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人的成長,不是一時的高地,而要在一路上分出勝負。走走停停,經曆挫折,發現興趣,練就品德。人就是這樣成長並成熟起來的。
林書豪:這樣告別“路人甲” 文|崔修建
在你才華還無法跟上野心時,就靜下心來努力——盧思浩
他生於1988年,祖籍浙江省嘉興市平湖。五歲那年,父母為了鍛煉他的體質,開始讓他學習打籃球,但父母從未期望過他有朝一日能成為籃壇明星。在父母看來,打籃球隻是他的業餘愛好,好好讀書,才是第一位的。
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了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副修社會學。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在大學裏依然是籃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他還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取得常春藤聯盟分組冠軍。
然而,他的NBA之旅的初期卻不斷的遭遇挫折:先是參加NBA選秀失敗,好容易被金州勇士隊簽約,成為NBA球員,他卻沒得到球隊的重視,整個賽季,他隻是一個上場時間極少的替補,更多的時候,他是飲水機的看守,負責為隊友服務。2011年12月,他先是被勇士隊裁掉,接著被火箭隊放棄。在他一再失望時,紐約尼克斯隊選中了他,但連一份最低的保障性合同,也不肯與他簽,還將他一度下放到發展聯盟。被召回後,他仍是排位近乎最後的板凳隊員,出場的機會和時間均少得可憐,隨時麵臨著被解雇。
正當他苦惱著幾乎無球可打,他所在的球隊又連遭敗績,恐怕將無緣季後賽,兩大主力安東尼和斯塔德邁爾,又同時因傷、因事缺陣,教練位置也岌岌可危之時,他這個在NBA聯盟一直“不入流”的小人物,臨危受命,作為球隊絕對主力,被連續安排首發出場。而他也牢牢抓住了難得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在賽場上進行了一係列堪稱精彩絕倫的表演,屢屢刷新各種數據,他帶領球隊從2012年2月6日開始,連克強隊,豪取七連勝的驕人戰績,他也一躍成為NBA賽場上最耀眼的明星,隻要有他的比賽,主場和客場均爆滿,經常出現主隊、客隊的球迷一同狂熱地呼喊他“MVP”的景象,他的光芒甚至蓋過了NBA最大牌的明星科比、詹姆斯等人。很快,他就成了不隻是美國人鍾愛的“平民英雄”,全球眾多的媒體都開始關注他,人們親昵地稱他“國際林”,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多次稱讚他那“偉大的故事”,他從借住隊友的沙發的默默無聞的“路人甲”,迅速爆紅為家喻戶曉的巨星,登上了《時代周刊》亞洲版的封麵,他的傳奇故事,甚至超出了好萊塢編劇們的想象。
他就是當下無數人熱烈談論的NBA賽場上冉冉升起的新星――華裔球員林書豪。
毫無疑問,林書豪已當之無愧地成為眾人追捧的英雄人物,成為一個非常典型、非常有震撼力的勵誌榜樣。麵對林書豪從灰姑娘到公主的瞬間戲劇性轉變,人們感慨紛紛:“沒有什麼是注定的”、“一切皆有可能”、“奇跡是可以創造的”、“真金是不會被埋沒的”、“機遇需要等待”、“給了機會,就要抓住”……許多人都從他特殊的經曆中,受到了心靈的震動和啟發,都不禁在慨歎他的傳奇故事的同時,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之旅。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度不為人注意的“路人甲”林書豪,在短短的10多天裏,竟變得那樣炙手可熱。有人說,是他具有很好的籃球智商,他是用腦子打球;有人說,他能頂住挫折,能坐住冷板凳;有人說,是他早已練就了超人的實力;有人說,是他找到了爆發的機會;有人說,他謙遜和堅韌,為其贏得了信任和支持……這些理由似乎都依據充足,然而,深入探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林書豪之所以能書寫震撼人心的奇跡,根本原因在於他心頭擁有強烈的熱愛。