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拿破侖帝國的鼎盛時期
提爾西特條約的締結使拿破侖一躍而成為歐洲大陸的獨裁者,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歐洲自查理曼以來,還從未出現過這樣的霸權。法蘭西帝國現在從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易北河,直線距離達九百餘英裏;往南,它已擴張到了意大利靴尖,往東則伸抵達爾馬提亞海岸。控製如此廣闊的地區,施政於如此眾多的各民族人民,這是一般統治者力難勝任的。尤其是一個統治者既注重細節又不願授權下屬,象拿破侖這樣,那就更難了。
對於拿破侖而言,僅軍事方麵的難題就夠大的了。雖然在過去三年內,他一連擊敗了歐洲大陸上的三個主要敵人: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但為了使他們屈服,仍有必要維持強大的軍事力量。至於其宿敵英國,由於地處海島,所以自從法國艦隊在特拉法加被摧毀以來,他已鞭長莫及。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大陸封鎖政策"來徹底絞殺英國的海外貿易進而迫使英國屈服。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地控製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漫長的大西洋海岸線,這種貿易封鎖就不可能嚴格實施。西班牙誠然是法國的盟國,但卻貌合神離,尤其是特拉法加海戰以來更是如此;至於葡萄牙,除少數親法派以外,則一概明確地站在英國一邊。因此,提爾西特條約簽訂後不到三周,拿破侖就決心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7月29日,作為第一步,他命令陸軍大臣在法西邊界的巴約納組建一支有二萬人和四十門野炮的軍團。
然而,全盤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極其荒謬的,這一決定正是拿破侖垮台的開始。他在中歐之所以能輕易得手,主要是由於其敵人過於無能。現在他已陶醉於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因而深信自己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策略上都是一貫正確的。他業已證明自己是歐洲最偉大的軍事家,而且其大軍團也是所向無敵的。他曾智勝過歐洲最精明的外交家,並迫使那些古老王朝的君主們向他屈膝。勝利衝昏了他的頭腦,致使其軍事判斷力和政治敏感性也日趨退化。
羅馬帝國是建立在古羅馬軍團的戰鬥力之上的,拿破侖帝國也隻能靠大軍團來維持。但大軍團是他親手鍛造的一件兵器,因而也隻有他本人才能運用自如。這是他蓄意采取的策略,因為他曾研讀過古代史並熟知多少羅馬皇帝均被其悍將掌握的羅馬軍團所廢黜。他在稱帝的當日,曾一口氣晉封了十八位帝國元帥。提爾西特和約後,他又將其密友維克托將軍加進了這個名單。他們絕大部分是優秀的戰術家和帶兵人,至少在他親自指揮時是這樣的,但除了馬塞納,達武和蘇爾特之外,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有能力指揮一個獨立的軍團。事實上,除上述的例外,這些元帥都是些軍事上的庸才。拿破侖也從不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或試圖采取戰略行動。他僅要求他們盲從他個人的領導。由予慷慨分封,重獎厚賞,他也能確保廣大官兵僅效忠於他一人。拿破侖迄今為止所成功建立起來的帝國大廈,實際上是一個倒立的金字塔,其整個結構都置予他一人之上。因此,要是在奧斯特裏茨、耶拿或弗裏德蘭的某次會戰中他被一發流彈擊中,這個帝國恐怕早就土崩瓦解了。
由於把戰場擴展到伊比利亞半島,拿破侖這次則犯了兩線作戰的兵家大忌。誠然,俄國此刻是他的盟友,而普魯士剛被擊倒暫時還爬不起來。但跡象表明奧地利對兩年前的戰敗之恥仍耿耿於懷,正暗中作再戰的準備。拿破侖注意到了這種危險,便於1807年8月12日指示其新任外交大臣香巴尼(他剛剛接替了塔列朗的職務)審慎措辭致函梅特涅就奧地利備戰一事提出警告。不過,擁有二十萬人的大軍團此時並未遣散,而是分為六個軍區依舊占領著普魯士和波蘭:
1.達武,司令部設於華沙;
2.蘇爾特,司令部設於什切青;
3.莫蒂埃,司令部沒於布雷斯勞;
4.維克托,司令部設於柏林;
5.貝爾納多特,司令部設於漢堡;
6.布律納,司令部設於漢諾威;
總司令部由貝爾蒂埃領導設於柏林。
達武駐華沙,離奧地利邊界最近,他曾就從維也納了解到的敵情向拿破侖發出過警報,但拿破侖對這一危險卻寧可信其無。10月13日,他寫信給達武說:
