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5月17日 第三章 國內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又策動湖北、湖南的反動軍官叛變革命。5月17日,武漢政府所轄獨立14師師長夏鬥寅乘武漢大部分部隊開赴河南北伐之際,率部叛變,由宜昌東下切斷長沙、武昌間的鐵路,並聯合劉佐龍、楊森等部,乘虛進攻武漢。19日衛戍武漢的革命軍、工人糾察隊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生軍等,在共產黨人葉挺指揮下擊退叛軍。

劉少奇追悼大會在北京舉行

1980年5月17日,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誌的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首都各方麵代表100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鄧小平同誌在追悼會上致悼詞說:"劉少奇同誌為共產主義事業戰鬥了一生。他是受到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愛戴的、久經考驗的卓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劉少奇同誌為黨的鞏固和發展,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勝利,為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勝利,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贏得了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尊敬。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劉少奇同誌受到錯誤的批判,並遭到林彪、江青一夥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殘。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開封不幸逝世。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為恢複劉少奇同誌的名譽作了專門的決議,徹底推倒強加在他身上的種種罪名,鄭重地為他平反昭雪,恢複名譽。鄧小平同誌在悼詞中指出:"林彪、江青一夥製造偽證,隱瞞真相、羅織罪名,企圖把他的名字從中國革命的曆史上抹掉。但是,正如少奇同誌在處境最艱險時所說:'好在曆史是由人民寫的'。曆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幫'一夥陰謀的徹底破產。曆史對新中國的每個創建者都是公正的,不會忘記任何人的功績。和毛澤東同誌、周恩來同誌、朱德同誌一樣,劉少奇同誌將永遠活在我國各族人民的心中"。遵照劉少奇同誌生前遺願,他的骨灰撒在祖國的大海裏。

附錄:劉少奇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湖南寧鄉人。

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回國,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曾同李立三等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後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此後分別在上海、廣州、武漢參加領導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武漢工人群眾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爭。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國共兩黨全麵分裂後,他先後在河北、上海、東北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局委員,留在赤色職工國際工作。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秋回國,任中共中央職工部部長、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他認為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應該實行深入群眾、長期隱蔽、積蓄力量的方針,並對當時中共黨內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左"傾做法進行過某些抵製。1932年冬進入位於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領導職工運動,後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縣城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1936年春赴華北,先後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書記,堅定地執行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並對過去黨的秘密工作中的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進行了係統的批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堅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敵後、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的方針,領導了開創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隨後組織力量深入華中敵後,開展遊擊戰爭。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被任命為新四軍政治委員和華中局書記,同陳毅等一起扭轉了新四軍的困難處境,恢複和發展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擴大了華中抗日根據地。1939~1941年作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著名演講,豐富了黨的建設的理論。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係統的論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澤東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期間,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攻占延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劉少奇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轉移到華北,和朱德一起負責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9月,在河北省平山縣主持召開全國土地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確定的方針,進一步推動了共產黨領導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製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麵的方針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0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了《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並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報告,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規定了方向。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60年代初期,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劉少奇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其他領導人一起製定了一係列重實效的政策措施,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從1963~1966年,他先後到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朝鮮、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受到批判,並遭到林彪、江青集團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殘,被免除一切職務。1968年10月被開除出黨。1969年11月12日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恢複其名譽作了專門的決議,肯定了劉少奇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建樹的不可磨滅的功績。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劉少奇選集》。

1984年成仿吾逝世

1984年5月17日,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成仿吾逝世。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生於湖南新化。1928年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留學日本。"五四"運動後,與郭沫若等建立創造社。1925年後任廣東大學教授和黃埔軍官學校教官。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建國後,曆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校長、東北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校長、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曾與徐冰合譯以後又重譯《共產黨宣言》,校譯《哥達綱領批判》、《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馬恩著作。

附錄:

成仿吾校長辭世已有十八個年頭了。他是由"文化人"成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宋任窮語)一生閱曆豐富,建樹非凡,真正稱得上是無怨無悔,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丁玲在未跟他謀麵之前,曾產生過一係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學上,他主張浪漫主義,創造社最早就是這樣主張的;他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一定很洋氣,很瀟灑,因為曾見過一些傲氣十足的詩人,趾高氣揚,高談闊論;他在國外學軍械製造,或許是莊重嚴肅之人;他在黃埔軍官學校擔任過教官,一定有一種軍人氣概;他曾經跟魯迅進行過革命文學隊伍內部的文學論爭,寫過火氣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點張飛李逵式的氣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