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出發,是最好的開始(2 / 3)

森林中超過八成的樹木幼苗,是從倒木上繁育起來的,故有倒木是森林的溫床之說;倒木又是微生物的棲息地,小樹苗成長過程中,所需的大量的營養成分,如倒木自身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就是靠微生物分解提供的。倒木因而又是森林的奶娘,無私地把一棵棵小樹苗拉扯大。

沒錯,看起來有點煞風景的倒木,事實上卻是森林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一棵大樹倒下了,成了倒木,它的葉子脫落了,枝杆枯萎了,軀幹腐爛了,但它並沒有死亡,也沒有荒廢,它隻是換了一種姿勢,像一位母親一樣敞開了懷抱,它是一棵樹之於森林的另一種姿態。

對於一棵倒木來說,重新站起來,倒或許並不是它的願望,讓更多的小樹發芽、生長,站成森林,這才是它最大的夢想吧。而被打造成實用的實木家具,這恐怕是所有的倒木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因此,一棵倒木一定是極不情願走出森林的。

在森林之中,總有一些樹木,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倒下。不過,縱然倒下了、枯萎了、腐爛了,它們也還是叢林的一部分。如果你肯放下成見,蹲下身,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它,你就會發現,它隻是在叢林中換了一個姿勢,它依然是挺拔的、高大的,也是令人尊敬並值得仰視的。

倒木,是大樹的另一種境界。這與那些多舛而又不羈的人生是多麼相似啊。

原載於《做人與處世》

想起一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些看似垂敗的生命,卻用另一種方式使其他生命能夠茁壯成長。

十八歲時的一次騎行

文|範澤木

世界這麼大,風景那麼多,但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拍了多少照片,走了多遠的路,而在於旅途中,是否找到了與往昔不一樣的自己。

——獨木舟

十八歲的一個下午,朋友從他的叔叔那裏得到了一輛破舊的摩托車。那摩托車停在操場邊,看上去既狂野又霸氣,光遠遠地看著,便已感受到了速度的力量。我不禁浮想聯翩,渴望感受速度帶來的激情。

朋友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怎麼樣,這車雖然破舊了點,看上去還是相當霸氣吧?”我不住地點頭。他把鑰匙交給我,叫我把鑰匙插上。他已經多次駕馭過這輛車,所以理所當然地當起了我的教練。他替我發動了引擎,教我怎麼起步,怎樣掛檔、退檔,轉彎時身體應該怎麼傾斜……不過一會兒,摩托車便在我的掌控下低速行駛起來。

過了半個小時,我欣喜地對他說:“我已經掌握基本的操作了。”他指著遠處的一片草坪說:“你去那裏練練車技吧。”

那果然是練車的好地方,一望無垠的草坪柔軟無比,即使摔倒了也不會受傷。掛擋、退擋,左轉、右轉,我沉醉在操控摩托車的樂趣中不可自拔。操作熟練了之後,我便騎著摩托車在草坪上馳騁起來。幾個小時過去,我拍著胸脯對朋友說:“經過一下午的練習,我的車技已經大有提升,明天我載你回家吧。”朋友高興地答應了。

第二天,我騎摩托車送朋友回家。跨上車沒多久,我就找到了在草坪上練車時的感覺,於是把車騎得飛快。任憑迎麵吹來的風打亂我頭發,我一邊唱著歌,一邊提高車速,感覺青春所有的激情都被我揮灑了出來。我越發覺得自己的車技步入佳境,索性將雙腳放到了保險杠上,還對過往的行人吹起了口哨。朋友在後座提醒我,放慢車速,別騎得太快。我嘴上答應著,但絲毫沒有放慢車速的意思。

過了一會兒,朋友提醒我,快到岔路口了,準備轉彎。我說好,心裏隨即冒出一個讓我激動不已的想法——我要漂移通過轉彎,讓朋友目瞪口呆。

轉彎!朋友喊道。

好,看我的!

不好,速度過快!我非但沒有表演出漂移動作,反而從車上摔了下來,摩托車被甩出數米開外。我與朋友雙雙躺在地上,一時間動彈不得。

過了一會兒,疼痛從各個部位傳來,我的膝蓋、胳膊都流血了,褲子被磨出了許多個窟窿。我努力想站起來,可怎麼也提不起力氣。過了十幾分鍾,我與朋友終於有站起來的力氣,搖搖欲墜地去溪邊清洗傷口。

等疼痛消失一些,我才與朋友費力地扶起摩托車。我可憐巴巴地看著朋友說:“你來騎吧。”朋友果斷地搖了搖頭:“還是你來。”我慢吞吞地坐上車,發動引擎,沮喪得再也沒有此前的張揚與跋扈。

過了不久,我們進入盤山公路,山高、路窄且多彎。我小心謹慎地控製著方向及速度,不敢有半點馬虎。花了很長時間,摩托車終於擺脫了盤山公路。我停下車,長長地籲了口氣,心想如果不是剛才摔了一跤,不知道會在山路上出現怎樣的險情。

如今我已近而立,可依然難以忘卻那次騎行。我漸漸明白,人生中的許多傷痛、挫折其實是成長途中的必修課。它讓我們變得自省、謹慎,從而避免遭遇更大的風險。我們所經曆的傷痛與挫折,又何嚐不是一次深刻的心靈啟迪?

