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溫暖心靈的細碎時光(3 / 3)

一念滅,一念起

文|旭旭

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巴爾紮克

他來到人流湧動的人才交流市場,懷裏揣著精心設計的幾十份簡曆,想找份工作。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激動,臉上閃爍著急迫和興奮的光芒。

人太多了,大廳裏,人聲嘈雜,空氣汙濁,他感到心口十分堵得慌。他極力地伸長脖頸,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那一個個招聘啟事,生怕遺漏了一點。漸漸地,他的眉毛緊鎖起來,目光變得黯淡下來,眼睛裏流露出一種茫然和無助的神色。他感到自己這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要想在這找份滿意的工作很難。

他擠進人群,將簡曆胡亂散發出去了幾份,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忽然,他的腦海裏閃出一個念頭:不找了!

這個念頭一閃現,他立刻毫不猶豫地擠出人群,走了出來。他深深地呼吸了一下外麵的新鮮空氣,心裏感到一陣舒坦。他望了望湛藍的天空,天空上,幾朵白雲在悠悠飄浮著。不知為什麼,他的心裏有種清澈的感覺。

那個像升騰起的烈火一樣的找工作的念頭,就這樣熄滅了。他又想,不找工作,那幹什麼去?他摸了摸口袋裏僅剩下的幾張鈔票,心裏不禁一片茫然,眼睛裏閃爍著一絲晶亮。

他漫無目的地在路邊走著。他的思緒很亂,像蒙太奇一樣。

不經意間,路邊有一個賣水果的老大娘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七十多歲的樣子,佝僂著背,花白的頭發,臉上布滿了皺紋。老人麵前擺放的兩籃子蘋果,清香撲鼻,散發著誘人的味道。看到有人從眼前走過,老人的臉上立刻露出溫暖的笑容,她熱情地吆喝著,聲音洪亮、清脆。老人臉上的笑容,像盛開的菊花,婆娑、逶迤。

看著老大娘賣水果的樣子,忽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裏升起:我也賣水果!

這個念頭一閃起,他仿佛像吃了蜜似的,心裏溢滿了甜蜜。他想,老大娘這麼大歲數了,可還在自食其力,讓人敬佩和感動,我就學老大娘——賣水果。

說幹就幹,他來到水果批發市場,批來2箱蘋果,然後來到菜市場。他把蘋果擺放開來,看著眼前一個一個從他麵前走過的人,他的臉上溢滿了笑容。他想起了那賣水果的老大娘,他感到自己臉上的笑容有點像那老大娘。

很快,一個帶孩子的女人在他的蘋果攤前停了下來,她問了價格,然後蹲了下來,挑挑揀揀,買了幾個蘋果。他激動地稱好蘋果,收下女人遞來的錢。

手裏捏著那幾張鈔票,他的心裏甭提多興奮啦!他想,這做生意並不難啊,隻要肯幹,就一定能幹出名堂來。

一天忙下來,他算了算,發現竟然賺了22塊錢。他笑了,笑得很甜、很明媚……

人們很快地發現,菜市場一角,有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每天固定在那賣水果。年輕人的笑容很燦爛,那笑容,有點像老大娘。看到那笑容,總讓人忍俊不禁。

他的水果品種漸漸地多了起來:蘋果、香蕉、橘子、哈密瓜……從一開始是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運貨,漸漸地,他換了三輪車、電動三輪車。終於有一天,人們發現小夥子開著一輛麵包車來了,身邊還有一個穿粉紅色衣服的姑娘在幫忙。小夥子的臉上,多了一份自信和沉穩。

小夥子不在露天裏賣水果了,他租了一個門麵房,門麵房裏,不僅賣水果,還賣各種炒貨兼批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還開了幾個分店,手下有了十幾個員工,人們開始稱他為“老板”了。

有一天,來了一個記者來采訪他。記者問他是怎麼想到自主創業的。

小夥子聽了,眸子裏閃爍著一絲晶亮,仿佛陷入一種過往的回憶中,然後,緩緩地說道,一念滅,一念起。

看到記者疑惑不解地神色,他解釋道,我在求職中,感到很困厄、很茫然,突然間,那找工作的那個念頭熄滅了。看到路邊一個老大娘在賣水果,又一個念頭升起——就學那老大娘賣水果。就這樣,一路走來,我將生意漸漸做大了。

