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載人飛船還是一次性的,要想重複使用須解決座艙熱防護層能經受1000℃以上高溫及返回著陸係統可保證準確著陸和很小的著陸速度這兩大關鍵,從而不被燒壞和撞壞。國外正從這兩方麵入手研製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
記:隨著人類航天活動的不斷深入,宇宙飛船的用途越來越廣泛,您能否具體談一下這方麵情況?
龐:載人飛船在載人航天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在送人上太空後,宇宙飛船被用於對地觀測、航天員出艙作業和生物學研究等多種科學研究和各項航天技術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宇宙飛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為空間站和月球基地等接送航天員和物資,且費用較航天飛機低許多。目前在軌的國際空間站和以前的"和平"號空間站、"禮炮"號係列空間站以及美國"天空實驗室"空間站都是用宇宙飛船作為天地往返交通工具的。宇宙飛船猶如太空"公共汽車",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在空間站內長期工作和生活,隨時都可能出現危險。例如,航天員突發急病或飛船出現意外時,就需要航天員馬上撤離空間站,返回地麵。由於宇宙飛船體小質輕、成本低,因此很適於長期停靠在空間站上用作救生艇。若用價值連城的航天飛機作救生艇長期停留在空間站上,則得不償失。1984年前蘇聯"禮炮"-7空間站出現故障時,就是靠停靠在站上的"聯盟"號飛船把站上的兩名航天員緊急撤回地麵的;1998年開始建造的國際空間站也用"聯盟"-TM飛船作為救生艇。
由於宇宙飛船帶有推進係統,能機動變軌,因而還可以迅速降低高度進行偵察等軍事活動。美國"雙子星座"-7飛船在軌道飛行期間,飛船上航天員曾用紅外遙感器監視和跟蹤了一枚潛射導彈的發射,所獲信息比潛艇上的觀察人員報告的還要快。
國外開始用宇宙飛船進行太空旅遊。自美國加州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2001年4月乘"聯盟"-TM飛船登上國際空間站成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旅行者之後,很多人都對太空之旅充滿了期待。為此,俄羅斯Energia火箭航天公司表示,其計劃為未來的太空旅客提供為期一周的太空服務。旅客可以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前往太空參觀。在飛船內,遊客既能體驗失重的感覺,又能透過舷窗博覽群星,遙看美麗的地球。
另外,未來的行星際載人飛行從目前和可預見的將來來看,將由宇宙飛船率先實現,而且很可能是載人火星宇宙飛船。
簡言之,宇宙飛船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大有作為的,因而可以說是方興未艾。
記:談到宇宙飛船,不能不說一下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神舟"號。請您具體談一下好嗎?
龐:我國的"神舟"號是比較先進的載人飛船,目前已4次遨遊太空。"神舟"號飛船由軌道艙(也叫工作艙)、返回艙(又稱座艙)、推進艙(儀器艙)和一個過渡段組成。其中載人的軌道艙、返回艙可謂"一室一廳",作為"一室"的返回艙是航天員在發射、返回和駕駛飛船時待的地方,作為"一廳"的軌道艙則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場所。
軌道艙位於返回艙前麵,這是為了增加航天員的活動空間。它裏麵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機構。
返回艙位於飛船中部,是航天員乘坐的艙段,也是飛船的控製中心。它不僅和其他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段的各種應力和飛行環境,而且還要經受返回時再入大氣層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其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供航天員進出軌道艙使用。
推進艙緊接在返回艙後麵,通常安裝推進係統、電源、氣瓶和水箱等設備,起保障和服務作用,即為飛船提供動力,進行姿態控製、變軌和製動,並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翼。過渡段則在飛船頂部,用於與其他航天器對接或空間探測。
飛船頂部還有一個高8米的逃逸救生塔。它裝有10台發動機。在發射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0~110公裏),如發生故障,它能拽著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並落到安全地帶,使飛船上的航天員轉危為安。記: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祝願中華飛天夢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