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八個值得幸福的理由
悲淒之情的傳遞,隻會讓更多人徒增傷懷。而快樂的接力,卻能讓一份原本單調的愉悅無限製地膨脹下去,感染到那些先前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幸福的憂鬱之人。
巴金的真
文|劉豔梅
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鬥,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
——愛因斯坦
當代文學巨匠巴金曾說過:“人活著,說的和做的要一致,這是達不到的。達不到也要這樣做,這個社會才能變得光明。”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1979年,作家從維熙把描寫監獄真實生活的《大牆下的紅玉蘭》寄給巴金主編的《收獲》雜誌,年過七旬的巴金親自過目拍板,不顧可能惹來的麻煩,讓編輯以最快的速度和頭條的位置發表,小說受到讀者的歡迎。可麻煩也接踵而來,有人指責《收獲》為“解凍文學”開路;有人以“兩個凡是”,質疑編輯部的政治走向;作家曾經為囚的勞改農場,也寫來批評信,說小說攻擊了“無產階級專政”。一時風聲鶴唳,那段時間,巴金與編輯部同仁一起經受了黎明前的五更寒,但巴金還是要求刊物“百無禁忌,更進一步”。《大牆下的紅玉蘭》的發表,使從維熙成了“大牆文學之父”。
源於巴金的真,從維熙另一部小說《遠去的白帆》才得以發表。這部中篇小說曾作為約稿被一家大型刊物取走,之後很久沒有回音。待詢問,主編以“細節過於嚴謹,吃不準上邊精神”為由,讓作家刪除小說中一些所謂“敏感”情節。從維熙當即拒絕。因為那是從維熙真實的勞改生活,要抽掉,將徹底背離了文學反映社會真實的根本理念。
後來,從維熙把《遠去的白帆》的遭遇告訴了在北京做短暫停留的巴金,並將文稿交給巴金,巴金不顧長途飛行的疲勞,連夜審讀,做出評價:“小說展示了曆史的嚴酷,在嚴酷的主題中展示了生活最底層的人性之美。不管別的刊物什麼態度,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回去我們發表它。”不久,這部中篇小說就在《收獲》上發表。並以接近全票獲得1984年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文學獎。
正是由於巴金在文學新時期的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地為寫真實的作品鳴鑼開道,才為敢於說真話的作家複出中國文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言行一致說得容易,做起來難,這也是巴金成為“當代世界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先決條件。
原載於《做人與處事》
是的,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和你最終成了什麼樣的人,那出入真的是太大了。或者根本就是背道而馳,最後你終於離夢想越來越遠了。很多人說,這是現實。但是反過來一想,我們一定要成為那個所謂的自己才算成功了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使生命有了意義的,恰恰不是成功後的光榮,而是我們一直奮鬥在路上。
黃侃先生的俠氣
文|蘇打
人要正直,因為在其中有雄辯和德行的秘訣,有道德的影響力。
——阿密埃爾
我國近代頗負盛名的語言文學家、訓詁學家和音韻學家黃侃先生,在學術上治學嚴謹、為學務精,在生活中卻脾氣怪誕、秉性奇特。
一次他與朋友吃飯,飯後在護城河邊散步聊天,正好碰到一群人抓小偷。一個矮個子的男人被身後一群人追著跑,走投無路了就向黃侃先生這邊衝了過來。他沒想到還沒衝過來,黃侃先生就當先衝上去把他抱住了。兩人一扭打就摔在了地上,朋友趕緊過去幫忙,才製服了小偷。失主追過來就要打人,黃侃先生趕緊攔下來,從小偷那裏要回失物還給失主,又幫小偷向失主求情,平息了雙方的爭端。見小偷年紀不大,又顯得頗為饑瘦,就教育他一番,又把自己的銀錢分一些給他。
放走了小偷,還分錢給他,朋友感到有些驚訝,問道:“季子(黃侃先生的字)兄,不予計較,不送他見官已是寬容,怎的還予銀錢於他?”黃侃先生笑了笑說:“不妨事,看他年紀輕輕,也不像慣偷之人,世道艱難,多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今幫他一次,無遑多求,隻願他日他也可有力幫助別人。當今若人人守望相助,國運又何至於此啊!”朋友聽完不由讚歎道:“兄長高義,真有俠道古風!”
