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晚起的代價(1 / 3)

第二輯 晚起的代價

兩根沉木條

一位遊客為了領略山間的野趣,一個人來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轉右轉迷失了方向。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迎麵走來一個挑山貨的美麗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問道:“先生是從景點那邊走迷失的吧。請跟我來吧,我帶你抄小路往山下趕,那裏有旅遊公司的汽車等著你們。”

遊客像是遇見轉世觀音,高興得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嘴裏隻是一個接一個地蹦出“好”字來。少女看到他這副模樣,笑得更燦爛了。

遊客隨著少女穿越叢林,陽光在林間映出千萬道漂亮的光柱,晶瑩的水汽在光柱裏飄飄忽忽,十分壯觀。遊客心想,有美女陪伴,有美景欣賞,不虛此行啊!正這麼想著少女開口說話了,她說:“先生,前麵一點就是我們這兒的‘鬼穀’,是這片山林中最危險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萬丈深淵的峽穀。”

遊客說:“姑娘,既然你挑這麼沉的擔子能走,那我肯定不會出什麼問題。”

少女停下來,認真地對遊客說:“我們這兒的規矩是路過此地,一定要挑點或者扛點什麼東西。”

遊客驚問:“這麼危險的地方,再負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險嗎?”

少女笑了,解釋說:“既然你覺得更危險了,就會更加集中精力,那樣反而會更安全。災難往往發生在沒有壓力的遊客身上。這兒發生過好幾起墜穀事件,都是迷路的遊客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而我們每天都擔東西來來去去,從來就沒人出事。”聽了這話,遊客接過少女遞過來的兩根沉沉的木條,扛在肩上,輕輕鬆鬆地走過“鬼穀”。

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遊客在扛上沉木條之後,把自己推向了最危險的境地,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化險為夷,成功地闖過鬼穀。

與此相類似的是香港啟德機場,它就位於市中心,飛機掠過深水陟、九龍等鬧市的時候,乘客都能清楚地看見住家陽台上曬的衣服。就是這麼一個被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的機場,數十年直至關閉都沒有出現過大災難,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正是因為危險,所以全世界的機師、飛行員都小心翼翼,不容許自己出一點差錯。香港的啟德因此才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機場之一。

危險固然可怕,但比危險更可怕的是人的麻痹大意。危險不一定製造災難,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災難的淵藪。這正是壓力效應,推而廣之,人生中的許多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該在自己的肩上壓上兩根“沉木條”,從而喚醒鬥誌和韌性?

花 香 盈 袖

情人節那天風很大,疾風把春寒渲染得淋漓盡致。大街上,行人急急地來,匆匆地去,片刻也不願在寒風中逗留。

幾個單身的同事,從一開始就顯得煩燥不安,像是急火攻心似的,他也不例外。因為分獎金的事,他和一個同事大吵了一通,局麵搞得很僵。之後,他坐立不安,心神難寧。下班了,他頂著大風在大街上踽踽獨行,迎麵而來的是一對對笑得非常燦爛的情侶。他身邊沒有伴兒,隻好眼睜睜地看著一對對手持情人節玫瑰的同齡人,露出一副羨山慕水的可憐相。 滿街鮮豔的玫瑰,妝點的是別人的心情,而他什麼也沒有。

走過一條又一條街巷,他寂寂地來到行人、遊客稀少的廣場。草坪在風中暗暗地泛著青綠,那裏麵蘊藏著一個春天。三三兩兩的遊客,都是成雙成對的戀人,相依相偎著,在玫瑰的引領下丈量愛情的長度和深度。他在紀念塔的台階上擇一級兀自坐下,勁風吹來一陣陣寒意,有股蝕骨的悲涼。

一個賣花的姑娘“蹬蹬蹬”地跑了上來,喘著粗氣對他說:“叔叔,這支花送給你!”

他先是一楞,然後感覺裏麵有詐,不耐煩地說:“不,我不買花。”

姑娘凍得發紫的雙唇微微開啟,不經意間流露出純美的笑容。她說:“我送給你的,不用你買。不過這支花有一花瓣被擠壞了,而且,還掉了一片葉子。你不在意吧?”刹那間,他感到一股溫暖,像一江春水在心頭翻湧。

他笑笑,收下了。姑娘說:“我看你一個人在這兒,一定是心情不好,所以,就送這支花給你。這也是我今天買的最後一支,希望你喜歡,也祝你情人節快樂!”

