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神傷腸斷、抑鬱而終的朱淑真(1 / 2)

第五十一章 神傷腸斷、抑鬱而終的朱淑真

朱淑真,一稱朱淑貞,錢塘(今杭州市)人,一說浙江海寧人,世居桃村(約在現浙江省麗水縣境)。她是我國南宋時的著名女詩人兼詞家,能畫,通音律,但她卻一生悱惻幽怨,尤其在她後來的詩詞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她自號"幽棲居士"。後來的宛陵人魏端禮(字仲恭)於朱淑真死後,特輯其詩詞,並題名《斷腸集》、《斷腸詞》問世;後人王佐唐還為她立過傳。遺憾地是曆來封建社會中那些假道學者將淑真的詩詞說是"非良家婦所宜",極少選納她的作品。更為奇怪的是在這樣那樣的文學史中,也很少有朱淑真的一筆,這恐怕不是疏漏所致吧。

朱淑真出身於官宦門第,又傳說她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侄女(《古今女史》)。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窺見其婚前的作品充分表現出她的天真閑適的情態,對生活充滿了極大的樂趣。據王漁洋在《池北偶談》中記載,朱淑真居於深閨,家大業大,家中建有"東園"、"西園"、"西樓"、"水閣"、"桂堂"、"綠亭"等供休憩娛樂的場所,儼然是大戶之家。而且凡她認為可人意的東西,皆不惜重金購置。她在南宋紹定三年(1230年)二月所寫的《璿璣圖記》中透露,她隨丈夫宦遊浙西時就一向好拾清玩。由於她自幼聰慧,善讀書,加之生活優裕閑適,就在這時寫下了大量的詩詞之作。請看她當時遊"東園"的詩:"紅點苔痕綠滿枝,舉杯和淚送春歸。倉庚有意留殘景,杜宇無情戀晚暉。蝶趁落花盤地舞,燕隨柳絮入簾飛。醉中曾記題詩處,臨水人家半掩扉。"又在遊"西園"中歡愉地唱道:"閑步西園裏,春風明媚天。蝶疑莊叟夢,絮憶謝娘聯。踏草翠茵軟,看花紅錦鮮。徘徊林影下,欲去又依然。"還有《夏日遊水閣》、《納涼桂堂》、《夜留依綠亭》等詩,都反映她優哉遊哉的家園生活。至於她的丈夫,況周頤說其"夫家姓氏失考",但其夫"似初應禮部試",因為朱淑真在送夫應試後有詩相勉。特別在她的《送人赴禮部試》一詩可以證明:

春闈報罷已三年,又向西風促去鞭。

屢鼓莫嫌非作氣,一飛自當卜衝天。

賈生少達終何寓?馬援才高老更堅。

大抵功名無早晚,平津今見起艸甾川。

顯見得她的丈夫在3年前曾應試失敗,但朱淑真卻一再為丈夫鼓氣,說此次應試會成功;就是再不成功又有什麼!漢代賈誼雖早仕,但終被忌毀,33歲就死了。東漢時的馬援,窮且益堅,老當益壯,他告誡人們不要沉湎兒女私情,至他到了62歲年紀還率師出征呢!由此可見朱淑真對丈夫是一往情深的,是寄以莫大的希望的。

那麼,朱淑真後來究竟為了什麼竟那麼的神傷腸斷抑鬱而終呢?一般地說法是"因婚姻不滿"、"因婚嫁不滿"和"所適非人"等等,但都沒有具體合理的解釋。明代周清源在他的《西湖二集》中則稱朱淑真出身於小戶人家,她之所以那麼有才氣,是由於她"聰明伶俐、生性警敏,十歲以外自喜讀書寫字",可謂是"詩有別才,非關學也"、無師自通的天才了!而朱淑真在婚姻問題上的悲劇,是由於其舅父吳少江好賭博輸了錢,借了金三老官20兩銀子無力償還,為了頂債,所以就偷偷摸摸把朱淑真許給了金三老官的兒子--"金罕貨"(又叫"金怪物")。這"金罕貨"隻會糊傘而已,長得又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朱淑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戒條下被迫嫁給了"金罕貨"。她的父母就這樣斷送了如花似玉的女兒的終身!從此,朱淑真忍氣吞聲,隻有暗暗啼哭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