正是對籃球發自內心的熱愛,高一時,個子還不足一米六的他,沒有在意同學們的嘲笑,苦練球技,打出了自己的名氣。進入哈佛大學後,學業優異的他,更是出於對籃球運動的酷愛,他一直在不斷地進步。所以,他今天的成功,首先應該感謝他一直不曾放棄且越來越強烈的對籃球的熱愛。正如他在接受紐約一家媒體記者采訪時,他所說的那樣:“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真正熱愛的東西,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
是的,滿腔的熱愛,具有著神奇的力量,它能夠激發鬥誌,能夠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能更好地挖掘出自己的潛能,幫助自己戰勝種種磨難。正是一路追尋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林書豪才能忍受住那麼多的冷眼、譏笑和淡漠,才能不顧許多教練固有的“黃種人的籃球水平,隻有美國高中生的水平”的偏見,用刻苦的訓練和賽場上無可辯駁的表現,征服了大家,證明自己足夠優秀。
當大家都在驚歎林書豪的“橫空出世”時,請一定別忘了:這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其實,他早早地就在心底種下了一顆熱愛的種子,並不斷地澆灌和培育它。他內心滿懷的熱愛,讓他不停地追逐英雄般的夢想,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他都能以淡定、堅韌的心態,耐心地等待機遇,而一旦機會降臨,就絕對不肯錯過,一定要抓住它,珍惜它,讓夢想成真,徹底告別“路人甲”的角色。
載於《高考作文素材》
如果你有夢想,請一定嗬護它,因為它是你的夢,它是你最想過的生活,是你最想成為的那個樣子!
成功的名字叫堅持 文|雨街
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比阿斯
前些天我采訪了一位農村婦女,她憑一把剪刀,成疊的紅紙,剪成了致富路上的帶頭人,剪成了中國民間工藝大師,她的剪紙作品不僅遠銷東南亞,還遠銷到歐美。
她說,她的剪紙手藝是和奶奶學的,當她第一次用生鏽的剪刀剪出一朵盛開的牡丹花時,奶奶撫摸著她的頭說:“俺妮剪得真好,真是剪紙的巧手!”
就是奶奶這句話,更激發了她剪紙的熱情,一有空閑,她就琢磨怎麼剪紙,那時她才上小學四年級。課間休息時,別的小朋友踢毽子,跳繩,她則靜靜地坐在課桌前琢磨下一剪子從什麼地方開始。初中畢業後,她沒考上高中,就回家和父母一起做農活。在田間,休息時,還是琢磨她的剪紙。並四處打聽哪裏有剪紙藝人,騎著車子四處拜師求藝,父母看著她這樣對剪紙入迷,就笑著說:“這麼大姑娘了,也不說學描龍繡鳳做家務,總弄這個,看將來誰會娶你!”
有一年夏天,她去五十裏開外的一個村子學藝,遇到下大雨回不了家,那個特別會剪紙的老太太就留她住在家裏,從白天一直交流到深夜,第二天雨還沒停,就又學了一天。三天後,她回到家,父母扔了她所有的剪紙,並憤怒地說:“再說剪紙,就打斷你的腿!”她就用絕食抗爭,父母拗不過她,隻好隨她去了。
那時剪紙也沒什麼用處,就是逢年過節時貼貼窗花,用她父母的話說,就是花錢不掙錢。
有一年,市裏招商引資,為展示民間工藝,專門為民間藝人組織了展台。沒想到外商對民間工藝抱有濃厚的興趣,把不多的展台圍的水泄不通。特別是她的剪紙,外商紛紛出高價競買,幾天展會下了,她掙了她全家幾十年也沒掙過的錢,更有外商還包銷了她的產品。
我還采訪過一個技術工人,說到采訪那位工人還有一個小插曲。那時我外出采訪騎的是一輛日本750摩托車,有一天摩托壞了,送到維修廠去修,紛紛說修不了,說有一個配件他們沒有。維修工所說的配件就是發動機上一個小螺絲。我說,就因為這麼一個小螺絲,我的摩托車就要趴窩嗎?你們可是給我想想辦法呀。
有一個維修工人說,下麵縣裏有個車工,隻要讓他看一下原件,就能車出來。
沒辦法,我隻好拿著壞件去找那位車工,那車工也有趣,竟問我車木頭的,還是鋼的。我說車木頭的,沒想他返回車間,不長時間竟然真給我拿來和原件一模一樣的木質配件。我拿著那配件,哭笑不得,我的摩托總不能裝成木牛流馬吧!
