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寒窗苦讀,我經曆大小測驗無數,唯有劉先生的測驗一直埋在心裏,在我最失意的時候,深深地把它記起。
一聲狗叫
邁克·勞得年幼一直貪玩,上中學後,仍然舊習難改,整天樂樂喝喝,玩得瘋瘋癲癲。邁克的成績十分不理想,他父親曾惱怒地對他說:“你天天遊手好閑,不問功課,長大後靠什麼立業?”被訓的小邁克蜷在屋角,一聲不吭,眼角滴幾顆懊悔的淚水。
過後,邁克又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樂不可支,早已把功課遺忘在腦後。
這天,邁克想出一個非常刺激的玩法:殺死一條狗,看看它的內髒究竟是什麼樣的。天真和好奇心驅使他逮住一條非常漂亮的寵物犬,小夥伴彼得也聞訊而來,與他一道動手做這一“偉大的實驗”。隨著漂亮的寵物犬一聲尖銳的嚎叫,邁克的“偉大實驗”開始了。在彼得的幫助下,邁克用鋒刃劃開寵物犬的胸膛,取出心、肺、腎、膽、肝等等內髒,每一步都做得一絲不苟。不久,地上攤了一大堆熱乎乎血淋淋的東西,盡管他叫不出名來,但還是仔仔細細地把玩,膩了,又實施二次切割,查看它奇妙的紋路和複雜的血管。邁克覺得有意思極了。血沾滿他的小手,弄髒他的衣服,他渾然不覺。
邁克玩累了,對眼前一灘髒兮兮、血淋淋的東西感到索然寡味,掃一眼周圍,彼得不知什麼時候離開了。邁克用血汙的髒手抹了抹臉,閉上眼睛,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
“邁克,你在這幹什麼?”
邁克聽出來了,是校長的聲音,心裏便有了幾分膽怯。緊接著, 他又聽到校長憤怒的斥責:“邁克,你究竟幹了什麼!你殺了我的‘咪咪’,還開膛被肚?”他心裏充滿涼意,嚇得渾身不住地發顫。
邁克這才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殺狗殺到校長頭上,那麻煩可就大了。可憐的小邁克被校長逮個正著,自知犯了大錯,不由地把頭埋得很低,默不作聲。
站在校長辦公室,邁克瑟瑟索索,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似乎絕望到了頂點。
校長的聲音比開始時溫和了許多,話語裏也沒含過多的怪罪和詈罵。校長說:“邁克,我知道你是受生理解剖課的啟發,才殺了我的咪咪。這麼說,你的功課還不錯了,那麼你就給我畫兩張圖吧,一張人體血液圖,一張人體骨骼圖。一星期後交到我辦公室來。”
邁克回到家後,仔細研讀課本,認真畫線繪圖,一周後, 把作業按時交給校長。他從校長含笑的點頭中,認識到自己的“殺狗之罪”可以從輕發落了,心裏慌恐消去了,如釋重負。他輕鬆地笑了笑,對校長產生深深的敬意,並打心眼裏感謝他。果然,校長並沒有提及殺狗之事,盡管那狗是與他形影不離的心愛的寵物,而且他還給邁克講了一點他當時尚不知曉的生理解剖知識。邁克聽得入迷,漸漸對解剖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多年以後,邁克成了一名知名的解剖學專家,發現了胰島素,改變了當時世界對糖尿病無藥可醫的曆史。1983年,邁克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功成名就的邁克·勞得忘不了兒時那一聲狗叫,以及狗叫之後,校長對自己溫和又不乏教育引導的態度,那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次跨越。
開店的故事
陳坤是我兒時的夥伴,一同玩過過家家的遊戲,一同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上課,甚至嫌哪個老師,愛哪個女孩都相互通氣,共同分享愛和恨。然而,高考一棒把我們這對親如兄弟的朋友打散了。他考入一所國內知名的財經大學,而我不得不回家麵朝紅土背朝天地“繡地球”。
高考後的第二年,我從親戚家借來幾千塊錢,在大隊部門口開了一間小小的百貨店。店正對著我和陳坤當年讀過書的小學,看著曾和陳坤一同走過的路,一同上過學的教室,讓我產生世事無常的滄桑感。小店的生意有一遭沒一遭,免強支撐著。放寒假的時候,陳坤來我的小店玩,談到我的現狀,我隻有一副苦臉對他。他說,沒事啦,我來跟你分析。這樣吧,我先給你講個故事,這是我課本上的一個案例。或許,聽完故事你會有所頓悟。
