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可怕的湊合(1 / 3)

第三輯 可怕的湊合

會跳舞的皮鞋

一家皮鞋廠因生意紅火,正大張旗鼓地招聘皮鞋設計師。我的一位搞油畫的朋友,在經曆多次求職碰壁之後,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也報了名應聘。他隻懂在畫布上塗抹美麗,對皮鞋設計一竅不通。

麵試那天,他在應聘的隊伍中,感到形單影隻,茫然無依。周圍的男男女女都七嘴八舌地聊一些皮鞋設計的話題,一個比一個玄妙,一個比一個聲高,他們想借此在氣勢上壓過對方,增強自己對成功的信心。朋友與這些有經驗.有理論的應聘者在一起排隊,感到非常突兀,像是進錯了門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勝算的概率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想退出競聘。正轉身欲走,主考官叫到他的名字。

朋友硬著頭皮來到主考官麵前,心情反而輕鬆多了,因為他知道自己成功的希望很小,對什麼都無所謂了。

主考官問:“你為什麼要做鞋?”朋友竟然像在作畫那樣,滿懷激情地說:“我喜歡。我喜歡一切有生命力的,能給人帶來激情的東西。皮鞋就是這樣的,它會跳舞,能給人眩暈的感覺!”

主考官微微一笑,下意識地點了點頭。他說:“你的想法真奇怪,這世上有會跳舞的皮鞋嗎?”

也許是朋友的藝術靈感在發生作用吧,他很動情:“一雙精美的皮鞋,在顧客腳上,會給他一個好的心情,每個人在試穿新皮鞋的時候,他都會情不自禁地轉上一圈,你說,這個時候,是人在跳舞,還是皮鞋在跳舞?”

第二天,朋友結束了南方漂零生活,被這家皮鞋廠高薪聘請去設計皮鞋。在數以百計的應聘者當中,他是惟一的幸運者。

老板在把朋友領進廠設計室的時候,對眾設計師說:“這是我們廠新來的設計師,雖然他從來沒幹過我們這一行,但他應聘的時候竟然說‘皮鞋會跳舞’。看看,多有激情,多有創意。搞設計不能光靠理論,光憑經驗,更需要用心體會,激情燃燒。相信他會做出一番成績來的。”果不其然,朋友在二個月後,設計出一個新款皮鞋係列,贏得了一個美國大單,給廠裏帶來可觀的利潤。

皮鞋會跳舞,乍聽起來,荒唐可笑,細細品味,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創意和激情。在求變求新的職場上,應循守舊,人雲亦雲,很難開拓出一片新的領地,隻有那些有激情,有膽識,有創意的求職者才能脫穎而出,與成功握手。

冰火生意

北方有一個瓜果蔬菜基地,與南方一大城市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基地拿到定單後,資金、人才、種苗潮水般湧來,塑料大棚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蔚為壯觀。

最開心的要數當地的農民,有錢的自己蓋一個大棚,沒錢的向信用社貸款也要蓋一個。果蔬是本小利大的生意,隻要肯幹,就能化土為金,掙個盆滿缽滿。

初冬時分,供貨期限到了,一車車蔬菜、水果裝進汽車,經由全國綠色通道,駛向南方。幾天後,基地接到南方緊急來電,加運十車,數量不夠!原來,南方氣溫高,部分蔬菜水果在途中已腐爛變質,到達目的地,當然就不夠數了。他們傻眼了!

為了保證不違約,基地寅吃卯糧,把下一批發的貨,提前采摘上路,火速支援。另一方麵它們趕緊招商引資,把政策門檻降低到讓他們寒心的冰點。規模再次擴大後,保證合約的供應已不成問題。他們歡欣鼓舞,高興之餘,有一個鐵的事實擺在麵前:每年至少有30%的努力不但是白費功夫,而且還浪費運力,製造垃圾。

幾年過去了,生意紅紅火火,對於浪費一事,基地上的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一年,東北一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這個著名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當他得知途中浪費驚人的事後,算了一筆帳,若能將這腐爛的果蔬全部安全送達,那麼無需建棚耕種就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他決定留下,專門攻這筆生意,跟天公談判,從地理差異中贏利。然而,他費了很多時日,一無所獲。無奈之下,他選擇悄悄離開。