他剛想表示謝意,姑娘吸了一口鼻涕,轉身風一樣走開了。

這支情人節玫瑰雖說有點缺憾,可它是那麼美麗,在他手上像一團火一樣,熱烈、奔放,富有人情味。手持寂寞的玫瑰,他離開了廣場,心情好了許多,仿佛擁抱著整個春天。在這 個沒有情人的情人節裏,有這朵玫瑰花在,再陰沉的天,也像是豔陽高照,再陰冷的心,也會激情滿懷。

他哼著自編的小曲,來到一家街邊排檔吃完晚飯。突然,看見一個女孩孤獨在一顆法國梧桐樹下,陰沉著臉,一副傷悲的樣子。這女孩他認識,就是那個鬧僵的同事的女友。他將那玫瑰送給她,友好地對她說:“祝你情人節快樂!”她笑了,笑的樣子非常好看。

回到宿舍,外麵的風歇了,淅淅瀝瀝飄起小雨來。他看到和他鬧僵的同事,就在他門前,手持一支紅玫瑰靜靜地站立。見他回來,那人淡淡地說:“送一支玫瑰給你,祝你情人節快樂!”他倆都笑了,一天的不快頓時灰飛煙滅。

他接過玫瑰花,仔細一看,不禁愣住了,原來,它有一瓣花被擠蔫了,而且,還少了一片綠葉。這花不正是廣場那個賣花女送的嗎?他想起那句經典的話: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今天他相補充的是:接人玫瑰,花香盈袖。

有餘香留手,就有真愛相隨,有花香盈袖,就有真情相伴。人世間並不缺真情和愛,而是缺少送人玫瑰的勇氣和接人玫瑰的坦然。

我的涼鞋到哪兒去了

戀愛時,女友給我講了一個關於涼鞋的故事。

小時候,她很喜歡花涼鞋,可是,她媽媽硬是給她買雙和弟弟一樣的男式的給她,說是不容易壞,經穿。那年夏天,很多小女孩都穿著漂亮的花涼鞋,好看極了,她實在是心動。向媽媽鬧著要買雙新的花涼鞋。媽媽不答應,說:“這雙還沒穿爛,幹嘛就要買新的?”

一次,她到村口的池塘裏洗澡,偷偷地把自己一隻涼鞋放到一處不為人知,不易被察覺的石縫裏。心想,回去告訴媽媽,我的一隻涼鞋沉到水裏去了,猜想媽媽肯定會買雙新的。到時候,她就提出要買雙女孩子穿的花涼鞋。萬一媽媽還是不答應,她就把石縫裏的那隻取回來。

回到家裏,她向媽媽彙報情況,並提出要買雙新的花涼鞋。媽媽沒有責怪她丟了東西,也沒有答應給她買新的。整整二天,她賴著媽媽買新涼鞋,任是不起作用。她隻好到池塘邊上去找那隻被她藏起來的舊涼鞋。可是,它卻不見了!

怪事,誰會要一隻涼鞋呢?她來來回回地搜尋,輕聲地嘀咕:“我的涼鞋到哪裏去了?”

看著女友仍然保持著小時候丟失涼鞋時那滿臉狐疑的模樣,我不禁哈哈大笑。

女友一本正經地說:“那年夏天,我一直打赤腳,腳板被小石子刺得生疼!”

我逗她:“真是活該,誰叫你把自己的涼鞋藏丟了!”

我覺得這是一段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曆。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個理想或目標,當你在努力實現它的時候,才發現華山不止一條路,條條道路通北京。於是,有的人挖空心思想點子找辦法,有的人千方百計找捷徑,並且安慰自己萬一不行,我還可以退回去,走慣常的那條路呢?其實,在你碰壁之後,再返回來找尋那條慣常的路,卻發現那路在芳草萋萋中不見了。

如此一來,你會發覺自己蠢得不可思議,驚歎:“我怎麼這麼傻,選擇那樣一條路?”是啊,要想達到目標,千萬別像我女友那樣,藏起來的是涼鞋,丟掉的卻是自己的心。

讓火箭飛得更高

1964年盛夏,中國第一枚火箭在一個大漠中準備發射升空。關鍵時刻,火箭出現了故障,被迫推遲了點火。

這時,年輕的中尉軍官王永誌找到設計師,提出:“泄出600公斤推進劑,也許就行了。”設計師想,這想法太幼稚了,哪有動力越少,火箭飛得越高的道理?於是,他斷然拒絕了王永誌的建議。

後來,王永誌向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反映:箭體的重量直接影響到射程,泄出一些推進劑,不就等於減輕了箭體的自重麼?這樣一來,火箭不就可以飛得更高嗎?錢學森認真聽取他的建議,當即拍板:“我看這個辦法行!”

