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說法,顯然是從東漢的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加以推斷而提出的。在封建製度下,婦女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在東漢的時候,權豪、貴族甚至宦官都是肆意掠奔霸占婦女的。《後漢書》中的《梁節王暢傳》、《樂成靖王黨傳》、《單超傳》、《曹節傳》、《梁冀傳》等都記載了這種事例。
《陌上桑》在民間產生、流傳的時候,正是權豪仗勢霸占、掠奪民間有資色的婦女時代。所以,《陌上桑》就借歌頌羅敷剛毅不屈的高貴品質,來表達人們對權豪勢要侮辱婦女、掠奪婦女的不合理現象的反抗。但是封建社會,人民大眾所受的不幸,在民間詩歌或別的藝術樣式裏,隻能以委婉曲折而含蓄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幻想和虛構的成分很重。這種幻想和虛構,都是有現實根據的;有的幻想和虛構,對於反抗封建壓迫,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所以,《陌上桑》在民間形成流傳的過程中,便虛構出了羅敷能文能武的丈夫;借羅敷的誇耀夫婿,無情地嘲諷侮辱、掠奪婦女的豪門貴族。羅敷是民間婦女的典型:美麗、善良、勇敢、頑強。她身上集中了婦女的很多美好的特征,所以成為一個美麗堅貞的美女形象,一個勤勞樸實的勞動婦女形象。
王季思先生在《〈陌上桑〉的人物》一文裏則提出了這樣的看法:羅敷本是漢代婦女慣用的名字,而《陌上桑》中的秦羅敷更是東漢後期有些故事傳說中的好女子的通稱。"羅敷"這名字,在西漢就有,嚴延年的女兒就叫羅幺付(見《漢書·昌邑王傳》,顏師古說"幺付"的讀音是"敷")。樂府詩《孔雀東南飛》裏也有"東家有賢女,自句作羅敷",長得十分漂亮,"可恰體無比",後來盛讚"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可見"秦羅敷"一名,實在是東漢後期故事傳說中美女的通稱。
從詩歌裏對夫婿的一段描述,王先生認為,秦羅敷可能是大家貴族的婦女。她身上的人民性,不能僅僅從她的階級出身來看,而要看她跟故事裏其他人物的關係,看她在故事裏起什麼作用。羅敷的丈夫統率著"東方千餘騎",顯然是鎮守遼東一帶的郡守和邊將,是個英雄人物。而《陌上桑》裏的使君,自己已經有了妻子,還要跟羅敷調笑,這是作為羅敷的夫婿的對立麵出現的可鄙人物。詩裏的羅敷在這方麵的愛憎是和廣大人民的愛憎一致的,所以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羅敷到底是邯鄲秦氏女,是秋胡妻,是民間塑造出來的美女,還是貴族出身卻有一定人民性的美女,從古至今,仍議說紛紜,但羅敷作為一個德貌俱佳的美女形象,幾千年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