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知青為什麼懷念下鄉歲月(1 / 2)

2012年春節之後,已經過了二月二兩天。龍年龍抬頭,吃過龍須麵條,吃過豬頭肉。按民俗,這算徹底過完年了。可是昨天就來了兩個酒局。一個是初中同學要聚,另一個是下鄉知青戰友要聚,都是在過年期間已經聚過兩次還要接著聚,沒親熱夠哇。因為第二個聚會提前一周就約了,隻好推掉第一個了。

知青聚會是在道外的立達宮,一個非常寬敞的貴賓房,裝修很豪華,有沙發有音響帶多人洗手間的那種。我準時下午四點到時,已經來了十多個啦。

今年過年期間,我們農場連隊的知青已經聚過兩次,第一次8人,第二次29人。在第二次聚過之後,知青李顯誌興猶未盡。他幾天都睡不著覺,怎麼想怎麼覺得還沒親熱夠,主動提出再聚一次,由他安排,把在哈爾濱能找到的知青戰友盡可能都找來!他的這個想法由周建軍和劉常友等幫助落實,分頭通知,終於在昨天晚上實現了。

兩個特大號桌子坐滿46人,真是濟濟一堂!

除高明啟是1969年下鄉外,其餘全部是1974年和1976年下鄉的哈市知青,還有4位是1975年下鄉的齊齊哈爾知青,他們中有3人早已定居哈市。

上次28人聚會中有數人未來,這樣,龍年春節期間我們連的知青聚會參加人數達50多人,僅次於我在1999年春天組織那次70多人的聚會了。

有一些戰友去外地工作和生活了,沒在哈市。已經知道的有十多位哈市戰友已經去世。可以說能找的都找到了。

人坐滿了菜上齊了酒倒上了,李顯誌讓我先講講,我也別客氣了,誰讓我當年是連隊幹部呢。站在兩桌之間,我首先代表大家感謝李顯誌的這份深厚的情誼,全體熱烈鼓掌!再祝大家龍年大吉,過了二月二,還要喝一次龍年的感情酒!大家共同舉杯!

前幾天那次聚會,我帶了相機給大家拍照,然後每人衝洗放大了一張合影,又把所有的照片給每人製了一個光碟,裏麵還刻錄了我的長篇紀實文學《撫遠拓荒者》和前哨農場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拓荒者》視頻,給戰友們留個紀念。我還帶去了15本《撫遠拓荒者》的書,每本都在扉頁上簽了名,可是還是沒能滿足戰友們,隻好答應後補啦。很多戰友讀過這本書,都說感到很親切,很多人都是書裏的人物,真名實姓啊。

酒過數巡,氣氛越來越熱烈,兩個桌子之間已經完全亂了套,相互敬酒的,推杯換盞的,合影留念的,促膝交談的,互留電話的,手拿麥克引亢高歌的,拿姿作態翩翩起舞的,熱鬧無比。

李顯誌對張海生說:“你是當年的司務長,有一回殺豬蹄子下水丟了,你也別找啦,告訴你,就是我和劉輝拿走的,我們到樹林子裏自己糊熟吃啦!”陳力濱對我說:“剛下鄉不久,我跟著拖拉機去林子裏拉水,回來腳上的大頭鞋凍住了,是你幫我一點點脫下來的,我永遠都忘不了!咱們還一起打過井、伐過木頭......”

我向王福洲問起徐維義,因為他們過去是鄰居,都是哈車輛廠的子弟。徐維義當年在連隊食堂工作,1976年春節後我倆結伴從哈爾濱回農場,陰差陽錯地走了9天,曆盡千辛萬苦,最後是彈盡糧絕,靠好心人幫助借給路費才回到連隊。旁邊坐著的鄭華群一時想不起徐維義是誰了,王福洲提醒他:“就是食堂的小徐子,拿水舀子打了你一下子那個!”鄭華群恍然大悟:“啊啊,想起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