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深夜發來密電兩組間諜進入德黑蘭

根據當年被蘇聯情報機構擒獲的納粹間諜的口供,納粹這次血雨腥風的暗殺行動始於一封密電。1943年9月的一天,納粹軍事情報機關負責人弗裏德裏奇·卡納裏斯收到了一份密碼電報,盡管當時已是深夜時分,但卡納裏斯仍覺得有必要立即將電報上的消息彙報給希特勒。發出密電的是英國駐土耳其安卡拉大使館內的一名"鼴鼠"--一名代號為"西塞羅"的雙料間諜,密電上隻有寥寥幾行字:"11月29日,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將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進行秘密會晤。"

希特勒看到密電後,立即著手製定暗殺"三巨頭"的計劃,並指派他最寵愛的黨衛軍破壞行動小組頭目奧托·斯科爾采尼具負責此次行動。

斯科爾采尼向伊朗境內秘密派遣出兩支黨衛軍行動小組,分頭執行名為"遠跳行動"的暗殺任務:一支敢死隊通過空降進入伊朗境內親德的卡西凱斯基耶部落所在地;另一支敢死隊則偽裝成茶葉商,從土耳其邊境潛入伊朗。抵達德黑蘭後,他們隱身在市郊幾幢別墅中,通過無線電將自己在德黑蘭的一切行動細節發給柏林總部。為免漏餡,他們打扮成當地人模樣,身穿阿拉伯長袍,戴著頭巾,部分人甚至還能說熟練的波斯語和阿拉伯語。

第一招五噸炸藥欲毀蘇使館收買老牧師陰謀敗露

納粹敢死隊原計劃通過蘇聯駐德黑蘭大使館地下的幾條下水道秘密潛入使館內部,進行暗殺和破壞;然而到現場後他們才發現,幾條使館的下水道出口早就被衛兵防守得嚴嚴實實。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納粹特工又想通過收買一名經常出入蘇聯大使館的老年牧師混進使館區,以便在夜間將5噸重的炸藥埋藏在使館的建築底下。據德黑蘭曆史學家穆罕默德·亞克馬蒂稱,這名老年牧師是俄羅斯沙皇時代的遺老,一向不欣賞斯大林政府。納粹知道這一點,於是向他開出了5萬英鎊的收買價格,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數目,足夠老人舒服地過上一輩子。

然而讓納粹特工想不到的是,這名牧師獲知他們的陰謀後,立即走進蘇聯大使館說出了一切。兩名試圖收買他的納粹間諜隨即被捕,數天後"他們企圖逃跑時被蘇聯看守擊斃",有關此事的文件至今仍未解密。

第二招羅斯福必經之路設伏座駕險被射成馬蜂窩

隨著時間的流逝,納粹間諜們的行蹤逐漸泄露,"三巨頭"會晤前幾天,不少人已相繼被捕,但仍剩下一些"漏網之魚"繼續行動。

由於美國大使館獨處一地,離英、蘇使館有幾公裏,幾名納粹間諜便在英、蘇使館到美國使館的必經之路上選了"最佳射擊點"埋伏起來,想等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車隊路過時,殺他一個措手不及。他們計劃由一組射手先將羅斯福座駕的車胎射穿,另一組狙擊手則用機關槍將羅斯福的座駕打成馬蜂窩;這些間諜甚至還"預算"出了成功暗殺羅斯福所需的精確時間:5分9秒。

然而羅斯福根本沒給他們機會,他拜訪蘇聯大使館後幹脆在那裏住了下來,沒有再回美國大使館;納粹間諜又將暗殺目標鎖定在丘吉爾身上,但同樣沒找到機會。

第三招滿載炸藥飛機要撞樓到了德黑蘭已經遲到

到了最後,潛入德黑蘭的大部分納粹間諜要麼被盟軍特工逮捕,要麼被擊斃,但希特勒仍不死心。據當時曾在伊斯坦布爾德國貿易代表團工作的亞萊克斯·斯克米特回憶稱,為了能在德黑蘭成功暗殺"三巨頭",納粹黨衛軍甚至打算采用最匪夷所思的手段。

當"遠跳行動"總指揮斯科爾采尼發現派去的間諜幾乎全部落網的時候,他竟然想出了幾十年後才被拉丹實施的創意:用裝滿炸藥的輕型飛機去撞蘇聯大使館,以引起爆炸。

他們很輕易地就找到了願意去執行這次"自殺式"任務的納粹飛行員,但這名飛行員卻讓希特勒失望透頂--他駕駛裝滿炸藥的飛機飛到了德黑蘭上空,不過,不知何故他在路上"耽擱"了時間,當飛機抵達那裏時已經是12月初。此時一切會議都已經結束,"三巨頭"早已離開德黑蘭打道回府了。