不久,大漠一聲巨響,火箭發射成功了!

多年以後,王永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

什麼方法使火箭飛得更高?泄下負擔!與此同理,什麼方法讓人走得更遠?丟掉包袱。就像年輕的王永誌那樣,丟掉包袱,大膽設想,大膽建議,隻有如此,才能脫穎而出,搶占先機,從而走得更遠。

我們要背上理想、道德、進取心以及吃苦耐勞的品質等必要的“推進劑”,然後,大膽地卸下不切實際的夢想、自私心以及好逸惡勞等沉重的包袱,這樣,我們才能像火箭那樣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看到更多的人生美景。

屋 簷

在一處古村遊覽風景區,一幫遊客正在興致盎然地參觀清代江南某五品官遺下的毫宅。古宅形體龐大、精巧別致,給人極大的新鮮感。站在古宅前,遊客們心裏都納悶:這宅子的屋簷也真怪,怎麼做成一個小巧的屋子?導遊小姐站在屋簷下,給遊客們賣了一個關子。她指著屋簷下那間小巧的屋子,學著某電視節目的語氣問道:“大家知道這間小屋子是幹什麼用的嗎?”經這麼一吊胃口,大夥的興趣就來了,紛紛搶答。

有人說:“放鞋子用的。”

有人說:“訓小孩用的。孩子做錯了事,讓他閉門思過。”

有人說:“雨天進門,把蓑衣放在這。”

有人說:“防賊的。雙重門,起到很好的防盜作用。”

有人說:“關雞的。”

……

導遊小姐抿嘴一笑,無奈地搖搖頭。她告訴大家:“都沒猜對。是供路過此地的流浪漢遮風擋雨,歇腳過夜的。”

遊客們啞然失笑。

現代人生活舒適了,不知在街上行乞,在世間流浪的人的悲苦,誰還會把他們放在心上?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同情心漸漸被擠進一處孤獨的暗角,我們的悲憫情懷也正一點點丟失。在現實中,人們不會為流浪漢做一個能擋風雨隔黑暗的屋簷,在心靈裏,也沒有給社會上的弱者留一個充盈同情與關愛的“屋簷“。

有人說:“屋簷是前進中不得不舍棄的東西,因為高樓大廈不需要它,也不知道誰真正依賴它。”但反過來想想,大家都沒有胸懷博愛的“屋簷意識”,總不會是好事,往輕處說,那至少也是我們的一大悲哀。

屋簷下藏著對他人的關愛,對弱者的幫扶。我想,清代的子民就知道給自己的屋做這麼一個簷,現在舍棄,未免不是一大遺憾。人活於世,誰沒有一個難處,誰能保證自己不需要他人的幫扶?屋簷,其實是多年來,前輩們愛心的凝聚。

有能力做屋簷的人,在自己有生之年多做幾處吧!沒能力,那就在自己的心的裏搭一個屋簷。心懷天下,悲憫蒼生。

雲在低處飛

姐姐家在福建山區,那一年,她在家對麵的半山腰上辦了一個黑木茸種植園。在幾千截朽木段裏挖孔填菌,讓它們自然生發。一年下來,姐姐培植的黑木茸,產量並不高,辛辛苦苦地忙乎,保本都有點困難。

後來,姐姐請了一個林科所的專家來把脈,才知症結之所在。原來,黑木茸培植基地處在半山腰上,這裏經常飄浮著山雲,濕氣大,對黑木茸最初的生長不利。專家給姐姐提了個建議,雲隻在低處飛,隻要把基地搬到山頂上去,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姐姐在專家的指導下,把基地向上移,當年就喜獲豐收。

雲在低處飛,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對此,我也有一次深刻的體驗。

那一次,我頭一回坐飛機,去福建看望姐姐。當時,昌北機場上空烏雲翻滾,飛機衝破雲層,一直向上飛行,濃濃的密雲在舷窗上飛流而過。當飛機平穩運行的時候,我看到燦爛的晴空,烏雲成了腳底下翻騰的黑浪。

是的,黑雲隻是在低空翻飛,在它的頭頂上永遠是溫暖的太陽。

人生何嚐不是如此?雲隻在低處飛,它遮住的隻是在底層徘徊的人的去路。若要獲得人生的晴空,路徑隻有一條,就是拚命地向上,向上!

