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將人生裝飾成一首詩
也許你曾為夢想和現實的距離而沮喪、而失落,但隻有麵對現實,以一顆詩意的心靈,把生活和自己的一顆詩心緊密相結合,你才能裝飾出你人生一片美好的天空。
手寫的運氣
文|散風落涯
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
——比阿斯
安德魯·戴維斯是一名作家,每天他要給報紙專欄寫稿,收入頗豐,他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信滿滿。
但自從互聯網盛行,報刊行業朝不保夕,有的甚至幹脆倒閉,這直接影響了安德魯的收入。他不僅擔心自己的收入,更擔心報紙的發展,於是他有了複興報紙業的想法。而自己多年寫專欄,對報紙有深刻的了解,有一些自己認為可行的辦法。但他這些辦法怎樣才能付諸實踐呢?當然是通過媒體大亨和報紙出版商了,隻要他們接受了自己的辦法,就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具體從誰開始呢?
搜集了大量資料後,安德魯確定從巴菲特開始,因為他了解到巴菲特在過去幾年間購買了幾十家時報,巴菲特不僅僅是一個投資家、一個股神,也是報業巨頭,巴菲特需要新的盈利模式。他認為隻要巴菲特能了解自己這些想法,就能夠實現報業更大的盈利,從而使更多的報紙企業恢複生機。
安德魯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和巴菲特討論提高收益的辦法,複興報業。製訂目標容易實施難,巴菲特是全球最大的投資人,是人們心中的股神,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怎麼會抽出時間和一個普通作家討論自己的企業呢?除非自己撞了大運!他決定不等運氣上門,而是要給自己製造一個運氣。
怎樣開始呢?這讓安德魯很困擾,但他相信隻要自己的方法得當,那麼一定能夠得到和巴菲特會麵的機會。他研究了很多方法:打電話,接線員根本不可能把陌生的電話轉給巴菲特;寫郵件,但現在郵件就像一個問候短信一樣,很容易讓人忽略,何況對方是大投資家巴菲特,不用想也會知道自己的郵件會淹沒在千萬封郵件當中。要想脫穎而出,真的讓巴菲特看到,必定要用一種很特別的方法才行。他看到自己手中的信件,於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從2012年10月開始,安德魯每周一都給巴菲特手寫一封信,在信裏他記錄著幫助報紙商盈利的新想法。他把自己給巴菲特手寫書信的事情告訴給朋友和同事,大家都很好奇,請他把書信內容公開,大家看到後都認為他的那些想法很實用,有人直接問是不是可以借用,他很痛快地就同意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信件內容,安德魯把信件在微博上公布,並把鏈接分享給大家,很快他的微博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人點讚,也有人嘲笑他癡心妄想,股神怎會降臨人間呢?他的信每一封都石沉大海,巴菲特沒有一點反應,但他依然堅持每周一都寫,他堅信機會是自己製造的。
安德魯擁有的大批的“粉絲”,其中有一百位出版商每周都讀他寫給巴菲特的信件,他們有的是CEO(首席執行官)和總裁,有的是媒體世界的推動者和顛覆者,在媒體王國有著自己特殊的地位。他們邀請他麵對麵討論:如何在新媒體內推動新的賺錢的點子。他從不懂商業,到慢慢學會了把商業企劃轉變成商業利潤的方法,這時候他的很多想法趨於成熟和實用了,信件裏的觀點更加精辟。很多出版商都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遠在意大利的出版商都想了解關於書信的內容,有的人想借鑒他的想法,有的人更直接想用他的書信出一本書。他感覺自己的信在一點點靠近巴菲特的大門。
安德魯的感覺很對,一周年之後,就是在2013年10月,他接到了NBC今日秀演播廳的邀請,去做一期關於市場營銷的節目,當他推開演播廳的大門,坐在嘉賓席位上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巴菲特就坐在對麵。他一陣狂喜,在寫了42封信之後,自己終於成功地和巴菲特坐在一起了,經過討論巴菲特接受了他的想法,並付諸自己的報紙企業。巴菲特對他說:在你寫到20封的時候,我就每周都看你的信件了。你很快就會看到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相信這一定會給報業帶來新的革命。
現在的安德魯不僅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更是一名市場營銷演說家,他的事業又拓寬了一個領域,他在自己的新書中寫道:我確信如果你也給一位“巨頭”寫信,你將脫穎而出。但你要想好,誰是你的“巨頭”?你應該寫些什麼?
