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了,無言以對。滾滾紅塵中,有多少人和他的想法一樣?兩隻眼睛裏除了錢,什麼都看不到,那是人生唯一的目標,也是人生的終極理想。物質帶給他的滿足和喜悅遠遠超越了人間的一切。不言而喻,結果肯定是淒涼的。
如果有一天,我失業了,沒有錢了,我會不會很從容、很鎮定,甚至底氣很足地對餐館裏的服務員說:“我不吃飯了,請給我來一份夕陽。”
夕陽當然不能吃,隻能慢慢欣賞。不太如意的人生,會因為這份夕陽美麗生動起來,惆悵不安的心境會因為這份夕陽溫暖舒暢起來。當人生走到絕境的邊緣,我們不妨從容對待。洗個澡,美美地睡上一覺,明天之後,一切都會是一個新開始。
原載於《文苑》
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呢,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那些看似光鮮的背後,是不是也隱藏了很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呢,比如,不著家,比如,經常冷落了孩子,再比如,跟妻子不和,等等。我想說的是,看清生活的本質和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是很重要的。盡量,不要做一個太俗套的人。
借書不還的教授
文|隨風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韓愈
艾琳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的新員工。在瀏覽借閱記錄時,艾琳發現有位教授總是借書不還,每次都要她去催促。
按照圖書館的規定,學生借書需要在一個月內歸還。如果是四年級以上的研究生、教授,借閱期限可延至一學期,但如果有其他讀者預約借閱,則須在一周內歸還。
這位教授的“壞習慣”讓艾琳很頭疼。當有學生來借書時,總會發現想找的書已經被他借走了。而每次通知他時,這位教授又會推脫說有事,讓借書的學生改天等他。第二天,坐等送書的學生總會看到慌慌張張跑來的教授。此時,他會和學生攀談很長時間,最後不經過圖書管理員就把那些書轉借給學生。
當艾琳把這位教授借書的“劣跡”向館長傾訴時,館長哈哈大笑道:“你還不知道吧?這是埃克森教授的招生秘籍!”
原來,埃克森教授總愛到圖書館借閱和他研究領域相關的書籍,而且都是高水平的。借走之後就專等著圖書館催他歸還,當他和借書的學生見麵時,會問一些和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問題,以了解學生對該學科的認識,隨著談興漸濃,他可能邀請學生成為自己的研究生。當有人問起埃克森為何要這樣做時,他說道:“來借閱和我研究相關的書籍,自然對該學科有準確的判斷力,而找書的眼光就說明了水平。能耐心等著我把書送過來,說明這位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不怕麻煩。找上門的好生源是哪位教授都不會放棄的。”
不從眾方能出眾,不拘格才可出格。埃克森教授通過這種方法教導出了很多高素質的研究生。
原載於《文苑》
教育的方式是層出不窮的,正是這些偉大的學者不拘一格的培養方式,才成就了那麼一大批國家的棟梁。
溫暖心靈的細碎時光
文|鄭亞瓊
什麼都是短暫的,隻有懷念和失去是漫長的。
——獨木舟
暖暖的午後,溫上一杯咖啡,悠然坐在藤椅上,抱著一本九夜茴的《匆匆那年》,看得稀裏嘩啦。總是忙碌奔波在生活的路上,閑暇時,打開一本喜歡的書,從別人的青春中追尋自己的影子,隻是那影子早已變得模糊,就像一朵水中漣漪花,漾起一圈圈波紋,開得那麼燦爛,心向往之。
溫暖的舞動奇跡
中學時,因為爸爸工作調動,我轉入了新的學校,各種孤獨和不適應,感覺這個城市好陌生,沒有我生活的空間。其實,我是一個喜歡鬧騰的女孩,我多麼渴望這個時候有一個懂我的朋友在身邊。提起筆,打算給以前的同學寫信,剛寫了一半,淚水濡濕了眼睛,不知道如何寫下去。
這時候,王宇翔闖進了我的世界,他說他和我一樣喜歡街舞。我反問道:“你怎麼知道我喜歡街舞?”他神秘地一笑,送給我兩個字:“秘密。”我無心再探究下去,隻為多了個誌同道合的朋友而高興。
課間,我們會在一起交流Poppin的想象力、Hiphop高難度的動作、Jazz自然流露的情感,看到我們討論熱烈,很多同學也加入進來,讓我結識了更多的朋友,我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充實起來。
