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殲廖耀湘兵團之戰,東北野戰軍實施大膽滲透和穿插,不僅使廖部建製大亂,自己的建製也跑亂了。各師、團單獨作戰,窮追猛進,那裏有槍聲就往那裏打。至28日遼西會戰結束時,各縱隊已無法集結,師、團位置極為分散。劉亞樓急得望著各縱、各師位置的地圖直撓後腦勺。羅榮桓焦急地說:"部隊建製大亂,不利於統一行動。沈陽之敵眼看要向營口跑。"林彪抓了一把抄黃豆,不動聲色地說:"亂就亂吧,下道命令,全軍向沈陽進發,同時傳達縱隊和師、團,乃至營、連,不必集結,部隊從原地出發。"
東野各部隊迅速向沈陽兼程前進。10月31日,完成了對沈陽的包圍。11月1日拂曉,對沈陽發起攻擊。當天中午,第8兵團司令周福成和他的300名衛隊在銀行大樓放下武器。隻有戴樸率第6軍207師頑強抵抗,但很快被解放軍消滅。至10月2日,沈陽全城為解放軍占領。同日,解放軍攻占營口,除劉玉章率第52軍軍部及所屬第25師等幾千人乘船從海路撤逃外,其餘14000餘人全部被殲。至此,遼沈戰役結束。11月8日,國軍東進兵團5個軍12個師在杜聿明指揮下,由葫蘆島乘船撤逃。其中,原華北的第62軍、92軍及第95師撤往秦皇島,其餘第37軍,52軍及54軍撤至上海、南京。
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曆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林彪指揮共產黨軍隊在東北黑土地上與國民黨軍隊較量3年,相繼殲滅國軍杜聿明、陳誠、衛立煌三員名將麾下108萬兵力,解放東北全境,使得共產黨手中有了一個資源雄厚的戰略區和一支實力強大的戰略預備隊。11月3日,中共中央電賀東北野戰軍:"熱烈慶賀你們解放沈陽,全殲守敵,並從而完成解放東北全境的偉大勝利。......在3年奮戰中殲滅敵人100餘萬,終於解放了東北9省的全部土地和3700萬同胞,......奠定了數年內解放全中國,然後將中國逐步建設為工業國家的鞏固基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謹向全東北軍民表示感謝和敬意......"
蔣介石把丟失東北的責任全推在衛立煌身上。11月26日,蔣介石下令對衛立煌撤職查辦,原令說:"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遲疑不決,坐失軍機,致失重鎮,著即撤職查辦。"隨後將衛立煌軟禁於南京家中。
遼沈戰役,國共雙方最高統帥蔣介石和毛澤東幾乎同時都看到了錦州這步關鍵之棋,但蔣與他的東北將領們意見不一,從而舉棋不定,貽誤戰機在先。蔣介石後來更犯下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不顧當時東北解放軍力量增長的實際情況,固執地與解放軍展開決戰,終使幾十萬精銳之師在東北大地上灰飛煙滅。這一戰後,國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隻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我軍開始炮轟金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部隊遵照彭德懷部長1958年10月20日下午三時的命令,於20日下午四時對金門地區蔣軍地麵軍事目標和金門海域蔣軍艦隻進行了懲罰性的打擊。
從19日夜到20日晨,日日夜夜監視著我國領海的前哨觀察兵們,首先發現了美艦護航的罪行。他們怒不可遏地一麵迅速把這一情況報告了上級,一麵積極準備投入戰鬥。他們說,金門海域如有美艦護航,立即開炮,這是彭部長在暫停炮擊的命令中莊嚴宣布過的。現在,台灣當局竟敢無視我彭部長命令,不顧民族大義,引狼入室,我們非狠狠教訓它一番不可。15時正,彭德懷部長恢複炮擊的命令傳到了前線各炮位,嚴陣以待的炮手們迅速作好了一切戰鬥準備。沉寂了14天的無數門大炮,昂首直指金門。16時,懲罰性的炮擊開始了。大群大群的炮彈呼嘯著直奔金門蔣軍陣地而去。大地顫動了,火光壓倒了晚霞。頃刻間,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蔣軍陣地被濃煙烈火吞沒了,幾條蔣軍運輸艦也被打得像沒頭鴨子樣的原地打圈圈。炮手們痛快地說,打得好,再來一個急速射,讓台灣頑固派清醒點。
附錄:
金門、馬祖是中國領土,打金門、馬祖,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借口,而對美帝國主義則有牽製作用。
--毛澤東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然而,蔣介石緊閉和平大門。美國繼續向台灣國民黨軍提供軍事援助。根據東南沿海地區的軍事鬥爭形勢,毛澤東於1957年12月18日作出"考慮我空軍1958年進入福建的指示",4月下旬,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上將、政治委員葉飛上將,上報了炮擊封鎖金門作戰方案。
1958年7月,中東事件爆發。7月15日,美國政府派遣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對中東事務進行武裝幹涉。
在中東地區政治軍事鬥爭激烈化同時,台灣當局也加緊反攻大陸的叫囂,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從國際戰略全局上運籌東南沿海軍事鬥爭。
7月17日晚,國防部長彭德懷向總參謀部傳達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炮擊金門的決定。
7月19日,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召集海軍、空軍、炮兵及總參謀部有關部門領導人,對炮擊金門作了部署。
7月20日開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向福建沿海戰區開進。
7月22日,首批轉場的空軍殲擊航空兵兩個團到達一線機場。
7月29日至8月22日,入閩人民空軍同國民黨空軍進行了4次激烈空戰,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4架,擊傷5架。奪取了福建上空的製空權。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組成以葉飛為首的前線指揮所,並建立了空軍前線指揮所、海軍艦隊前方指揮所,各參戰部隊迅速進行炮擊金門作戰準備。至8月中旬,在福建前線部署了地麵炮兵36個營、海岸炮兵6個連共459門火炮,海軍80餘艘艦艇和海、空軍200餘架飛機。至此,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秘密隱蔽地完成了這一將震驚世界軍事行動的準備。炮擊金門作戰第一階段,自8月23日起至10月5日止。