與奧作戰的謠傳是荒唐無稽的。你的言詞務必盡可能平和,千萬不要提及"戰爭"。你要把奧地利軍官當朋友一樣看待。
這頗象是一種駝鳥政策,但拿破侖卻以為單憑實力外交即可不戰而吞並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而大軍團仍可留在東歐嚇唬奧地利。這一決定導致拿破侖犯下了平生第一大政治戰略錯誤。他一方麵粗暴對待西班牙國王和費迪南王儲,另一方麵又與其權奸戈多伊首相暗中勾結,這就激怒了西班牙人民的愛國本能。奇怪的是,年輕時曾鬥誌昂揚地參加過科西嘉反法民族主義運動的拿破侖,此時竟如此低估西班牙人民熾熱的愛國熱忱。在他看來,西班牙不過是他攫取葡萄牙的一塊墊腳石,至於西班牙本身,他靠賄賂拉攏即可獲得。
拿破侖與戈多伊秘密商定,法軍可自由通過西班牙領土進入葡萄牙,然後由拿破侖指定的人選將葡萄牙瓜分之。作為個人報酬,戈多伊本人將分得塔古斯河以南的全部葡萄牙領土。9月8日,拿破侖致函其盟友西班牙國王說:
首先,我們必須使葡萄牙脫離英國的影響,然後再迫其求和。
同日,他還寫了一封威脅信給葡萄牙的攝政王,警告他留意繼續與英國結盟所產生的後果。
此時,一支英國遠征軍由卡斯卡特勳爵率領在丹麥登陸,並摧毀了法俄兩國密謀攫取的丹麥艦隊。這使拿破侖勃然大怒,遂決定立即采取行動。10月12日,他寫信給西班牙國王說:
過去十六年來,葡萄牙無恥之極,就象是英國的一個封臣。裏斯本港一直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現在是向他們關閉波爾圖和裏斯本這兩個港口的時候了。我預計朱諾將軍的部隊最晚11月1日可抵達布爾戈斯,與陛下的軍隊會合。然後,我們就可以武力進占裏斯本和整個葡萄牙。屆時,我當與陛下會商對該國的處置,但無論如何,宗主權是您的。
同日,他給其外交大臣香巴尼寫信說:
我認為我與葡萄牙已處於交戰狀態,我軍最遲將於11月1日抵達布爾戈斯。如果西班牙需要更多的部隊,隻要她提出請求我即派遣。至於葡萄牙,我看冬季是最便於行動的季節。朱諾將軍的軍約近二萬人。
10月22日,拿破侖向葡萄牙正式宣戰。27日,他簽署了由他本人和西班牙國王商訂的不可告人的楓丹白露密約,根據這一條約,葡萄牙及其殖民地將按拿破侖的意誌瓜分,西班牙隻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
10月31日,拿破侖就朱諾軍二萬二千人取道西班牙進占葡萄牙一事向他下達了詳細的命令。他估計從巴約納至裏斯本約五百英裏(實際為五百六十餘英裏),按法軍正常行軍速度每日行程十四英裏計,如果葡萄牙不抵抗,朱諾在12月1日可抵達裏斯本;如果葡萄牙攝政王以其一萬五千兵力抵抗,那麼遲至12月10日朱諾也可抵達。但決不可使任何葡萄牙要塞落入西班牙人之手。實際上,法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因此朱諾軍於11月30日到達裏斯本,不過到達時,全軍已疲憊不堪。法軍在進占該國之後,強令收繳了一億法朗的戰爭特別稅。葡萄牙攝政王則早在法軍到達前三天就乘船逃往巴西了。
但掠奪葡萄牙並不是拿破侖的唯一目標。他已獲準派兵進駐西班牙,而且數量不限。現在,他決定利用該國在怠惰無能的君主的統治下呈現的混亂狀態將其並入自己的帝國,然後立其家族中的一個成員為王。十三年前,當年輕的拿破侖準將在陸軍部計劃處任參謀職務時,他曾為救國委員會撰寫過一份戰略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他寫道:"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夢想奪取馬德裏。"但是,拿破侖稱帝後由於野心越來越大,反倒較少權衡利弊,他沒有意識到過度的軍事擴張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11月的第一周,拿破侖下令在巴約納組建一個"吉倫特觀測軍"約三萬人,由杜邦將軍指揮。此後,該軍即詭稱支援朱諾的"葡萄牙軍團"而越過了比利牛斯山,然而其實際使命是穿過西班牙進抵加的斯,以便占領這個重要的大西洋海軍基地。而杜邦軍也就是即將組建的"西班牙軍團"的前鋒。隨即跟進的第二個軍是蒙塞元帥的軍。在此以前,蒙塞軍負責監視海峽和大西洋沿岸。到1808年1月底時,杜邦已抵達巴利亞多利德,而蒙塞則逼近布爾戈斯。2月,由迪埃斯梅將軍指揮的另一個軍(含兩個師)也從比利牛斯山靠地中海的一端進入西班牙並占領了加泰羅尼亞;與此同時,梅裏師則奪取了重要的潘普羅納要塞和交叉路口。2月20日,繆拉受命作為拿破侖皇帝的代理人統率駐西班牙的全部法軍,並奉命在維多利亞設立司令部。3月5日,拿破侖給其在那不勒斯的兄長約瑟夫寫信吹噓道:
我在馬德裏方圓七十五英裏的範圍內有八萬兵力,朱諾在葡萄牙還有三萬人。......盡管如此,我卻未從大軍團抽調一兵一卒,在波蘭和奧德河上我仍握有三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