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閻羅王形象的曆史淵源(2 / 2)

二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以秉直見聞於民間。唯剛正者,常能令人長相思,這大概是他得以從諸多文武大臣行列間選拔的一個原因。傳說他的愛妾艸倩桃臨死前說:"吾向不言,恐泄陰理;今欲去,言亦無害。公當為世主者閻浮提王也"(《湧幢小品》)。"寇準卒,有王克勤者,見公於曹州境上,向從者,曰:'閻羅處政。'"(《翰苑名談》)可見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閻羅王,而死後果然當了閻羅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經流傳此說,所以當時就有人在驛舍側,掛起寇準圖像,上麵寫有"今作閻羅王"字樣。

三是北宋名相範仲淹。範仲俺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聲好譽為民間稱道,因而在他死後,就有傳說他"在冥間""見司生殺之權","人死五七則見閻羅,豈非文正為此官耶"。

四是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包拯死後出任閻王,在當時就有傳說。"俗傳包拯為陰司閻羅王,其說在宋時已盛,《宋史·包拯傳》雲: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製。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由此元明雜劇、平話多有包拯下陰司審案故事。石玉昆《三俠五義》還出現包拯扮閻羅審郭槐"狸貓換太子"情事。包拯的剛正直言、執法嚴峻,自然是人們理想意境的閻羅王最佳人選。東方傳說文化是講現世報的,陽世之冤,陰司必報,所以必須要有包拯做閻羅王,才能了結冤報也。

五是南宋江函相。江丞相即江萬裏。為人剛直,因觸犯權奸賈似道,回鄉,後來元兵攻陷江西都昌,他投水自殺。

一個閻羅王職位,傳說卻有五家輪回,而是很緊湊,當然還不止這些。此中韓擒虎是武人,其他都是文質彬彬的書生,是被捧為正直、剛毅的好官,可見閻羅王並非通常畫圖常見的那副猙獰凶相。

中國閻羅王不過是傳說"十殿閻羅"的第五殿,它們組成的整個地府建構乃是參照人間官衙,所別致的乃是要十殿按序審判,以防舞弊行私,這種層層審判,很有點集體決獄味。這種文化現象正是農耕社會的思維定勢。世道無常,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們在現實世界裏,是很難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向如願的。由此寄希望於閻王的正直、公正,由此就出現了各種文化環境下產生的閻王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