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遷宮(1)(2 / 2)

今日她封嬪位,林氏封婕妤,本是以她為主的。可瞧著皇帝太後都喜歡林氏勝過她,反倒將她冷落。太後一心想抱孫子,看著林媛簡直就像看孕婦,還將雪蓮花這等珍貴的藥材賞賜給她。而自己——自己沒有生育皇嗣的資格。

年紀這樣輕,卻不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家族的昌盛給楚華裳帶來的不僅是權勢和榮耀,還有無可奈何的犧牲。父親又是武將,皇帝為著避免蕭家上官家的禍事重演,每次傳她侍寢之後都會賜下避子湯。祥妃有孕後她承寵最多,卻是永遠不可能有結果。

她原本對此沒有怨言。宮裏的女人本就可憐,她能成為皇帝的棋子,被扶持上位和祥妃對抗,即使失去生子的資格又怎麼樣呢?這個代價換來的東西是值得的。但是現在……

她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自從林媛救駕得了皇帝的心,在皇寵上頭她就開始比不上林媛了。林媛即使無法侍寢皇帝去鏡月閣的次數也比去鹹福宮要多,等她養好了傷,境況簡直不堪設想。她明白,皇帝給她的隆寵並不是喜歡她,而是為了扶持她,可若是皇上更寵愛林媛,那這到底是要扶持誰呢?

先前冊封她為容華掌鹹福宮主位的時候,太後還私下裏暗示過她,隻要她按著皇帝的吩咐做事,得封妃位也並不是奢求。

沈氏死的那天晚上,她突然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她開始明白皇帝到底要她做什麼。宮中皇後、祥妃、沈氏三足鼎立,但在沈氏死後這個平衡被打破了。她慢慢地思考,在沈氏從柔妃降位昭媛的時候,皇帝立她為容華;皇帝北塞圍獵,她留在宮中服侍太後,又受太後懿旨封婕妤;沈氏死後,她正式行冊封禮成為恬嬪。

雖然她不是男子,但也懂得分析局勢,後宮裏沒了沈氏,就如同銅鼎缺了角,總是不穩當的。皇帝現在需要一個合適的人頂替上這個角,太後對她說能夠許她妃位……因此,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她就是那個合適的角。

林媛本不足為懼,家世太差,不成氣候。但如果皇帝改變了心意——那並不是不可能的!或許在皇上看來林氏更加合適!等她生了皇子、封得高位,與祥妃皇後相提並論的時候,那種情況在皇帝看來也是不錯的前景!況且沒有家世就沒有威脅,皇帝扶持她難度雖大,風險卻小。

不行,這樣不行……她的前路已經開始模糊了,光明逐漸暗淡。她用子嗣交換而來的權勢,眼看就要易手,這一切就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她不可以放任這件事發生。

她想她需要除掉擋在路上的阻礙。

太後在長樂宮裏留了午膳,林媛和楚華裳陪伴皇帝太後一同進膳,之後才各自回宮。

因著是冊封的日子,這一晚皇帝留宿在恬嬪的鹹福宮裏。然而與此同時,皇帝還特意頒下聖旨,要尚宮局將東六宮之一的景仁宮收拾出來,五日之後慧婕妤遷宮景仁宮,賜主位。

消息傳開的時候,六宮側目。

如今宮裏正經的宮殿隻有東西十二宮,其餘的,如鏡月閣之類,都是不如流的小軒小閣,住在裏麵的嬪妃怎麼都不可能被稱為主位。也就是說,加上皇後的正宮長信宮,整個大秦後宮裏最多隻會出現十三位主位娘娘——而拓跋弘的嬪妃足有五十幾人。

爭奪主位對於嬪妃們來說,是一種僧多粥少的局麵。依祖製是貴嬪以上才能夠掌一宮主位的,但因著宮殿不夠多,景仁宮、延禧宮兩宮荒廢多年無人居住,永壽宮又因巫蠱封宮,宮裏頭還有好幾位不得寵的貴嬪、九嬪都無法成為主位,隻能隨居別宮。

眼下林媛不過正四品的婕妤,出身還那樣低,就能掌景仁宮主位了。別說這些人心裏不平,旁的人,如失寵已久、居在皇宮東南角偏僻之地的陳嬪、隨祥妃居在麟趾宮偏殿的謹嬪、原本隨居永壽宮偏殿如今又遷到別宮偏殿裏的懋嬪等人,也幾乎咬碎一口銀牙。她們離貴嬪隻差一步,但按著皇帝對她們的薄寵,就算爬上貴嬪的位子也未必能撈到個主位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