老漁翁·小保姆

德國作家海·伯爾在《一樁勞動道德下降的趣聞》中,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個衣著鮮亮的遊客來到西海岸一個港口旅遊,在一條小漁船上,看到一個邋裏邋遢的老漁翁,這是一個非常窮困的老漁翁。這麼好的天為什麼不出海捕魚呢?遊客對老漁翁的偷懶的舉動頗不理解。

他問老漁翁:“為什麼不出海呢?”

老漁翁說:“因為我今天一大早出過海了,捕的魚夠我三四天用的。”

遊客仍是不解,滿懷著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給他描繪作為一個勤快人將會有怎樣美好的未來。他說,如果天氣好一天出海三四次,一年內就可以買摩托艇,然後再買單桅船,然後再蓋一個冷藏庫,開一個熏魚作坊,或者一個魚類食品廠,產品專門出口到國外,再到巴黎開一個海鮮館。成功之後,乘著自己的直升飛機尋找魚群,通過無線電指揮船隊……

老漁翁有點不耐煩了,問道:“然後怎麼樣呢?”遊客被他這一問倒是問住了,想了一會,說道:“然後,您可以像我們一樣,來這裏旅遊,或者,安然地在陽光下的海灘上,幸福地打瞌睡。”老漁翁說:“可是,現在我已經是在這樣了,按照您的說法,我已夠幸福了,隻是您的到來打擾了我的甜夢。”

遊客被說得啞口無言。

這是一個很有哲學味的故事,故事中的老漁翁給幸福作了一個全新的詮釋。什麼是幸福?就是不放棄眼下片刻曬太陽的機會,而不像遊客那樣,舍近求遠去苦苦地尋找。它是一種衝淡的態度,一種寧靜的心境,不汲汲於外表,不碌碌於內心,隻管活在當下,活出真我風采。

中國有一句禪語是這樣說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是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幸福境界。第一層是本真的幸福,如一張潔白的紙,人們看慣了,有時就會煩膩;第二層是歪曲的幸福,如一張沾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人們隻見黑點不見紙;第三層是崇高的幸福,一如被去了斑點的白紙,如練臨空,羽化而登仙!老漁翁超度現實,直抵“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最高境界。

我們感到不幸福,並不是身邊沒有幸福,而是我們見幸福不是幸福,總在瘋狂地追逐幸福以外的東西,總以為他山的桃子更甜,或者是未來的蘋果更香!

我有一個朋友在青山湖畔買了一棟濱湖別墅,他請了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作保姆,幫忙照看家裏。為了付別墅的月供,他和妻子早出晚歸,拚命地賺錢。白天,那個小保姆哼著小曲,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欣賞落地窗外美麗的湖景。朋友經常對我感歎:“名義上,女孩在我們家打工,實際上,她免費享受我們夫妻倆給她提供的幸福生活,而我們為了維持她的幸福生活不得不辛苦地去打工!”誠哉斯言。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國內的高檔住宅區,白天難見到主人們,隻有三類人在其中悠遊自在:保姆、保安和保潔員。

小保姆和老漁翁不一樣,她是那種“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初始化的幸福,接近最本真的一麵。盡管這不是長久的,但它已然是一種可貴的幸福狀態。

幸福不是難買之物,人們之所找不到它,是因為常常在生活之中,自摘樹葉,一葉障目,所以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幸福感覺一點兒也不像幸福。找到幸福,扔掉障目之葉是標,具備老漁翁的豁達安祥和小保姆的恬靜從容才是本啊!

