告訴他的學生:那個以一心事百君的晏子,是一個值得你們敬重和學習的人啊!因為晏子的一心,正代表著孔子所說的仁之內涵呢。
道的一,占盡了造化自然的風流,可以養魂;禪的一,充滿了覺識妙悟的浪漫,可以養心;儒的一,彰顯了生命大美的韻致,可以養氣!此三者,皆可助我們寫好人生這首詩!
當然,儒道禪,我們得其一,便一生都受用不盡,何況我們可以氣、心、魂三者兼修呢?我華夏之鼎,因有此堅挺的三足,故運作恒久!
原載於《思維與智慧》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中華文明可謂博大精深。這裏的一,有簡單的意思,也有萬宗歸一的含義。這些思想,是我們永存的精神寶藏。
風景與故事
文|戎裝雲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洪應明
天地之間原本隻有自然,人類出現後才有了世間。自然進入觀賞者的眼中成為風景,世間經人類的演繹有了故事。
帶有詩意的風景是裝點心靈後花園的基本元素。天空的一輪明月,山間的一條溪流,枝頭的一聲鳥啼,路邊的一棵綠樹、一塊頑石,甚至是石縫裏挺出的一株毫不起眼的野草野花都可以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徜徉其中讓人忘記憂愁,讓人見到歡喜。
帶著熱度的故事是人們行走人間留下或正在留下的串串印痕。一顰一笑間隱藏著曼妙的故事,燈光舞台上閃動著精彩的故事,金戈戰場上騰挪著壯闊的故事,大哭大鬧中更承載著或驚心或滑稽的故事……置身其中,撲麵而來的是濃濃的生活氣息。
風景從來都不僅僅屬於詩人,盡管詩人眼中的風景最富有詩意;故事也從來不僅僅屬於小說家,盡管小說家筆下的故事集中了生活的熱度。
詩意的盡頭沒有詩意,呼嘯而來的列車和冰冷刺骨的鐵軌對於海子而言已經不再是麵向大海春暖花開的風景;熱度的盡頭沒有熱度,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電影《風雲》中雄霸披頭散發的狼狽模樣意味著一個曾經費盡心機登上巔峰的人物之人生故事的淒冷謝幕。
看山宜在山外,智者的目光移出生活的小圈子,故事本身也是風景;樂山宜在山內,隱者的身影融進自然風景,風景之中也有故事。不必把名和利的分量掂得過重,也不必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其實,智者和隱者兩種身份可以適時合而為一。美學大師朱光潛有一句經典的話:“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業。”當今社會奉行“下班關手機,周末必出遊”的“綠客一族”當接近此境界。
失意時,不妨把風景引入故事,盤腿坐在叢生的荊棘旁邊靜心休憩,抑或站在絆腳石上放聲歌唱,如此則荊棘可愛、石頭親切,個中自有一番做人的坦然和傲氣;得意時,不妨把故事引向風景,把酒東籬,盈袖的淡淡暗香裏自有一種處世的超然和雅趣。
我看故事多風景,料故事看我應如是。賞著風景,演著故事,無怨無悔,不憂不懼。
原載於《思維與智慧》
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都看成風景,把瑣碎的日子過成詩。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與人方便,隨遇而安。
爛名字卻很燦爛
文|奇清
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
——陳玉書
“爛”,這個字彰顯著對立統一。它有兩種相反的意思,一是“不好”,如那人很爛;一是有光彩,如燦爛。其實,許多事情“光彩”就包含在“不好”中。
在一些人眼中,馬雲是一個為公司取名字的高手,因為“阿裏巴巴”“淘寶”“天貓”,無不皆是好的。有些人也就常常請馬雲替自己新辦的公司取名字,這時馬雲往往會笑哈哈地說:“你要是不怕挨罵,我可以為你效勞。”於是,他給人講了“天貓”這一名字的來曆。
當年淘寶商城要換一個名字,馬雲的夥伴們都一起讓自己的腦子轉動起來,一時間有好多個名字彙集到了馬雲的案頭,比如“宏達”“天誠”什麼的。但馬雲覺得這些名字不是太正統,就是太直接,想象力不夠豐富。
那天晚上,馬雲在家衝涼,家裏的小花貓突然“喵喵”地叫起來,想到“天誠”這個名字,他的眼前不禁一亮,“天貓”二字閃現在腦際。興奮異常的他忍不住打電話告訴夥伴們,電話中傳來的卻無不是反對聲:“太土老帽了!哈哈,太‘土老貓’了!”
馬雲思忖:“這名字八成要成了。”第二天,他到辦公室一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搖頭,有人說:“這是一個什麼古怪的名字!”馬雲竊喜,既然人人討厭這個名字,說明這個名字獨特。名字本沒有意義,叫的人多了也就有意義了!
