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別愛蘇黎世
蘇黎世,在克裏特語裏的意思,是"水鄉"。瑞士有那麼多美麗的湖泊,巍峨的雪山,卻把所有水的柔媚雪的清澈,盡數給了這神話中遍布黃金的小城。蘇黎世人把它喚作"小小的大城市",言下無盡的驕傲。
昔日羅馬皇帝的小小關卡,如今舉世聞名的世界金融中心;曾經以手藝人和雇傭軍組成的小城鎮,現在吸引全世界億萬富翁們流連定居的天堂;作為瑞士最大的城市,蘇黎世雖然讓出了首都的位置,但卻依舊保持著它金融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有人戲謔說,在蘇黎世,人人腳下都有黃金,每一天每一分鍾在班霍夫大街調動的資金都是天文數字。可金融業如此發達的地方,生活步調卻是如此緩慢悠閑,一洗其他金融大都市的擾攘紛繁。
老城區探幽
雖說已經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但對於來自中國的我們而言,蘇黎世的小巧玲瓏可真是讓人稱心。如果時間充裕就完全可以選擇徒步的方式,慢慢遊玩利馬特河的兩岸。
所謂的老城區(OLDTOWN)是沿利馬特河緩緩鋪展開來的,清晨出發是不錯的選擇。蘇黎世的建築物按照規定都不能修得太高,沿街可見的樓房都是精致小巧的,盡管蘇黎世的富翁數以萬計,但並沒有看見太多華宅大屋,晨光下每幢房屋周圍都種植著美麗蓬勃的花草,牆壁多是深灰或者粉白,有些老房子四壁還攀爬著蒼翠的藤類植物。在老城區裏,時常可以看見那種著名的凸窗,被當地人稱作艾爾卡,是一種類似於陽台的建築,每戶艾爾卡的裝飾風格和布置都巧盡心思各不相同,體現著屋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品味。
老城區的道路,是用光滑平整的鵝卵石鋪就而成,不知已經承受了多少世紀的風雨磨礪,滿是歲月的班駁痕跡。街道不算開闊,彎曲周折中,別有一番探幽的情致。
格羅斯大教堂(GrossmunsterCathedral)要數河畔最醒目的建築了,老遠就可以看見它那標誌性的兩個塔樓。作為瑞士境內11-12世紀建築的羅馬教堂中規模最大者,格羅斯大教堂以及它那雙塔建築已經成為了蘇黎世的象征。
在格羅斯教堂東麵不遠處,就是市立美術館,外觀非常普通,暗紅色磚砌成的房子有三層樓高,使它聞名遐邇的是門口那氣勢奪人的雕塑--羅丹的"地獄之門"。美術館內那些瑞士畫家的繪畫、雕塑和版畫,收藏之豐,我們為之乍舌,戀戀不已。如果周日去,可以免費參觀。蘇黎世對藝術愛好者們真是慷慨。
不得不造訪一下的是老城區裏的聖母教堂(Fraumunster),又叫作弗洛穆斯特教堂。這座哥特式的建築物建於13世紀,最早的時候是個女修道院,以它的壁畫和玻璃彩繪蜚聲於外。教堂附近的牆壁上繪有精致壁畫,教堂內光線黯淡,不是信教徒來到這個地方多少心裏有些發怵。彩染玻璃的聖書出自藝術大師查高及奧古斯都之手,其藝術造詣著實令人驚歎。
要了解瑞士的文化風物,最佳的去處實際上是瑞士國家博物館。在瑞士眾多的博物館裏它以收集瑞士文化藝術作品為主,規模之大,窮一日也不能遍覽。我們依照指點去到那裏的時候,發現這個博物館竟然是一個古雅的維多利亞式大宅。陳列室和大廳的裝飾風格都吸取了15至18世紀的藝術成就,展品是曆代武器、甲胄、軍報、軍旗等。博物館中還展出舊日房屋的內部裝飾,是從真正房子移植到館內的。其他展品有聖壇祭品、家具箱櫃、古代鍾表、金銀飾物、民間服裝......總之,凡足以說明瑞士文化及社會演變的實物,幾乎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