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國遙不可及卻近在咫尺
在伊斯坦布爾眾多的清真寺中,你一眼就可以認出藍色清真寺,因為它是惟一一座擁有6根尖塔的清真寺。藍色清真寺本名是蘇丹。阿合麥特清真寺,是由建築設計師阿合麥特在1609~1616年間所建造完成,因為清真寺內的牆壁上使用了大量的藍色磁磚來裝飾,當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照射在藍色的瓷磚之上,經常會放出奇幻迷離的色彩,於是,才有了"藍色清真寺"的名字。
尖塔實際上叫傳音塔,過去每到做禮拜的時間,清真寺裏就會有人走上高高的塔頂,高聲呼喚大家來做禮拜。如今,有了現代化的廣播設備,尖塔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但其在建築美學上的特點反倒更突出了。
其實藍色清真寺最具審美價值的既不是它的尖頂,也不是裏麵的磁磚,而是那些穹頂上那上百扇色彩絢麗的窗戶。光線透過這些窗戶變幻著奇異的色彩,與清真寺內空曠深遠的構架和安詳悠然的氣氛結合在一起,讓人仿佛置身在一個虛幻的空間。
藍色清真寺除了每周五中午最重要的那次禮拜的時間不允許遊客參觀外,其他任何時間都對遊客開放,但遊客隻能從西邊的後門進入清真寺,進入前要把鞋放入塑料袋中提著走。清真寺內對女性沒有特別的要求。可以使用帶閃光燈的相機拍照和錄像,但是不能使用三角架或獨角架。
這樣的場景同樣出現在聖索菲亞大教堂,隻不過與藍色清真寺相比,聖索非亞大教堂更加古老也更加真實。跨度巨大的穹頂,讓人站在教堂裏麵的任何一個地方,都顯得非常渺小。
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在是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亞而修建的。公元537年重建後,它作為基督教的宮廷教堂,整整持續了9個世紀。
公元1453年6月,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攻入君士坦丁堡後,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教堂內的精美壁畫全部用灰漿遮蓋住(如今隻有很少量的壁畫得到了修複),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並還在周圍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麵貌。
藍色清真寺和聖索非亞大教堂之間是一個小廣場,在這裏,你可以靜靜地享受這兩大的建築共同營造出的、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絕妙空間。
聖索菲亞大教堂每周一休館,每天下午四點二十開始清場。門票1500萬土耳其裏拉。拍照隨意,可以用閃光燈,不能用角架。穹頂正在修繕,已經修了好幾年了,預計還要修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