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執與無執
現在已經鮮有人知出生於1930年的美國女畫家簡?狄妃奧(Jay Defeo)。她曾經集美麗、富有、才華於一身,卻在29歲那年,自我封閉,畫一幅《死亡玫瑰》,畫了整整十一年,畫得愛人離異,朋友分手,其間曾獲頂級策展人之邀參加萬人期待的重要畫展,她卻以作品尚未完成而拒絕;十一年後作品完成,上麵的顏料堆積重三千多磅,合一噸多重,由八個裝卸工破窗而入,把這幅與其叫繪畫不如叫雕塑的巨幅作品搬出(後此舉被一些畫評家譬喻為陰道切開術),而這時,巴洛克時代已經變成了POP(流行)時代,此畫成為擺在舊金山藝術教室中長期被潑灑咖啡、按熄煙頭的廢品,而那些由藝術家堆積的過於厚重的顏料,也隨著時間一塊塊崩塌。對此,狄妃奧隻是淡淡地說:“人類會消亡,藝術也會消亡。”
解釋“我執”與“無執”這兩個概念,恐怕不會有比狄妃奧的故事更有說服力的了。所以在做客鳳凰衛視《名人麵對麵》時,當許戈輝說道“你寫得這麼好,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你”時,我對她講了這個故事。我雖不美,亦無財富,但是在“我執”與“無執”這一點上,與這@@
位女畫家很是相通,甚至,比她更為極端。在文字上,我會對自己非常嚴苛,每一部小說都是自我折磨充滿疼痛的產品,我會深度迷戀,忘記身處的世界,可謂“我執”;然而作品完成後,我精心建構的隱喻世界常常被忽略,很難被識破,但我並不甚關心大眾的接受度與評價,更無意去爭鋒邀寵——可謂“無執”。佛說娑婆無執。”
90年代,當《死亡玫瑰》已經囿積二十年之久,畫家亦早已故去,紐約的一家著名美術館終於以高價購買了這幅畫——重量、規模、低彩度、向心形式,這一切成為畫界獨一無二的概念,隻有站立在畫作麵前,當陽光掠過,才能深感此畫的神秘動人之美。藝術比生命更長久。最奇異的是狄妃奧生前做過一個異夢:她夢見自己死後轉世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她漫步在一座美術館,看到那裏正在展出她的《死亡玫瑰》,一個人,正站在那裏久久凝視著她的畫作,她走過去,輕輕地對那人說你知道嗎?這是我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