讓我們好好想想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運氣,誰是自己的“巨頭”,應該寫給他們一些什麼。最關鍵的是拿起“筆”給自己製造一個運氣。
原載於《山東青年》
一切成就都是經過大風大浪,也許你觸過礁,甚至翻過船,隻要用心堅持,就能到達彼岸。
將人生裝飾成一首詩
文|奇清
生活中並非全是玫瑰花,還有刺人的荊棘。
——岡察洛夫
他發現生活其實也是一首詩,這樣的發現終於讓他的每一天開始過得充滿韻律,盡管平平仄仄卻也十分生動有趣。
他叫淩斌,1974年出生於廣東省吳川市塘尾鎮。他們兄弟姐妹七人,父母都是農民,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供他們讀書,盡管淩斌的成績非常好,讀完高中的他不得不輟學掙錢幫父母分擔起一份責任。
從小他就愛寫詩,正應了“詩窮而後工”那句話,高中時代,他就是校園較有名氣的詩人,高中畢業後因此被當地的一家文化部門接收。
“詩句到梅花,春風十萬家”,淩斌要以詩讓自己的人生春暖花開,在文化部門這段時間,他一連出了三本詩集,並成了廣東詩歌協會的理事,命運似乎向他伸出了溫暖的手。然而,社會的轉盤已開始快速轉動,人們對既不能帶來高樓大廈,也不能讓他們擁有名車寶馬的詩歌越來越不感興趣了。“十分酒興詩腸,難禁冷落秋光”,詩歌進入遭人冷落的秋天,淩斌所在的文化單位因沒錢發工資而開始裁員,由於淩斌並非正式編製之內,隻能回家在秋風中向隅而歎了。
其實,他根本沒有資本歎息,1996年9月,於瑟瑟秋風中他來到了深圳,投靠老鄉做了一名裝修工。如果說故鄉的莊稼地、打穀場,芬芳的花朵,香甜的稻穀,能將苦澀的日子釀造成充滿希望的詩行,那麼裝修的衝擊鑽、錘子,隆隆、哢嚓、叮當……的聲音,給人的隻是聒噪刺耳和雜亂無章。
但在與師傅們的接觸中,人們並不因為他書生氣十足就輕視冷落他,師傅們在生活上細心地幫助他,耐心細致地傳授給他技術。這些讓他驀然意識到身懷絕技的師傅們本身就是一首詩,他們創造著詩意的生活,如經過他們一雙雙巧手,打造出的書櫃、酒台、牆壁、門窗……呈現出的或是綺麗英爽,或是錯綜複迭,無不詩意盎然。
一個人以詩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向你展現出它濃鬱的詩意。不久,淩斌所在的建築公司接到了一單大活——蛇口的一位美國人約翰在臨海花園購買了一套複式樓,欲花120萬元進行裝修。然而,公司接了訂單後,設計人員一連設計了幾套方案,卻都沒被約翰認可。
偶然間,淩斌接觸到了約翰,知道約翰是深圳大學的外籍教授,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學和古典音樂十分感興趣,花大價錢請裝修公司,就是要將房子裝修得古典高雅。可公司的設計人員隻知道以現代裝修材料高昂地進行堆砌。
這時,有人對淩斌調侃地說:“小淩,你的詩集也許不再撕掉去做手紙了,說不定這個美國教授將它當作寶貝呢?他的房子裝修幹脆由你設計得了。”師傅們的玩笑話倒提醒了他:約翰教授是要詩意地棲居,我應該試試。
幾天後,淩斌的一個設計草圖擺到公司領導麵前,這讓領導眼前不禁一亮,連忙把草圖送到約翰教授那兒。約翰一見,便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OK!OK!”