展望伊朗影響間諜戰成敗檔案14年後解密

據報道,納粹間諜行動的成敗與當時的伊朗有一定關係。彼時美英蘇德四國間諜在伊朗展開了腥風血雨的生死諜戰,但年輕的伊朗國王卻對希特勒持同情態度,所以其中一組納粹間諜輕易地通過伊朗潛入了德黑蘭。

然而1943年11月,美蘇等盟國大使在伊朗國王的宮殿中與他進行了秘密會晤,並向他發出了清楚的信號:如果"三巨頭"在會晤時期發生任何不測,伊朗王室都將被立即廢黜,伊朗將變成共和國。聽到這番警告後,伊朗國王立即切斷了所有與柏林的聯係,納粹行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支持。

事實上,"三巨頭"德黑蘭會晤期間,德黑蘭到底有多少名德國間諜在活動目前仍然是個謎,蘇情報機構估計數目約有1000人。有關德黑蘭當年血腥間諜戰的細節也許將成為一個永遠的秘密,因為到目前為止,當時的伊朗首都到底都發生過什麼,即使是曆史學家也所知不多。

根據法律,英國國家檔案館要到2017年才能解密《德黑蘭宣言》發表時期的秘密檔案,也就是說,人們至少還要等待14年,才能看到德黑蘭間諜戰的真相最後浮出水麵。

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者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他們的外長和顧問。會議秘密簽訂了《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會後發表了《關於伊朗的宣言》和《德黑蘭宣言》。《德黑蘭宣言》宣布三國決心在戰爭方麵以及在戰後的和平方麵進行合作,聲明三國已就從東麵、西麵和南麵進行軍事行動的規模和時間,達成完全協議。

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國際會議,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產生了巨大作用和影響。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團結和壯大的重要標誌,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美國影星卓別林的屍體被人盜走(1978)

說到電影喜劇,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卓別林,他在銀幕上以層出不窮的噱頭、滑稽的表演和他獨創的頭戴破禮帽、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笑。然而在這種歡笑背後卻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他的喜劇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將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創造了世界喜劇不可逾越的高峰。

卓別林(1889--1977)出生於倫敦一個貧苦演員家庭,父母都是遊藝場的歌舞演員。他的童年動蕩不安,10歲時他就進了一個滑稽劇團充當演員,開始獨立謀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爾諾啞劇劇團。1913年他隨團去美國演出,其間與啟斯東公司簽定了合同,開始在製片人兼導演--塞納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拍攝了第一部影片,1918年,創立了查斯·卓別林製片公司,由他的經理人阿爾弗萊德·裏扶斯和約翰·甲斯丕爾任經理。公司好萊塢正中心建造了製片廠。卓別林後來的很多影片,都在那時拍攝。

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在此期間,訪問歐洲。1958年-1963年,卓別林退隱於幫恩莊園,致力於寫《我的自傳》。

1997年12月底,他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在聖誕夜溘然長逝,12月27日,在科西埃--蘇爾--維薇的墓地下葬。

卓別林一生有四位妻子,和九個孩子,在他離開人間時,奧娜和他的七個子女隨侍在側。

紐約股票交易所成立

210年前的今天,一個梧桐樹下的聚會改變了貨幣與信用運動的曆史。現在,全世界的目光每天都關注著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電子顯示牌,而喧鬧、興奮、頹廢、崩潰成為這裏的常態。

210年前的今天,一個梧桐樹下的聚會改變了一個城市的曆史,也改變了貨幣與信用運動的曆史。現在,全世界的目光每天都關注著這個交易所交易大廳裏的電子顯示牌,而喧鬧、興奮、頹廢、崩潰成為這裏的常態和景象。正是這個熙熙攘攘的交易大廳使得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的街道--華爾街,成為現實世界的金融中心。

梧桐樹下的協定

華爾街兩側本來綠樹成蔭,經過英國人的砍伐,隻剩下幾棵孤零零的梧桐樹。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華爾街68號門口的一棵梧桐樹下簽訂了著名的"梧桐協議(TheButtonwoodAgreement)",成為紐約股票交易所這一著名機構的前身。他們商定以後每周用幾個上午在這棵樹下聚會,按照隻進行相互交易、一律排除外人、服務按規定價格收費的"三條原則"進行活動,同時舉行了所有成員參加的拍賣。公眾對這種新的、相對保險的賭博活動給予了無限的熱情,無論刮風下雨樂此不疲。1817年,有組織的中介商們創立了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NYS&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