硬著頭皮學

一位老者教了大半輩子的《林木種苗》,退休之後,對電腦格外著迷。他整天泡在學校機房裏,在一台很原始的蘋果機上搗鼓起來。管理機房的同事礙於情麵,拿他沒辦法,任他在電腦上怎麼瘋。

一次,他耍的那台蘋果機出了故障,他遲遲複不了原。管機房的同事終於抓住了他的小辮,把他趕出了機房。他一氣之下,花了幾千塊錢買回來一台286電腦,潛心研修。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從DOS、CCDOS、UCDOS、Win3.2,window95、winXP一路走來,學會並喑熟五筆字型、word、excel、photoshop等等一係列電腦軟件。他家裏的電腦,也由286一路升級,直至奔4。他成了聞名全校的電腦行家,不管誰家的電腦出了故障,第一時間就想到請他來幫忙看看。他非常熱心,有求必應,且分文不收。

早年,他利用foxbase軟件為學校開發了一套嚴密、科學的工資管理係統,這套軟件至今還在發揮作用。在校園局域網建設當中,也凝聚了他出色的智慧。當年讓他感到氣憤的機房管理員,也頻頻邀他去診斷把脈。

他就是我的同事沈哲仁,今年73歲。我們都不叫他沈老師,而是一致地尊稱他為“沈工”,沈工程師是也,退休教師能夠受到如此尊敬的,全校也就他一人。

那次,我的電腦出了故障,無法開機,一個電話過去,沈工來了,三下五除二把它整好了。我站在旁邊,看得眼花瞭亂,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驚問:“沈工,你這麼大的年紀,研究電腦怎麼這麼透,一定有什麼秘訣吧?”

沈工哈哈一笑,平淡地說:“這有什麼秘訣,還不就是硬著頭皮學唄!”

是啊,學無捷徑亦無涯,我們惟一可以做到的隻有那種硬著頭皮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對學而言,永遠不晚,也一定不難!

敲門就進去

一個姑娘經曆了諸多的挫折,怎麼也找不到一個成功的入口。她很是迷茫,心情也很壞。

一次,她來到美國旅遊,在舊金山市政廳參觀的時候,興致格外高漲,信步漫遊。在市長辦公室門口,她不由自主地敲了門,誰知,一個壯實威嚴的保鏢走了出來,驚問道:“小姐,我能幫你什麼嗎?”她愣住了,不知該怎麼回答。頓了一會,心想,既然敲了門,那就進去看看吧。她精神十足地對保鏢說:“我能進去看看市長嗎?”壯漢保鏢仔細打量了她一番,說道:“可以啊,不過,你得稍等片刻。”說罷,他用監視器和市長通話,聯係見麵的時間和地點。不一會兒,那個胖嘟嘟的市長,大腹便便地走了出來,很高興地和她一起拍照,聊天,像一對神交已久的忘年交。那一次,她特別開心,心情很好。

結束了美國之行後,她悟出了一個理:敲門就進去。明白這個理之後,她順著自己的理想航向,義無無返顧地走下去,終於找到成功的入口,成為國內某知名證券公司銀行部的經理。

她就是央視《說名牌》雙胞胎美女主持之一馬嶸喬。

敲門就進去,是一種難得的精神,更是走向成功的敲門磚。不少人在敲響一扇門之後,心裏忐忑,信心全丟,進而轉身離去。這是怎樣的一種遺憾啊。

既然敲了門,既然準備邁開步子,為什麼就不進去呢?是信心不足使然,也是勇氣不夠使然,長此以往,機會隻能是在眼前閃現片刻,即消失得無影無蹤,成功的入口永遠在遙不可及的遠方。

長時間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接近終點時,片刻的決斷,往往顯得更為緊迫和珍貴。我們也許有長途跋涉的勇氣,有長期吃苦的準備,但有時,缺乏的正是敲門就進去的精神。

母親傳給我的兩滴水

我的母親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家婦女,小時候因為家裏窮,她連初小都沒上完。在我的成長路上,母親並沒有因為自己缺少文化而忽略對我的教育。她總是用鄉下常見的東西比如水來開導我,開啟我混沌的心靈。

年少時候,母親曾在無意之中傳給我兩滴水,至今我仍然銘記在心。人生道路上,這兩滴水給予我的力量和智慧,遠比書本上的文化知識來得深刻和豐富多彩。

流水不爭先

10歲那年,我開始上三年級了。村裏流傳這麼一種說法:讀書讀到三年級,爹媽管教要加緊。開學之初,村小的老師來到我家,對我的父親母親說:“你家的伢子讀三年級了,對他的學習要抓緊一點,管嚴一點,三年級是一個關啊!”

此後,我去上學的時候,母親總不忘叮囑一句:“在學校裏要好好讀書!”在這之前,她總是這麼說:“在學校裏莫跟別人打架!”