汽車駛出基地,沿著一個大湖飛奔,遊客衝著湖中巨大的冰塊沉思良久,突然,他大聲叫道:“司機,請停車!”他終於找到了發財和捷徑。

他返回基地,用不到建小型大棚十分之一的價格買了湖冰的經營權。冬天,他把巨冰儲進地窖裏。瓜果蔬菜上市的時候,就把一塊塊巨大的冰轉手賣給基地,讓冰塊護送果蔬安全到達目的地!從此,那30%降至不到5%,基地獲利無窮,那位東北客商更是讓冰化成一團團火焰,把自己的財運燒得旺旺的。

基地的生意無疑是興旺的,是一團燃燒烈焰,這位遊客用冰再添一把火,把火焰燒到極致。他本人也靠冰火生意,輕鬆地圓了自己的發財夢。

當眾人都在拾柴的時候,你就去賣籮筐,當大夥都在掘金的時候,你就去賣鐵鏟,當人們都在炒股的時候,你去炒“炒股秘笈”……時間可以證明,你一定會比眾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獲得更多的財富。這就是上帝賜給你與眾不同的饋贈!

賣日子

你肯定聽過賣桔子、房子,說不定你還親自賣過椅子,車子,但是,你相信世界上有人能“賣日子”嗎?日子也可以當作商品,進行買賣嗎?不過,你還別說,真有這麼一位先生,居然靠“賣日子”發了財呢。他就是法國的貝利。

貝利是一個集報迷,家裏收集了許多舊紙。有一天,一個朋友來訪,在他們報紙堆裏隨便翻翻。突然,他的朋友大叫一聲:“喲,這天正是我女兒出生的日子。”那位朋友最後要走了那份報紙,滿臉都是驚喜,臨出門還忙不迭地說:“貝利,真是謝謝你,我把這份和我女兒同誕生的報紙送給我女兒做生日禮物,她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通過這件事,貝利突然來了靈感:何不賣日子賺錢?也就是說把家裏的舊報紙當作禮品,賣給跟報紙出版日期同一天出生的人。想到做到,貝利把家裏的舊報紙一一整理好,成立了“曆史報紙檔案公司”,專營“生日禮品報紙”。

每個人都探源的心理,對自己的生日,以及生日那一天出版的報紙,有一種微妙的關切之情。貝利的奇特禮品一經推出,就受到顧客的青睞,不出幾日,貝利的報紙銷售告罄。於是,他遍訪各地的圖書館,請求他們把準備丟棄的舊報紙賣給他。不久,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報紙館藏單位與貝利簽約,答應一旦圖書館把舊報紙製成顯微膠片後,讓貝利先生就可優先擁有購買權。

有了豐富的報源之後,貝利就花大力氣擴大銷售。他在報紙、雜誌、廣播裏大做廣告,塑造新型“生日禮品”的形象,並且在禮品店、文具店建立銷售點。他憑借自己的經驗,訓練店員,教他們如何向顧客推薦這種禮品,提高銷量。

有人心天不負。如今,貝利“曆史報紙檔案公司”每年可賣出25份萬舊報紙,平均每日銷出近700份。曆史上一個個泛黃的“日子”,在他的經營之下都變成白花花的銀子。

報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每年積下大量的舊報,絕大多數都被我們賣給了廢品收購站。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可以賣日子呢?其實,成功的機會就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隻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就不難發現它。智慧和巧思,正是抵達成功的台階。

商機無處不在,關鍵看你如何把握。“政治經濟學”告訴你在你認為最沒有商機的地方,往往潛力無限,財運無窮。

商人的政治經濟學

稍懂點經濟學知識人的都知道,在經濟學領域有一門基礎學科,名字叫《政治經濟學》。政治和經濟的完美結合在這門學科中得到最生動的體現。政治和經濟是緊密相連的,然而,現實中,在政治領域尋找商機的典型例證卻並不多見。

北京一家插車廠的宋經理,是一個“另類”的商人,他在一個微不足到的細節中,敏銳地捕捉政治領域的一大商機,從而為企業贏得先機,帶來無窮的好處。

那一次,宋經理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則短消息,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帶頭上街去打掃衛生。他的職業習慣促使他給哈市的領導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我在報紙上看到你們這些高級幹部帶頭上街打掃衛生,你們的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但是,你們帶頭打掃衛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實現清掃垃圾機械化,而實現清掃機械化的全部設備,我們可以為你們製造……”

