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越絕書》的淵源來曆
《越絕書》是我國一部古老的曆史文獻。《四庫全書》把它編入史部載記類,曆來公私書目也常常將它編入雜史、稗史類。《越絕書》有三方麵的主要內容。一是詳細記載了吳越交兵,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最後用兵法、權謀、術數興越滅吳,稱霸中原的經過。二是對吳越山川、地理、城池、物產等記載甚詳,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方誌"。三是書中有不少關於發展生產、流通貨品、保障民生的記載。因此,此書又是一部發展生產、經世致用之書。
《越絕書》成書以來,受到曆代學者的重視,其中不少學者曾花費大量精力潛心研究,獲得了許多成果。然而自漢迄今,學術界對此書作者及它的淵源來曆這兩個問題,卻一直存在著不同意見。
東漢唯物論者王充在《論衡·案書篇》中說:"......會稽吳君高......文雅之英雄也。又見......君高之《越紐錄》......,劉子政,楊子雲不能過也。"這是曆史上對於可能與《越絕書》同書異名的《越紐錄》及其作者吳君高的首次記載。從明正德、嘉靖年後,學者楊慎、胡侍、田藝蘅等也確認《越絕書》與《越紐錄》是同書異名。田藝蘅《留青日劄·越絕書人姓名字考》說:"越紐者,即越絕也,蓋紐有結束之義,即絕之所謂斷滅也;紐有關紐之義,即絕之所謂最絕也。豈初名《越紐錄》,而後定為《趙絕》邪?"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以上述明人筆記為然,說:"所謂《越紐錄》,殆即此書歟。楊慎《丹鉛錄》、胡侍《珍珠船》,田藝蘅《留青日劄》皆有是說,核其文義,一一吻合。"關於《越絕書》的這種說法畢竟不是大家都同意的。清人姚振宗的《後漢藝文誌》即將兩本書分別著錄,並引同代學者侯康所撰《補後漢書藝文誌》話說:"此書論者多疑即《越絕書》,然究無實證,今仍分錄之。"清人李慈銘也說:"越絕字,近儒以為是越紐之誤,案首篇《外傳本事》,首發絕字之義,兩雲絕者絕也,謂勾踐內能自約,外能絕人,故不稱越經書記而稱越絕。末篇《敘外傳記》,又自比孔子之作《春秋》言聖人沒而微言絕,聖文絕於彼,辨士絕於此,故題其文謂之《越絕》也,其旨甚明,何得謂誤。"清人王鳴盛又說:"《越絕書》十五卷,不著撰人姓,王充《論衡·案書篇》雲:會稽吳君高之《越絕錄》,劉子政、楊子雲不能過也。今作《越絕書》似訛。"張宗祥雖然讚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說法,但對此兩書的關係,卻仍然不得不說:"獨《越紐錄》是否即為此書,無可證實耳。"洪煥椿也說:"清姚振宗的《後漢藝文誌》作為兩書著錄,是恰當的。"上述說法都不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然。
說來,《趙絕書》的異名確也不少,《隋書·經籍誌》著錄此書作《越絕記》。《水經注》引此作《越絕》。《文選注》引此作《富中越絕書》。《史記集解》引此作《越錄》。《北堂書鈔》引此作《越記》等等,不勝枚舉。他們當然都確信這是同書異名。但是也應考慮,是否存在另外一種《越越記》呢?北京圖書館所藏抄本《晏元獻公類要》卷一、於越亭引《越絕書》一條說:"餘大越故界,所謂於越也,在縣東五十步,屹然孤竹。"同卷黃竹山卻引《越絕記》一條說:"範蠡遺鞭於此,生筍為陵,竹色皆黃。"在《類要》同卷中《趙絕書》與《越絕記》並見,說明至少在宋代,不同於《越絕書》的《越絕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