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是學校裏對我最好的人,他很喜歡我的作文,每次都給高分,而且時常把我的作文當成範文在班級裏讀。可是老師這樣鼓勵我,卻也在無形中給我造成了壓力,同學更是因此嘲弄我,逗樂我。語文老師一直不知道我在學校裏的情況,隻覺得我是個內斂低調的學生。後來他可能也聽到了一些風聲,於是來開導我。
“有夢想是件很美好的事,而且你一直在努力兌現你的夢想,這更是難能可貴的。可能許多人也有這樣那樣的夢想,但又有多少人在為自己的夢想做努力呢?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就成功,夢想的實現是要經曆千辛萬苦……別人的嘲笑你要把它當成一種鞭策,誰在實現夢想前都會聽到類似的聲音……”老師平靜地述說著,他說得很慢,讓我有時間去思考。
臨離開時,老師拍著我的肩膀很肯定地說:“我相信,隻要你一直在努力,夢想早晚會成真的,加油!”我抬頭望著老師的眼睛,抿住嘴,擠出一個“嗯”字。我心裏的夢想之火在老師的開導下越燃越旺了,我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隻能用最簡單的一個“嗯”字表達我對老師的承諾。
我要按老師說的做,不僅要寫好文章,而且也要把學習成績提上去,隻有全麵發展才能為今後的寫作打下紮實的基礎。老師說得對,寫作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隻要喜歡,隻要想寫,可以用心經營一輩子。
我想好了,我要先把成績提上去,以後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寫作,那些故事在我腦海中早晚可以生根發芽的,不急。於是有一段時間,我放下了手中成天抱著的國內外名著,放下了厚厚的習作簿,擱置起鍵盤,揀起數理化課本,雖然不喜歡,也要努力學好。
4
沒有人明白我怎麼突然就不那麼熱衷於看書了,於是各種疑問和嘲笑又湧動起來。
“大作家?不寫作啦?放棄啦?原來你也隻是三分鍾熱度,我還以為你有多堅持呢!你和我有什麼區別?”李強偉看我有段時間沒再埋頭寫作時,好奇地問我。
“我和你根本就不一樣,你有夢想嗎?你努力過嗎?”我頭也沒抬,頂了一句話回去。
“喲!會頂嘴啦?還理直氣壯的?親。”李強偉說著又趴過來惡心我。
“尊重點,惡心我也是惡心你自己。”我推開他的手,不屑地說。
李強偉悻悻地挪回去,他不相信一直被他欺負得不敢吭聲的我居然也敢頂嘴了,而且還甩開他的手。他氣呼呼地說:“你有什麼了不起呀?你以為你真是什麼大作家嗎?呆瓜,開個玩笑都開不起,你以為你能成為莫言呀?我才不信。”
我沒再說話,隻是轉過頭認真地看著他,看他說話時臉上變化的表情,突然覺得他很可憐也很搞笑。他倚仗家裏有錢,不學無術,沒有夢想,更不知道努力是何物,他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嘲笑我的夢想呢?夢想的可悲不是它倒在途中,而是從未出發。
在李強偉絮絮叨叨地責罵我時,他的舉動又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一有人關注,他就興奮起來,開始大張旗鼓地再次嘲笑我的夢想,幾個和他要好的同學跟著附和。
我忍了很久,實在是忍無可忍時,我站起身,勇敢地麵對李強偉說:“你沒有資格嘲笑我的夢想。你有夢想嗎?你努力過嗎?有夢想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嗎?值得你這樣一次又一次嘩眾取寵地嘲弄嗎……”
我沒想到,我的一席話說完後,會贏得掌聲一片,還有同學為我歡呼叫好。我看到李強偉的臉漲得通紅的。
原載於《職教新航線·傳奇天下》
理想遠大並不可恥,至少朝著理想的方向努力過;可恥的是沒有目標,精神和行動一樣空虛。
菜園被毀之後
文|雷碧玉
無論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愛迪生
那年,高考的意外失利給了我致命的重創。我獨自黯然回到鄉下老家,沮喪失落,不想見任何人。
自家的院子前有一大塊菜園,父親成天在那兒忙得汗流浹背,除草、鬆土、捉蟲,似乎沒有一刻得閑的時候。看我整天情緒低落,心情鬱悶,父親便提出讓我幫忙,無所事事的我答應了。我想,種菜該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何以這麼辛苦。
“爸,大自然的空氣、水,加上陽光的光合作用,就是綠色蔬菜最佳的養分,您根本用不著這麼辛苦,天天伺候著啊。”在父親麵前,我很自傲地賣弄起自己所學的知識。父親隻是笑笑,沒有說話,當即用鋤頭劃出一小塊地,給我種子讓我嚐試做一回菜農。我很自信,如此小事,於我根本不在話下。
學著父親的樣子,我也有模有樣地管理起自己的那塊方寸之地。鬆土、撒種、澆水,然後就是靜靜等待。那段時間,“守園”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每一次澆水,我都會近距離地、很仔細地觀察菜地是否有動靜,哪怕僅是微小的變化亦會讓我欣喜。終於,多日的辛勞換來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一刻。開心之餘,我很得意地向父親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父親隻是笑笑,仍是不語。
