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聽音兒,徐麽麽點撥的對。
經過上次曬醬自找苦吃的事,她決定聽取徐麽麽的建議。
鹹福宮剛好在她負責範圍之內,先從陳氏這邊試試水,免得到時候出什麼岔子。
景瑜所學藥膳屬於中醫飲食調護範疇,中醫最是講究因人而異,辨證施治。
根據人的體質,針對性的設計飲食。
因為往後一旦可行,則麵臨的群體就會比較眾多,沒辦法過於細致,所以最為合適的方案是將娘娘們的體質大體按照寒、熱、虛、實四類,依照寒者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四法來進行個別的飲食調補。
當然還會就各自身體不同的程度,調節食材特性以及用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恪妃石氏夏天永遠是那個最怕熱的,屋內也一定要冰扇、冷飲什麼安排的明明白白。
她自小生長在北方,北方天氣幹燥,且京郊的沙塵天氣,更使部分人有肺躁的症狀,所以體質是比較偏熱性。
然而陳氏則就不同,莫拋開地域不同,她是宮女出身,作為奴籍,家中又有不少兄妹,又要供一個哥哥讀書考取功名,生活長期維持在捉襟見肘的狀態;一個女孩子,不僅要不時的幫額娘做飯、洗衣不必說,就連農活也常要幫把手;冬天屋子四處透風,燒炭火對於這種家庭也有些奢侈,穿的衣裳僅夠禦寒,直到入了宮,生活條件才好了些,但相比原先,十分令她知足了,所以她自小生活條件差得多,與恪妃不能相提並論。
就體質而言,就是屬於偏虛寒一類。
因著順治皇帝私心裏喜歡恪妃,吳良輔順著皇帝的心意,私下裏給各處的管事麽麽打好招呼,不能虧待了恪氏。
於是她的菜飯規格不低,選材也都是偏名貴、講究的食材。
到了五月過去穀雨這段時日,快要立夏的時候,恪氏餐桌上的膳食就開始星星點點的布置上些爽口的冷盤了。
雖然規製也是不能差,但這麼寒涼的吃食,一宮上下也隻有她能降的住。
那就更不用說入了夏,小滿時節過後,天氣漸漸轉熱,鹹福宮每日三餐、兩點更是基本看不到幾個熱菜。
這選材,也多是寒涼之物——冷拌三絲要換了鴨肉過冷切成細絲,什麼海蚌、牡蠣、烏魚,好不容易看到幾道菜熱湯熱水的,也要選用性寒的冬瓜、水芹菜等,更不用說甜點如冰鎮酪子,楊枝米露等,更是常備常有。
跟著這一宮主位同吃同飲的側位們,其實並不全然適合。
這要說恪氏,其實待宮裏人還是不錯的。
她對於飲食這些不以為然,左右是個夏季,大家都吃點涼爽的再正常不過,隻要是食材方麵不要給她減了規格,一切好說。
久而久之,隻便是不論誰,哪回見著陳氏,整日好似林黛玉,哪回見她都是病懨懨的。
事實也是如此,她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本來就是瘦瘦弱弱,再挪著小步,在院子裏栽花、修草,風一吹就倒一樣,倒是煞是惹得順治憐憫。
這日,臨到去徐麽麽那裏奏報三宮膳食,順道將給陳氏開好的溫補膳食單子給她過目,道:“麽麽看看,這些菜品是否合適。”
徐麽麽打眼瞅瞅,自毫無瑕疵。
得了她的肯定,景瑜便小心翼翼的將單子折起來放進袖子裏,收好。
徐麽麽定定的看著她,本來白皙透紅的臉蛋兒,如今次次見著,都是略顯蠟黃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