他深情地說道,一念滅,一念起,人生就在這瞬間發生了改變,它讓我看到了天堂的模樣。

原載於《才智》

有時候一個轉念就決定了人的命運,人生就是那麼一轉念的事。

手寫的運氣

文|散風落涯

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

——比阿斯

安德魯·戴維斯是一名作家,他每天要給報紙專欄寫稿,收入頗豐,他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信滿滿。

但自從互聯網盛行,報刊行業朝不保夕,有的甚至幹脆倒閉,這直接影響了安德魯的收入。他不僅擔心自己的收入,更擔心報紙的發展,於是他有了複興報紙業的想法。而自己多年寫專欄,對報紙有深刻的了解,有一些自己認為可行的辦法。但這些辦法怎樣才能付諸實踐呢?當然是通過媒體大亨和報紙出版商了,隻要他們接受了自己的辦法,就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具體從誰開始呢?

搜集了大量資料後,安德魯確定從巴菲特開始,因為他了解到巴菲特在過去幾年間購買了幾十家時報,巴菲特不僅僅是一個投資家、一個股神,也是報業巨頭,巴菲特需要新的盈利模式。他認為隻要巴菲特能了解自己這些想法,就能夠實現報業更大的贏利,從而使更多的報紙企業恢複生機。

安德魯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和巴菲特討論提高收益的辦法,複興報業。製定目標容易實施難,巴菲特是全球最大的投資人之一,是人們心中的股神,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怎麼會抽出時間和一個普通作家討論自己的企業呢?除非自己撞了大運!他決定不等運氣上門,而是要給自己製造一個運氣。

怎樣開始呢?這讓安德魯很困擾,但他相信,隻要自己的方法得當,那麼一定能夠得到和巴菲特會麵的機會。他研究了很多方法:打電話,接線員根本不可能把陌生的電話轉給巴菲特;寫郵件,但現在郵件就像一個問候短信一樣,很容易讓人忽略,何況對方是大投資家巴菲特,不用想也會知道自己的郵件會淹沒在千萬封郵件當中。要想脫穎而出,真的讓巴菲特看到,必定要用一種很特別的方法才行。他看到自己手中的信件,於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從2012年10月開始,安德魯每周一都給巴菲特手寫一封信,在信裏他記錄著幫助報紙商贏利的新想法。他把自己給巴菲特手寫書信的事情告訴了朋友和同事,大家都很好奇,請他把書信內容公開,大家看到後都認為他的那些想法很實用,有人直接問是不是可以借用,他很痛快地就同意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信件內容,安德魯把信件在微博上公布,並把鏈接分享給大家,很快他的微博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人點讚,也有人嘲笑他癡心妄想,股神怎會降臨人間呢?他的信每一封都石沉大海,巴菲特沒有一點反應,但他依然堅持每周一都寫,他堅信機會是自己製造的。

安德魯擁有的大批的粉絲,其中有一些出版商每周都讀他寫給巴菲特的信件,他們有的是CEO和總裁,有的是媒體世界的推動者和顛覆者,在媒體王國有著自己特殊的地位。他們邀請他麵對麵討論:如何在新媒體內推動新的賺錢的點子。他從不懂商業,到慢慢學會了把商業企劃轉變成商業利潤的方法,這時候他的很多想法趨於成熟和實用了,信件裏的觀點更加精辟。很多出版商都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遠在意大利的出版商都想了解關於書信的內容,有的人想借鑒他的想法,有的人更直接想用他的書信出一本書。他感覺自己的信在一點點靠近巴菲特的大門。

安德魯的感覺很對,一周年之後,就是在2013年10月,他接到了NBC今日秀演播廳的邀請,去做一期關於市場營銷的節目,當他推開演播廳的大門,坐在嘉賓席位上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巴菲特就坐在對麵。他一陣狂喜,在寫了42封信之後,自己終於成功地和巴菲特坐在一起了。經過討論,巴菲特接受了他的想法,並實施於自己的報紙企業中。巴菲特對他說:在你寫到二十封的時候,我就每周都看你的信件了。你很快就會看到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相信這一定會給報業帶來新的革命。

現在的安德魯不僅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更是一名市場營銷演說家,他的事業又拓寬了一個領域,他在自己的新書中寫道:我確信如果你也給一位“巨頭”寫信,你將脫穎而出。但你要想好,誰是你的“巨頭”?你應該寫些什麼?