黃侃先生聽罷,道:“我的老師章太炎先生曾有一副對聯予我,上下分別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要我學術文章要求真,為人處事也要做真人。筆下君子、紙外小人、表裏不一的事不能做。你看這‘俠(俠)’字,就是一個有能力的大人保護、幫扶兩個弱小的人。你我雖為文人,也當有俠氣,文內能匡扶正氣,文外也要救人水火。”
朋友聽了恍然大悟,佩服黃侃先生的口才之時,更加佩服他的俠氣。
原載於《演講與口才》
不去計較得失,仗義疏財,心存正義。這是本性,這是最真的脾氣和性格,恐怕很多人是不會理解,更不會懂得的!
搜尋自己的夢想
文|崔鶴同
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
他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小時候喜歡聽戲唱戲,曾被山西陽泉晉劇團錄取,但中學時代,他仍回歸“主業”,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在學校裏他電腦成績數一數二,但去省城參加計算機比賽卻名落孫山——大城小鎮的差別,讓他深感信息鴻溝所造成的差距。
1987年,勤奮、刻苦的他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他心無旁騖,買來托福、GRE等書狂啃,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1991年他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係的錄取通知書。在大學,他的美國教授的一句質疑,“你們中國有電腦麼?”使他深受刺激,暗暗在心裏做了一個決定:要在互聯網行業有一番作為,徹底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和印象。
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忙碌到淩晨。這使得他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進步。一年後,他順利進入日本鬆下實習。實習中,他提出一種提高識別效率的算法,受到鬆下高度重視。鬆下竟然打破常規,繼續聘用他做兼職,並鼓勵他把這一研究成果寫出來發表。這一成果順利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這便是他最先創建的ESP技術,並且申請了專利,在搜索引擎發展初期,他是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這位青年才俊便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
這也讓李彥宏第一次開始思考:自己適合幹什麼。
實習回來的李彥宏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被華爾街道·瓊斯子公司聘用。之後的三年半時間裏,李彥宏先後擔任了該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係統設計人員。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穀著名搜索引擎公司搜信公司。才26歲的他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並買了屬於自己的新汽車。但他並未就因此滿足。他看到了國內互聯網發展的機會,要利用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在中國做中文互聯網搜索。1999年年底,他便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安逸生活,攜12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回國創建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始了創業之路,這一年他剛好31歲。
他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發現原來19歲時所學的北大信息管理專業就注定他終身的追求在“搜索”上。他打出口號:“活的搜索,改變生活”。
“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彥宏說。
曾有人給李彥宏投資讓百度做無線增值業務,李彥宏拒絕了。有員工建議李彥宏做網絡遊戲,李彥宏也拒絕了。他的信條很簡單,就是專注。他在百度的工作很多,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做“殺手”——殺掉那些與搜索無關,或者是關聯不大的項目。第一個被他“殺”掉的是最早的商業模式——為門戶網站做搜索技術支持,“放棄了當時公司百分之百的收入”。為此,他第一次對投資人發了脾氣,還把手機扔在桌上吼出了“不讓百度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那就別幹了”的話。這是百度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自殺”行為——轉型獨立搜索引擎,但這次“殺”招卻讓百度成就了今天的一切。接著,李彥宏又裁撤了企業軟件部,讓百度更加專注在競價排名搜索引擎上。
推出競價排名,到2003年百度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獨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遙遙領先,名列第一。後來,百度推廣搜索專業版“鳳巢”係統。自2009年4月20日上線以來,“鳳巢”以其具有可管理更多推廣位、更多關鍵詞、功能更強大、管理更精細等特點,獲得了廣大企業客戶的高度認可——在半年的時間裏,有超過70%的客戶主動完成從百度搜索推廣經典版向“鳳巢”的遷移,也使百度在中文搜索上獲得70%多的市場份額。
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上市目標發行價27美元,當日便直線衝破150美元,最後落定於122.56美元收盤,成為美國證券曆史上IPO首日表現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百度的數百名員工也隨之成為“百萬富翁”。他的公司在上市後的18個季度中有13次業績實現了兩位數增長。2009年12月21日,百度的股票價格為每股414美元,最高時曾經超過每股440美元。2009年百度的收入將是去年的四到五倍。“平均算下來,每天一千多萬”。
“讓百度不僅在中國有影響力,還要讓百度在全世界有影響力。”李彥宏在百度10周年的慶典上說。
2009年12月28日,由權威媒體《精品購物指南》評出的“2009年度精英品牌獎”揭曉,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入圍,成為唯一獲評的互聯網品牌。
2010年3月11日,福布斯公布了2010年度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李彥宏榜上有名。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需要非常專注,把主要精力放在一個地方,才能做得比別人好。”從1987年上大學開始接觸搜索,20多年李彥宏一直隻做一件事,那就是搜索。
一個人,非常專注地搜尋自己的夢想,並把它做到極致,才能夢想成真,功成名就。
原載於《特別關注》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去考慮夢想這個話題了。什麼是夢想?夢想能當飯吃嗎?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一條保守的路,上學,選熱門專業,工作,終老。你的生活是怎樣的?