沒過多久,哈市的相關部門作了回複,不久,他們就來人洽談業務。由此,這個廠的產品成功地打入東北三省,在市場上取得主動,一時間,財源如潮滾滾來。

表麵上看來,一封信給企業帶來萬貫財,其實,真正的奧秘則是宋經理敏感地捕捉到藏在政治領域的商機。事實上,這一巨大商機是公開的,然而無數個商人都忽視了它的存在。絕大多數商人都存在一種難以扭轉的心理定勢:我經我的商,你從你的政,我照章經營,依法納稅,咱井水不犯河水。在這一心理的支配下,試想,他能從政治領域裏挖到商機嗎?如果說在政治領域裏尋找商機是一門學問話,暫且定名為“政治經濟學”,那麼溫州商人交的答卷是優秀的。

範鳴強,一個普通的溫州商人,他在瀏覽天安門城樓時,突發靈感:要在此地開設“馬列書店”,專賣偉人著作。他趕緊行動,與有關方麵洽談,書店開張後,火得很。金鄉,溫州一個普通的地方,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普天下華人熱血沸騰,心中升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裏的老百姓亦不例外,不僅如此,他們還製作了各種紀念章,向海內外出售,猛賺了一筆。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的時候,金鄉又通過當地的僑領,把紀念幣的生意攬了回來。他們在紀念幣上鑄上“中美友誼長存”等字樣,功在國家,利在自己。

溫州一家報紙曾專門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91%的溫州商人關心政治,60%的經營者曾經因為某項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而放棄或者更有信心做某項生意或投資。這就是溫州商人的“政治經濟學”。

商機無處不在,關鍵看你如何把握。“政治經濟學”告訴你在你認為最沒有商機的地方,往往潛力無限,財運無窮。

追趕龍卷風

龍卷風是可怕的,頃刻之間,可以把美麗的弗羅裏達搞得麵目全非。比這更可怕的是,人類不但沒能力征服龍卷風,而且連提前預報都非常困難,往往是預報一出,龍卷風便尾隨而來,人們想做準備都來不及。

有這麼一群龍卷風研究者,潛心鑽研多年,發明了一台名叫“桃樂線”的儀器,專門用來搜集龍卷風的風速、風向、風力等指標,從而更好地研究龍卷風,為提前預報提供科學依據。在龍卷風的高發季節,他們準備了三台“桃樂線”,備齊無線話筒、地麵遙感接收器等全副武裝,在高發地帶潛伏下來,守候那可怕的龍卷風的到來。

他們製作的“桃樂線”儲存有許多像桃子一樣的小探測器,把它送入龍卷風中心,小探測器便可以發回大量的數據。如何把這一係統送入龍卷風的中心,成了考驗他們的關鍵。這可是生死攸關的事,誰接受這項任務,誰就得麵對死的危險。他們通過雷達探測,一旦發現龍卷風,便開汽車發瘋似的追趕,以便將儀器送入預定位置,讓係統發揮作用。

第一個龍卷風來臨,環和她即將離婚的丈夫驅車在一條深溝地飛馳,直逼擎天的龍卷風,其他隊員,在外圍守候。他倆躲在橋洞底,逃過一難,汽車卻被卷上了天。由於“桃樂線”重量太輕,未能接近就被龍卷風吹走了,初次試驗失敗。

第二次,他們追趕姐妹龍卷風,也失敗了。當巨大的龍卷風再度出現,環和丈夫開車在高梁地裏飛馳,無限接近龍卷風。一路上,他倆大笑大叫,喊著:“Go!go!go! ”仿佛眼前不是可怕的龍卷風,而是去趕赴一場快樂的晚宴,激情洋溢,快樂四射!在龍卷風外圍不到十米處,他們喊著“一二三”跳下了車,拚命往回跑!

這一回,“桃樂線”進入龍卷風中,大量數據傳回大本營,環和她的丈夫卻在往回跑的過程中,遭遇生死劫難。事後,他倆對外界說,在追趕龍卷風的時候,隻感受到工作的快樂,災難和危險都是次要的!

多好的一句話:工作的快樂!

人們常說一句話是說:“工作著是美麗的。”這是針對失業後無所事事,無聊無趣而言的,全然不是內心流露。事實上,有幾個人能毫不違心地坦言,工作著是快樂的?工作的時候,人們總是感到沒勁,哀聲歎氣,進而消極怠工,究竟是出了哪門子錯,工作中的人也一言

難盡。追趕龍卷風是一項提著腦袋幹活的工作,即便如此,環和她的丈夫尚能體驗到極端的快樂,為什麼人們在周而複始的八小時之內,很少有快樂的感覺?