就在我愣神的功夫,他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又掏出一個配件,說:“我們這裏的鋼材軟,怕車出的螺絲還會壞,送你個木型的,再壞了,可讓人按這個車。
後來談到他如何學到的這技術,他說他熱愛車工,為此,他放棄了去重點大學深造的機會,而選擇了高級技術學院的車工專業。應聘到工廠後,也幾次放棄進科室的機會,堅持在車間一線當一名車工。轉眼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女方一聽他隻是個車工,月薪不足千元,紛紛甩手而去,就是這樣,也沒動搖他探求車工技藝的決心。大概又過了二三年,南方一家大企業開出年薪二十萬的天價,把他挖了過去。
法國大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過:所謂成功,就是不同的人堅持做好不同的事,每個人的目標不同,成功也會不同。換言之,把你想做能做的事堅持下去,就是成功!
載於《中學生》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會忘記出發的原因。有的時候我覺得生活糟糕地難以繼續,卻又不得不佩服人們的忍耐力,無論今天多麼痛苦難熬,明天都會如約而至。所謂的信念就是,無論今天我多麼彷徨迷茫,最終,我都要過上我想要的生活。(盧思浩)
偉大的安妮:打造漫畫界的“ONE 一個” 文|頭發亂了
青春的幻想既狂熱又可愛。——約肖特豪斯
她是用漫畫畫自己戀愛故事的小女生,她是實現了1%夢想的勵誌90後,她還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年輕創業者。她開發出了快看漫畫APP,能讓人在一分鍾內就可以看完一個超讚的故事。而所有漫畫完美適配手機屏幕,不像傳統漫畫在手機上看需要不停翻轉放大縮小,隻需要手指一直往下滑就可以看完一個完整的條式漫畫。其閱讀效果不是韓寒團隊開發的“ONE · 一個”,她要做的是漫畫界的“ONE · 一個”。
她就是“偉大的安妮”微博主人,陳安妮。
不願放棄的百分之一的夢想
陳安妮從小就喜歡漫畫,看到興致之處,自己也拿起畫筆畫上幾筆。但是家境一般的她沒有機會得到專業的指導。於是買漫畫書、動漫雜誌,看其他畫手的作品成了安妮提升自身畫功的主要途徑。“這些書我都是從自己的零花錢裏節省下來偷偷買的,有時候帶回家看,媽媽問起,也隻敢說是向同學借的。”漸漸地,這些動漫書籍已經在書桌上堆了厚厚的一摞。到她十歲的時候,有一次她正在課堂上畫她的小故事,被班主任發現了。班主任把她的畫本扔到地上說,你畫得太爛了,我聽同學們說你還想成為漫畫家,我告訴你,你成為漫畫家的幾率隻有百分之一。陳安妮含著眼淚收拾好自己的畫本,她似乎相信了老師的話,百分之一的希望,太渺茫了。
2010年,陳安妮考上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二那年,她的父親在外出做工的路上出了車禍。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斷了,陳安妮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之中。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找到她,要給一本圖書插些漫畫,每張畫30塊錢。陳安妮這些年來一直深深隱藏在心裏的那個夢想一下子清晰了起來。她接下了朋友的任務,按時完成了。朋友看著那些形象生動有趣的畫,說,安妮,你真的應該畫漫畫,你是天才啊。