名古屋有家“日伊高級百貨店”,一直平平淡淡地開著,生意不溫不火,這讓急於發財的老板大郎頗為頭痛。經多年的悉心觀察,他發現客流的規律:白天來店的多為家庭主婦,而下午5時以後,光臨百貨店的多為剛下班的年輕的職業女性。大郎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欣喜如狂。他趕緊製定措施,一天裏把店扮成兩種麵孔,以適應兩種截然不同的女人光顧。經過一番打扮,“日伊”的貨架上,白天是普通婦女必需的商品,晚上則換上新潮時裝和年輕女人喜歡的專用商品。大郎成功了,短短五個月連開了6家分店,三年後,擴到108個門市部,生意遍及日本各地。
大郎“一天兩變”的經營術,妙就妙在他因人因地製宜,巧用時間差,分類經營,使有限的經營場地儼然擴大了一倍,創造最大的利潤。一店開成兩店,自然財源滾滾,笑語盈盈。
故事是明白曉暢的,於我而言,有偉大的“閃光點”,它是我生意的至尊和至寶。我對照分析,確實得到不少啟示。
我的“小百貨”針對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群,上學期間主要是麵向學生,放假期間服務對象則是附近的村民,當然,這種分法是模糊的,並不像故事中那樣涇渭分明。我在進貨的時候,充分考慮這些,於是,商品的滯留期縮短了,資金回籠加快了,利潤也比以前增多。
在大隊部開小店,使我獲得生意場上的“第一桶金”,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憑著這些資本,我的膽子更大,目標更遠。
我對陳坤說:“這知識還真管用,資本、資本,知識才是根本。你這書沒白讀,給我的生意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年以後,我向鎮上進軍,在鎮街上,開了一間農具家什店。因為麵對的買主遍布全鎮各地,生意比以前火紅多了,進進出出的財和物如豐年的流水。
不如意的地方也不是沒有,擱在顯眼處的那款打穀機就像是鐵打的營盤,眼看著與其同來甚至比它晚來的“兵”們如水一般流走,它硬是不動。賣不動的打穀機,著實讓我心焦。按說,田分到戶後,每家每戶都少不了這家夥,怎麼會銷不掉呢?問題的症候,我始終沒找出來。
關鍵時刻,陳坤大學本科畢業回到村裏度暑假,來到我這店裏閑聊。不用細察,他一眼就發現縈在我額頭上的愁雲。
陳坤說:“生意上碰到了什麼困難吧,怎麼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我也沒什麼客套可講,一五一十地跟他講那款打穀機的事。
他微微一笑。又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美國的汽配市場相對而言是跑火的,顧客盈門,財源不斷。紐約市的彼得看準這點,也開了一家汽配店,加入了在汽車上挖錢的大軍。一次,他同時進了兩種花色,但型號一樣,價格一致的汽車配件,久置櫃台無人問津。這批貨壓了資金不算,還占去了櫃台的空間,造成極大的浪費,帶來不小的損失,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天到晚為這發愁。
後來,彼得想出一個妙計,把其中的一種玩具價格提高,而另一種維持原價不變。結果原價不變的那種配件被搶購一空。彼得樂了,不僅盤活了商品,更主要的是學到了一種經營策略。
彼得的促銷方式比較奇特,叫“差價促銷”,玩的是價格遊戲。如今,促銷方式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比如“有獎購物”、“購物送物”等等。
利用“差價促銷”的方式,我成功地將那個懸在我心頭多年的難題一舉拿掉。伴隨而來的是更大的贏利。
兩次生意上的症結,多虧了老朋友陳坤的幫忙,說到底是經濟知識給我指出了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與我同時做生意的人,大多獲利無幾,日子平平淡淡過。幸好,我有一個知識的向導和一個善悟的頭腦,這是我開店的優勢。
