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史學界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文字源始於殷商。尚鉞在《中國史綱要》中說:"到了殷商,才開始有了文字--青銅器銘文和甲骨文。"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中提出:"照現有《尚書》中的《商書》和地下史料來說,商是中國用文字傳下來的曆史的開始。"至於"夏朝文化的遺址,迄今還沒有找到確實的證明。"啟功在《古代字體論叢》中認為:"中國漢字的發展,自商代到今天,足有四千多年的曆史。"不過,稍有異議的人也不乏一例,《中國的文字》作者丁易的觀點是:"中國的文字遠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代的殷商期,已有很多完備的文字。原始文字還要更早。"唐蘭的意見則更進一步,他在《中國文字學》中說:"文字的發生,總遠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的文字已很發展了。"根據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總有一個從發生到發展才漸趨成熟的過程。因此中國文字的發生始年當還可前推。至於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張至少上推1000年;有的主張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張推至夏以前,各執已見。
在考古學家那兒,中國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安特生在《甘肅考古記》中講他在"甘肅西寧縣的仰韶期遺址中,曾發現很多長方形的骨板,也有刻劃過的。"他懷疑這是原始文字。唐蘭認為這是古代骨契,並非文字。然而安氏在上文中還述及,"辛店期陶器所有的所謂圖案,實際上應該是一種文字"。著者還舉例說,"馬"形與商代的金文最相似。辛店期時代,約相當於傳說中的夏朝或許還早。從刻劃的技術上看,似乎還隻是中國古代文字中的一個支係,而中國文字之源始還應遠往上溯。
其中提出最不同凡響之見的當推郭沫若。郭老在《奴隸製時代》的《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指出:"漢字究竟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這可以從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關於半坡遺址的年代,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用C14同位素測得四個數據為(1)距今6080年±110年;(2)距今5920年±105年;(3)距今5855年±105年;(4)距今5600年±105年。即不管哪一個數據,半坡遺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劃,和器上的花紋判然不同。雖然刻劃的意義至今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它們與殷周青銅器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劃文字等等極相類似。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如按此說,中國文明則應算成近6000年。
中國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時?最古老的文字產生於什麼時代?分別代表什麼含義?至今還尚在百家爭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