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
她坐在床上,臉色陰鬱,長長的頭發披散在肩上,目光渙散,像一隻迷亂的蝶,在花叢中漫不經心地飛飛落落。
他看著有些心疼,一個南方女子千裏迢迢來到北方,飲食居住都不習慣,也難怪會如此不開心。嗯,還是好好疼惜她吧。
她是他買來的妻,比他小11歲,模樣雖不是閉月羞花,但也清秀可愛。他看著就是喜歡,就是愛不夠。能不愛嗎?他是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十裏八村的鄉親們誰願意讓自己的女兒跟著他吃苦受罪呢?於是他打了10年的光棍。後來他自己攢了一些錢,從人販子手裏買回了她。
她給了他女人的溫柔,她用綿軟的手臂擁抱他,用溫潤的紅唇親吻他。她給他洗衣、燒飯,晚上還給他燒洗腳水,焐被窩。他從來沒有享受過來自女性的溫情嗬護,心裏很感動,很滿足,很幸福,暗自得意命運待他不薄,竟然把這樣好的女子送給了他。
幾天前,村裏人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他,跟她一起買來的女子已經趁人不備偷偷地跑了,村裏人提醒他要嚴加防範,以免落個人財兩空。
看著她魂不守舍的樣子,他知道,她一定也在尋找合適的機會,想要伺機逃走。唉,留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隨她去吧。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對她好一點,再好一點,愛一天,也就賺一天。
於是,他無微不至地嗬護她。他變著花樣給她做北方的飯食,她喜食清淡,他從此一口都不吃自己喜歡的肥肉和辣椒。她吃不慣饅頭,他就托人從縣城買來大米,買來各種蔬菜。她怕冷,他托人買了兩噸煤,在屋裏點起了大鐵爐,屋裏從早到晚都暖烘烘的。每天晚上他都給她洗腳,然後把嬌羞的她抱到床上。
他的好,她是懂得的。她明明知道自己最終是要逃掉的,但是這個男人對她實在太好了。唉,明天吧,明天一定要走的。
明天來了,男人依舊對她好,對她的心不在焉毫不介懷,對她日日的懈怠也毫不在意,對她偶爾發的脾氣也從來不計較,隻是憨厚地笑,想方設法討她歡心。
這個男人對她實在是太好了,她不忍心傷害他。她甚至想對他坦白,承認自己是騙子,以此求得他的原諒,讓他放她走。
但她終究還是不忍心,也貪戀他的嬌寵。於是一日一日留了下來。再後來,有了兒子,她曾經幻想,隻要男人對她不再好,對她爆一次粗口,揮一次拳頭,她就離開,就回老家找個人過日子。
可是,這個男人沒有,一次也沒有。他總是溫情地嗬護她,男人經常把她和兒子摟在懷裏,親兒子一口,親她一口,開玩笑地說,看我多幸福,既有兒子,又有女兒。
她終不忍心,後來,兒子一天天長大,咿呀學語了,蹣跚學步了,上小學了,讀初中了。作為母親,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不知不覺間,想逃走的想法淡了,更淡了。
30多年過去了,他還是那樣寵她、疼她。現在呢,孩子已經參加工作了。她再也沒有走的念頭了。
現在呢,他老了,歲月把他的腰身壓彎了,她也老了,歲月漂白了她的黑發。她用手指點著他的鼻子說:你傻啊,當年你就沒有看出,我其實一直想逃跑嗎?
他笑:你的小心思我能不知道嗎?我就是想珍惜你陪伴我的每一天,我愛你一天,就賺一天的幸福。
愛一天,賺一天。她聽著,眼睛濕潤了,隨即笑了,笑得那樣甜蜜,幸福。
原載於《人生與伴侶》
生命何其短暫,時光何其迅疾。我們能做的隻有把握當下,愛一天是一天,恨一天便少一天。
你的美,不隻是上帝看得到
文|崔修建
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蘇霍姆林斯基
2009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莫克小鎮,一場隆重的葬禮正在舉行。從四麵八方自發而來的人們排成了長長的送葬隊伍,默默地為因心肌梗死而死的傑夫森送行。也許有人會驚訝,傑夫森不過是一個有著30多年乞討史的職業乞丐,他生平似乎並沒有任何英雄壯舉,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異口同聲地說他是一個好人,說他的美上帝都看得到。
原來,這個失去了一隻臂膀、靠乞討為生的傑夫森,在他30多年的乞丐生涯中,還做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念的事情,下麵就是從中選取的一小部分:
他曾向消防部門報告了三處火險隱患,使小鎮及時避免了可能發生的重大火災。
他曾為一位截肢的青年無償獻血500CC,保證了那個手術的順利進行。
他曾向遭受颶風侵襲的佛羅裏達州的災民捐獻了2000美元,而那是他全部積蓄的三分之二。
他曾協助警方搗毀了一個販毒窩點,並多次向警方提供重要的破案線索,被當地警察尊稱為“最值得信賴的眼線”。
他曾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多方奔走,終於幫助兩個走失的兒童找到了親人。
他每年春天都會蹲守在那條繁忙的公路邊,悉心地照料那些需要穿越公路去繁殖的青蛙,盡力地幫助它們免遭往來車輛的傷害。他還先後收留過七隻流浪貓和三隻流浪狗,救助過受傷的貓頭鷹和蒼鷺。