舌尖上的夏天
文|宋佩華
讚美童年吧,它在我們塵世的艱難中帶來了天堂的美妙。
——阿米爾
一個孩子長到七歲,到秋天時就該上學了。一個夏天的早晨,母親對他說,從今天起,家裏放牛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小男孩不願意,這會讓自己少了睡覺和玩的時間。母親對他說,不放牛,秋天就不能去上學。小男孩太想上學了,每天看到姐姐背著書包的樣子就羨慕得不得了。於是他答應了。
早晨,太陽剛從東邊的山頂上爬出來,小男孩就已把牛牽到了山坡上。他躺在草地上,看著天邊的雲霞,突然不遠處一抹“紅霞”映入他的眼,走過去一看,那“紅霞”來自一叢荊棘,是一顆顆小燈籠似的果子。大概果子已熟透了吧,紅豔豔的,在晨光裏透著亮色,確實愛人。
小男孩不知道這東西能不能吃,他扒開荊棘摘了一些放進口袋,采摘時不小心還被劃傷了小手。但是他毫不理會,直到把自己的口袋裝滿為止。
這可是個大發現,他原以為放牛會非常無聊,沒想到竟有這樣的驚喜。他拿出幾顆果子放在鼻子下聞了聞,似乎聞到一股香甜的味道。
回到家裏,他一頭鑽進廚房,母親正在燒飯。“媽,我給你看樣好東西。”他把野果子給母親看。母親告訴他,這是野草莓:“你真聰明,第一天放牛就采到了野草莓。這是老天給你勤勞的獎賞。”
小男孩高興地笑了,他拿出一顆野草莓放進了嘴裏,輕輕一咬,一股清香溢滿唇齒,一股香甜的汁液流進了喉間。
他開始喜歡上放牛了,喜歡上夏天了。每次放牛都會去尋找野草莓,采摘回來帶給母親分享,這讓他心裏十分驕傲。
媽媽對他說:“等你長大一點兒,我帶你到山上去,山上的野果比山下多得多,也好吃得多。”
第二年的夏天,小男孩如願跟媽媽進了山。山上的世界果然比山下好玩得多,藏在山裏林間的野果子也千奇百怪。
那天媽媽發現了一棵結滿野果子的樹,那果子黑黑的,密密麻麻地吊在樹枝上,像是黑珍珠耳墜。
母親告訴他,這叫吊茄子,你看它的顏色是不是和家裏吃的茄子一樣?隻不過沒做菜的茄子那麼大而已。
“你吃吃看。”母親摘了一顆剝了皮塞到小男孩嘴裏,他隻輕輕一呷,那顆吊茄子就滋溜一下從舌尖滑到了肚子裏,隻在喉嚨裏留下一線甜甜的味道。
小男孩越來越喜歡夏天了,每年夏天都讓母親帶他進山采果子。由此,他也認識了越來越多的野果,布梨楂、野葡萄、山荔枝、茶耳朵、地茄子……這些大自然的饋贈,讓小男孩享受到了夏天的甘甜,讓他品嚐到了舌尖上的幸福。
有一年,母親對他說:“媽媽再也不能帶你上山了,以後就由爸爸帶你上山吧。等你長大後,就可以獨自上山了。”
可是,爸爸隻顧埋頭采藥,根本不再給他找野果。再後來,母親不在了。
多年以後的一個夏天,小男孩已長成了小夥子。他仍然會進山,山上的野果滿樹生香,但小夥子隻是靜靜地站在果樹前看著,有時也湊近去聞一聞,而不再動手摘一顆。
因為,在他的眼裏,每一顆果子裏都藏著母親的眼睛。
因為,在他的心裏,夏天已停留在童年的舌尖上。
原載於《中學生》
有些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可是有些記憶還清晰地印在腦子裏,有些人,也讓我們一直念念不忘。