陳安妮又動心了,她不加克製地買了許多繪本去學習,後來還一咬牙買下一個手寫板,直接導致了連續兩個月她都沒有錢吃晚飯。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就伏在案前畫她的故事。她把自己和男友王小明從相識到相愛的青春故事,通過一頁頁漫畫表現了出來。
2012年開始,這部取名為《安妮和王小明》的漫畫在她的微博上連載之後,短短的幾天時間,這條微博竟被轉發了近40萬次,在連載期間整個話題也有12.7億閱讀量和153.1萬討論量。
漫畫中,呆萌可愛的女主人公和腹黑冷靜的男主人公之間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讓人回憶起校園中的曖昧情愫,還有性格鮮明的配角引發爆笑校園生活片段,漫畫幽默搞笑,也十分溫馨感人。
2012年11月,她的第一本繪本《妮瑪!這就是大學!》出版。2013年8月,陳安妮在廣州舉辦了一次簽售會,第一天就有3000多名粉絲來到現場,這對於一個隻有20多歲的陳安妮而言,這樣的場麵連她自己都很難想象。2013年9月,《安妮和王小明》獲得了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幽默漫畫金獎。
一個“網紅”也能勝任CEO
無數讀者的支持,讓安妮意識到,最初那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漫畫夢,已經變為美好的現實。大學馬上就要畢業了,陳安妮經過一番調查發現,隻有北京,漫畫人才相對集中,招人相對容易,行業交流機會比較多,特別是有著全國影響力的各大網絡媒體,對將來產品的宣傳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她決定去北京創業。家人首先反對說,你一個小姑娘,什麼也沒有,就想去創業,還是去北京。你就待在我們身邊,畫你自己喜歡的漫畫,靠已經很成熟的漫畫品牌賺點錢。朋友更是反對說,你隻是一個作者,你是一個偏藝術很感性的人,這樣的人很難成為一個創業者。別說你到北京可以發展得很好,你可能存活下來的幾率都特別小。
這些反對沒有阻礙她夢想的腳步。2014年6月,安妮找到了很多和她一樣懷揣漫畫夢想的年輕人,成立了"夢當然(Dream for granted)"工作室。陳安妮說:“在心底深處,我一直夢想能讓中國喜歡畫漫畫的人可以靠漫畫為生,用戶可以看到更多好看的漫畫。”
隨著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在網上看漫畫的人越來越多,但所有看漫畫的軟件都有著讓人抓狂的缺點:速度慢,一些需要按鈕、菜單、設置才能實現的功能,不能自動選擇最優化配置。圖片翻來翻去,要不斷地手動縮小和擴大。陌生的玩家有時觀看後,不知道怎麼從閱讀界麵退出來,有時漫畫出現複雜的屏幕區域劃分更是讓人如墜雲裏霧裏。
陳安妮想,自己能不能設計一種看漫畫的APP,傻瓜式的,讓人隻要用手指點擊,就能在很短時間內看完一個完整的故事,速度快,操控如意。
安妮租了一間相對便宜的民房,12個員工每4個人住在一個房間,上下鋪。客廳改裝成辦公區,對拚著幾張桌子用於擺放電腦。
陳安妮每天外出找投資,沒有人願意相信她。正在她快要失去信心時,她相知多年的一個朋友說,願意帶資加入她們的團隊。錢的問題解決了,又一個難題出現了:找不到做APP需要的技術人才。陳安妮用了最笨的辦法,上QQ群搜索關鍵字“技術”,加入後拽住某個人就狂聊,聊不夠再約出來見麵繼續狂聊,然後又逼著他介紹另外一個人給她認識再聊,就這樣慢慢打開了局麵。