8月23日17時30分,福建前線部隊向金門發起大規模炮擊,炮擊共實施兩個多小時,發射炮彈2.92萬發,斃、傷國民黨軍600餘人,擊傷大型貨輪1艘。24日,炮兵和海軍艦艇實施第二次大規模聯合炮擊,擊沉、擊傷國民黨軍大型運輸艦各1艘。兩次大規模炮擊,金門島運輸補給中斷,台灣當局急忙請求美國協防金、馬。美國一麵發表對中國的恫嚇性言論,一麵向台灣海峽調遣海、空力量,對中國政府進行戰爭威脅。中國政府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9月4日,中國政府宣布12海裏領海權,9月6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發表《關於台灣海峽地區局勢的聲明》,對美國企圖幹涉中國內政的行徑提出嚴正警告。9月7日,美國軍艦公然為國民黨軍運輸船和軍艦護航。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示:一照打不誤,二隻打蔣艦,不打美艦。9月8日,實施第三次大規模炮擊,炮擊持續5個多小時,擊沉、擊傷滿載彈藥、物資和人員的國民黨軍登陸艦各1艘。11日,人民解放軍又炮擊3個多小時,後兩次大規模炮擊行動,為國民黨軍護航的美國軍艦均在炮擊時倉皇逃向外海觀望。
第二階段,從10月6日開始,進入打打停停階段。
在金門被全麵封鎖的情況下,美國逼迫台灣當局從金、馬撤軍,企圖搞"兩個中國"。蔣介石不肯放棄兩島。為擴大美蔣矛盾,粉碎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中共中央決定對金門炮擊"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實行"絞索政策"。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暫停炮擊7天。13日,彭德懷又宣布再停兩個星期,以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19日,美國軍艦再次為國民黨軍護航侵入金門海域,同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要於21日訪台。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提前恢複炮擊。20日,福建前線部隊向金門實施第五次大規模炮擊。此後,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金門實行雙日不打單日打,較大規模的炮擊隻進行了兩次,一次是11月3日,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戰爭邊緣政策"和幹涉中國內政的行徑;另一次是1959年1月3日金門國民黨軍炮擊大陸沿海村莊,為懲罰國民黨軍,福建前線炮兵於7日對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發射炮彈2.6萬餘發。
從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共進行了7次大規模炮擊,13次空戰和3次海戰,發射炮彈數10萬餘發,共斃傷國民黨軍7000餘人,擊落、擊傷飛機36架,擊沉、擊傷艦船27艘。1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今後逢單日不一定都打炮"。1960年6月17日、19日,為抗議美國總統訪問台灣,福建前線炮兵對金門實施了更大規模的示威性炮擊。1961年12月中旬起,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保持台灣海峽的穩定的指示,福建前線部隊隻在單日向金門打些宣傳彈。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建交,炮擊金門行動即告終止。
炮擊金門是在複雜的國際背景下進行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以炮擊金門的特殊鬥爭形式,表明中國政府反對美國的侵略幹涉政策和行動的態度,表明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堅定決心和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的鮮明立場。通過這場尖銳複雜的鬥爭,摸清了"美蔣協防"台灣的"底盤",為製定、實施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和戰略策略,提供了依據。在炮擊金門作戰行動中,湧現出了英雄飛行員周春富、劉維敏、王自重、杜鳳瑞,英雄炮手安業民等一批英雄模範人物。
印度軍隊進犯中國西藏
自1962年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西段和東段越過中印邊界雙方實際控製線,蠶食中國領土,建立侵略據點,多次挑起邊界衝突。中國政府多次提出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遭印度政府拒絕。
1962年9月印軍悍然向中印邊境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推進,打死打傷我邊防人員。
10月20日,印軍向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粉碎印度軍隊的入侵,保衛了我國的邊疆。中國政府為繼續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於11月21日發表聲明,宣布從次日零時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主動停火。12月1日始,中國邊防部隊從1959年中印雙方實際控製線後撤20裏。隨後,中國政府主動把繳獲的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全部交還印方,釋放和遣返了全部被俘的印度軍事人員。
廣深準高速鐵路試車成功
1994年10月20日,全長147公裏的廣(州)深(圳)準高速鐵路,圓滿結束了為時1個月的第一階段行車試驗,列車最高時速達到174公裏,超過設計時速14公裏。鐵路年底全線開通後,行車時間將由原來的兩個多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