在他山間簡易的小屋裏,幾乎所有的用具都是他從垃圾箱中撿來的。他生火做飯,都是從山上撿枯枝和樹葉作燒材,從沒有砍伐過山上的一棵樹。他從不亂扔垃圾,他會背著沒有用的廢物走上五裏多的山路,將其送到鎮上的垃圾回收站。
他是一個愛美的人,居住的小屋收拾得幹幹淨淨,屋前還種了好多的花,屋後栽了果樹。他每次出門乞討前,都要換上幹淨的衣裳,都要上上下下裝飾一番,仿佛是去見尊貴的客人。
他不管是否有收獲,收獲有多少,常常是微笑著,知足地過著每一天,從沒有聽到他歎息過,更沒有聽到他抱怨過什麼。
葬禮上,牧師閱讀了傑夫森放在衣兜裏的遺言:“我很感激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美好的世界裏,我一生都在接受人們善意的關注和幫助,都在感受著愛的溫暖,我也十分願意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關切和溫暖,隻是我做得太少了,少得可能連上帝都看不到,但我還是衷心祝願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
“傑夫森,你的美,不僅上帝看得到,世間無數雙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不隻是今天來為你送行的人們,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相信他們都會敬重你的美德,都會為你美麗的人生心存敬意。”牧師深情的話語,道出了世人共同的心聲。
沒錯,傑夫森的美,不隻是上帝看得到,擁有愛的眼睛的人都看得到。
原載於《少年文藝(下半月)》
愛人者,人恒愛之。做了善事,人們知曉;做了惡事,也將被人們記住。你在別人眼中什麼樣子,取決於你曾做過怎樣的事。
我要去陪爺爺
文|張素燕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八歲的兒子一放學回到家,就興奮地說:“媽,明天是周末了,我要回老家。”說著他便給爺爺打電話,報告回老家的情況,同時約好了回老家的時間和下車的地點。打完電話,兒子就開始收拾書包和衣服。我完全沒當回事兒,兒子準備他的,我忙我的。隻見兒子長出一口氣,說:“哎喲,終於準備好了。”然後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看起了電視。
這時,我對他說:“明天不能回去啊。我們這兒不過周末,我得上課。我不能開車送你回老家。”“知道你有課,我自己回去。我自己坐公交車走。我已經和爺爺約好了。”兒子堅決地說。“那也不行。我沒時間送你到公交車上。”我厲聲說道。“我自己走著去。”兒子早已想好了似的脫口而出。“哼,你別逞強了。明天不回去!”我下了最後命令。因為家離公交車站有四五裏地遠。兒子步行到那兒,談何容易。我給公公打了電話,說兒子不回去了。
第二天兒子一醒來,就嚷嚷著要回家。我跟他說不行。見他還是執意要走,於是就好言相勸,百般相哄,他這才極不情願地答應了。
早飯後我去學校上課,留他一人在家裏。上午最後一節沒課,我提前回到家。一進門我看到地板上放著一個筆記本,上麵壓著一個水杯。“這孩子,怎麼把東西亂放!”我生氣地大喊著兒子。可沒人答應。我以為兒子在哪個臥室裏玩。可我找遍了三個臥室都沒有人。我這才意識到,孩子走了!我趕忙俯身拿起地上的水杯和筆記本。隻見筆記本上水杯所壓之處,赫然寫著幾個整齊稚嫩的字:“媽媽,我回家了!”我的眼前頓時一片模糊,心中又酸又痛,不自覺地抽泣起來。兒子沒有錢,怎麼坐車回家呀?爺爺又不知道他回去。下車後,離老家還有六七裏地的距離呢!他怎麼回去呢?
突然想起,兒子是步行去的公交車站,他至少得走上半個多小時。公交車是半小時發一趟,說不定這會兒兒子坐的公交車還沒走呢!想到這兒,我飛奔下樓,驅車趕往車站,心裏祈禱著兒子別走。
到了車站,找到標有老家牌子的公交車,一眼望到了兒子就在靠窗戶的位置坐著。他背著鼓鼓囊囊的大書包,手裏還提著上學時拎的水杯。我上車走到他身邊,抑製著奪眶而出的淚水,問:“你有錢嗎?”他從上衣兜裏掏出一元,一角和五毛的零錢,正好湊夠路費。我鼻子酸酸的,眼眶熱熱的,喉嚨哽哽的。我極力忍住心酸的淚水,微笑著說:“走,我們回去吧。今天不回老家了。下周我們再回去。”可兒子搖著頭說,“我要回去。”我已顧不上車裏的人驚訝的目光,任由淚水縱橫雙頰。兒子執意要回去,我隻好依了他。掏出10元錢給兒子,可他不要,他說他的零錢就夠路費了。我硬把錢塞給兒子,並囑咐他路上注意安全。我告訴他,我會給爺爺打電話,讓爺爺去接他。
看著公交車緩緩離去,看著兒子筆直挺坐的背影,我的心碎了。一個八歲的孩子,思鄉之情如此濃厚,說走就走了。這是我們大人無法企及的。我們在忙碌中一次又一次與回家失之交臂,生活中總是有太多的理由阻擋我們回家的腳步。兒子的果斷和堅持讓我汗顏和佩服。最美小兒思鄉情。“回家,回家,回家是最好的禮物!”耳邊又響起了溫馨的歌曲。我似乎看到了祖孫相見的歡樂場景。
原載於《知識窗》
母子情深、父子情重、小敬老、老愛小,這種和諧溫馨的家庭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因為有家,因為有深沉的牽掛,生命才不會因無根而枯萎;也正是因為有家,生命才會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