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天命(2 / 2)

李誠看過去,頓時又樂了,這哥們不愧是作死小能手。柴令武這家夥,上次被收拾後,老實了好一陣子,估計心裏一直憋著一股火,總算是找到機會了。

人杜淹剛才被懟一句都沒吭聲,是怕李誠麼?恐怕未必,應該是從李誠不願意提這個話題,聯想到了另外一個要命的話題。

“哦,襄陽郡公何以教我?”李誠多壞啊,笑眯眯的反問一句,這是坑人不吐骨頭的節奏。柴令武以為拿住了李誠的把柄,得意洋洋的站起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你坐下吧!”邊上有人一把拽的柴令武坐下,柴令武扭頭一看,是長孫衝。

“姐夫你……”柴令武剛說就被長孫衝冷笑喝止:“不想死就閉嘴!”

李二一直冷眼旁觀,見長孫衝及時阻止柴令武作死,滿意的點點頭後,狠狠的瞪李誠一眼。那意思,豎子,別作妖。李誠想幹啥,李世民一眼就看明白了。

這坑是啥呢?四個字“得位不正”。這是李世民的心頭一根刺啊!

兩晉司馬氏得位不正,所以才有竹林七賢裝瘋賣傻。剛才柴令武要賣弄的就是這個,李誠都準備好誇他讀書讀的多,請他繼續分析衣冠南渡的原因了。

嗯,然後先得罪皇帝,後得罪士族門閥,柴令武就算是犯眾怒了。剛才杜淹就是因為聯想到這些,這才閉嘴不言了。心裏還有點感謝李誠呢,什麼魏晉遺風,以後打死都不說了。

李治在一旁安靜的旁觀,時而蹙眉,時而微笑。一直在觀察他的李誠,放下酒杯時低聲問:“殿下可有所得?”

李治低聲道:“回師傅,弟子以為,父皇威壓全場,師傅大巧不工,杜執禮知進退,柴令武……”說著搖搖頭,李誠低聲淡淡道:“柴令武最大的問題,沒有自知之明。”

兩人直呼其名,根本沒把柴令武當一回事,由此克製柴令武為何在曆史上要參與到謀反裏去了。這種人說的好聽一點,誌大才疏。難聽一點很簡單——蠢!

“凡有看似不合理者,都應設身處地的想想,想來可以避免不少錯漏之處。”李治根本不關心正在熱鬧的人群,繼續低頭與李誠交流。此刻李治心裏一陣雀躍,師傅上課就是這麼生趣盎然,隨時隨地都能勾起學習的興趣。

“嗯,殿下長進了很多。身為太子,其實不用學習太多經典,也不用過多的去琢磨人。為上者,凡事當就事論事,不以人好惡為標準。事情對國家有利就去做,反之則否。至於是否對國家有利的標準,應該是綜合國力的升降。”

“要善於從錯綜複雜的情況中找到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李治點頭入小雞啄米,今天這場宴會,李治有很明顯的感覺,李誠拿自己當大人看待了。

別人看到這對師徒時,羨慕的眼神都要冒火了。李治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席位,一屁股坐在李誠的席子上。好在這時候有人站出來高聲說話,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李治也縮回了自己的位子上,這可不比剛才了。

師徒二人竊竊私語的一幕,李世民看的很清楚,心裏還是很滿意的。李誠進入角色很快!這就對了,有才華的人,就該為帝皇所用。李誠以前還是年輕了,沒法給太高的位子。所以放在外麵去折騰,除了避免被眾矢之的,也有積累資曆的意思。

“……貞觀之治,可為盛世。陛下功業,可追秦皇漢武。可知陛下天命在身,當效法秦漢,登高封禪……”正在抑揚頓挫的人是許敬宗,這貨果然夠不要臉的。

大概是李義府文采稍遜,這會沒有搶先站出來,等許敬宗長揖之時,緊隨其後:“臣附議,陛下文治武功,超越秦漢,此即天命。受命於點,封禪則理所當然。”

泰山封禪的本質就是四個字“天命在身”,傳國玉璽上麵有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有人因為得到玉璽,覺得自己受命於天,所以就自己封自己當了皇帝,然後被群毆致死。這一類的典型代表是袁術。

總而言之,“天命”這個說法,在這個時代很重要。意味著大位正還是不正。泰山封禪就是去泰山祭拜,向上天彙報工作。表示自己幹的很好,沒有辜負上天的垂青。

李世民麵帶肅然的看著兩個“奸臣”,李誠看了李治一眼,起身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