一個星期天,母親提著桶子到門前小溪裏去洗衣服,我夾著語文書也跟了去。陽光明媚,風清雲淡,小鳥在樹上鳴叫,樹葉在風中跳舞,我坐在溪邊一塊岩石上,捧著課本一本正經地朗讀。

母親停下手中的活,對我說:“宏仔還在看書哇?”

我說:“是啊,老師說要抓緊點嘛!”

母親指著溪水說:“古話說得好:流水不爭先。讀書不能靠一時性急,想讀就猛讀一氣。你看,這水慢慢地流啊流,它不去爭先後,而是在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到時候,有力量了,還在乎什麼先後呢?”

我問:“媽,你是不是不要看書啊?”

母親說:“不是不要你看書,而是該看書的時候就好好看,該玩的時候就盡情地玩。你越要爭先,越爭不到先,做什麼事都要慢慢來,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

母親的話一說完,我就扔下書本,一頭鑽到皂角樹林裏,采摘皂角。在我看來,那是再好玩不過的了。那個陽光燦爛的上午,我在皂角樹上盡情地享受著玩耍的快樂,母親洗好衣服的時候,我的衣服兜裏裝滿了青嫩的皂角。

從此,我的腦袋裏裝下了這麼一句話:流水不爭先。

滿水不供家

上初中後,因為學校離家很遠,我隻有在周末才回一次家。那個時候,我們開始注意鍛煉身體,發誓要煉出一個男子漢的身材來。每天早上,我和同寢室的同學早早起床,在一顆樹下扔沙包。就這樣,長了不少勁,身體漸漸有了男子漢的風格。

那次回到家,為了展示自己的男子漢風度,我主動幫母親提水。母親看著我提著兩個水桶,眼角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

我家在院子裏自掘了一口壓水井,把水桶放在出水口下,隻消輕輕地壓,井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我用力地壓水,出水口的井水噴湧而出,不一會兒,兩隻水桶滿滿當當地盛著清澈的井水。

母親從廚房追了出來,衝我喊:“宏仔,你莫把水裝得太滿,滿水不供家哩!”

我說:“沒事,我提得動它!”

當我左右開弓一手提一隻盛滿水的木桶,隻聽見嘩嘩的潑水聲,井水沾濕了一路。

在廚房,母親說:“你看,滿水提到屋裏,還不是少了一大截?”

我沒有去理會少沒少水,而是疑惑不解地問:“媽,‘滿水不供家’是什麼意思!”

母親說:“水裝得太滿了,不就潑了嗎?潑了的水怎麼供得了家?其實,做什麼事都是這樣,不能太過頭了,太過頭就什麼都沒了。”

省略苦難

過年的時候,與幾個小學同學聚在村頭,全是城裏的作派,談營銷,派名片……讓我大感吃驚的是,H已慢新疆某進出口公司的副經理,Q榮登福建某股分有限公司五省大區經理的寶座。他們畢業才幾年,不到三十歲就混到全國著名公司的中高層,究竟有什麼人生訣竅?細細琢磨他們的奮鬥經曆,才發現他們迅速成功的原因是省略了一大部分打拚時的苦難。

再深究下去,仍有新的發現:他們在成長的時候,承受了別人未曾承受的苦難。也就是說,打拚時被省略的苦難在成長歲月裏,他們曾加倍地品嚐過。

H早年失母,家境貧寒,刻苦讀書成了他惟一的目標。讀初中的時候,每天來回走十裏地,隻為省下每月8元的住宿費。一邊上學,一邊幫家裏做農活,帶弟弟妹妹。上高中的時候,為了省錢,一周隻吃一罐醃菜下飯。考上複旦大學,那筆不小的學費,是他的父親東挪西才湊齊的……Q更是苦不堪言。他的父親嗜賭,好端端的一個家輸得徒有四壁。母親勸不住,就鬧離婚。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家裏,他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逃離這個讓他感到窒息的家。高考沒考上,他到浙江打了半年工,籌齊複讀費又接著再考,終於考上北京經濟學院。

農村很多苦孩子都默默無聞,埋沒在土地上,然而,那些特別苦的孩子,因為意誌得到極大的鍛煉,反而脫穎而出,走到社會的前台。苦難是他們印象最深的學堂。

相比之下,方超省略的苦難,正與我小學同學打了一個時間差,他從小就把人生苦難給省略了。方超2歲開始演電影,不到15歲,便演了《清涼寺的鍾聲》、《牧馬人》等20多部電影和5部電視連續劇,成了鮮花和掌聲中的童星。