不承想,幾天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滂沱大雨給菜園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看著一片癱倒在泥水中的嫩芽,我心痛得直流淚。
“沒事,咱們重新再來!”父親笑著遞上種子,用力拍拍我。再次播種、澆水,依舊是靜靜地候著。隻是這次我多了一個心眼,用一塊塑料布嚴嚴實實地罩住整塊地,以防暴雨的再次襲擊。可暴雨過後,溫度的急劇升高卻讓我始料未及,第二次的嚐試仍以失敗告終。沮喪、失望再次衝擊著我的心房。
“別放棄!重新再來!大自然變幻莫測,你要學會如何去應對。”父親再次遞上種子。有了前兩次的前車之鑒,再加上向父親的虛心請教,這一次的種菜過程似乎順利了許多,澆水,除草,捉蟲,每一件事我都盡心去做,終於迎來了菜園綠油油的美景。
這讓我明白,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失敗與挫折,不要輕易放棄。重新再來,成功就一定屬於你!
重新回到學校後,我以全新飽滿的熱情全力投入學習中,最終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被師範大學錄取。
原載於《中學生》
我們無法預料未來,不管前路是坎坷還是順遂,隻要內心充滿信心和毅力,不言放棄,就能走向成功。
用雙腳演繹的精彩人生
文|成子
如果你足夠堅強,你就是史無前例的。
——斯科特·菲茨傑拉德
2014年12月11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金色音樂大廳,一個失去雙臂的青年正在用雙腳在鋼琴上演奏中國名曲《梁祝》,那流暢的節奏、優美的旋律震驚了在場的所有聽眾。他就是來自中國北京的“斷臂鋼琴師”——劉偉。
1987年出生的劉偉,本來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快樂無憂的童年,而且夢想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鋼琴師。但這樣的生活和夢想在他10歲那年戛然而止,一次和夥伴們捉迷藏,劉偉不小心碰到了高壓裸線。在醫院醒來的劉偉發現自己被截去了雙臂,他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可怎麼哭也解決不了問題,他隻能無奈地去麵對現實。
出院以後的劉偉開始嚐試著用雙腳代替雙手,用它來刷牙、洗臉、寫字……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的生活就要靠雙腳了。從這時起,劉偉開始努力學習了,暫時不能去學校就在家裏自學。任何事情他隻要想學,都能學得很快,做得比別人好。兩年之後,劉偉回到了自己原來的班裏,到了期末考試,劉偉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績。
帶給他截肢後第一次改變的是在做水上康複訓練的時候他學會了遊泳,並加入了北京市殘疾人遊泳隊。在隊裏,他的傷殘程度是最嚴重的,跟盲人、聾人一起訓練時就要多付出百倍的努力。兩年之後,劉偉用雙腳為自己創造了奇跡,在2002年武漢舉辦的全國殘疾人遊泳錦標賽上,他一舉奪得了兩金一銀;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全國殘疾人遊泳錦標賽百米蛙泳項目的冠軍。那時,劉偉對母親許下承諾:在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上要拿一枚金牌回來。
為了這個承諾,劉偉開始了高強度的訓練,在訓練時他常常感覺發燒頭痛,為了不影響訓練他隻好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他患上了過敏性紫癜。醫生告訴他不能再進行劇烈運動了,不然雙腿都會保不住。命運的打擊使他的心情再次跌入穀底。這時的劉偉已經是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三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考入一所重點大學是不成問題的。
天意弄人,就在劉偉備戰高考的時候,一天放學,他無意間路過一間琴房,裏麵傳出一段美妙的鋼琴旋律,他呆呆地站在琴房門口,聽得如癡如醉。這時,他暗自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2006年9月的一天早上,劉偉對父母說:“我不上學了,我要學鋼琴。”
母親聽了厲聲喝道:“你在胡說什麼,馬上就要高考了,不抓緊學習,你還想瞎折騰什麼呀?”