馬雲認為夥伴們罵、辦公室的人罵、公司的人罵,這還不夠,要是向社會公布,引起“罵聲一片”,這個名字就響亮了。他不顧公司員工的普遍反對,利用自己的“淫威”向社會推出了“天貓”。
果如馬雲所料,網民們都對這個名字“大肆開罵”了,結果罵的人越多,傳播得越快。先是“天天罵”;四天後,便有人開始為這個名字叫好了;五天後,許多人都說“天貓”這個名字太有意義,太有文化內涵了。甚或有網民說:“因為‘天貓’這個名字,我忍不住上去‘天天瞄’。”
2014年9月19日晚,阿裏巴巴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馬雲成為中國首富。11月20日,馬雲在浙江烏鎮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演講中他說:“今天,也許我公司市值很大。但15年前大家認為我不靠譜,公司不掙錢,想法又怪異,那時候別人說我很爛,其實我知道,沒有那麼爛。今天大家說你那麼強,其實我們沒那麼強。當別人認為你無所不能時,顯示你的危險已靠近。”馬雲這一番充滿著哲理與思辨的話,道出了他成功的奧秘。
想法別致,向世俗與保守挑戰,且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別人認為你的“爛”,它恰恰是你獨辟的蹊徑,一條通向燦爛的光明道。
原載於《當代青年》
別人怎麼認識你,抑或怎麼評價你,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不要被外界假象迷惑,做你最想要成為的自己。
強權下的細節逆襲
文|清翔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張瑞敏
人生中往往有著宏大敘事,它彰顯的是其恢宏和壯闊。宏大也許能給人以震撼,但真正讓人不能忘懷的是宏大背後的細節。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17歲那年,王維來到了長安城,寫下了這首令長安少女糾結得情腸婉轉的《相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晚年又寫下了這首於詩情畫意中寄托其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的《山居秋暝》。
王維進士及第,曾任過右拾遺、監察禦史、中書舍人、尚書右丞等職。這些應該是王維人生中的“宏大敘事”,但人們也許真正記住的隻有這些其人生中細節的詩句。
不說這些詩句膾炙人口、深入人心,讓王維至死也銘刻在心的大約也是這些詩句。755年,唐朝出現了曆史上宏大敘事事件:安祿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從繁花似錦的夢中終於驚醒了,帶著愛妃倉皇出逃。
那天,長安城中的大臣如同往常一樣,以為隻要去金鑾殿中報個到,就可回到家中繼續享受盛唐的花花世界。可金鑾殿上早已不見了皇上的蹤影。在大臣連同王維正感到納悶時,他們卻一同成了安祿山的俘虜。
唐玄宗一路逃難到西蜀,這才想起16年前去世的張九齡,因為張九齡曾提醒過皇上安祿山有可能反叛。“蜀道鈴聲,此際念公真晚矣!”玄宗這樣說。
與玄宗同陷於危險境地的還有王維,被安祿山帶到了洛陽的王維被囚禁在了菩提寺中。他是名人,安祿山按一定的規格待他,吃的喝的按時送到,雞呀魚呀的也不缺少,還將一份委任書放在他麵前。
追求高潔情懷的王維豈能做這樣的官?此時王維雖說已56歲了,但他認為自己身體還算硬朗,活上十年八年不成問題。他想這時自己生一場病該多好,病了安祿山就不會再逼他做官了。可是病遲遲不上身,王維於是服了巴豆,讓自己瀉個不止。對待王維這個“天下文宗”,安祿山倒也顯出了一份少有的耐心,他說:“你病了,我可以等著。”不過以前的待遇不再有了,且環刃交加,以死威脅他。王維沒勇氣去死,最終擔任了偽職。
安祿山進入長安,血洗完長安城後,抓了數百名梨園弟子,把他們帶到洛陽,讓他們在洛陽的凝碧宮為安祿山及其部下演戲以消遣取樂。王維聞之,不禁悲從中來,在陣陣秋風中、簌簌落葉下暗暗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757年,唐軍相繼收複長安、洛陽,王維被押到長安,附逆按唐律當斬。這時,有人便以王維的詩來證明他對唐朝的一片忠心;同時,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縉懇請用自己的官職換取兄長的性命。另外,也許念在王維是張九齡提拔並看好的官員,且出於對張九齡的懷念,唐肅宗最終原諒了王維。
王維的人生由此出現逆襲,皇上非但不殺他,還給了他太子中允之職。
有人說,是一首詩救了王維的性命。不錯,在血淋淋的屠戮麵前,是其詩中透露出的不泯的正直和良心,讓王維的生命不致在倉促間消亡,也讓王維的人生之詩有了一個不黯淡的尾聯。
一個人的人生也許有太多盛夏般的熙攘紛繁,但能讓生命逆襲的卻是秋槐葉落般的細碎之聲。麵對強權,也許它是柔弱的,隻因其中蘊含著遵循律令的一分清醒,也就能在曆史的天空中永遠回響蕩漾……
原載於《才智》
看慣了大海的波濤洶湧,山澗潺潺小溪也讓人驚喜;看膩了塞外黃沙肆意、軍旗招展的粗暴,便會喜歡那堤岸邊的楊柳依依。微小的事物讓生活更美好!
