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性美的升華。衣向東《震區警察的記憶》不追求全麵的報道和史詩般的紀實,而把更多的筆墨用來挖掘在大災難麵前的人性美。警察這個特殊的群體,在重大事件發生後,他們是責無旁貸地要挺身而出的,因此,親情、愛情與責任,生命意識的猛烈衝擊和拯救生命的潛能爆發,會更加強烈地集中在他們身上,扭曲、撕扯著他們的靈魂,考驗他們的意誌。警察在人類生命鏈突然斷裂的特殊時期所呈現出來的果斷、勇敢、舍生忘死、責任重於泰山、生命高於一切等等人性中最優秀的品質,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美的光芒。同時,警察們痛失親人的堅忍和對過去美好生活的眷戀,對親人的愧疚,對災難中幸存親人的珍惜,又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人性最溫馨、最柔美的一麵。可以這樣說,衣向東這部報告文學,改變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警察形象,讓很多人更理解他們的堅忍和不易,從心裏由衷地對警察充滿了敬意。
第三,構思方法的傳承和突破。總的來說,這部報告文學沿用著衣向東小說創作的構思方法,還是用感情線索串聯起一個個珠子的結構方式,不同的是,原來小說創作打磨的細節比較精細單一、精致小巧,這部報告文學選擇的細節就粗獷多了,人物被擱置在大悲大喜的際遇中,其語言行動的幅度會擴大,其內涵也更有深意。再有,衣向東也不是單打一地就某人寫某事,而是在尋找人物的過程中,寫了災情的狀況,災民的生存情況,也順勢交待了一些其他警察和救援部隊的情況,這不僅使故事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連環細節鏈,也擴展了故事的背景和生活麵,既照顧到整個報告文學整體構思的雄厚壯闊,也讓讀者看到這些警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跟整個抗震救災聯成一片的集體救援,作品中寫到的警察隻是千百萬救援團體中進入作家視野的英雄。
從精致細膩到悲壯雄渾的細微變化,意味著衣向東創作視野和胸懷的擴展。早在衣向東創作《牟氏莊園》的時候,我就注意到衣向東創作趨向於悲壯、渾厚,在《震區警察的記憶》中,依托於題材和人物,衣向東又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作品顯得更加厚實和陽剛。
五、塑造警察形象的同時展現作家自己的形象
《震區警察的記憶》是跟隨著作家的腳步記錄下的警察故事,作家既是旁觀者、記錄者,也是事件的見證人和參與者,作家與其說是在突區采訪,不如說是用生命在體驗突難、體驗傷痛,也見證人性美在災難中的升華。或者說,衣向東是以20多年軍齡的退伍老兵身份重返戰場,以另一種姿態再現軍人風采。所以,這部報告文學在寫就警察英雄形象的同時,也展示出衣向東軍人和作家的形象。在災區的23個日日夜夜,他經常沒有飯吃,睡在馬路旁邊,滿眼淒慘和傷痛,他的感情和靈魂天天被撕扯著、翻滾著,也天天在洗禮著、升騰著。一路走下來他又黑又瘦,一身疲憊,連公安部宣傳局文化處處長孫潔看見他時,都流淚了,她說:衣向東是“非常敬業非常有責任感非常有激情的作家,你看看他成什麼樣子了”?是什麼支持作家堅持下來?是作家對民族、對未來的責任感,是作家的良知和中國人善良的天性支撐著作家走完災區的路程,回來後忍受著肉體和靈魂的煎熬,流著淚寫完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站立在作品中的衣向東,是能赴國難的戰士,是有愛心和良知、有責任感的作家,是能跟警察兄弟們肩並著肩,心貼著心的好兄弟。衣向東用心去靠近這些默默戰鬥在一線的警察兄弟,體會他們的哀傷和堅忍,感動著他們的善良和忠誠,他被一直拒絕媒體的警察兄弟認可是“紮實得很”的人,願意跟他掏心窩子跟他說自己的故事,擺自己的傷痛,靠著這份平等和溝通,衣向東才能得到這些來自基層的警察的感人故事和真實聲音。
我們還能看見這樣一個衣向東——激情洋溢但不煽情、濫情,平和內斂但不故作高深,他是熱情與理性的結合。他心中有滄桑、劇痛,有太多的感慨、呐喊,但他不任由自己的悲傷和感動肆意噴湧,他力求用自己的眼睛把眼前看到的情景原汁原味地傳遞給讀者,讓讀者自己去判斷。作家自己在實在不能控製的時候,才跟警察一起流淚,有一些點到為止的議論,因此整個報告文學情感的控製恰到好處,人物的記敘和作家的議論抒情也處理得恰到好處。
激情澎湃的詩人和報告文學作家有,冷靜剖析不露聲色的小說家也有,但能把這兩者糅搓得那麼好的人,不多,衣向東是一個。
讀著衣向東寫下的沉甸甸的故事,麵對著災區的滿目瘡痍,聽著這些所有的人都會動容的聲音,我已不願再去看那些拿幾個曆史人物就忽悠的粗糙故事,不想去聽小委屈、小傷害就活不下去的無病呻吟,更不想去品味拿著女人的身體反複把玩津津樂道的蒼白情感。作家們,如果你沒有從心底裏發出的生命的感悟,如果你沒有直逼每一個人靈魂的事件和情感,請不要輕薄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