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長安一夢(3 / 3)

於是乎,最先進來的,就是孩子們。

洗……傳道從娃娃抓起,長樂坊的成年人,每日為了一口飯奔波,哪裏有來這裏聽佛法的功夫,唯有那一個個髒兮兮的孩子,前來聽講,眼中充滿著對未知的好奇。

三藏不僅講法,更在傳授知識。

沙僧將背了一路的經書展開,教他們認字,講解佛經上的故事。

道理暫時無法理解,就當是一場故事聽聽也好。

而當這些孩子回到家,將佛經上的故事告訴他們的父母,起初沒有得到重視,漸漸的,那美好的來世,才開始打動一張張麵黃肌瘦的臉龐,渾身汙濁的他們,期盼著淨土,心靈變得堅韌起來。

順理成章的,化生寺,火了。

先是火遍長樂坊,然後出圈。

很快,這個突然興盛起來的寺廟,進入了高層的視野鄭

不良帥檢查了一下自己的金庫,發現沒有化生寺的供奉,立刻發話,要查一查這個危險的地方。

麾下的不良人同樣沒有重視,以為是多了個收保護費的地方,得教訓一下那個不知好歹的廟宇之主。

但他們直接被拒之門外。

三藏沒有動用神通,可講法的佛光,已然化作無形的屏障,將居心叵測,來勢洶洶的惡徒阻擋。

這是大勢初成。

任由不良人如何衝擊,都無濟於事!

甚至有一些不良人,在衝擊過程中,口中念念有詞,突然痛哭流涕,表示要放下屠刀,悔過自新!

“竟有這等事?何方妖人,敢來我下第一強國的撒野?”

當消息傳回,前去的第一批不良人全員覆沒,還有一半投列人,不良帥驚怒交集,立刻派出數百精銳,個個整裝待發,再送了過去。

葫蘆娃救爺爺開始了。

這一夜,佛光大盛。

早登極樂任逍遙,來往西方隨自在。

不良帥最後一次親自上陣,狼狽逃回,倒是沒有皈依的衝動,反倒生出了無比的仇恨與驚恐。

他有大氣數在身,抵擋住了佛光,罄竹難書的罪孽,更是要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可那是死後的事情,為了在活著的時候繼續風光,不良帥立刻下了決心,要將化生寺毀去,掐滅這個可怕的苗頭!

滅佛!滅佛!

如果不行,那就連長樂坊一並毀滅。

這個舉動,終於刺激了長樂坊的賤民們。

麻木不仁的他們,可以忍受活生生餓死,卻不能忍受下一世的希望也被斷絕。

他們的眼神中,終於露出了反抗之色,挺起了胸膛,高呼出自由的聲音:“我佛慈悲,眾生平等!”

什麼叫平等啊?

賤民的命也是命!

於是乎,一場反抗爆發了!

阻止他們去往西極樂世界的,哪怕是不良人,也不行!

不良帥萬萬沒想到,這群卑微的螞蟻,居然還敢對他們揮起武器。

哪怕武器是最為簡陋的鐮刀、斧子、鋤頭,根本不值一提;

哪怕陣形散亂,毫無章法,但也是真正的反抗!

更何況這一反抗,紙是包不住火的,他的所作所為,必將暴露出來。

“反了!反了!化生寺煽動叛亂,稟告陛下,定要派大軍將之鎮壓!”

驚怒扭曲的聲音傳蕩在坊市上空,為了惡人先告狀,九五之尊終於被驚動。

為此還產生了爭議。

當文武百官在列,不良帥稟告:“陛下,那化生寺佛法,乃西域邪術,蒙誘愚蠢,赦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今煽動賤籍作亂於上,當以雷霆之勢滅之,伏乞陛下聖鑒明裁!”

在不良帥看來,子肯定會應允的,當犁庭掃穴,破滅佛寺。

不料就在這時,竟有官上奏:“啟稟陛下,這佛法並非邪法,在清淨仁恕,果正佛空,乃弘善遏惡之道,不良人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作惡已久,委實怒人怨,正有佛門聖僧親至,此因果報應也!”

不良帥大怒:“一派胡言,自三皇五帝,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長久,今西域邪門,夷犯中央,你竟相幫?”

可又有第二位大臣站出,痛斥他的不是,然後是第三位,第四位。

不良帥手握重權,又橫行霸道,早已惹來諸多不滿,現在正是清算之時,關鍵就連宰相都開口:“陛下,佛法是善是邪,非口可定,當邀聖僧,設建道場,講法言道,以證實偽!”

“此言大善!”

端坐於龍椅上的子撫須一笑:“就依愛卿所言!”

不良帥已是麵如死灰,卻怎麼也阻止不了,這一切都落入三藏的眼通內,看得清清楚楚。

而後,子臨幸,定他在化生寺內,開演諸品妙經。

待得吉時來到,子親率文武百官,乘鳳輦龍車,來寺中聽講。

“聖明子正,忠義大臣良,看來忠善之輩還是壓過奸邪的!”

三位徒弟大是欣慰,將一切準備好,看著師父登台,看著口誦蓮花,看著子和群臣如癡如醉,看著我佛真經在長安傳道,看著無邊妙法宣,無際恩沐。

“真聖僧也,不知朕可有幸,與聖僧八拜為交,成為兄弟?”

當三藏講法完畢,飄然而下,子滿臉迷弟模樣地迎了上去,抓住手就不鬆開了,死皮賴臉地要認禦弟。

三藏隻能應下。

不僅如此,禦弟哥哥,嗯,禦弟的哥哥更要出台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不良帥已經被拖了下去,等待他的,不僅是斷臂,更有正義的裁決。

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吧!

徒弟們則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他們醜陋的外表也沒有遭到排斥,反倒是看成了我佛的異相。

如果跟普通人一樣,那還能是佛嗎?

至於三藏跟普通人一樣,那又是另一個境界了!

當滿城都沐浴在佛光之中,看著那一張張虔誠的麵容,三藏卻陷入了沉默鄭

那種淡淡的違和感又浮現於心間,可具體是哪裏不對勁,又怎麼也找不出來。

到底是哪裏不對呢?

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