坐上飛機就清醒了
文|大可
絕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善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標準。
——巴甫洛夫
人難免犯糊塗,特別是在春風得意時。
阿裏是世界拳壇上的絕對傳奇,在他的運動生涯中,一共打了61場比賽,創造了56勝5負的驚人紀錄,其中有37場他是在現場觀眾的尖叫狂呼聲中將對手擊倒的。
也許人們記得的多是拳擊台上那個漂亮的形象,其實他的頭腦和他的身手一樣敏捷。頭腦敏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經點撥他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從中吸取到營養。
一次,阿裏乘飛機從芝加哥飛往拉斯維加斯。飛機起飛時,空姐照例會提醒那些沒有係好安全帶的乘客。空姐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頭等艙的阿裏,隻見他無拘無束地坐在座位上,安全帶似乎有些傲慢也有一些懶洋洋地垂在一邊。
空姐走上前去,禮貌恭敬地對阿裏說:“先生,請你係好安全帶!”可他依然沉浸在上飛機之前的掌聲和鮮花中,還有那雷動般的“超人、超人”的喊叫聲中,好像沒聽見空姐的話。空姐見狀,躬下身子,依然彬彬有禮地說:“先生,請你係好安全帶!”
這時阿裏覺得空姐實在是有些囉裏囉唆,便有些不耐煩地說:“超人是不需要安全帶的!”麵對阿裏的無理回答,空姐不但沒有生氣,而且麵帶微笑地對阿裏說:“超人用得著坐飛機嗎?”猶如飛機從團團雲霧中穿了出來,阿裏一個激靈,眼前不禁一亮,趕緊係好了安全帶。
後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阿裏曾多次提到這件事,他非常真誠地說:“我非常感謝那位空姐,是她及時為我注射了一針清醒劑,是她將我從迷茫中引了出來。其實,一個人無論怎樣傑出和卓越,他都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超人。”
一個被成績衝昏了頭腦的人,應該讓其坐坐飛機。之所以在飛機上能夠讓人清醒,不單單是空姐的智慧,還因為無論怎樣一個了不起的人,飛機進入雲天的高度比起一個人的身高要高得多。而高度對人是一種啟示,也是警示:高度決定名譽地位,當你從高度中能安全著陸時,你依然是巨人。否則,你隻能委頓在地,被自然的法則碾為齏粉,在時光的衝刷下不再為人們所見。
原載於《當代青年》
無論什麼時候,都需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不能陷入盲目自大和無視客觀規則的怪圈中。
撐死自己的蚊子
文|梅若雪
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
——伊索
“人是一點靈魂載負著一具肉體”,“來自命運的東西並不脫離本性”。這是摘自《沉思錄》一書的句子,該書中如這樣樸實卻直抵人心的句子非常多。
由《沉思錄》中這樣的句子想到了蚊子。
一直以來,人們皆以為當暴雨來臨時,蚊子和蜻蜓、蝴蝶一樣,會躲藏在雨淋不著的地方。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一位叫喬治·庫克的工程師對這一說法表示質疑,日前,他借助於高速攝影機,對暴雨中的蚊子進行了觀察。果然,暴雨來臨時,蚊子並不是藏起來,而是迎著暴雨自由地飛行。
雨滴落在蚊子的身上,它們為何一點也不在乎呢?通過進一步觀察,得知雨滴之所以不能將它們砸翻,就在於雨滴的重量是蚊子的50倍。也就是說,因蚊子自身的重量輕,不能與雨滴形成猛烈撞擊。
不過,喬治在進一步觀察之後,發現蚊子也有被雨滴撞翻甚至砸死的情況,這就是它們在剛剛吸了血的時候。一隻蚊子吸血後,體積會膨脹好幾倍,這時再遇上沉重的雨滴便會被砸得血肉橫飛。蚊子的命運就這樣被它的貪婪改變了。
蚊子究竟有多貪婪?在吸血時,被吸血的人要是將叮咬位置附近的肌肉收縮或拉伸,這時,拔不出喙的蚊子會不停地吸下去,直至將自己撐死。
再回到《沉思錄》。
我們知道,《沉思錄》是由古羅馬的一位皇帝——馬可·奧勒留所寫。這位皇帝在位的時候,戰爭頻發、瘟疫流行,甚或地震也頻頻來湊熱鬧。但不少曆史學家仍將那個時期評定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時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