你曾經說過的最溫暖的話
文|安寧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
——楊萬裏
人若是舟楫,那信任大約是助其向前的波浪;反之,則是阻其行走的大風。信任越多,舟楫越快;信任越少,舟楫則有可能倒行逆施,背離愈要抵達的目的。這就猶如偏執一些的孩子,做母親的如果對他微笑寬容,不去修剪那些旁人以為蕪雜的枝杈,倒是讓他生出衝天的枝幹;而一旦這般懷疑,那般猜忌,反而會讓這孩子原本無關緊要的小性子,放肆地向四下裏伸展開去,一直到隻顧著反抗,而忘記了那主幹向上的姿態。
所以看到那些上課遲到的學生,信誓旦旦地在我麵前說謊,總是大度一笑,想起十年前的自己,也是這般將大學過得雞飛狗跳、喧囂一團的模樣,對老師所撒的謊,寫下來可以編成一本《遲到早退理由之大全》,供師弟師妹們參考或者效仿。
我清晰記得那些學生撒下的謊,猶如記得自己在老師麵前的小心計。有一個學生,在我講到一半的時候,氣喘籲籲地闖進來,又風一樣跑到我的麵前,報告說他的舍友生了病,他剛剛將他送到校醫院回來。然後還擦了一把額頭的汗,飛給我一個做了好事沒留名的羞澀表情,便匆匆歸了位置。
但他不知道,我在下課後,恰與他的其中一個舍友一起下樓,相聊間,便得知了他上課遲到,不過是因為與女友鬧了小別扭,為了討好,去學校門口買了她愛吃的熱薯條,又怕冷掉了,惹女孩不悅,便一路飛奔,做了速度最快的“順豐快遞員”,送至女孩自習室,在外麵偷偷看女孩吃下一口後,這才穿越整個校園,趕自己要上的課程。我沒有在又遇到男孩後,揭穿他為自己“貼金”的小把戲,更沒有像他的舍友們那樣,在知道了前因後果後,封他個“情聖”的稱號,而是微微笑著問他:“你舍友的病好了嗎?”他果然紅了臉,低下頭去,說:“好了,謝謝老師。”這一個“謝”字,他沒有加上“關心”的後綴,但我們彼此卻心知肚明,他會因此記得我這一次的善意,而我亦會自此得到他的信任。
想起自己讀書的時候,一次跑去看一場日間的老電影,忘記了上課,等到想起來時,課已經快要結束。本來可以完全逃掉,因為那個總是一臉淡漠的老師,未必會對我有深的印象,但出於尊敬,還是快馬加鞭地奔跑過去。從後門悄無聲息地溜進教室,打算課下再對老師解釋一個合理的遲到原因,但老師銳利的眼睛,卻即刻化作無情的鞭子,越過全班同學的頭頂,重重地抽在我的臉上,並起了紅色的印痕。
她幾乎是衝我喊叫起來,讓我這從後門進去的學生,重新繞到前門,並在我解釋完是因為給學校校報幫忙而耽誤了上課時,她毫不留情地便當場叱責我撒謊,並罰我一直站到課下。而在她上課結束離去時,她已經完全忘記了我,或者是故意將我冷落掉,擦著我的肩膀過去。我幾乎能感覺到她胳膊上傳過來的靜電,噝噝地燒傷了我的肌膚,連同裏麵裹著的一顆試圖請求她諒解的心。
此後我對這個老師,再也沒有產生過興趣。她的課像是一張被揉皺了的紙,我看也不看,便隨手丟進了記憶的垃圾箱。她未曾給予我諒解與寬容,在我這裏也同樣沒有為她留下一個溫暖長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