這一年,陳坤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研究生,進入更高的層次。也是這一年,我的店開始了規模擴張,生意占領全鎮的每個項目,並成功地進入液化石油氣的經營領域。
多年的勤勞致富,一個個的殷實的人家在十裏八村湧現。過上好日子的農民兄弟,也想提高生活質量。抓住這個新生點,我注入巨資,聯合縣石油公司在全鎮率先成立液化汽站,獨攬液化汽及相關的業務。
陳坤從北京回來的時候,在鎮上一下車就直奔我的店裏。他發現我在壟斷經營這項業務,憂心忡忡地給我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贛南某縣城有對一夫婦,叫劉力、呂玉。他們千辛萬苦租了一間臨街的店麵做起自行車生意來。碼頭到是個好碼頭,附近沒人做這種生意,幾乎是一手獨攬。開始的時候,一天倒也能買出一兩部車,不知從那會兒起,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小兩口整日愁眉苦臉,不知咋辦才好。
還是呂玉心細,她發現顧客在買自行車的時候,很少一問價格就成交,往往是貨比三家,即便是開價開到最底線,人家也覺得不合算,頭也不回地走遠了。這是消費者的普遍心態。將心比心,自己在買東西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僅僅是因為沒有可供參照的店,就平白無故地失去許多機會。她審時度勢,跟丈夫一起想出一個妙招:將店麵從中間斷開,分成兩個門麵,與丈夫各自“經營”。
如此一來,顧客從呂玉店走到劉力店,或者從劉力店走到呂玉店,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發現兩家的價格基本一致,也就不再猶豫,果斷地掏錢。“一分為二”的經營模式,給劉力夫婦帶來巨大的利潤。
一塊隔板,同樣的成本、同樣的費用,卻隔出不一樣的利潤。
他說:“老弟,壟斷經營是好事,也是壞事。你看國家的壟斷行業,郵電、鐵路和水電等等,個個單位跑火,工資福利高得嚇人,但這裏麵藏著隱憂。你在鎮裏搞壟斷,必然產生驕傲情緒,導致消費者疏遠你,如果波及到你的其他店麵,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我建議你采用‘一分為二’的經營模式,這對你很適用。這個模式是我在贛南‘三下鄉’活動中考察出來,並且經過理論梳理,是個不錯的模式。而且,國家在電信行業引入競爭機製,實行資源共享,多家經營,這就是‘一分為二模式’的典範。你還是多多考慮吧。”
說實在話,如果是在以前,我會毫不猶豫地聽從他的勸導,不折不扣地貫徹他的理論,但是,多年來的開店經驗讓我有信心把業務做好,把店開大。
一個趕圩的日子,我在街頭辦了一起科學使用液化氣的科普宣傳,打消了老百姓的心中的顧慮。當天,不少趕圩的農民買了鋼瓶、煤氣灶等一係列用具,成功地打開了局麵。往後,有哪家的灶有問題,有哪個人對導管什麼的有疑問,我都會派人去幫助,義務谘詢,三個月內免費維修。由於我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做得無可挑剔,生意好得出奇。
二年後,我在各村設立代辦點,降低成本,優惠百姓。當我的“紅旗”插在最後一個村莊的時候,我收到北京某公司的信,是陳坤寫來的。他說,他的“一分為二”經營模式在公司推廣,獲得成功。但是,我的壟斷經營在鎮上也同樣成功了。
理論是正確的,但也要有它適宜的環境。很明顯,陳坤提出的“一分為二”的理論不適合在一個並不發達的鄉間小鎮。
如果說,多少年以前開店做生意取決於資金的多寡和運氣的好壞,那麼如今想開一個店沒有知識是行不通。我開店開到現在,多虧了從小玩到大的夥伴陳坤,是他精深的經濟學知識讓我渡過一個又一個生意上難關,一直把店開到現在,取得不小的成功。
不過,開店和做人、做學問一樣,也不能迷信權威,不能被理論困住,要突破理論的束縛,走出一條有益的創造性的探索之路來。當然,這需要知識的鋪墊和經驗的輔佐,需要智慧和膽識。
獨自承擔人生風雨