我有一個搞電視後期製作的朋友,他在他所有的光盤封麵上都畫上一隻可愛的小眼睛。這讓我困惑了許久:這個小眼睛是什麼意思?一次,我問他:“你畫的這個小眼睛是幹什麼用的?”他的回答是:“看著就覺得舒服,開心!”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小眼睛是他所使用的MEDIA軟件的商標!工作中的快樂,原來是這樣找出來的。

工作的快樂是一個暗機關,四處尋遍不見,其實就藏在最顯眼的地方。

工作不管是為稻粱謀,還是出於興趣愛心,或者事業心,它都為工作之人暗藏了一份快樂。很多人工作一輩子也沒找到,或者在它眼前,卻視而不見。

我們並不缺少追趕龍卷風的勇氣和決心,缺乏的是追趕龍卷風時的那份快樂!

笨鳥展翅源於勵

孔祥東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母親是煤氣公司的職工。寒冬臘月,家裏沒有取暖設備,母親就給他用鹽水瓶灌一瓶溫水取暖。很小的時候,孔祥東已顯示了音樂天賦,家裏沒錢買鋼琴,母親就在一張白紙上畫黑白琴鍵,整出一個鋼琴模型。就著這台紙鋼琴,他開始了人生鋼琴之旅。

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之後,孔祥東的鋼琴天賦被家庭貧困衝消了,在班上一點兒也不算突出,成績名列倒數第三。

初二的時候,有“瘋老師”綽號的範大雷先生教孔祥東那個班。範先生見孔祥東比較消沉,把他召到辦公室,讓他照琴上的譜子彈一遍。孔祥東不明就理,照著樂譜,使出渾身解數,彈奏起來。手止樂停,餘音不絕。範大雷先生認真點評:“總的來說不錯,技術上沒問題,樂感也還好。你沒必要老是愁眉苦臉。彈琴要笑,在心裏笑,就像陽光照進屋子。”孔祥東頭一回聽到老師給自己這麼高的評價,心裏別提多高興。

他問範先生:“怎樣才能彈得更好?”

範大雷沒有正麵回答他,而是講國際鋼琴大師霍洛維斯的故事給他聽,告訴他霍洛維斯每天要彈12—14個小時。孔祥東不信,彈這麼長的時間,吃得消嗎?

範大雷先生用挑釁的口吻對孔祥東說:“不信你試試,說不定你就成了中國的霍洛維斯。”

試試就試試,孔祥東在範老師的激勵下,由學變為勤學,由練變成苦練。當年冬天,上海濕冷的天氣讓人著實吃不消,而琴凳上的孔祥東頭發被汗水濡濕,內衣汗珠被沾濕了。他終於相信了霍洛維斯的練琴時間,因為,他已連續練琴長達15個小時。

後來的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1985上,17歲的孔祥東在全國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次年,在莫斯科和西班牙,同時榮獲國際鋼琴大獎。在榮譽麵前,孔祥東自稱是“笨鳥先飛”。

古人雲,笨鳥先飛早入林。顯然,誰先跨出一步,誰就離目標近了一步,就比別人早一點成功。笨與不笨,那是謙虛的說法,關鍵是,這隻“笨鳥”為什麼會先飛一步?孔祥東的人生曆練讓我們看到,欲飛振翅之際,範先生的激勵給予不絕的動力。範大雷先生在肯定了成績之後,直接把自己的學生和國際一流的鋼琴大師相提並論,激勵孔祥東像霍洛維斯那樣勤練苦練。這一激,把孔祥東激成一位當代中國的世界級鋼琴大師。

普天下之鳥無不想盡早飛入林中,然而,因為沒有鼓勵,而缺乏動力,因為沒有激勵,而沒了目標,叫它如何展翅?千鳥於飛,有良師固然好,沒有良師,那就自己給自己鼓勵,自己激勵自己。一旦先於他人展翅,就可以搶先一步入林,趁早呼吸成功的氣息。

笨鳥展翅源於勵,這一勵,重千鈞,值萬金啊。

大樹底下好陽光

有一句古話傳了千百年:大樹底下好乘涼。我們苦心孤詣找到一個大樹之後,乘涼成了惟一的享樂,延伸為生活的第一要義。就在我們躺在大樹底下乘好涼的時候,寶貴的時光悄然滑過,怡人的人生風景不幸錯過,留下歲月的痕跡,空自蹉跎。

