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旗護衛隊知名度的提高,戰士們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他們深知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影響一個集體的榮譽。有次,升旗手史濤在升旗時不小心,第個衣扣被旗杆剮掉了,自己也沒有察覺。此時了正在參觀升旗儀式的一名遊客,發現了史濤身上少了一顆衣扣,就拍了照,並寄到了國旗護衛隊。這件事對所有的戰士觸動很大,他們從點滴小事做起,決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一個國旗衛士的標準。
人們已經把他們心中崇敬的國旗和升降國旗的戰士們緊密聯在一起,置於同一高度仰視。
D 國旗衛士崇高的精神境界
自國旗班組建開始,第一任國旗班班長董立敢就把為群眾講解國旗知識作為國旗班戰士的職責,他首先去曆史博物館查找有關國旗的資料,整理出了最早的國旗講稿。由於戰士們來自天南海北,方言各異,有的戰士一張嘴就把學生們逗樂了,因此從安徽入伍的董立敢帶頭學說普通話。
這種傳統被國旗護衛隊發揚光大。現在,每一個剛來到護衛隊的戰士,在訓練升降旗技能的同時,背誦國旗講稿成為他們的必修課。
要求戰士用普通話講解國旗知識,而且吐字要清晰,語調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許多新戰士下了很大的功夫。
國旗護衛隊門前的老榆樹可以作證。這棵周長4米多的百年老樹,一直充當了戰士們的聽眾。
盡管每天前來聽講國旗知識的群眾絡繹不絕,但戰士們從沒有一絲厭煩情緒,總是滿腔熱情地接待他們。
瞿曉虎是國旗護衛隊一名普通的戰士,1995年7月1日,他一天就講解國旗知識50多次。這一天是黨的74周年紀念日,到天安門參現升旗的群眾有近20萬入,升旗後許多人要求他講解國旗知識。剛開始講時,天就下起雨來,但是群眾卻沒有走開,專注地聽著瞿曉虎富有感染力的宣講。就這樣,他在雨中先後為國際航空公司、北京東城區郵電局、北京郵電器材公司、南開大學等單位講解國旗知識,聽眾達萬餘入。盡管後來他的聲音有點沙啞,深受感動的人們仍興味不減。
1995年6月,江蘇省南通市通過長途電話,請翟曉虎為全市師生講了15分鍾國旗知識,並與副市長在電話裏進行了交談。
其實,大多數學校的師生不能親自到北京參觀升旗儀式,不能聽國旗衛十講解國旗知識。於是,索要國旗知識講稿的信件雪片似的飛向國旗護衛隊。當時他們沒有複印機,戰士們隻能用手抄
1985年8月25國旗班收到重慶一小學的來信。信中說:“叔叔,我們決定在9月1日的開學典禮上舉行升旗儀式,請你們把國旗的來曆、意義和升旗注意事項吿訴我們。”
當時離開學時間隻有5天了,為了不耽誤遠在千裏之外的一次普通的升旗儀式,班長高福新親自執筆,連夜抄寫國旗知識講稿,天一亮就送到了郵電局。
戰士們不僅宣講國旗知識,他們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旗增光添彩。國旗班長何宏偉曾先後4次製止歹徒行凶,保護了人們群眾的安全,被評為“1989年首都見義勇為十佳青年”。
1985年11月25日,戰士解誌傑在上哨時發現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趴在金水橋的欄杆上玩耍,不小心掉進金水河裏。小解來不及多想,立即甩掉大衣,縱身躍入水中。他的水性不太好,再加上冰水刺骨,麻木了的手腳就不利索了,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小女孩救上岸。這感人的場麵,正好被一過路的記者拍下,在《人民日報》等多家報紙刊登出來。