原來,淩斌將整個設計做成了一首“詩”:進門處的玄關部位——這個住房的氣口通道,淩斌把它當作詩的起句來設計,先聲奪人,突兀神奇;電視牆是一套房子最出彩的部分,淩斌的設計讓人一看就知道,這麵牆就是這間房子——一首古色古香詩的“詩眼”……
這件事讓公司領導看出了淩斌這位詩人的價值,提拔他為公司的創意總監。淩斌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每接到一個活兒,他都一次次到現場,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爛熟於心,並結合房子的特點,以及房子主人的愛好,確定“詩眼”“起句”“頷聯”……設計出來的方案無不是一首絕妙的詩,由此讓他聲名遠播。
2010年10月,淩斌成立了自己的深圳湛藝裝修公司,許多大公司為提升公司的品位,聞名找上門來。每一次裝修他都能將詩詞歌賦巧妙地融於其中,一石一木既顯直率與自然之性,也極富靈性和神韻。而且美輪美奐的裝修作品激發了他詩歌創作的靈感,不斷有精美詩作問世。
而在這時,一個剛從武漢大學畢業,到深圳工作的漂亮女孩特別喜歡他發表在報刊上的詩作,幾經周折找到了他,兩人的愛情也像一首曼妙的詩一樣,雋永而充滿柔情蜜意。2013年國慶節,他們牽手走上了婚姻的紅地毯。
到目前為止,淩斌的裝修公司已發展到了三百餘人,旗下有三十多個工程隊,他的身家已超過千萬元,成了深圳裝修行業的一麵旗幟。中央電視台《交換空間》欄目組聽說他的故事後,專門與他取得聯係,聘請他為“禦用設計師”。
也許你曾為夢想和現實的距離而沮喪、而失落,但隻有麵對現實,以一顆詩意的心靈,把生活和自己的一顆詩心緊密相結合,你也就能裝飾出你人生一片美好的天空。
原載於《時代青年》
不管現實如何,我們靜下心來放平心態,以一顆詩心對待生活,你會發現生活就是本可誦的詩集。
與世界轟轟烈烈地說再見
文|雲軒一士
生命在閃耀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
——伯克
英國女子安內特·毛德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從23歲結婚開始,她大半輩子的精力都花在相夫教子上。孰料在55歲生日前,她發現了乳腺癌晚期。
生命最後的時光,丈夫一直陪在她的身邊,與她聊著年輕時戀愛時的場景。兩個孩子特地請了長假,照顧母親,盡著子女的孝心。盡管親人們期盼奇跡的發生,不過毛德的生命依舊一點點被病魔蠶食。
她明白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對這個世界產生一種難以言狀的依戀。她對醫生說不要再進行手術,那樣隻會折磨自己。她想有尊嚴地離開人世,為生命畫上一個絢爛的句號。如何才能算是一個完美的休止符呢?這個問題長時間縈繞在她心頭。
她想看看窗外的景象,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白天的大部分時間,要進行各種藥物和輔助治療。隻好利用晚上的時間,由丈夫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她離開病房。這是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天上閃爍著繁星。她像孩子一樣仰望著星空,似乎那裏藏著無盡的秘密。
時節已是深秋,一陣秋風襲來,她頓時感到一陣瑟縮和寒冷。正當她感慨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時,正東方的夜空中出現一束煙花。朵朵煙花騰空而起,有的紅如血,恰似紅梅;有的白如玉,酷似雪蓮。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衝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花,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它們忽而像明燈,紅光閃閃;忽而又像繁星,銀光熠熠。
麵對這“火樹銀花不夜天”,毛德深深地陶醉了。困擾心中的問題迎刃而解:空中的一朵朵禮花,盡管持續的時間很短暫,卻將最美麗的一麵綻放給世人看。那麼,是否可以將自己的骨灰製成煙花,在燃放的那一刻點亮夜晚的星空,開啟屬於自己的榮耀一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