我剛讀書那會,村小學很破敗。教室屋瓦不全漏風漏雨,窗戶無遮無攔寒暑氣長驅直入,僅有的幾張課桌缺胳膊少腿,沒有一張板凳。師生站著上課成了學校不變的風景,但是,這風景並不怡人。終歸是稚嫩少年,抵不住長時間的站立,個個喊腳酸腿軟。老師想出妙招,讓學生從家裏扛凳來校上課。於是,周一早上,小夥伴扛著長凳興衝衝往學校趕,周六下午,又樂嗬嗬扛凳回家。
我的父親是村小教師。要扛凳的時候,我對父親說:“爸,我要扛一條凳到學校去!”父親說:“八仙桌旁邊有四條凳,你隨便拿一條去。 ”我說:“我扛不動。”父親說:“扛不動就別扛。”我原本想賴著父親幫忙,沒料想竟是這樣一個結果。長久站立,讓我受不了,盡管板凳很沉,我還是選擇每周一來回地扛凳。那時候,我的個子算矮的,不及八仙桌的高度,比板凳高不了多少,板凳扛在肩,感到沉甸甸的份量,如大山壓身。不管怎樣,來來回回一裏多路,我還是堅持住了。
一個周六的下午,放學鈴響,天陡然變暗,一場暴雨即將來臨,我背起書包,扛著板凳急急忙忙往家裏趕。一路上,大夥大呼小叫,你追我趕,因為年小力弱,我被落在後麵。父親從後麵趕來,我像見了大救星似的,熱切地盼著他拿下肩頭的負擔。父親衝我笑笑,一聲不吭地從我身邊走了過去,頭也沒回。我被這一弄不懂的場麵怔得啞然,深深的失望在心裏一鬧騰,眼淚不由自主地滾落下來。
雨傾盆而下,我把凳搬到別人家的屋簷下避雨,斜風斜雨把我澆灌得渾身淌水,陣陣冷意從心底冒出,上下牙齒打架,格格作響。那一刻,我獨自應對撲麵而來的風雨和滾天而過的悶雷,感到深深的恐慌和孤獨。 屋主見簷下有人,熱情地把我讓進屋, 驚訝地說:“你不是陳老師的兒子嗎?怎麼,你爸沒把你帶回去?”我第一次在一個陌生人麵前哭得一塌糊塗,像是在母親懷裏撒嬌。
雨過天晴,天色已晚,趁著西天紫紅的霞光,我踏著泥濘的鄉間田埂,一步一步往家挪,板凳在我肩上晃來晃去,一會兒碰到樹,一會兒撞上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回去的,一到家,便聽見母親在責怪父親。放下板凳,母親左一聲心肝又一句寶貝叫著,極為心疼她這個惟一的兒子。母親罵父親心比鐵硬,脾氣比牛強,知道照顧別人的孩子,卻在作賤自己的兒子。
父親在雨前的所為,著實令我氣惱,我在心裏暗暗發誓從此不再理他了。少年時的氣憤隨著自己一天天的長大,也一天天弱下去,特別是在我遇到自己必須麵對而父親無法相助的那一刻,更是對父親無有氣憤,唯有崇敬了。
人其實是孤獨的,許多時候必須獨自麵對福禍悲喜、生老病死。一個適應不了獨處的人,那他的生命就有一大半是空白,他的人生必定如病人的臉一般蒼白,如紙一般單薄。父親在我年小有時候便製造機會,讓我體驗到做人必須自主自立地生活,獨立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獨自承擔責任,並且在這一過程中體會生命的艱難,分享人生的美麗,感知做人的樂趣。父親無言的訓導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一生都受用不盡。
有了那次扛凳的經曆,我在心理上比別人先成熟起來。我深深地懂得在孤獨的時候如何品味生命內涵,在責任麵前應有什麼樣的人生氣度。我得感謝父親,感謝那一次扛凳。從此,我獨自承擔人生的風風雨雨,自個兒享受生命的美麗。
馬不怕慢
暑假回到家裏,與母親一道下田割稻。母親年逾半百,鬢發斑白,眼睛深陷,皺紋層疊,明顯力不能久支。天很熱,彎腰割稻又頗為累人,我難以適應。過不了多久,我就要直起腰,透透風,歇歇氣。平心而論,母親的割稻速度遠不及我,但我還是遠遠地拋在後麵。
我疑惑不解地問:“媽,你怎麼老超過我呢? 我比你割得快呀。”
母親說:“割稻不怕慢,就怕停。拉纖繩莫彎, 割稻腰莫直。你算算割這點稻你彎了幾腰,停了幾多時?你這一歇一停,我不就趕上了。”
這讓我想起我在上高中前父親送給我的一幅題為《挑山工》的漫畫,那畫是父親依他所講的同題課文而作的。一座高山, 一位挑山工,二三個遊客,三四片浮雲,揭示出一個淺顯的道理:行不怕慢,隻忌站。挑山工負重上山,步履沉重,步伐緩慢。遊客輕裝登山,腳下生風,輕鬆自如, 但一到景點就駐足觀賞,戀戀不舍離去。遊客每每不經意間超過挑山工時,心裏便存疑問:他怎麼總出現在前麵?及至山頂,挑山工已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
