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會成立不久就因發行修建"伊利運河"的公債而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紐約股票交易所每天舉行兩次拍賣,上下午各一次。在那裏,經紀人坐在指定的位置參與"叫股",主席朗讀證券名單,而成員們則進行報價、投標。盡管為建運河、公路以及鐵路籌資時發行了許多債券,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卻僅僅限於提供那些更為確定的證券名單。
1853年,更名為"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原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試圖控製整個市場,在1869年與其對手--公開(OpenBoard)交易所合並了。
專家製始於1875年,一個流行至今的傳說是:這一年一個叫博伊德的經紀人摔斷了腿,隻能呆在一個地方買賣固定的股票。據說博伊德發覺這種做法有利可圖,就在他的腿痊愈後仍然堅持這種方法,別人也如此效仿,於是才有了專家製。到了1876年,持續交易完全取代了喊價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股票拍賣於1882年最終結束。紐約股票交易所於1867年引入股票行情自動收錄器,1878年引入電話。這兩大發明可以幫助經紀人應付日漸增多的訂單,不僅使交易範圍擴大,而且統治了整個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結構。
到20世紀20年代出現新的上漲行情時,紐約股票交易所(NewYorkStockExchangeInc)戰勝了所有挑戰,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交易所,成交量占美國上市證券交易的75%。1929年危機驟起以後的大蕭條使人們普遍喪失了對華爾街的信任,尤其是對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信任。美國國會在1933年的《證券法》中設立了聯邦披露的要求。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將那些未被規範的交易所置於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督之下。
歡快的行板與悲涼的牧歌
無論我們如何美化交易所,這裏所進行的行為無一例外地帶有"投機"的色彩,利益與風險被最為緊密地捆綁在一起。這裏,每天都充滿著希望、憧憬,每天都造就著富翁,也無情地將富翁變成一個窮光蛋,喧鬧成為這裏永恒的主題,人間的悲喜劇循環放映。而紐約股票交易所是永遠的贏家,盡管它也在這個過程中經曆著跌宕起伏。
1920年9月16日中午12點整,一聲巨響撕裂了華爾街的心髒,3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華爾街成了被恐怖氣氛籠罩的地區。盡管製造這次爆炸事件的犯罪分子的本意是破壞華爾街,但是事與願違,一些消極因素很快轉變為積極因素,華爾街隨後迎來了"繁榮的七年"。在1922~1929年期間,紐約股票市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差不多每天都醒目地刊登在各地報紙的頭版上。當時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會員公司的顧客約占持股人總數的89%。
1929年9月5日,一個受人尊敬的波士頓統計學家羅傑·巴布森在一次演說中警告說:"一場大恐慌遲早要到來,而且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幾小時內,紐約股票交易所股價下跌了大約10個百分點。而當時的胡佛總統為了安定人心,宣布美國的經濟從根本上是健全的,於是股市再度上漲,其幅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但是,一些精明的商人已經嗅出了大蕭條的味道,後來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將他的股票悄悄地變成了貨幣。
大蕭條的前兆就如地震的前兆一樣,從1929年9月到10月,股市時起時落,終於,10月21日,"黑色星期一"到來了,超過600萬股的交易額導致拋售狂潮,以後的幾天雖然略有回升,但到了10月24日這一天,紐約的股票市場突然崩潰。根據官方數字,有12894650股轉手。交易所大廳一片混亂,有關自殺的謠言不斷傳來。10月28日,又一個"黑色星期一"到來,紐約股票交易所成交的所有股票,平均下跌約50個百分點。第二天,即10月29日,作為1929年大恐慌之日而載入史冊。超過1600萬以上的股票轉手,持續的拋售狂潮將股票真正地變成了一堆廢紙。這種金錢變廢紙的魔術,從此便不斷地在這裏上演。
此後,紐約股票交易所經曆著各式各樣的風險,包括不斷出現的"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五"、由於電腦故障暫停交易所帶來的信譽影響......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作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以其近3000家上市公司和16萬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監視世界經濟運轉狀況的中心。而紐約股票交易所股價綜合指數和選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貶值的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則成為了解股市行情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成為衡量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沒有盡頭的未來
今天,紐約股票交易所仍然在1901年至1903年建造的老房子裏。其位於布羅德大街18號的正門依然富麗堂皇。這座早期愛德華式的建築體現了羅馬文藝複興時代的風格:6根凹槽的科林斯式的圓柱,裝飾華麗的三角門牆,上麵刻著6個淺浮雕人像,分別代表農業、礦業、動力和設計等幾個方麵。中間站著一個被稱做"誠實"的豐滿的女人像,兩旁有兩個較小的男人像接收並記錄別人帶給她的成果。
紐約股票交易所通過變動其規則以及采用新的電子計算機技術來適應新的、更具競爭性的環境。為了更好地管理、挽救期貨市場的大崩潰,紐約股票交易所增加了營業場所麵積,對計算機係統進行了擴容,提高了專家的資本要求,並對違紀者實行暫時停止交易的處罰。同樣,為了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支持,納斯達克市場指數成為衡量新科技企業走勢的顯示器。華爾街矗立著的高大的納斯達克指示器上不斷變換的數字,標示著紐約股票交易所也在不斷地走向新時代。
埃及禁止以色列商船通過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SuezCanal)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裏;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裏;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裏,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
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裏,河麵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峻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紮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鬥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領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運河的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工程1980年完成,運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3600米(即運河橫切麵適於航行的部分);通航船隻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萬噸滿載的貨輪。第二階段工程於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隻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將能使載重量25萬噸的貨輪通過。
1980年10月25日,埃及第一條蘇伊士運河海底隧道通車,從而大大縮短了往返運河西岸所需時間。這條在蘇伊士以北17公裏處的隧道,加上兩邊進口,共長5.9公裏,隧道本身長1.64公裏。隧道內公路寬7.5米,來往車輛往返並行,每小時可以通過2000輛汽車,這是經過蘇伊士運河海底下連接亞洲和非洲的第一條陸地通道。
亞洲和歐洲之間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由於中東地區鋪設了大量的輸油管道,以及公路和鐵路發展迅速,蘇伊士運河麵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逐年減少的局麵,埃及通過對蘇伊士運河上的過往船隻收取的過境費收入也開始下降。1993年2月14日,埃及決定拓寬和加深蘇伊士運河,以增加外彙收入。運河加寬30米,加深1至17米,此項工程於當年底完工。1996年7月24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決定進一步增加運河深度,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輪和貨輪使用蘇伊士運河,以確保埃及靠蘇伊士運河所得的收入不會下降。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僅次於僑彙和旅遊的第三大外彙收入來源。運河管理局統計報告顯示,蘇伊士運河自1975年6月重新啟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裏,共為埃及征收的船隻過境稅達300億美元,是蘇伊士運河自1869年11月正式建成啟用到1969年6月因中東戰爭而關閉的98年間過境費收入總和的6倍。據運河管理局公布的年度報告,2001年共有13986艘各類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這些船隻的總載重量達4.56億噸,收取的船隻過境費達19億美元。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的財政年度裏,蘇伊士運河收入達到23.08億美元,創運河自1869年開通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