讓我們好好想想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運氣,誰是自己的“巨頭”,應該寫給他們一些什麼。最關鍵的是拿起“筆”給自己製造一個運氣。

原載於《山東青年》

一切成就都要經過大風大浪的洗禮,也許你觸過礁甚至翻過船,隻要用心堅持,就能到達彼岸。

用充氣教堂舉辦婚禮

文|嵇振頡

今後的世界,並不是以武力統治,而是以創意支配。

——鬆下幸之助

拉爾夫是僑居西班牙的英國人。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廣告策劃公司。事業小成的拉爾夫,遇到了女友羅琳。接觸才一個月,羅琳就想和拉爾夫結婚。問了附近的教堂,得知近期都被排滿了。為了這件事,女友鬧起了別扭,兩人的關係慢慢降溫,直至走到分手的地步。

失戀的拉爾夫沒有怨天尤人,反倒從中看到一個機遇。他遇到的情況絕不會是個案。肯定有很多想閃婚的年輕人,因為找不到教堂而無法正常結婚,甚至會影響一段美好的姻緣。可是要大張旗鼓地建造幾座教堂、滿足年輕人閃婚的需求,顯然又是不現實的事。他想到過幾個替代方案:一是用木工板搭建一個簡易教堂。不過,風雨和陽光的暴曬會將其嚴重腐蝕,由此會帶來安全隱患。二是搞一個塑料教堂,不過因為質量較大,運輸起來不方便。兩個方案被否定後,拉爾夫暫時陷入困境。

這天,他用完午餐後在街上閑逛。盡管是出來散心,但滿腦子依然是教堂的事。苦思冥想之時,他無意識地、重重地撞上什麼東西。抬頭一看,原來撞到的是商場門前用於廣告宣傳的充氣圓柱,周圍還有一座充氣小屋和各種充氣卡通動物形象。幸好是撞到這種空心的東西,要不然腦袋還不開了花?慶幸之餘,他露出會心的微笑。仔細地看了看那座充氣小屋,久久困擾心頭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能不能做一座充氣的教堂?這樣既省錢、又實用,可以防風雨、也可以靈活移動。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隨後,他聯係了製作這種充氣設備的廠商,把設計方案告訴對方。好在對方有這方麵的經驗,充氣教堂做起來並不是很費力。花了兩個星期時間,一座充氣教堂聳立在拉爾夫家後門外的空地上。這座教堂充滿氣後高3.66米,長、寬各15米,最多可容納60位來賓。別看隻是充氣教堂,它可謂“五髒俱全”,有一般教堂象征的鍾樓尖頂、花玻璃窗及管風琴、長木凳、聖壇等,身處其中就好像真的置身於那片聖地中。拉爾夫將教堂取名為“真愛教堂”,寓意在裏麵結婚的年輕人可以獲得真愛、收獲婚姻的甜蜜。

拉爾夫辭去工作,拿出所有積蓄注冊了一家“極限充氣”公司。拉爾夫在第一筆業務就遇到了麻煩。當時教堂內人頭攢動,警察突然闖進來,遞上一張高額罰單。原來,有人以侵占公共空間為由報警。支付罰款後,他沒有氣餒,專門拜訪那些有影響力的議員和市政部門管理者。他反複解釋這項業務的公益性,並說明婚禮結束後,會及時清理現場。說服這些意見領袖和部門負責人後,一場聽證會在幾天後如期舉行。會上各方意見碰撞,更多人支持拉爾夫的方案,他終於取得這項業務的許可。

當然後來也有一些小插曲。有一次,幾位女士穿著細高跟鞋,結果教堂在活動中出現漏氣。幸好拉爾夫發現早,這才沒有釀成事故。為了避免危險,拉爾夫印製了內容詳細的注意事項,特別提醒女士們最好不要穿著細高跟鞋參加婚禮。

充氣教堂所需成本較低,很快受到那些急於結婚人士的歡迎。教堂充氣需要兩小時,隻要30分鍾就能把空氣完全放掉,每次租用費用為1萬英鎊。經過兩年的經營,拉爾夫成功了。他才三十出頭,公司的利潤發展到上千萬美元。媒體問他今後有什麼發展規劃,他說想把教堂放置在屋頂或水麵上,以此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他希望把它帶到世界各地,讓更多的有情人成為眷屬。

有時一個好的創意給其他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為自己帶來豐厚的收益,真所謂“利人亦利己”。

原載於《特別關注》

有時候一個閃念就是一個創意、一個機會。有創意的人很多,抓住它的人卻很少,所以,勇於創新的同時還得敢於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