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神傷腸斷、抑鬱而終的朱淑真(2 / 2)

周清源對朱淑真身世和遭際的描述,雖說有聲有色,但最終隻不過是小說家之言罷了。況周頤就不同意周清源的說法,他首先肯定了朱淑真是大家女子,根本不是什麼"市井民妻";如果她是"市井民妻",那還有什麼從宦東西之舉?朱淑真曾隨父親和丈夫從宦於吳、越、荊、楚之間,是經曆過世麵的。她在《酒醒》一詩中有"夢回酒醒嘴盂冰,侍女貪眠喚不醒",絕類大家口吻,這就絕不是隻有靠開個木屐雨傘鋪的金三老官的家庭氣派所能有的。因此,據一些資料分析,朱淑真的丈夫仕宦之後常年在外作官,而妻子朱淑真也不一定是左右不離,他的丈夫在這期間就出現了"竇滔、陽台之事"。也就是說,她的丈夫已經另有所愛,或者納妾,由此斷了音信,冷落了結發妻子。就在這時,朱淑真寫下了極為孤寂幽怨的詞作《菩薩蠻》: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愁悶一番新,雙娥隻暗顰。起來臨牖戶,時有疏影度。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盡管如此,朱淑真對丈夫的情感仍未少減,她在《恨春》詩中道:"春光正好多風雨,恩愛方深奈別離。"在《初夏》一詩中和淚唱道:"待封一掬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幸人。"在《愁懷》中更明白地指出:"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以及"荷葉與荷花,紅綠兩相配。鴛鴦自有群,鷗鷺莫入隊!"這些詩作都是針對丈夫的厭薄行為而發。朱淑真堅定地表示:"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以此表達對丈夫堅貞不二的情感。不過,她的那些譏諷和決心,並未使丈夫回心轉意,這位多愁善感的女詩人,竟在抑鬱中一病不起而死。據周清源說,朱淑真死時才22歲芳齡。

這也同時否定了魏端禮在《斷腸集》序言中所介紹的朱淑真是"早歲父母失審,嫁為市井民妻"的論斷。

但是,況周頤在佐證朱淑真不是"市井民妻"時的理由之一,說她曾與北宋末宰相曾布的妻子魏夫人互為詞友(《西湖二集》中也如此認為),這恐怕是大誤特誤了。其根據是朱淑真的詞風"清定婉約,純乎北宋";還否定了王漁洋所說的朱淑真《璿璣圖記》作於紹定三年是"紹聖"之誤。他們一說"紹聖",朱淑真是北宋時人;一說"紹定"她就是南宋時人,兩者時代相距130多年,可謂相去遠矣!胡會翼在《宋詞選》中介紹說朱淑真的生存年代一般都定為南宋。我是從其說的,根據是: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朱熹生存於1130--1200年);朱淑真化用南宋愛國詩人鄭思肖的詩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上麵已經說明朱淑真並非北宋"紹聖"時人,因此就可以斷定王漁洋所說的朱淑真對蘇蕙的《璿璣圖》所作的"記",是南宋紹聖年間了,而且這時也正是朱淑真愁苦正濃之際。我猜測,那些把朱淑真的生存年代推回北宋,是不是把朱希真(敦儒)誤為朱淑真了呢?

其次還有一個和朱淑真有關的問題,就是朱熹是什麼地方人?一般都說他是江西婺源人,晚年遷居(或者調官)福建省建陽考亭;但是朱淑真的故鄉一說是杭州,一說海寧,二者都在浙江境內。說她是杭州人的比較具體,即杭州湧金門內如意橋北;其中還有說她是"錢塘下裏人,世居桃村"。問題是,朱淑真是浙江省人,朱熹是江西人,雖說都姓朱,兩者之隔,又如何是叔侄關係呢?唯一的解釋是婺源在清代以前屬於浙江金華府境。但"下裏"和"桃村"則無從校考。這些尚猶待於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