父親也說:“你連手都沒有,你怎麼彈鋼琴啊?放著大學不考,這不是胡鬧嗎!”
劉偉反駁道:“即使考上大學,我也不可能像一個健康人那樣去上班,未來的生存還是問題,與其這樣,還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聽了劉偉的話,父母也語塞了,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勸說兒子,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彈鋼琴對劉偉來說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情。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後,倔強的劉偉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他買來各種樂理方麵的書籍,閉門苦讀,還整天對著電腦哼哼唧唧地學樂曲。母親總是趁劉偉不在的時候把他的書藏起來,劉偉會把書找出來繼續鑽研,找不到了就再去書店買。就這樣,劉偉學習並掌握了不少樂理知識。
母親知道,兒子這是鐵了心了,一旦決定的事情他是不會妥協的,隻好答應讓他先試試看。母親帶著劉偉找到了一家私立音樂學院,當校長了解了劉偉的情況後,臉上寫滿了驚恐和不屑:“沒有手怎麼彈琴?這樣的孩子我們怎麼教啊?”劉偉回應說:“謝謝你這麼歧視我,早晚有一天,我會證明給你們看。”校長的態度也讓劉偉的母親下定了決心,她從親戚家裏借了13000塊錢,為劉偉買了一架鋼琴,決定全力支持兒子學鋼琴。
雖然劉偉的腳趾已經非常靈活了,能夠拿筆寫字畫畫、能夠打字發短信,能夠獨立完成生活瑣事,但彈鋼琴畢竟和生活不一樣。有些事情隻有你跟它麵對麵的時候,才知道有多難。麵對鋼琴,劉偉根本不知道如何下腳,就連能安穩地坐住都成了一個大問題。為了不影響演奏效果,普通的鋼琴椅是不帶靠背的,而且要比鋼琴鍵盤矮很多,即使他用盡全身的力量,雙腳也很難達到正常人觸手可及的高度,並且一抬腳整個身體就會往後仰,他幾次從椅子上摔下來。後來,父親把他的椅子調高了並在後麵焊上了15厘米的小靠背,這樣,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終於能坐穩了。但演奏時,雙腳是要懸在琴鍵上的,由於沒有落腳點,腿、腰、腹部就要用力來支撐,不到幾分鍾,這些部位就會隱隱發痛、抖動,甚至抽搐。雖然劉偉早有預料,自己學鋼琴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沒想到,還沒有上路就遇到這麼多比登天還難的問題,除了默默忍耐,別無他法。2分鍾、5分鍾、10分鍾……雖說堅持的時間越來越長,可時間久了身體也吃不消。這時父母為他想出了辦法,為他做了一個腳踏板,放在琴鍵的前麵,讓他可以把腳後跟放在踏板上。這樣,雙腳就不用總懸在琴鍵上了,學起來也輕鬆多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劉偉又克服了腳趾的張開度等眾多難題,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練習起來,每天都要練習10個小時以上,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幾乎都是在練琴。不到兩年時間,他就達到了正常人用手彈奏鋼琴的七級水平。
2008年4月9日,在北京電視台主辦的《唱響奧運》晚會上,劉偉和劉德華同台演出並合作歌曲《天意》。2010年8月他走上首屆達人秀舞台,並最後奪得冠軍。2012年2月他又獲得2011“感動中國人物獎”。22歲時,劉偉還成功挑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用腳打字速度最快的人。
2014年12月,劉偉登上令所有音樂人矚目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中國名曲《梁祝》,並受邀前往英國倫敦與前首相夫人切麗·布萊爾會麵。劉偉的演奏完美得天衣無縫,震撼了全場。
正如他在出版的自傳《活著已值得慶祝》中所說:“我覺得我的人生中隻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去,要麼精彩地活著。”當然,倔強和堅強的劉偉沒有選擇前者,卻通過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超過正常人千倍、萬倍的代價,用雙腳演繹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原載於《特別關注》
要麼死,要麼精彩地活著。大部分人都隻是“活著”,精彩哪裏去了?不懈地努力、加倍地付出,讓自己也活出點“彩”來。
掀開人生的灰布
文|林玉椿
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吉伯特
在學校裏,她是一個熱愛讀書的學生,整天跟書本打交道,甚至在上學等車時,也總是聚精會神地盯著書本。她衣著簡樸,經常穿的衣服都是以灰色為主。由於她專注於讀書,穿著又土氣,令許多同學覺得她沉悶而無趣。