李開複費盡千辛萬苦出國留洋,考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導師是著名科學家羅傑·瑞迪。羅傑·瑞迪是美國總統特別顧問委員會信息委員會成員,“圖靈獎”獲得者,師從這麼一個實力派科學家,成為他的研究生,李開複不可謂不幸運。換句話說,真是找到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啊。他無需出類拔萃,隻要混過研究生畢業,打著師從導師羅傑·瑞迪的牌子,那還不是各大公司的“搶手貨”?大樹底下好乘涼嘛。

然而,李開複並沒有在大樹底下解扣乘涼,合眼安眠,而是在大樹的蔭澤下,發奮學習,刻苦鑽研。他一頭紮到計算機語言識別係統的研究當中去,潛心研製,立誌有所作為。研究進行到關鍵之處,李開複對導師羅傑·瑞迪的方法產生懷疑,公然拒絕了這位世界級頂尖級計算機大師的指導,決定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他向導師力陳自己的觀點,堅定地說:“我想這麼進行,而不是你所主張的那樣。”羅傑·瑞邊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可以支持你。”李開複是幸運的,因為“大樹”自有不一樣的大樹風格和氣度啊。

李開複按自己的路子走了下去,羅傑·瑞邊一如既往地給他提供最好的機器和最新的資料。有心人,天不負,李開複順著自己的方式往前走,研究終於有了重大突破,語音係統的識別率從原來的40%提到80%。直到今天,全世界所有語音識別的研究都是在他開拓性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

如今,李開複已是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

大樹底下不僅是好乘涼,更有好陽光。在研究受阻的時候,李開複源何敢於向世界級頂尖大師叫板?可以肯定的是,大師身上散發著陽光,更重要的,李開複心中有陽光。

我們可以仰杖大樹,我們可以依賴蔭涼,但是在心中一定要預留一個位置,讓陽光照進來,驅逐懶散和消沉,激發鬥誌和信心。

心中有陽光,人生才透亮。

感覺最重要

李教授是景德鎮陶瓷學院的知名陶藝專家,手下每年都有一批碩士研究生畢業。離市區30分鍾的車程,有一處“世外陶源”——三寶陶藝研修院,那是他一手創辦的工作室,也是他為研究生們上最後一課的地方。

學生畢業前夕,李教授都會帶他們來三寶上最後一課,在古老的轆轤車上,找尋古藝人手工拉坯的感覺。學生們對拉坯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學校的實驗場裏,現代化的拉坯機隻要一通電,就能均勻地旋轉,濕手,捏模,拉坯,起坯,手到坯成,遊刃有餘。拉坯是陶藝的基本功,也是最初的工序之一,學生個個精於此道。

他們對李教授大興複古之風的最後一課很是不解,驚疑地問:“教授,我們一開始就學用電動拉坯機,現在都習慣了,為什麼還要我們這學習轆轤車?”教授微微一笑,說:“你問得好。我為什麼要你們來學習用轆轤車拉坯?就是要讓你們找感覺,找回自然的感覺。真正的陶藝不是工匠做出來的,應該是自然流露。現在請大家看我怎麼用轆轤車手工拉坯。”

隻見李教授把和好的泥放在車盤上,用力捶打至熟,沾上水,揉成一團,然後把搖棍插到轆轤車搖孔裏,用力搖擺,轆轤車載著陶泥飛速運轉。他輕揉慢捏,緩緩地拉出一個碗坯,棉線一放,坯起車停。學生們看傻了,原來,手工拉坯居然是這樣完美。

李教授說:“和一直勻速運行的拉坯機不一樣,轆轤車會自動停下來,當你把棉線劃開成型坯與瓷土,雙手起坯的時候,那一刻的快感,就融合了拉坯的所有快樂!這一係列的動作,是流暢的,是自然的,就像我們呼吸一樣。”在教授的指導下,學生輪流坐在轆轤車前,搖車,拉坯,起坯,古老的轆轤車讓他們體會到拉坯的感覺原來是這樣的。

夜色迷漫,燈光下,教授告訴學生:“做陶瓷,感覺最重要,沒找到感覺,那就永遠與陶藝有三尺三的距離,隻能做一個平凡的陶工。做人,感覺仍然是最重要的,當你活得沒什麼感覺的時候,生命隻剩下蒼茫,離絕期也就不遠了。”

感覺最為重要,此話一點兒也不假。作家要有語感,音樂家要有樂感,畫家要有色感,甚至,記者要有正義感,師者要有教感,泳者要有水感……所有的感覺都是源於自然的,自然的總是與蒼天相契,與蒼生相合。缺乏感覺,隻能在量上徘徊,而不能實現質的飛躍。感覺的二邊,一頭是工,一頭是藝,一頭是造作,一頭是天然,一頭是“見山是山”,一頭是“見山還是山”。

