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語拚音方案草案的製訂經過和它的用處,我們在下麵作較為詳細的說明。
二、漢語拚音方案草案的製訂經過和它的用處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在北京成立,就開始進行有關製訂漢語拚音方案的工作。一九五二年二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它的主要工作,除了簡化漢字之外,就是研究拚音方案。從一九五二年二月到一九五四年年底近三個年頭的時間內,主要地進行了民族形式即漢字筆畫式拚音方案的研究和擬訂工作。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成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以後,在會內設立了拚音方案委員會,對拚音方案進行了更全麵的係統的研究工作。到一九五五年十月,擬訂出了四個漢字筆畫式的,兩個國際通用字母式的(其中一個是拉丁字母式的,另一個是俄文字母式的)拚音方案草稿,曾經分發給當時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的代表們,征求意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以後,根據幾年來的比較研究、群眾的意見和領導上的指示,決定采用拉丁字母。一九五六年二月,發表漢語拚音方案的第一個草案,廣泛征求意見。除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召開擴大會議進行討論以外,各地在政協委員會中組織討論的有二十二個省、三個市、兩個自治區、二十六個省轄市、四個縣和一個自治州,參加人數在一萬以上。與拚音字母關係比較密切的郵電、海軍、鐵道、盲人教育等部門還對草案進行了不同規模的專門討論。另外,從一九五六年二月到九月,我們還收到全國各方麵人士及海外華僑對草案的書麵意見四千三百多件。
根據上述各方麵的意見,於一九五六年八月我們提出了對這個草案的修正意見,送請國務院審核。十月,國務院設立漢語拚音方案審訂委員會進行審議。至一九五七年十月,審訂委員會開過五次會議,多次座談,並且曾經邀請在北京的語言、教育、文藝、新聞、出版、科技、翻譯各界以及部隊和人民團體的代表一百七十八人舉行座談,同時向京外三十九個城市的一百位語文工作者書麵征求意見。經過反複討論、磋商和修訂,審訂委員會於一九五七年十月提出修正草案,經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擴大會議討論,十一月一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十次會議作為"漢語拚音方案草案"通過,並且決定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和批準。
在這裏,我們必須指出,在擬製方案的整個過程中間,我們還得到了一千多位熱心拚音字母的同誌的協助。從一九四九年文字改革協會的時期起到一九五七年十月止,我們收到了全國各地人士和海外華僑寄來的各式各樣的漢語拚音方案共計一千二百多個。盡管其中的大多數,作為完整的方案,還不能說是成熟的,但是其中的一些設計和建議,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發和幫助。漢語拚音方案的製訂完成,是跟這一千多位同誌的協助分不開的。
以上就是漢語拚音方案草案製訂的經過。事實證明:這個草案是經過專家長期研究、各方反複討論和多次修訂的,它確實反映了參加討論的大多數人的意見。應該說,政府對待這項工作的態度是認真負責的,所采取的步驟也是慎重的。右派分子章伯鈞說這是幾個人關起門來搞的,"隻經少數熱心分子討論",這自然是別有用心的汙蔑。
從我國漢字注音的曆史發展來看,這個漢語拚音方案草案是繼承我國"直音"、"反切"、注音字母的傳統,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漢字屬於表意文字體係,字形上看不出讀音,因而產生怎樣給漢字注音的問題。曆來有兩種主要的辦法,一個是"直音",一個是"反切"。直音就是用同音字來注音;這個辦法的困難,正如清朝陳澧所說:"或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則其法又窮。"漢末發明了反切,就是用兩個字來拚一個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
反切的好處是無論什麼字音都拚切得出來,它的缺點是拚切起來不方便,一般人不易領會;而且跟直音法一樣,都必須先識不少字才行。辛亥革命之後產生了注音字母,隻要認識三十七個字母就可以拚出任何北京語音來。這自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比起拉丁字母來,注音字母有它難以補救的缺點。首先它除了注音以外,很少其他用處,因此難以推廣。拉丁字母在科學技術上普遍使用,用處多,接觸機會多,學了不容易忘記。采用注音字母,一般中學生仍舊要學拉丁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卻不必再學注音字母。其次,注音字母中一部分韻母不是音素字母,因此對於用作少數民族創造文字的基礎,對於音譯外來語,也不如拉丁字母靈活。漢語拚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就比注音字母又前進了一步。