在這間不到40平米的工作室裏,陳安妮常常說些笑話,去緩解大家工作的壓力:“現在大家嚴肅起來聽我說,我有一個偉大的計劃,首先,我們要創作一個史詩級別的漫畫故事,以我本人為原型,創作一個關於仙女下凡的故事,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一股仙氣?”這群每天工作十七小時的夥伴回答:“沒有,隻聞到了床單和鞋子的臭氣。”
陳安妮一直記得當年來北京時朋友的話,太感性的人不適合創業。所以從工作室建立那天起,她就衍生出了另一個極端理性的自己。她變得非常嚴謹,不僅讓員工上下班要遵循嚴格的時間,所有的工作都經過詳細規劃,每天晚上還要進行工作彙報和總結。
創新者的行業突圍
距離成立工作室已經有5個月了,陳安妮的團隊把當初的產品設想變成了現實。因為現在是個大眾速食的閱讀時代,陳安妮把它命名為“快看漫畫”。玩家進入簡潔的APP界麵後,可以看到“每日推薦”欄目以照片流的形式推薦的當天最新收錄的漫畫或者作品合集。陳安妮甚至還想到了一個推廣產品的廣告用語:快看漫畫,想要快樂一分鍾都不用。
如何快速地讓產品進入人們的視野呢,陳安妮和團隊想到招集媒體召開產品發布會,但巨額的費用讓她望而卻步。
2014年12月31日那天,陳安妮躺在床上渾身無力。奔波多天和冥思苦想讓她心力交瘁。她想到了她的夢想,想到了來北京創業的艱辛,想到曾經的迷茫和現在的目標清晰,想到了她的團隊和凝聚眾人心血的產品,她的淚無聲地流了出來。到了晚上9點26分,陳安妮把她的創業故事配上幾幅漫畫,取名《對不起,我隻過1%的生活》發到了自己的微博上。陳安妮的微博上有近800萬粉絲,“哪怕夢想還有1%的的光芒,我也要撿起它,把黑夜的整個天空照亮。”這個摧淚的勵誌微博,充滿了正能量,一下子就在網上熱傳起來,幾乎所有的大V都轉發了,還附上“勵誌,不容易,支持”等點評。
這則漫畫出乎了所有的人想象。當天“快看漫畫”就增加了30萬用戶,以後幾乎一直以每天20萬用戶的速度增長,並且連續3天衝到了APPLESTORE免費榜榜單第一位,這是多少APP開發者靠砸錢都達不到的結果。
可還沒有等陳安妮和她的團隊高興起來,質疑的評論就鋪天蓋地湧現出來:“感覺就像我不支持一下她的APP,就變成了過去那麼多嘲笑她欺淩她打擊她鄙視她偉大理想的無數壞人一樣。”“理想在她那裏變成了營銷的手段!”更嚴重的是,有人捕風捉影地說這些APP抄襲別人的創意,有人質疑“快看漫畫”的版權問題,還有人評論陳安妮畫功差等。
天性敏感的安妮幾乎要崩潰了,她想到了要退出。但是當她的眼淚幾乎要流下來的那一刻,她看到她的團隊,十幾個人坐在那裏,很失落的樣子,她知道她不能允許自己的眼淚流下來。
慢慢的,安妮學會用沉默回應攻擊。盡管不屑的目光沒有改變,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也發出支持的聲音。之前拒絕過她的投資人表示反悔要投資她,網站、廣告商、遊戲商要談合作,各種公司的大佬加微信求認識。
有了投資了,陳安妮趕緊啟動了很多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員工全部漲了工資,《30萬元正版計劃》啟動,APP上所有漫畫都正式簽約授權,並為這些漫畫家支付稿費。
目前,“快看漫畫”的用戶已接近100萬,用戶增長的速度讓陳安妮有點措手不及,因為一切都還沒準備好。當初是在很匆忙的情況下上線了APP,現在有了這麼多用戶,如果內容做不好,功能不適用,留不住用戶才是大災難。所以,陳安妮現在根本沒有時間顧及網上的輿論,她把心思都放在了研發產品新功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