一個人一旦止步不前, 必有許許多多的人從他身邊走過,走向遠方,走向成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當你的朋友苦心研修電腦時,你在門外嘀咕:“派得上用場麼?”你在等待,這一等就等出千年的距離。 當人們用智慧和汗水開創明天時,你尚且躲在安樂窩裏“今朝有酒今朝醉”地過活,那世界便與你有萬裏之遙。
千裏馬千裏之行,不在乎瞬間的疾馳如飛,就怕中途停下,畏懼路遙,臥槽不起。馬行千裏不怕慢,就怕停。慢馬總有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俊馬一朝歇足,終點永遠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人不怕行動上的失敗,不怕成功前的緩慢, 隻怕倒在失敗裏爬不起來,躲在成功中走不出來。
最美麗的路
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早年留學美國,研修法學。在大學裏,她以善於服裝搭配而名揚校園,很多女同學都來向她討教著裝之術。
1993年夏天,她利用暑假到香港遊玩,與她同行的是少女時代的閨中密友小A,她是一個日本留學生。二人在香港這國際“購物大天堂”,瘋狂地采買各色物品,當然,最多的還是各式各樣的服裝。
回到賓館後,小A對她提出了尖酸的批評:“你也太不會挑選衣服了,買的這些衣服與自己的膚色很不相配。你看,你的頭發是黃的,眼眉是黃的,屬於秋色係,而你買的這些衣服要麼是藍的,要麼白的,淨一色的冷色調,與你的膚色很不諧調。買衣服不僅要看做工、質地、款式等,最重要的還要看色彩與膚色是不是相吻合。” 自己在美國是同學眼中的“服裝搭配女神”,沒想到卻成了好友無情嘲笑的對象,她聽後很不舒服。
二人不歡而散。
臨上飛機,她收到小A托人帶給自己的一本英文專業書籍《Coloer me beautiful》,她隨便一翻,立即為之著迷,想不到單單色彩居然有這麼都學問。她深深地迷戀上了美麗的色彩世界。
為了尋找色彩之美,她棄法從色,赴色彩學最為發達的日本,潛心學習色彩,開始步入人生最美麗的路。1998年,她回到北京,在繁華的王府井商業街開設了中國第一家色彩工作室——西蔓色彩工作室。親愛的朋友,想必你猜出來了,她就是我國第一位國際色彩顧問西蔓女士。
她為中國引進了色彩學,帶領國人走進五彩斑斕的色彩世界。為此,她享有諸多榮譽,而且是北京市城市色彩改造專家。多年之後,西蔓女士仍然記得那年夏天,以及密友那番近乎“損自尊”的狂扁,正是這些話語和那本色彩專業書,才把她引進奇妙的色彩世界。
人生道路多變化,世上最美麗的路不在別有用心的花言巧語之中,不在阿諛奉承的甜言蜜語當中,往往存在於有損自尊的勸導裏。善於傾聽他人的勸導,哪怕是言語過重,甚至損害尊嚴,就能找到那條最美麗的路,路的盡頭就是成功的殿堂。
在最美麗的路上,一定會有他人善意的批評和熱心的幫助,就像西蔓女士進入色彩領域那樣。
你看見了什麼
在一次國際心理學大會上,來自各國的心理學家正聚精會神地聆聽演講者的報告。突然,兩個陌生人衝進了會場。前麵一個人穿著一身白衣,留著長發,後麵那人剃著光頭,身穿黑色短衫,黑色長褲。前麵那人呼叫著狂跑,後麵一個持槍追趕。兩人在場內拳打腳踢一番,響了一聲槍後,又扭打著離去。
這場搏鬥共持續了31秒鍾,把在場的科學家嚇得呆若木雞。
會議主席馬上宣布:諸位不必慌張,剛才的搏鬥是一場預先布置好的考試,現在請大家填寫工作人員發的考卷。
考卷的題目是:第一,逃命者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留什麼發型?第二,持槍者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留什麼發型?第三,槍響了幾聲?第四,你所看到的細節大致有哪些?
結果交上來50篇,沒有一人全部答對,其中30篇差錯率超過50%,即6個問題答錯4個。
考試成績一公布,台下一片嘩然。心理學家們理怨道:“我們屬於‘無意注意’,這是很難形成記憶的。”
鑒於此,主辦者將同樣的場景再演了一遍,不過時間縮短為21秒鍾。心理學家信心百倍地等待答題,可是拿到試卷,他們又一次目瞪口呆:1、奔跑著是男還是女?2、持槍者是男還是女?
