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談談《陌上桑》中的美女羅敷(1 / 2)

第三十八章 談談《陌上桑》中的美女羅敷

漢樂府民歌《陌上桑》中的女主角羅敷,已經成為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美女形象。不管是中國文學史、文藝理論,還是寫作基礎,都談到《陌上桑》,介紹詩歌是怎樣運用烘托、渲染和反襯的手法來寫出羅敷的美麗的。

你想,"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巾肖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能讓這麼多人神魂顛倒,羅敷的美麗該是難以想象了!

但是,對這麼一位美女卻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樂府詩集》卷二十八《陌上桑》下引《古今注》說:"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於陌上,趙王登馬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這裏有名有姓,有具體的環境場合,說得十分清楚。但有人認為這段記載並不是指這首民歌,實在出於誤會,才將《古今注》裏的說法套到了這首《陌上桑》頭上來。

有人認為,《陌上桑》與《秋胡行》的故事極為相近,《秋胡行》的故事由戰國時傳下來,雖然它的古辭後來已經不可知,但《陌上桑》很可能就是《秋胡行》的翻版。秋胡的故事,最早見於劉向的《列女傳》。說的是,魯國有人叫秋胡,娶了個妻子,新婚才5天,就離開家鄉到陳國去當官,過了5年才回來,在即將到達家裏的路上,見一個美婦人在采桑葉,心裏十分愛悅,就下車對她說:"賣力種田不如逢到一個好年成;賣力采桑不如碰到一個大官。我有金子,我願意把它獻給你。"美婦人回答說:"我采桑紡織,以供衣食,上養二老,下哺兒子,不願要別人的金子!"秋胡聽了就離去回家,拜見其母。誰知秋胡剛才調戲的,竟然是自己的妻子。她對秋胡的行為十分氣恨,就投河自殺了。這事與《陌上桑》所注的羅敷出外采桑,一個大官前來調戲,她回答說,她的丈夫也在外邊做官,"使君一何愚"的故事十分相象。所以後來很多詩人就幹脆把兩件事拉扯到一起去了。王筠《陌上桑》有雲:"秋胡始停馬,羅敷未滿筐",李白《陌上桑》也這麼說:"使君且不顧,況複論秋胡。"這樣,羅敷的原型就是秋胡的妻子,好個在路邊采桑的美婦人了。但對這種說法,還是有人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秋胡行》雖然與《陌上桑》的故事相似,但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它就是《陌上桑》故事的前身,不能說明《秋胡行》裏的美婦人就是美女羅敷。因為,這一類的傳說故事,當時可能不止一個,而且口頭流傳時損益變化也很大,不能指定說秋胡妻就是羅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