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越絕書》書目一樣令人犯疑的另一個問題是關於《越絕書》的作者究竟是誰?王充認為此書出自會稽文雅英雄吳君高之手。在隋、唐三誌中,此收撰者作子貢,宋《崇文總目》著錄中除子貢外又加上"或曰子胥"。這種說法流傳了很久,盡管宋人陳振孫已經提出懷疑說:"無撰人名氏,相傳為子貢者,非也。"但是直到明代,無論是正史經籍,還是稗官野史都仍襲舊說,或者幹脆不列撰者。到了明代後期以及清代,有關《越絕書》的作者又出一說。明代的藏書目錄《國史經籍誌》卷三、《澹生堂書目》卷二等,已將此書撰人定為會稽袁康、吳平,清代官修的權威著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肯定了這種說法,說:"書末《敘外傳記》以唐詞隱其姓名,其雲以去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覆之庚,是康字也;禹來東征,死葬其疆,是會稽人也。又雲文詞屬定自於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是吳字也,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是平字也。然則此書為會稽袁康所作,同郡吳平所定也。"後來的不少學者如張宗祥、洪煥椿等也都附和了上述論證。於是,這種說法似乎就成了定論。然而,《越絕書》畢竟是一部來曆複雜的古籍,發現袁康、吳平是該書作者並非可以全盤解決總是。它實際上比以上所說還要複雜得多,一直都有學者提出很不相同的看法。明末人郭鈺就指出袁康不是原作人,而是通過《越絕書》的一段隱語剽竊前代著作的一個欺世盜名的人。他在所輯《古越書》凡例中說:"越絕"成非一手,昔賢辨之詳矣。內經內傳辭義奧衍,究達天人,明為先秦,外傳或駁或露,意欲盜名後世,遂爾詭跡前人,乃其文氣不類,誰可為欺者。"郭氏對於袁康的指責,詞言激烈,近人餘錫嘉在其《四庫提要辨證》卷七中有一段新說卻比較公允:"自來以《越絕》為子貢或子胥作者,固非事實,而如《提要》徐氏(清人徐時棟)說,以為純出袁康、吳平之手者,亦非也。餘以為戰國時人作之《越絕》,原係兵家之書,特其姓名不可考,於《漢誌》不知屬何家耳。要之,此書非一時一人所作,《書錄解題》卷五雲:《越絕記》十六卷,無撰人名氏,相傳為子貢者,非也。蓋戰國後人所為,而漢人又附益之耳。斯言得之矣。"
綜上所述,有關《越絕書》的作者及其書名這兩個問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幾方所說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不知何時,方能把這些眾多的分歧觀點,歸於符合曆史原貌的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