三寶之夜,學生們體會了手工拉坯的快樂,明白了感覺是生命的支撐,是藝術的魂魄。

給民工打工

地球人都知道,民工是給城裏人打工的。至於,城裏人給民工打工,你第一個反應肯定是:打死我也不相信!你不信也罷,但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堂哥身上。

堂哥是市麻紡廠的工人,經過數年的打拚,已是車間主任,市勞模,算是一個成功的藍領了。然而,廠裏效益連年下滑,堂哥也不得不下崗了。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下崗後,不等不靠,自主創業,聯合幾個兄弟,在廠區裏開了一家榨粉廠。前廳裏是一個新鮮粉吧,剛榨出的粉條上點佐料,吃起來鄉野味極濃,新鮮看得見;後堂是包裝好的成品,低價對外出售;最裏麵是終日熱火朝天的榨粉作坊。由此可以看到,堂哥是很有頭腦的人,做生意有一套。不過,他生產的優質米粉因不合適宜,遲遲銷不出去,不久,一度熱火朝天的米粉廠隻好關門歇業了。

後來,堂哥挖空腦子,做了很多種生意,均以失敗而告終。

正當堂哥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在如蟻般的民工身上看到一線生機。原來的麻紡廠倒閉之後,被開發商看中,進行成片的房屋開發,許多民工蜂湧而至,在工地上做工。堂哥覺得給民工做飯絕對是掙錢的買賣,民工再怎麼省,飯終歸是少不了的。說幹就幹,他立即在原廠區門口租來一爿小店,熱火朝天地搞了一家實惠快餐店。

就這樣,他成一了個為民工打工的打工仔。

堂哥的“實惠快餐”以實惠吸引民工,敞開供應米飯,菜金有5塊錢的,有4塊5毛的,最低的甚至有1塊錢的。可以想象,一塊錢的菜,飯管飽,這樣的生意還有利可圖嗎?但是,堂哥堅持做的正是這樣的無本甚至賠本的買賣。很多親戚都勸他別做這樣的傻事,到時候不虧得翻白眼才怪呢!以前他廠裏的同事在背後紛紛指責:“這是給城裏人丟臉,居然為民工打工!叫我才不幹呢,賤。”

堂哥的店一開張,工地上的民工一改自己請人在工地做飯的習慣,全部到堂哥的店裏就餐。每到用餐時間,堂哥的快餐立即爆棚,即使這樣,成群結隊的民工寧願一邊抽煙,一邊蹲在門前的樹底下等候。

不到一個月,堂哥適應形勢,經營規模擴大了一倍,另外雇請了幾個下崗工人幫忙。

廠區的房屋開發進入尾聲之後,堂哥的“實惠快餐”成功地擴容,在別的建築工地附近連開了三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堂哥掙得盆滿缽滿,整天樂得合不攏嘴。

這一天,電視台的記者采訪堂哥,他的一番話耐人尋味:“套用邱吉爾先生的一句話: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卑賤,隻有永遠的利潤。當初我開‘實惠快餐’,很多人在背後說風涼話,說我是丟城裏人的臉,吃飯了沒事幹竟然要替民工打工。我頂著壓力幹,就是因為我認定這是一塊沒有人碰過的大蛋糕,具有極大的商機。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做生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利可圖才是惟一目標的。不怕你想不到,就怕你做不到,給民工打工照樣是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

我曾偷偷地問過堂哥:“你給民工打工,到底掙了多少錢?”他笑而不答。不久,他在開發區買了好二畝地,準備蓋一棟4層樓的小別墅。也許,這就是為民工打工的收益吧,確實不賴。

花蕾迎風的瞬間

——三位明星的成功之初

花開鮮豔與否,與最初的花苞有著天然的聯係,因因成果,壯與羸,香與淡,涇渭分明。有一句古話頗耐人尋味,三歲看老。換言之,當一個人在邁出人生第一步的時候,各種跡象與將他未來的圖景大致勾畫成影,正如這三位大明星在涉世之初那樣。