從采用拉丁字母這個方麵來看,漢語拚音方案的曆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三百五十多年以前。遠在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即一六零五年,就產生了第一個用拉丁字母拚寫漢語的方案。自此以後,曾經陸續出現過各種各樣的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拚音方案。十九世紀末葉以後,當時愛國的知識分子,群起提倡文字改革,創製拚音方案。其中擬訂過拉丁字母式拚音方案的有盧戇章、朱文熊、劉孟揚、黃虛白、邢島、劉繼善等人。至一九二六年,產生了由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等製訂的"國語羅馬字",曾由當時南京的大學院於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接著,一九三一年產生了由瞿秋白、吳玉章等製訂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國語羅馬字是拉丁字母式漢語拚音方案中比較完善的兩個方案,大大超越了它們之前的各種方案。現在這個漢語拚音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種拉丁字母式拚音方案的優點,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發展下來的。可以說它是三百多年來拚音字母運動的結晶,也是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造拚音方案的經驗總結。
我們采用拉丁字母,是不是可以說我們的愛國心不夠呢?不能這樣說。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六十多個國家共同使用的字母,而且是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中受中等教育的人在代數、幾何、化學、物理課上所必須學會的一套共同符號。像阿拉伯數字、公曆紀元、公製度量衡、五線譜一樣,它不是某一個國家專有的東西,而是全人類共有的公物。正如胡琴(它跟拉丁字母一樣,不是漢民族固有的)能夠適應我們的民族的需要而成為我們的民族樂器一樣,拉丁字母也能夠適應漢語的需要而成為我們的民族字母,--不僅是能夠,而且在我們的方案中已經這樣做到了。用這套漢語拚音字母拚寫出來的正是地道的漢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它絲毫不會損害我們民族語言的純潔,因此也就不會跟正當的愛國感情有任何抵觸,這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其次,說一說漢語拚音方案的用處。
第一是用來給漢字注音,以提高教學漢字的效率。
首先可以用來在小學語文課本和北方話區的掃盲課本上注音。此外,如兒童讀物、連環圖畫、通俗報刊也可以用來注音。這樣,初學文字的兒童和文盲,就可以依靠拚音字母來閱讀書報,並且進一步認識更多漢字。字典和辭典自然也應該用拚音字母注音。一般報刊書籍上,可以用來給冷僻的字和容易讀錯的字注音。
第二是用來幫助教學普通話。教學普通話光憑口耳傳授,學了容易忘記,必須有一套拚音字母,編印普通話的教材、讀物、字表和辭典,供學習的人隨時參考,校正發音,才能收到成效。拚音字母是教學普通話所不可缺少的工具,這是在語言教學中已經得到充分證明的。
第三是用來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創造文字的共同基礎。我國許多兄弟民族,至今還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有些雖然已有文字,但是還有缺點,需要改革。兄弟民族創造和改革文字,如果各搞一套字母,打字、排字、電報等設備的供應會發生一定的困難,對於各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將發生不利的影響。漢語拚音方案正式確定之後,就可以在各少數民族自願的條件下,用來作為創造文字的共同基礎。這樣,各民族文字吸收漢語詞彙來發展和豐富自己的語言以及我國各族人民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際,都將得到很大的方便。
第四,可以用來解決人名、地名和科學術語的翻譯問題。由於我們還沒有一個國家規定的漢語拚音方案,中國人名、地名的音譯,在對外文件和書刊中至今沿用威妥瑪式等拚法,既不正確,也不合理。漢語拚音方案確定之後,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另一方麵,翻譯外國人名、地名和科學技術術語的問題,也有可能利用拚音字母逐漸求得一個合理的解決。
