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禮的第二天早上,雲祈便攜了若梅的手,兩人一同來拜見公婆。
新婚的兩人不但恩愛,還很相配。雲祈俊俏有風度,若梅溫婉添風華。
一進屋不自覺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次拜見中,不止是周家人,林家人也都在場,在大家的熱切注視下,若梅臉龐不覺染上緋紅。
她低下頭,極其恭順的給周子遷和鄭氏敬茶、端飯,兩人先是象征性地吃一下,若梅端過來他們的剩飯,也象征性地吃一下。
鄭氏還算滿意新婦的乖巧,塞了一個紅包過去,到了周子遷這,顯然更加待見新婚的夫婦倆,紅包尤其厚,又連著說了好幾句客氣話。
無非‘永攜手’,‘早添孫’之類的,鄭氏卻不由多看了幾眼周子遷,雲極成婚的時候,他可沒現在這麼高興。
若梅給名義上的婆婆敬過茶後,又很自然的朝林姨娘行了個禮。
鄭氏看在眼裏,想起剛才周子遷的偏心,忍不住就要發火,卻被一旁的雲枚按下,朝她搖搖頭,鄭氏便沒有發作。
林姨娘一邊覺得滿意,藏不住的神情向往,一邊又在擔心,怕鄭氏會因此嫉妒成恨,為難若梅。
雖然不能喝到若梅敬的茶,但林姨娘已經很滿足了。說來可憐,她是新婦的正經婆婆,茶不能喝一口,連新婦朝她行個禮都要看主母的臉色。
知母若女,雲瑤早就猜到林姨娘所思所想,怕她會傷心,小聲勸道:“姨娘莫要傷心,新嫂心裏是有姨娘的,不然她也不會朝姨娘行禮。”
林姨娘拿起雲瑤的手,輕拍了兩下,“我知道。”
雲瑤回握她,沒有在說話,聽鄭氏將家規家法、對媳婦的要求講給若梅。
若梅洗耳恭聽,一一應允。
鄭氏原本有意為難,但見她一直跟在自己麵前或跟隨,或攙扶。至始至終,若梅都時時陪伴在鄭氏身旁。
恭恭敬敬,低眉順眼,盡表敬意,鄭氏的火氣,倒也消了三分。
在新婚後的拜見之後,便是同大嫂一起向公婆的“日日請安”,自是不必多說。
可每次請安後,若梅總也不忘了林姨娘,給鄭氏請過安,便要跟著林姨娘回去,再服侍過林姨娘。
雲祈感動之餘,有些心疼若梅,勸了好多次,奈何她偏要堅持,他也隻好放棄,任由她去。
還是林姨娘覺得不太妥當,閑時和雲瑤說起,雲瑤也是同樣的想法,抽了空去看若梅,有意勸說:“好嫂嫂,我知你心中有姨娘,但是我家的情況你可能還不了解。”
若梅滿臉疑惑,雲瑤緩了緩歎息著說:“大娘是個極要麵子的人,如今你給她請過安,便要跑來給姨娘請安,三五日的隻當你是新鮮,時間一久,她會以為你不認她這個婆婆,隻認著姨娘。”
若梅道:“但是姨娘才是雲祈的親娘……”話未完,停下來看著雲瑤,她知哪家裏都有這些彎彎繞繞。
雲瑤接著說:“你有這份心就夠了,姨娘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