無畏者無敵

張恒是一個安徽姑娘,因為在《還珠格格》、《粉紅女郎》、《紅色康乃馨》和《蛋白質女孩》等優秀電視劇中有精彩的表演,而迅速走紅。

她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嬌柔的身子骨裏仿佛處處都裝了膽。在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她那麼多的驚險擺在麵前,是無畏的態度成了她的保護神。當時,她有一個要好的姐妹經過精心準備,要考電影學院,因為膽怯,希望張恒能陪她去考。張恒當然樂意了,並答應也去報考。這讓那位閨中密友驚詫不已!要知道,考電影學院可不是鬧著玩的,多少人經過專門訓練,都考不上,張恒沒做任何準備,居然想……密友不敢相信。

初試的時候,張恒朗讀了一篇準備好的散文《爸爸》,考官個個麵露狐疑之色,他們心想,這孩子是走錯了門還是咋的,怎麼連普通話都讀不標準?張恒無所畏懼,臉上保持著有溫度的微笑,期待考官的評判。

考官要她讀下一篇,張恒樂了:“還有下一篇嗎?我可是隻準備了一篇。”得了,考官沒辦法,就讓她念繞口令。不念不打緊,張恒這一念竟把全場的考官笑翻了天。原來,她安徽口音太重,平舌、翹舌不分,n和l兩混……張恒不急,依然麵帶微笑,瀟灑自如。

進入複試,張恒準備了歌伴舞《彎彎的月亮》,一進考場,才發現磁帶沒帶來。她一點緊張之色也沒有,輕鬆地向考官詢問:“我忘帶伴奏帶來,怎麼辦啊?”出了這樣的事,她竟一點兒也不慌,臨場的心理素質有如此之高,眾考官司不禁對她刮目相看。一考官司替她解圍:“你就邊唱邊跳吧!”她樂癲癲地表演起來,自如無拘。

她以為這回可能沒戲了,權當陪密友玩一把,沒想到,居然榜上有名。看過她麵試的考生見她來參加三試都倍感不可思議:“你怎麼也能進入三試?”她回答得很有趣:“唉,我什麼都不怕,反正考得上考不上都無所謂,所以考起來就輕鬆啊!”

通過三試後,張恒高中金榜,與趙薇、陳坤等成為同班同學。事後,張恒回想,說當時不怕是不可能的,關鍵是抱著一種無畏的態度,才把自己的表演天才逼出來的。

一個人成功地走過99步,距彼岸一之步遙,若因畏懼作怪,終會全功盡棄,一步成天河;如果才邁出一步,因為有無畏撐腰,那99步也許就一步給跨過去了。這不是簡單的數字法,而是一則複雜的成功定律,因為,無畏者無敵。

放任,讓才智自由舒展

上世紀80年代初,申軍誼從部隊轉業,分配在地鐵公司工作,當上一名燈控工。他每天通過轉換紅綠燈,控製地下火車的行停。這是一份需要極大耐心和細心的工作,而且責任重大,一個大男人重複做那樣單調、枯燥的事,很容易心生怨煩。他煩透了每天做這樣的事,但煩完之後,還是要踏實認真地去做,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人命關天啊。

業餘時間,申軍誼喜歡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在銀幕前將自己的苦惱統統拋掉。久而久之,他迷上電影,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演電影,過一回上銀幕的癮。有了這種想法之後,他便有事沒事溜到電影廠門口看熱鬧。

一次,申軍誼被選作群眾演員,遠赴廣西拍戲。他一心想抓住這一機會,了卻自己的一樁心願,滿懷激情地找領導的請幾天的事假,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趕到廣西,申軍誼因水土不服,發高燒,而且不習慣南方的悶熱天氣,一天也呆不慣。他的戲隻有二三個鏡頭,演的是一個被流氓頭子抓住的人。當時,他渾身不舒服,臉色臘白,渾身顫栗不已,看上去真像是被流氓頭子抓住後的那種驚悸。導演誇他:“小夥子,演得不錯,有天份!”

衝著導演的這句話,申軍誼開始浮想連翩,當演員的夢想迅速覆蓋了他的人生天空。

回到家,申軍誼思慮了幾天幾夜,琢磨如何向父親表明自己的想法,辭職當演員。這天,他不管不顧地向父親說:“我想辭職。”和申軍誼預料的一樣,父親暴跳如雷,驚問:“你想辭職?辭職後幹什麼呀?”是啊,在那個年代,一份國家正式工作,簡直就是人的第二生命。也難怪父親會有如此表現了。

父親聽完申軍誼的解釋後,冷靜了許多,說:“要辭你就辭吧!你願幹什麼就幹什麼去,有一點,千萬別幹什麼違法的事。反正也餓不死你,有我一口飯,也就有你一口。”在父親的放任之下,申軍誼的身心得到極大的舒展,心靈自由了,他的才智就源源不絕地表現出來。