然而,成年之後,他被冷落了,考北京電影學院未能被錄取,偶爾有人請去演戲,也隻是跑龍套的小角色。

一個人的一生,如同一環一環套起來的鎖鏈,如果其中一個鎖鏈改變了位置,那麼整個人生都要由此而改變。在人生的鎖鏈當中,有苦難,有進取……當你在該承受苦難,卻把它省略的時候,生活會在不遠的未來,安排你重新經曆;當你發現別人省略苦難,一舉成功,心理極度不平衡的時候,應該明白,他人在省略苦難之前,一定經受更多的苦難。

與其被動地去重新經曆苦難,不如不去省略那本該由我們承受的人生苦難。人生會因我們的積極承受苦難而大放異彩,生活會因我們積極進取而絢麗多姿。

水管裏的聲音

叔叔是一家大型國企的水電工人,幾十年的老手,已是技壓群芳,榮任水電分公司技術經理。所以,當我買了新房要找人裝修的時候,叔叔拍著胸脯向我請戰:“水電方麵的事,我全包,工錢一分不要。你欠了幾十萬的債,我不幫誰幫?”

在買水管材料的時候,叔叔經驗十足地給我講解:“鐵管容易生鏽,喝鐵管裏的鏽水,對身體不好,國家已明令取消;鋁塑管經不住熱脹冷縮,很容易破,也不適用;最好買PPR管,方便衛生,熱融一下即可粘合接頭。”聽這了番利弊分析,我真是佩服極了叔叔,心想經理就是經理,滿肚子專業學問。

然而,問題出來了,叔叔從來沒用過熱融式PPR管,頭一回做,能行嗎?叔叔見我滿臉的問號,解釋說:“應該沒問題,自來水公司在我們單位改裝水管的時候,我認真看過他們熱融,一融一接,很簡單的事。”話雖這麼說,叔叔安裝完所有的水管還是花了一個我星期的時間,是專業水工的三四倍。

全線試水,出了一個不小的毛病,隻要主衛生間洗臉池水龍頭開水,下遊所有線路就全沒水了。叔叔翻過來倒過去地檢查,竟查不出任何疑點來。而我這個完全外行卻在洗臉池水龍頭上遊的一個三通處聽見清脆的水聲。如果下遊用水,則水聲更激越。我猜測:問題可以就在這裏,也許是熱融過頭,堵住了水管。叔叔反駁:“絕對不可能。當初就是怕堵住,在還沒徹底凝固之前,每個連接處我都用螺絲刀銑過了。”

我再堅持,叔叔聲音就大了:“我做了30年的水工,你還不相信我。”抑或又強調:“在我們公司,敢出來做家裝水工的,就我一個。這是要有技術的!”叔叔聲音大氣兒足,但是,聲大解決不了問題,他硬是找不出症結之所在。最後,他說:“就這樣吧,將就一點用。”我想,這哪兒是將就的事?

趁著叔叔不在,我在外麵請了一個專門搞家裝的水工師傅。把問題告訴他,他巡了線管,剪刀準確地剪斷了那處三通。拿來一看,果真被融堵了,水孔隻有耳朵孔那麼大。

古話說:一桶水不響半桶響。聲音大並不代表自信和實力,就像半桶水那樣,那是心虛的表現。杜絕心虛,路隻有一條:虛心,虛心,再虛心!聲大就是昭示著出了問題,PPR管是這樣,人也是這樣。

挑剔自己

在南昌錄製歌友會的時候,樸樹對江西衛視的音響師極盡挑剔之能事,耍了一回大牌歌星的“威風”,給江西的歌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節目錄製分二塊,先是訪談,之後,集中演唱歌曲。樸樹是個極認真的,在正式上鏡之前,反複試話筒,以確保萬無一失。配樂響起,他跟著旋律進入歌唱的狀態,非常投入。突然,他叫道:“不行,不行,音樂太混了,再調一調吧!”錄製被迫中止,音響師隻好按照他的意思重新調試機器。其實,這是一個幾乎不是問題的問題,歌迷壓根就聽不出來,樸樹卻把它當作一個天大的問題,煞有其事地把它糾正過來。真夠挑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