第五,可以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以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解放以來,由於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世界各國願意學習漢語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我們可以用拚音字母來編印各種漢語課本、讀物和辭典,幫助他們學習漢語。等他們掌握了漢語之後,拚音字母還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漢字漢文。
第六,可以解決編索引的問題。漢字沒有嚴密的排列順序,因此不論是排一個名單,在字典裏查一個字,或者在電話簿裏找一個號碼都是很費時間的事情。二十六個拉丁字母有固定的排列順序,按照拉丁字母的順序來編索引,編字典,編書目,編卡片以及排列檔案、資料、病曆等等,既簡便,又嚴密,檢查起來很方便。檢字法可以說是每個機關、團體、學校、工廠,甚至是每個人都要用的,采用這套拚音字母的順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好處是很顯然的。
第七,語文工作者可以用拚音方案來繼續進行有關漢字拚音化的各項研究和實驗工作。
除了上述各項比較顯著的用處以外,拚音字母在將來還可以用來解決電報、旗語以及工業產品的代號等問題。目前我國使用的所謂"四碼電報",要經過收發兩道翻譯手續,容易出錯,而且在電傳打字機上使用也不便利。旗語更無法使用漢字。有了漢語拚音方案,經過一定時期的研究和試驗,電報和旗語利用拚音字母的問題都可能得到解決。工業產品種類多,同類產品又有各種不同規格,需要用字母加數碼作為代號。過去因為沒有正式的拚音字母,代號有用注音字母的,有用俄文字母的,也有用英文字母的,相當混亂。我們有了漢語拚音方案之後,這類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根據以上所說,可以看出:漢語拚音方案在我國是有長遠的曆史淵源的,是今天廣大人民所迫切要求的。
無論識字教育、普通話推廣工作以及少數民族文字的創造,都在迫切地等待漢語拚音方案及早確定。這個方案經過專家們的長期研究,經過全國各方麵人士的廣泛討論,又經過一年的審議和修訂,它確實是比以往各種方案更為妥善,而且在今後的實踐中,還可以求得進一步完善。為此,我們希望大會經過討論之後,批準這個方案。
這個方案經過大會批準之後,我們希望它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行。首先今年秋季的小學語文課本和北方話區的掃盲課本中應該就用來注音,好使千萬兒童和文盲在識字上減少困難。我們希望各級機關、團體在一般幹部中大力提倡利用拚音字母學習普通話,為社會上推廣普通話作出榜樣。拚音字母容易教,容易學,一般隻要二三十小時就可以學會,會說普通話或者有拚音知識的人,學起來就更快。如果我們大力推行,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內,讓全國學生和多數青年都學會拚音字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對於幫助識字、掃除文盲、統一讀音、推廣普通話都將起巨大的推進作用,對於提高我國人民文化水平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很大的利益。希望各界人士共同加以積極的宣傳和提倡!附注〔直音〕直音和反切都是我國古代給漢字注音的方法,現在一部分字典中還在使用。甲字和乙字同音,用甲字來給乙字注音,叫做直音,例如"宮,音弓"。這個方法常常會發生困難:有些字如丟、嫩、耍等就沒有同音的字可注;有些字的同音字是些生僻難認的字,注了等於不注,例如"宣,音xuān@⑥"。
〔反切〕反切是用兩個字來拚切一個字的音,例如"高,古牢切"。其中的"古"字即反切上字,"牢"
字是反切下字。上字和下字急速連讀,就能拚切出所要的音來。它的原理是這樣的:"古"字的讀音是gu,g是聲,u是韻;"牢"的讀音是lao,l是聲,ao是韻;拚切的時候,"古"字隻取它的g聲(上字取聲),"牢"字隻取它的ao韻(下字取韻),g和ao相拚,就可以拚出"高"(gao)字的音來,以前沒有拚音字母,反切的原理一般人不容易領會,因此很難運用。
〔威妥瑪式〕威妥瑪是英國人,於一八六七年擬訂一套漢語拚音方案,以後常為外國人拚寫漢語所采用,至今還比較流行。他的方案使用了六個吐氣符號,此外還有一些別的符號,很不方便,在實用時這些符號常常省略,以致朱、儲、居、瞿四個完全不同的音都拚作chu。我們現在這個方案把這四個音區別得很清楚:朱(zhu)、儲(chu)、居(ju)、瞿(qu),比威妥瑪式要方便合理得多。
〔四碼電報〕漢字不能直接在一般電報機上傳遞,因此在發報的時候,必須先把每個漢字譯成0001,0002......這樣的數碼,在收報的時候,要把數碼再譯成漢字。這種電訊傳遞方法,我國現在還在使用,稱為"四碼電報"。
1981年我國自行設計高通量原子反應堆建成
這座反應堆熱功率設計定額為12萬5千千瓦,最大熱中子通量是每秒鍾每平方厘米620萬億個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