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撫遠荒原的故事(上)(1 / 3)

二、撫遠荒原的故事(上)

你知道撫遠這個地方嗎?

黑龍江浩浩蕩蕩地流下1000多公裏,在彙合了鬆花江後,繼續東下,直到與烏蘇裏江相遇才轉而北上,湧入大海,留下從內地挾來的泥沙。幾百年,幾千年……三江平原形成了, 而撫遠三角洲,就在三江平原最東北的尖上,這裏是黑龍江省,也是中國的最東部,是中國最早看見日出的地方。

別拉洪河象一條絲帶橫穿在撫遠中部,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湖泊)象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丘陵起伏、森林交錯的土地上。自古以來,野豬、狼、熊是這裏的主人,土匪、兵痞在此藏身,解放後,這裏又是“北大荒”之中開發最晚的一個偏遠角落。

在這片沉睡了千年的土地上,1973年組建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6師68團,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裏,發生了一些故事。

冬 天

冬天,是最富有北大荒特色的季節。

每年10月下旬,撫遠就開始進入冬季.12月以後,白天都可達到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西北風吹到人臉上,就如小刀子割肉一般,嘴裏呼出的熱氣就象一團白煙,立刻就在帽子,衣服上結成霜.在井裏打桶水,走不上幾步,水麵就結起一層薄冰。

下雪,是這個季節最常見的,也最壯觀的景色。有時,雪是靜靜地下:灰蒙蒙的天上,太陽隻是一個蒼白的影子,拳頭大的雪花如鵝毛,如飛絮般漫天紛揚飄舞;有時,雪會咆哮起來:沙子般細硬的雪粒,隨著狂風呼嘯著吹過原野,天昏地暗,鳥獸無蹤,雪浪填平了溝壑,在它經過的障礙物後麵堆起幾米高的雪嶺,這就是有名的\"大煙泡\"。而雪後初晴,金燦燦的陽光灑在白皚皚的無邊雪原之上,映襯著碧藍色的天空,又格外美妙。

草叢中常飛起野雞,雪地上時時見到麅子和貂的蹤痕;鑿開河上幾尺厚的冰,可捕撈活鮮鮮的肥魚;在封凍的水泡子邊上,可捉到水耗子---學名叫河狸,一種珍貴皮毛獸。

森林象一條深色的帶子橫掛在茫茫雪原的盡頭,層層疊疊,風吹林濤,哼著低沉的歌.

一條彎彎曲曲的雪路,把你引入它的懷抱.

稀稀拉拉的柞樹和樺樹先在眼前出現,夾雜著一人多高的荒草和灌木叢,既而是密密的樹條子和次生林。刺骨的寒風減弱了,陽光也暗下來,遮天蔽目的大片樹林出現在你麵前,令你目不暇應.使足力氣大喊一聲,森林立刻回答無數聲,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驚飛了,幾隻灰色的野兔閃電般地逃走了,樹枝頭的積雪輕輕地灑落了。

這是伐木的黃金季節。隨著有節奏的鋸聲,金色的木屑帶著清香飛灑在雪地上,樹身\"嘎嘎\"發響,你暢快地吼一聲:\"順---山---倒---歐----!\"大樹緩緩倒下去,一聲巨響,細枝裹著雪粉甩出一二十米,四處響起一片轟然回聲.....樹梢頭生長著的一簇簇櫻桃大小的冬青果灑落在雪地上,暗綠色的枝葉中那鮮紅或橙黃色的果實象蠟製的工藝品,放進嘴裏涼涼的,甜甜的,象凍柿子,凍海棠果。可別貪嘴,吃上七八個果子,嘴就給粘的張不開,吐都吐不出來。

放好一片樹後,用斧子打掉樹枝,把樹截成4米長的楗子。然後是歸楞,也就是把木頭歸成堆。先要找好地點,要靠近道路,便於拖拉機進出,然後4人一組,把楗子抬到選定的地點歸好堆。抬木頭時,兩人一個蘑菇頭,把掐鉤的繩子固定在蘑菇頭中間,所謂蘑菇頭就是一根結實的木棍,加工成兩頭細中間粗的形狀,打磨得很光滑,長約一米半,中間粗處約直徑十幾厘米.抬木頭時,兩個人在前,兩個人在後,蘑菇頭扛在肩上,一起蹲下身去,把掐鉤掛在樹身上,一聲號子,4個人一起起身,掐鉤就掐住樹身,樹就離地了.人們喊起號子:\"哈腰掛了麼嘿-----吆喝嘿,撐腰起了麼嘿---吆喝嘿,挺起胸了麼----嘿,邁步走了麼---嘿,吆喝---嘿.\"轉彎時叫:\"大肩帶小肩了麼---嘿.\"或者是:\"小肩帶大肩了麼---嘿.\"大肩是右肩,小肩是左肩.

抬木頭時,一根粗楗子都有幾百斤,4個人平均每個人都要擔起一二百斤來,壓得直晃,根本邁不開步,有的人走一兩步就摔在那兒了.經過幾天的磕磕拌拌,逐漸才熟練起來.

休息了,在空地上揀些幹枯的樹枝條堆上,生起一把火,把凍得象鐵蛋般的饅頭用火烤,一會兒就焦香,噴香.把小盆架在火上,放入一些淨雪化成水,將附近樹幹上采來的木耳,猴頭蘑放進去,撒上一把鹽,煮一煮,很有味道!

冬天的故事之一

15年前從山東來到北大荒,又剛調到68團營建連一年多的大老孫,是個有名的壯漢子。他身高1.85米,寬肩闊背,黑黑的方臉上棱角分明,兩隻大手象小簸箕一般。160斤的糧袋他可以兩隻胳膊同時夾起兩個,一氣走出幾十米,大氣不喘。

他是營建連圓盤火鋸的上鋸工,他已經熟悉了這樣的生活:電閘一扳,直徑一米半的圓形大鋸片帶著風聲飛轉起來,他懷抱一根4米長,水桶粗細的圓木,另一端擱在鋸台上對著飛轉的鋸片一推,鋼鋸切割著圓木。他穩穩地邁著步子,大圓木被一點點推過鋸片,推到下鋸台。下鋸有兩個人接過圓木向後拉,又將切割過一次的圓木從旁邊推回上鋸台。一根大木頭轉眼間就被扒皮、變成板材、方材。破完一根木頭又抱起下一根……大老孫已經幹了10年鋸工,他的鋸走的穩、直,破出的材非常標準,是營建連技術最好的上鋸工。

隆冬時節,鋸片不用上水,木頭推上去十分輕快,是加工木材的最佳季節,所以大老孫也特別忙。這一天,他和往常一樣地在操作,一根大圓木正被他推上鋸片,飛轉的鋸片割開圓木發出駭人的刺耳噪音,鋸末飛濺在他臉上。下鋸台,兩個人把木頭接過來,準備送回上鋸,熟練動作,無需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