這次成績是隻有五人全部答對,合格率為10%。
一句你看到什麼,居然難倒了這麼多國際心理專家,其奧妙不禁讓人深思。
透過這場考試,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一般而言,使人首次獲得強烈印象或激起人們情緒的事物,容易被人長時間記住。這場“搏鬥”無疑是被人容易記住事物之一,可是心理學家們為什麼在觀察中會出現偏差呢?其原因就是心理學家的觀察是無意的,沒有具體、明確的對象。在第二次測試中,心理學家的觀察是帶有目的性的,然而,這種目的性與測試題正好擦肩而過。換句話說,這一“目的”引導了錯誤方向。
這次考試告訴我們,在看什麼的時候,若要想記住什麼東西,一定有目的地去全麵觀察,周密細致地做好記錄,這樣才能形成持久記憶,不發生偏差。當然,目的要明確,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三分鍾熱度源於心中的愛
吃過方便麵的人都知道,泡包方便麵隻需要三分鍾的熱度。可是,大家想過沒有,這三分鍾的熱度是怎麼得來的呢?它源於什麼呢?
這裏有個美麗的故事。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民窮國困,一派蕭條肅殺景象。人們為了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不得不從早到晚地排長隊。嚴冬時分,等待吃麵的民眾忍受著刺骨的寒風,翹首期盼著。有的人,還沒來得及捧上一碗冒熱氣的拉麵,就因饑困,倒臥在地上。
大阪市日清食品公司會長安滕百福看到這一情形後,非常感傷,他發誓要做出速食麵來,讓人們不用排隊就能吃到一碗熱麵。
安滕百福為自己的“速食麵”定下一個原則:美味、安全、簡單,然後,就在自家小院裏架一起一個大窩棚,大大方方地做起了速食麵的研究實驗。那段時間,他要不在窩棚裏煮麵條,要不就騎著自行車去買麵粉,十分辛苦。但是,安滕百福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速食麵還是沒有成功。
正當他要想放棄的時候,想起那一個個排隊受苦的老百姓,安滕百福感到又有了動力。那天,他從妻子炸雞塊中受到啟示:麵條是不是也可以炸一下?他趕緊鑽進窩棚做實驗,這一次果真成功了!
原來,他把麵衣裹在麵條上,經熱油一炸,水份全濺出來了,出現了無數個小洞。如果往炸好的麵條上注入熱水,水就會浸潤小洞,將麵還原成原來的狀態。
1958年,安滕百福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塊方便麵。之後,他趕緊批量生產,向市場供應這一新食品。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供應商嫌它每包350日元太貴了,都不敢經銷。然而,僅僅是半年時間,方便麵就成了供不應求的暢銷貨,被老百姓稱為“魔法拉麵”。
如今,方便麵成了暢銷世界的速食食品,中國還是第一消費大國呢。它滿足了忙得沒時間吃飯的“連軸轉一族”的進餐需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一需求還將擴大。
吃方便隻需三分鍾熱度,然而,這三分鍾熱度卻源於一個日本人對他人的關愛,對受苦民眾的關懷。
偕老同穴的對蝦
菲律賓有一種小對蝦長得倒是有點怪,味道卻非常一般,很難讓各地來的遊客一飽口福。這種小對蝦,雌雄異體,自幼鑽進海邊的礁石隙縫裏,在裏麵長大之後就無法出來,默默地在狹小的天地裏終老一生。菲律賓的漁民對這種小蝦很不感興趣,因為它壓根就不好賣。他們懷著雞肋式的心態,漸漸地對這種怪怪的小對蝦漠不關心。
徹底改變這一現狀的,是一個叫吉田正夫的日本小商人。他沒有從吃的方麵來考慮小蝦,而是從它們長得怪這一全新角度來觀察。
那一次,他到菲律賓旅遊,在海邊看到了石縫裏有不少活蹦亂跳的小對蝦,頓覺十分新奇。導遊看他那副可愛的模樣,告訴了他小蝦是怎樣成長的。得知這一信息後,吉田正夫被眼前的小對蝦深深地感動了。這是多麼感人的愛情啊,從一而終,至死不變心,不分離!他突然來了商業靈感:我完全可以把它做成一種結婚禮品,肯定會暢銷於世上的情侶之間。
吉田正夫回東京之後,經過一番精心準備,開辦了一間結婚禮品公司,專營菲律賓海邊礁縫裏的“愛情對蝦”。他請人製造了精美的假山,並把它弄成玲瓏的蝦巢。整個禮品裝飾得極為雅致華美,小對蝦在巢裏歡快地跳躍,寓動於靜,情趣盎然。在底座上,吉田正夫用簡短的文字把小對蝦的從一而終、至純至美的愛情經曆概括出來,畫龍點睛,意義非凡。