不久,申軍誼以“中國第一個個體戶演員”的稱號蜚聲影視界,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成為那個時代罕見的文化現象。在《過年》、《烈火金剛》、《蛇年警官》等熱門影視劇中有出色的表演的申軍誼,如此已是影視演員中的“大哥大”。

回首從影之初,申軍誼最想感謝的是父親,正是父親以愛的名義給他創造了一個“放任”的機會,才有他才智的舒展。

興趣第二坐標

著名相聲名角李金鬥從小對足球特別感興趣,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名馳騁綠茵場的足球運動員,念小學的時候,希望天天有球踢。但是,他所在的北京蘇州胡同小學隻有足球隊隊長有一個足球,要想天天有球踢就必須討得隊長的喜歡,跟他一塊玩才行。隊長是個相聲迷,總愛說相聲,可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就把李金鬥拉過來給他捧哏。李金鬥盡管不喜歡相聲,但為了有球可踢,隻好硬著頭皮和他鬥哏。

隨著踢球次數增多,李金鬥陪隊長鬥哏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久而久之,顯露出了說說相聲的才華。漸漸地,李金鬥的興趣坐標係產生了類似核裂變的反應,形成了第二個興趣坐標點。他不僅愛踢球,還喜歡上了說相聲。

1960年的暑假,北京曲藝團到蘇州胡同小學招考小學員,足球隊長認為這是一個絕好機會,拉著李金鬥一起報名。在考場上,他們合說了一段用電影名改編的小相聲《我的曆史》。由於二人長期合練鬥哏,表演十分到位,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雙雙進入複試。經過幾輪考試,李金鬥被錄取了。

不久,曲藝團的錄取通知寄到家裏,李金鬥的奶奶非常生氣,當場把通知書給撕了。她看多了舊社會老藝人的悲苦,不想讓自己的孫子去做這一行。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趙振鐸親自登門拜訪李金鬥的父母,用相聲演員特有的表演的才能,硬是把李金鬥的家人給說服了。李金鬥在一旁聽得熱血沸騰,激動地對趙老師說:“老師,我願意說相聲!我一定好好學,學不出來也不後悔,我再回學校踢球就是了!”

一番話逗得全場哄然大笑。

細細品味少年李金鬥的話“學不出來也不後悔”,竟聽出人生的真言。如果想自己在前路不後悔,就要在今日努力建立起自己的第二興趣坐標。一旦命運將第一大門關上,我們也可以用興趣之鑰匙打開第二扇門,走進自己的人生第二坐標係。

教育學領域有一個定理: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老師”多了,當然就路好走,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興趣的單一,甚至喪失,是無聊人生的溫床,是虛度年華的代名詞。李金鬥順著自己的興趣出發,終於成就了一代相聲大師。

凡俗如你我,一旦擁有自己第二興趣,也許成不了一代大師,但在關鍵時刻,就會有一個可以說不後悔的機會。說不定,你因此就收獲了五彩繽紛的人生。

湊合是可怕的,在我們沒有付諸行動的時候,它就給我們設置了一道永不可翻越的障礙,自己給自己來了個下馬威。湊合消磨了人的銳氣和意誌,給平庸製造了可乘之機,給墮落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可怕的湊合

肖永輝是我中專時最要好的朋友。畢業後,他去了東莞打工,我進入省城一所技工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別後,我們保持了近一年的書信聯係,知道他在一家名叫“新興”的家具廠上班。後來,也許是各自疲於奔命吧,我們斷了聯係。

前不久,學校舉行建校50周年慶祝活動,我見到肖永輝,他告訴我,他還在“新興”上班。我以為他混得不錯,肯定當了副總經理什麼的,因為班上去打工的同學有很多都做到了這個位置。況且,讀書的時候,他的成績一直不錯,還是學生會的幹部,有出色的組織管理才能。

但是,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了一驚:“哪有啊?沒那麼大能耐,還是和10年前一樣,普通的打工仔,一天到噴噴油漆而已。”

我驚歎地問:“為什麼會這樣?你怎麼不跳槽?我們學的是財會,做會計也行啊!”

他用一種卑微的口氣說:“學財會的大學生到處都是,找一份會計工作,難啊。噴漆是個不需要多少技術的粗活,我一個中專生,一個月有800多塊錢,能保住這個位子就算可以的啦。跳槽是從來不敢想的,湊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