1990年12月的一天,長安街上走來了一位抱小孩的婦女,走到金水橋時,突然把小孩投入河裏,然後自己也縱身跳進了金水河。遊人們驚呆了,半天才發出“救人”的呼喊。正在上哨的戰士劉春,聞聲跑去,顧不得脫衣就跳進了結了薄冰的河水裏。他在水裏紮了幾個猛子才將小孩摸到,托出水麵,然後又去抓住已經下沉的婦女。這時,幾個戰士趕來幫助,終於把婦女救了出來。小孩已經停止了呼吸,他們輪流做人工呼吸,十幾分鍾後小孩才睜開了眼睛。事後才知道,這位婦女由於受婆婆的虐待,氣之下尋了短見。
1996年5月,安徽境內道受水災,中隊發給家鄉受災嚴重的戰士李強200元救災款,他卻全部捐給了自己的母校“高豐小學。”
E 對國旗的情感壓倒兒女情長
我們在國旗護衛隊采訪期間,正趕上挑選來的新兵加入國旗護隊的行列。他們個個人高馬大,臉上始終掛著自豪的微笑。
由於訓練緊張,新兵們連給家裏寫信的時間都沒有。來自安徽蕪湖的新兵利用中午時間,給家裏寫信告訴父母,自己被挑選到國旗護衛隊,但是這封信斷斷續續地寫了4天也沒寫完。信中他興奮地說:“我在家裏時就很羨慕國旗護衛隊,本來我能到北京當武警就很幸運了,可沒想到被挑到國旗護衛隊,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們住在故宮,是祖國中心的中心……我們的訓練很緊張,以後沒有特殊事情,我就不給家裏寫信了,望你們能夠理解,我們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因此就要比別的戰士付出更大的犧牲。”
新戰士們剛到國旗護衛隊,就已經感覺到在這裏要比別的部隊的戰士付出更大犧牲,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今後要付出的,比給家裏少寫幾封信的犧牲要大得多。
1991年4月,國旗護衛隊籌建之時,為了保證5月1日能準時采用新的升旗儀式,北京市總隊抽調的40名戰士開始了“空前絕後”的苦訓。
就在這時,河北邯鄲籍戰士韓衛軍的母親病逝。韓衛軍的父親從他的來信中知道,國旗護衛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如果發電報讓他回來,兒子就失去了成為一名國旗護衛隊員的機會,於是父親和家裏人都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後來,韓衛軍回到家裏,已經物是人非,屋裏沒有了他日夜思念的母親。
第二天,在親人的陪同下,他來到母親的墳前,沒有按照當地風俗跪下磕頭,而是以國旗衛士的標準步伐,在墳前踢了3趟步。
踢完正步,韓衛軍從挎包裏取出自己身穿升旗禮賓服拍的照片,輕輕放在母親墳前說道:“娘,兒即刻回部隊了,不能留下來陪您,就讓我這張照片留下來陪伴您吧,您孤單時就和我說說話。”
在場的親人都被他的舉動感動了。
國旗班第一任班長董立敢,為國旗傾注了滿腔的熱血,他的故事至今還在國旗護衛隊的戰士中流傳。
他的老家在安徽農村,1982年5月與鄉民辦教師劉金榮結婚,由了國旗班剛組建不久,他沒有機會回去探家。繁重的家務就落在了妻子身上。母親患有嚴重的風濕病,白天連日都不敢出,背駝成了弓形。為了撐起這個家,妻了辭去了民辦教師,在家裏照顧婆婆,管理著12畝棉田,l0畝麥田。到了農忙季節,她拖著個孩子在田裏勞作,日子實在過得艱難,但是她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苦累告訴董立敢。
現任國旗護隊指導員的王建華說:“我們作為共和國的警官,能為國旗犧牲個人的利益,也是我們的幸運,一切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王建華的孩子剛3個月的時候,嶽父心血管堵塞,來京住在北京空軍醫院,他的妻子和嶽母來京照顧。嶽母由於勞累也病倒了,得了腦栓塞,結果老兩口了住在一個醫院。妻子拖著個吃奶的孩子照顧兩個病人,實在忙不過來,希望他能到醫院幫忙。但他隻去了一次,就再也沒有露麵。王建華說:“當時正是‘兩會’期間,中隊派出了禮賓哨,兵力非常緊張,還有許多代表要求到國旗護衛隊參觀,接待工作界常繁重,我哪裏有時間去陪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