然後,吉田正夫為這一獨特的結婚禮品起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偕老同穴。
禮品一上市,許多新婚夫婦對“偕老同穴”的深刻寓意推崇備至,對它愛不釋手,紛紛掏錢購買。一時間,菲律賓小對蝦成了東京市場上最為暢銷的結婚禮品。吉田正夫迅速地開設了十多個分公司,仍然供不應求。他這個小商人搖身一變,成了一名成功的禮品營銷商。
菲律賓的漁民依托出口,對這種小對蝦慢慢地有了好感,有的人還靠它過上了幸福生活。現在,你如果去菲律賓看海,導遊和漁民們都會告訴你那個“偕老同穴”的故事。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小對蝦不僅僅是可以吃的,它還能成為一種極為珍貴的禮品。同是小對蝦,“偕老同穴”帶給人的精神美悅,比讓人一飽口福的感觀享受強一萬倍。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世上每一樣東西都有它多方麵的效用!然而,我們平時看到的僅僅是事物的表層,更為豐富的一麵卻在我們熟視無睹中忽略過去!
山還是那座山,海還是那片海,小對蝦還是那隻小對蝦,隻要試著變換觀察事物眼睛,一切就都還會有另外一個模樣!靜下心來想一想,換個角度來看一看,打開心窗,你就會發現原來還別有洞天!
創新的價值
追求價值的最大化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是商家永恒的夢想,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永動機”。古往今來,多少商人苦苦尋覓,孜孜以求,一心想達到這一目的。然而,有人輕輕鬆鬆實現了,成為商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人一輩子也沒完成,隻做一名小打小鬧的小商販;有人苦心經營,總不得要領;有人“旁門左道”,卻取得成功……
這其中的機關就是——創新。
作為商人,他最緊要的任務是創新,因為創新能帶來極限的價值,而創新的背後,是智慧、興趣和超常的思維。世界商業史上,幾則經典的創新故事,讓人看來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刀片上做花
金·吉列早先做的是瓶蓋推銷生意,整天東奔西跑,一年到頭賺的是幾個辛苦錢。他很想成為一位政治哲學家,用理論治國平天下,並試圖構建人類的烏托邦。
金·吉利常常通宵達旦地研究哲學和政治,利用業餘時間發奮努力,以便在這方麵有所建樹。熬夜的人胡子長得快,一到上班時間,金·吉列就被破“土”而出的胡子們搞得心煩意亂。常常是拿起家夥,刀片卻是鈍的,得買新的剃須刀,而這邊又得趕時間。
為全人類服務,還不如為自己的小胡子服務,金·吉利意識到這一點後,放下手中的大部頭,開始搬弄剃須刀。他另辟蹊徑,改變當時在刀架上下功夫做法,而是在刀片上做“花”。
1901年,金·吉列發明了世界第一把可換刀片的剃須刀。他的革命性創意是,替換刀片而不是剃刀架,也就是把刀架賣得便宜些,可以通過提高刀片的價格來彌補刀架的損失。
在刀片上做花,使得金·吉列先生在經營高利潤刀片上獨領的風騷長達百年,而興旺不衰。他這個心懷“世界著名政治家”之夢的小小瓶蓋推銷員,不經意間,以獨特、超常的創意改變剃須世界,成了令世人不忘的創業家。
母親的勝利
20世紀初,美國婦女受維多利亞時代的影響,懷孕期間,不敢出門。孕婦整天呆在家裏,不用到處張揚,壓根兒沒想過穿孕婦裝。正因如此,服裝廠不生產孕婦服,服裝店也不銷售孕婦服。
紐約的主要服裝設計生產商不敢冒犯當時這個風頭正盛的習俗。結果,孕婦服這個偌大的市場被這種狹隘的眼光給遺忘在寂寞的角落。
1908年,拉·布蘭特,一位年輕的寡婦,從遙遠的立陶宛移民到美國。她剛來紐約時,手裏牽著一個勸子,肚裏還懷著一個遺腹子。她挺著個大肚子在曼哈頓開了一家縫紉店,以賺錢養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忙完生意,還要忙家務,隻想做個好母親。為了做事方便,她特意為自己設計製作了孕婦服。店裏的生意很清淡,但每一個光臨服裝店的顧客都對她身上的大號孕婦服讚口不絕。
拉·布蘭特在顧客的讚美聲中得到啟示:既然這麼人喜歡,何不專門做孕婦服?