放學後,我和王宇翔有一段路可以同行。那次,我們說得正起勁,王宇翔禁不住在大街上舞動起來,引得不少人圍觀。王宇翔朝我擠眉弄眼,於是我更加起勁地為他喝彩,最後他急不可耐地說:“傻丫頭,我是讓你端個盤子,去收錢呢。”啊?我一下子站在那裏,囧得臉通紅,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每每想起與王宇翔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我總是心存感激,是他陽光般的笑容讓我的世界變得明媚起來。
楚楚姑娘笨鳥先飛
高一時,我是班裏宣傳小組成員,說白了就是負責出板報。我們的組長姓楚,她喜歡別人叫她“楚楚”,她性情豪爽,要是生在古代大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之氣,但是女孩皆有愛美之心,她喜歡“楚楚動人”這個詞,源於看過的一篇文章《獅子吼》,裏麵有句:“生得明眸皓齒,雖不擦脂抹粉,卻有天然的姿色,楚楚動人。”她的這番理論深入人心,以至於我實在想不起她叫什麼名字,隻記得她叫“楚楚”。
那次板報的主題是“保護環境”,經過我們幾個放學後加班加點的奮鬥,終於大功告成了。班主任老師來“視察”工作,覺得黑板的右上角特別空,非要在上麵添點東西。我們幾個麵麵相覷,不知道添什麼好,於是班主任老師親自上陣,大筆灑脫,畫了一隻肥嘟嘟的大鳥,和主題一點也不相符。我們都強忍著,不敢笑。
他剛一走,楚楚掐起她的小蠻腰,一指黑板說:“哥幾個,這鳥怎麼辦?”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先笑了個夠。經過我們小組一致商定,我們的板報已經很完美,右上角的空白是屬於“留白”,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這大鳥簡直是對“藝術”的“糟蹋”。
可是,說的時候都一套一套的,就像是沒有敢給貓脖子上掛鈴鐺的老鼠一樣,沒有人敢把大鳥擦去。這時候楚楚的俠女勁上來了,誰攔也沒用,她踩在板凳上三兩下就把大鳥給擦了。
晚自習的時候,班主任發現板報不對勁,就問:“鳥呢?”隻見楚楚淡定地說:“老師,笨鳥先飛了。”頓時,教室裏哄堂大笑。
後來,我們班的板報真得了一等獎,楚楚姑娘笨鳥先飛的故事就被傳為佳話。
女詞人官場記
上大學那會兒,大學裏的宿舍管理員號稱“辣大媽”,宿舍要求一塵不染,稍有邋遢立馬扣分,更別說私自用個電熱壺、電飯煲之類的電器了。於是,宿舍“社長”一職顯得尤為重要,不光幹活多,還得學會和辣大媽周旋,會討她老人家歡心。
我們宿舍是相當有福氣的,因為我們的社長是“李清照”,沒錯她的名字就是叫李清照。此李清照非彼“李清照”也,據她說她出生時,正值清晨,豔陽高照,故父取名為清照。
李清照正如其名,才氣非凡,更讓人佩服的是在她當社長期間,我們宿舍就沒扣過分,就算偶爾被沒收了電器,李社長總有辦法在辣大媽的眼皮子底下“順回來”。
可是,好日子總有到頭的時候,這不一年一屆的社長換屆選舉開始了。全宿舍的人都緊張兮兮的,誰也不願意蹚這渾水,於是選來選去,大家的一致意見還是讓李社長連任。李社長死活不肯,無奈之下,大家提議抓鬮。
“抓就抓,我就不信,還能是我?”要不說,上帝是公平的,人太有才氣了,腦子自然不能太好使了,必須讓我們忽悠一次。李社長一抓就抓到了“社長”倆字,她大叫一聲,我們個個露出滿意的笑容,紛紛祝賀,並表示:“在李社長的帶領下,我們宿舍全體成員必將全力以赴,力爭再次奪得‘優秀宿舍’榮譽稱號。”
李社長哭笑不得,摸著我們的腦袋,五步成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曉計謀。試問舍友們,卻道社長依舊。親啊。娘啊。應是儂肥俺瘦。”
“此處不能省略掌聲。社長太有才了,來,姐妹們呱唧呱唧。”李社長就在一片稀裏嘩啦的掌聲中無可奈何地上任了。
雖說這些細碎的青春過往一別數年,每每想來卻曆曆在目。不管是街舞小子王宇翔、俠女楚楚、才女李清照,還是青春裏那些擦肩而過的笑臉,都是我們青春裏溫暖人心的時光。青春韶華裏或許我們沒有激情的燃燒,也沒有血色浪漫,但我們有匆匆那年,謹以懷念。
原載於《新青年》
總有一天我們會分離,跟那些溫暖的笑臉一一訣別,可是這有什麼呢,每個人都要獨自走一段路。隻希望歲月靜美,各自安好。
少?年?讀
文|許冬林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伏爾泰
回眸處,是一段蔥綠蔥綠的時光,潭水一樣寧靜,又如青草一樣蓬勃。那是一段悠長的少年時光,沉湎於閱讀的時光。
唐詩、宋詞、《紅樓夢》、《簡·愛》、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書香將我的少年歲月浸染,浸染得有了與眾不同的意味。每每回憶,內心充滿感激,感激歲月年華,感激文字。
