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對漢族古代盤古神話的爭議
中國漢族有沒有開天辟地的神話?這似乎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這盤古不就是開辟神?下麵所載的不就是開辟故事:"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即河川道路),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田亡(即黎民,百姓的意思)"。
這確實是一則十分形象的開辟神話。但是,它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是不是漢族上古所有的呢?
胡小石先生認為,古代中原人的經典中,《詩經》提到大禹,《尚書》提到堯舜,孔子也隻講到堯舜。淮水流域的莊子,始多言黃帝。直到戰國晚期儒者作的《周易·係辭傳》中,才有"昔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的字句。他"頗疑"此神話起源於我國西南。盤古神話則出現最晚,到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中才見諸記載。他認為盤古傳說也是起源於中國南部的。盤古、盤瓠、庖犧乃是一聲之轉,盤古神話乃是從南方的盤瓠神話演化而來。這不是中原固有的神話。茅盾《神話研究》也認為,盤古神話不是中原本有的,而是由南向北,遞次傳播。
這麼一來,盤古神話乃是由少數民族神話傳衍而來,非漢族上古固有之神話。
袁珂先生則認為,漢族上古典籍中雖未曾記載盤古神話,但由於西南少數民族原先也居住中原,後來由於長期的部族戰爭,才漸漸遷徙到南方。南遷時,隨而帶去並保存了遠古的神話傳說。所以,西南地區的盤古、盤瓠神話,實即漢族上古盤古神話的保存。瑤族人民尊敬盤古為盤王,每逢天旱,一定要向盤王祈禱。苗族也有《盤王書》,傳唱不絕,說盤王是種種器物的製作者。侗族的《開天辟地歌》說:"又是盤古開天地,開天辟地生乾坤。生得乾坤生萬物,生得萬物人最靈......"
徐整作《三五曆紀》時,吸收了南方少數民族盤瓠或盤古的傳說,綜合了漢族古神話裏的神形,再加上經典中哲理的成分和自己的推想,才塑出了一個開天辟地的偉大的盤古,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袁先生考證,盤古不但和盤瓠相近,且其形貌神力,幾乎就是燭龍的摹本。常任俠《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象研究》更是認為伏羲、包犧、盤古、盤瓠,聲訓可通,殆屬一詞,又證以布依族所傳的洪水神話,有的神話稱伏羲兄妹,有的卻說是盤和古男女兩個人,說明盤古就是伏羲。袁先生認為,盤古神話記載雖晚,但它產生甚早,源遠流長,雖從南方傳來,卻也是漢族上古之開辟的神話。美國學者傑克·波德在《中國的古代神話》一文中指出,除了名字的發音相似,並在中國的南方常常混淆成一人而加以崇拜之外,盤古和盤瓠兩個神話之間並沒有別的明顯的相似之處。盤古神話在中國的出現不早於公元三世紀。我國的曆史學家呂思勉先生也認為,盤古是盤古,盤瓠是盤瓠,二者不容混淆,不能相提並論。這種看法,根本否認了盤古神話來源於盤瓠神話的觀點,而且,盤古神話就不能列入中國漢族上古神話之列,上述那段形象的開辟神話也不能證明漢族上古有開辟神話。
為許多學者所難以接受的是,有著豐富材料的漢族神話,難道竟然沒有開天辟地的神話?為此,東生曾撰文指出,開辟神話是神話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不但受製於人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而且被社會實踐的曆程所決定。因此,某些不具備有關條件的民族不一定能產生開辟神話,或是嚴格意義上的開辟神話。由於中國社會特殊的社會曆史原因,中國漢族上古沒有出現開辟神話。強說之,隻有《山海經》裏記載了燭龍"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的事。但這隻解釋了某些個別的現象,並非完全意義上的造世主。張光直先生《中國青銅時代》雲,開辟神話在東周以前的文獻中未有記錄,在周人的觀念中,宇宙在初形之時是一團混沌的無邊無際的,以後才分離成天地,化生為萬物。美國愛伯哈特將盤古神話與這種觀念相比附,似以為盤古開辟神話是受了這種觀點的啟迪而產生的。但這種說法,又全然沒顧到神話產生的時代。東生認為,不應為了使漢族神話有一開辟內容而把南方傳來的盤古神話說成是漢族上古神話,也不應隨意加以比附。盤古神話不能算作漢族上古固有的開辟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