於是,她大膽地衝破傳統習俗和社會對孕婦出門的禁忌,毫不猶豫地設計、製作孕婦穿的服裝。她要讓千千萬萬的“未來母親”從家中走了出來,展示女人即將成為母親時那最美麗的風韻。
拉·布蘭特的生意迅速紅遍全美,占領了國內孕婦服裝和大號服裝市場。作為一個母親,她勝利了;作為一個商人,她成功了。
拉·布蘭特用她強烈的母性震撼了現有的產業,摧毀了社會舊習俗有束縛,成功地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今天,拉·布蘭特開創的業績仍在主導著這個產業。拉·布蘭特服裝連鎖店仍火得很,是美國主導孕婦服裝和大號服裝的著名公司。
拉·布蘭特的成功,其實是作為一個母親的勝利。
急了,恨了,愛了,結了
1945年,裏查德·卡爾森在位紐約市專利局做一名的法官,整天和文字材料打交道。他是一個愛整潔的人,總喜歡把事情做熨熨貼貼,讓人家看起來舒服。但是,以他處理的文件,滿紙油膩膩,難看的要命。他迫切需要一個能夠複印的家夥,那樣幹起活來才能夠稱心如意。他急啊。
他非常恨自己手頭上正在用的這種油印機,正是它攪壞了自己工作的心情。為此,他找了許多個油印機生產商,希望他們能生開發出一種比油印機的效果要好的白紙複印機。生產商們認為世界不可生產出那玩意,隻把他的提議當作笑料,聽過,笑過之後,便置之不理。
無奈之下,他這個急性子,自己動手搗鼓起所謂的複印機來。他不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那塊心病就永遠無法去除。同事朋友聽說裏查德·卡爾森在作一項無謂的研究,紛紛前來看笑話。但是,裏查德·卡爾森的心毫不動搖,深深地愛上了這樣的搗鼓。
不久,裏查德·卡爾森開發了914型白紙複印機,成功地除掉了自己的心病,把那個別人認為像登天一樣困難的難題,自自然然地給結了。
後麵的事,就不用多說了。1950年,裏查德·卡爾森先生發明了施樂複印機,那是世界上第一台靜電複印機,並創辦了施樂公司。
他不再做法官了,而是成了一名創新實業家。引發他走上創新之路的,是那讓他著急的難題,而支撐他走完創新之路的是他新生事物著迷一般的愛。
後來者居上
上個世紀40年代末的一天,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一個小承包商克蒙斯·威爾遜開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夕陽西下,野外景色十分怡人。他很想留在這無人的野外看風景,看天色由白變黑。這時,一股深重的困倦向他襲來,他很想躺下來休息。可是,四周連一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這時,他才發現旅館都在城市裏,鄉下隻有風在飄蕩。
克蒙斯·威爾遜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要是旅館開到路邊,哪怕簡單點也行,這可以讓多少疲備的旅人和興頭上的遊客覺著方便啊。回到家裏,他著手準備,將這一想法付諸實施。
第一家路邊旅館建成後,克蒙斯·威爾遜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汽車旅館。他的汽車旅館很簡單,門前能夠停放車輛,廳堂一點兒也不複雜,餐飲服務也是簡簡單單。開張不久,旅館生意火爆,克蒙斯·威爾遜迅速開起了連鎖汽車旅館。其它旅館業巨子乘勢跟進,也做起了汽車旅館的生意。
60年代初,克蒙斯·威爾遜的假日旅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連鎖汽車旅館,超過了喜來登、希爾頓等旅館業巨子。這令眾多旅館業巨子大跌眼鏡。他們後悔莫及:我怎麼沒想到這個?
跟希爾頓和喜來登相比,威爾遜顯然有極其不利的資源劣勢,但他成功了,而且,後來者居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汽車旅館領域,他是創新者,是領風氣之先的人物。他的創新,得益於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解決大多數人都碰到過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