猶記當年讀宋詞,讀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得眼前水霧迷蒙,心兒無著無落的,一時間也惆悵不已,那個少年人,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風裏,在流水上,到了遠方。後來又讀蘇軾,讀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門前的渾濁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種景致。長江多老啊,那麼多檣櫓灰飛煙滅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繹。從此,我看到的長江,不再隻是空間上的長江,更是承載著厚重曆史的長江,是飄散著酒香墨香的長江。它蒼茫、雄渾、深邃、風雅。
大雪天,讀《紅樓夢》真的是擁爐夜讀啊。記得老師曾偶然說過,中國人不讀《紅樓夢》,都算不得中國人。寒假一開始,我就借了《紅樓夢》回來。晚上,母親準備了一個手爐,是那種紅陶的手爐,裏麵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爐的拎手上,書也擱在上麵,一頁頁地翻閱,連書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著那一爐溫暖,一個寒假,讀一本傳說中的《紅樓夢》。讀到黛玉焚稿,然後病死,一時悲痛不已,手爐也不要了,隻歪在枕邊無聲大哭,淚濕枕巾。窗外寒風蕭蕭,是深夜,隻覺得滿世界蒼涼空曠孤獨。再讀不下去了。一部《紅樓夢》,寫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寫了,那時這樣以為。換夜再繼續讀,又讀到寶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裏一個人,在船頭躬身拜別父親。這一回,倒沒落淚,可是心上卻是悶悶沉痛好久。此時是歲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際。回頭體味文字裏彌漫的那種遼闊無涯的哀傷和空寂,仿佛沒懂,又似乎懂得了。
後來,又抄席慕蓉的詩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書依然是借來的,《七裏香》《無怨的青春》等好幾大本詩集,抄得滿心歡喜又沉醉,哪裏嫌累!然後,自己的枕頭底下便多了個湖藍封麵的本子,那裏麵有我寫的詩歌,席慕蓉體的詩歌。偶爾借給體己的女同學看,她也給我看她寫的詩。我們像兩隻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學青果。在被窩裏,打手電筒讀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裏呀?荷西是個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嗎?長大後,我們也一道去遠走天涯吧!那時,我們兩隻文學的小老鼠已在密謀大計。內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說,其實心裏都想到那遠走天涯的隊伍裏,一定會添加新成員,他是我們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如今,回頭想這些讀書的瑣碎細節,深感文字的魅力,一個人在一本書裏活了幾輩子,大悲大慟大歡喜,小憂小愁小甜蜜。就這樣長大了,內心豐富了。合上書頁的那刻,滄海桑田;窗外陽光刺進來,啊,世上已千年。
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現在的孩子有那麼豐富的課外讀物,我總禁不住心底蒼老地一歎。當我在一所中學自編的校本教材《文海擷英》裏,又看到了那些喜歡的文字時,忽然有一種血液倒流的激動,仿佛回到青澀年少。《唐詩四季》《魏晉風度》《紅樓夢》《簡·愛》……看到這些自己曾經喜歡、一直喜歡的文字,仿佛正在單調無聊的長路中行走,忽看到一處深穀碧潭,看到一叢籬下白菊,看到春水渙渙處雲生,看到青草離離處鳥飛。
原載於《意林》
那時候我們的確是喜歡讀書的,日日夜夜,沉浸在一個個故事情節裏無法自拔。可是後來隨著年歲增長,被社會浸染,我們變得很功利了,似乎不怎麼有耐心去讀一本書了。你還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