高中時的一天放學後,正當她獨自默默地走向校外,忽然聽到背後有人用帶著譏笑的語氣說:“瞧,那就是我們班的‘灰老鼠’,全班最沒勁的一個女生!”她回過頭,看見班上的兩個男生正跟其他班的幾個女生望著她竊竊私語,並不時發出大笑聲。
她知道他們是在議論自己,那一刻,她滿臉通紅,心仿佛像被針紮了一般,想盡快逃跑,可是刺耳的話還是從背後傳來:“你看她穿的那身灰色衣服,真是土得掉渣,真懷疑她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你們知道嗎?連班上最差勁的男生也不會正眼瞧她一下!”……
她的內心被深深地傷害了,淚水奪眶而出,狂奔著出了校門。一回到家,她就衝進自己的房間裏,撲在床上,號啕大哭起來。
這時,她的父親——一位新教的牧師走了進來,親切地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哽咽著將同學們對她的嘲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
父親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撫摸著她的頭說:“孩子,你要知道,發光的東西並不會因為蒙上一塊灰布而失去光澤,它隻是被暫時忽略了而已。而且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不引人注目,也就會使自己少受些幹擾,可以讓自己一心一意地積蓄力量,從而在別人不知不覺中成長起來。一旦適當的時機來臨,蓋在它身上的這塊灰布被掀開後,它耀眼的光芒必將令人刮目相看!”
她停止了哭泣,仔細地品味著父親的話——是啊,被人忽略、被人低估,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隻要自己躲在角落裏不是沮喪、不是沉淪,而是努力,而是拚搏,那麼總有一天,人們終將知道自己是閃閃發光的金子。
她對父親點了點頭,堅定地說:“我明白了,爸爸。你放心,以後我不會再在意別人的那些嘲笑與譏諷了,他們愛說這些無聊的東西,就由他們說去吧。”
父親微笑著說:“很好,你要做的,不是對別人的嘲笑采取什麼回擊,而是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
父親走出房間後,她將父親說的那句“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的話寫在一張卡片上,貼在自己的床頭,並決心要將這句話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奮鬥不息。
從那以後,她更加發奮讀書。她的成績變得更加優秀,並在後來的日子裏拿下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轟然倒塌。這時,“沉悶”的她突然決定投身於政治。在短短的10年之後,她以95%的高票率當選為基民盟主席,成為這個曆來由男人主導、思想比較保守的黨派的第一位女黨魁。
剛開始時,她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矜持而不苟言笑,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拘謹和靦腆。當她成為基民盟黨魁時,許多人並不看好她,認為她隻不過是一個靠他人提攜而走上權力巔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個臨時收拾“爛攤子”的過渡人物。特別是黨內那些野心勃勃的新生代政治家,私下裏都在打著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盤。然而,她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老練,並牢牢地掌控著局麵,那些自命不凡的政治家們逐漸被她的政治魅力所折服。
2005年11月22日,她在競選中打敗施羅德,成為德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2009年10月28日,她再次勝選,繼續連任德國總理;2013年9月22日,她再次贏得選舉勝利,第三次出任總理——她創造了曆史。
她就是安格拉·默克爾。這個當年校園裏的“灰老鼠”,終於掀開了蓋在自己身上的“灰布”,光芒四射地出現在世人麵前。她從被人忽略的角落中,充滿自信地走了出來,出色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轉變。
當別人好奇地探尋默克爾的“製勝法寶”時,對默克爾有著深刻了解的老同事辛德赫爾姆說:“一直以來,人們並不真正認識她。因此,她常常被對手所低估。她的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由於她的‘不知名’。可是,一旦她擁有了自己的舞台,她就將最完美的自我展示給了世人。”
原載於《文苑》
在安靜的時間、空間裏充實自己,遠比談論別人、嗤笑他人有用得多。閉上嘴巴多做事,總有機會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