原載於《妙筆·經典閱讀》

傷痛與成長總是相輔相成的,是我們的必修課。每個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時候,熬過去就好了。

出發,是最好的開始

文|範澤木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我讀初中時,體育不錯,尤其是跑步。初二的秋季,我參加了1500米長跑比賽。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強度這麼大的長跑,自從老師宣布了我的參賽項目後,我心裏就一直波濤洶湧。

離比賽的日子越來越近,我也漸漸變得茶飯不思,腦海裏總是播放著有關跑步的畫麵。有時擔心自己會在開跑時被人推倒,有時又想自己會不會聽不見裁判的哨聲,關於跑步的各種臆想層出不窮。我變得異常憔悴,並且隨著比賽的日益臨近呈現出一種近乎神經質的狀態。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安慰,似乎都不管用。那真是一段難熬的日子。

不過,開運動會的日子已經到了。快輪到我比賽時,那種緊張的壓迫感幾乎讓我窒息。站在起跑線上,我簡直懷疑心髒要蹦出來。隨著“預備、跑”的聲音,我的雙腳開始飛快地交替,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走。彼時,我的內心是如此專注,再無緊張和憂慮,眼中除了前方,別無它物。

幾分鍾後,我到達終點,跨過終點線,內心一片澄澈。那一刻,我深刻領會了什麼是如釋重負。我意識到,隻要開始了,眼裏就隻有前方,就不會有疑慮。

有一次,我表哥騎摩托車帶我到鄉間閑逛。午後,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隨即沒有任何過渡地下起傾盆大雨。表哥和我躲進一間涼亭。我們期待躲一會兒,雨就能停,但雨一直下著,如潑如倒。

我和表哥麵麵相覷,都在糾結要不要走的問題。如果過會兒雨停了,現在走豈不是很虧?如果雨一直下,我們該躲到何時?這個問題把我們一直困在涼亭裏。

最後,表哥大義凜然,決定走。我們坐上車,披上雨衣,準備起程。當表哥發動車子後,我心裏再無糾結,一心隻想早點到家。那一瞬間,我突然發現之前的糾結是多麼多餘,我們早該出發了。

我的一位朋友,一心想創業,但囿於眼前的安逸生活遲遲沒有行動。每當酒後,他就會與我大談理想,說要開一個店,定期給自己放假,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但他的理想,基本隨著酒氣的消散而煙消雲散。

這回,他動真格了,說是準備開一個連鎖店。他開始看加盟事宜,選場地,招聘員工。一個多月後,新店順利開張。他說,之前總在考慮開什麼店好,虧了怎麼辦,這些想法無一不困住他的雙腳。現在心一橫,反倒毫無顧慮了。

他的話讓我想到初二的秋季運動會,想到鄉下躲雨的事,不禁心生感慨。我們總是囿於自己的假設,讓疑慮拴住前行的腳步。殊不知,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可以擊碎顧慮。出發,才是最好的開始。

原載於《第二課堂》

我們一直在路上,不斷停留不斷起程。隻是為了獲得機會,為了繼續更好地活著。出發吧,你的未來始終在路上。

選一種方式看日出

文|紅韻

台階是一層一層築起的,目前的現實是未來理想的基礎。隻想將來,不從近處現實著手,就沒有基礎,就會流於幻想。

——徐特立

假日裏,我和朋友結伴去白雲山看日出。為了在天亮前登上山中最高那座峰——玉皇頂,我們淩晨三點便坐車趕到山腳下。

山裏的風很大,夜也很黑,卻仍有不少和我們一樣來看日出的遊人早早地趕到這裏。山腳下那家小商店的燈光照亮了漆黑的夜,就著燈光,我們看到幾位身穿軍大衣的鄉民正在忙著向遊客們出租棉衣和手電。附近有數名精壯的擔夫,兩兩一組地抬著用藤椅紮成的轎子,不失時機地向我們介紹著生意:“坐哦,280元送到山頂……”有一對衣著時尚的小情侶,穿上租來的軍大衣,嘻嘻哈哈地交錢坐了上去。兩頂竹轎從我們麵前一晃一晃地擦身而過。真是一種舒適的誘惑!

朋友問我:“從這裏到山頂,有4800個石階。你能走動嗎?如果不行,也坐轎上山吧?”我說:“能,走吧。”

朋友笑笑,打開手電筒,拉著我的手,向山上走去。

兩對轎子在後麵緊跟著我們,擔夫們時不時地向朋友吹著“耳邊風”,說前麵的山路如何艱險,夜又是多麼黑暗,甚至還主動向我們壓價:“200元,行了吧……180,坐哦?”朋友不吭聲,拉著我的手隻管往前走。時不時,有山風吹過,攜著夜的寒氣,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裹緊了風衣,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我們親自登上山頂的決心。擔夫們有些失望地折身向後麵的遊人“推銷”。

深山裏的景色,隱在漆黑的夜色中,除了手電筒照亮的路,四周的風景什麼也看不清。這樣也好,我們隻一門心思地往上攀登好了,峰頂的日出,是心中唯一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