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知識、智慧所給予的力量,人類獲得了在大自然中空前的地位和發展,但同時也由此造一係列足以毀滅人類自身的災難"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類的知識、智慧在運用時並不能隨心所欲"
物種的毀滅在地球上曾經發生過,而且現在還在發生,將來也一定會發生"在生存條件遠沒有容納不了的情況下,物種自身的毀滅也完全可能"
我們不必(至少現在不必)為照耀我們的太陽、養育我們的地球拋棄我們而擔憂,但我們卻要警惕我們自己"
然而,人類不會毀滅自己,因此我們用不著為此憂心忡忡"
人類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人類能夠運用自己的理性、智慧,認識到自身的危機"人類能夠在大自然的困難麵前解放自身,人類也能夠從自身的危機中解放自己"人的生存,人類的生存,是人類的壓倒一切的本能,生與死,生存與毀滅,是一切基本問題中的第一問題"
人類意識到了哪些問題將使人類麵臨滅頂之災,那麼至少這些困境不會毀滅人類"
第29章 核戰爭的威脅
曾經有一位美國姑娘,大學畢業後隻身到非洲原始森林,研究黑猩猩的生活習性"有人問她,與凶猛的動物為伍,難道不害怕嗎?這位姑娘回答說:"最可怕的動物不是老虎,不是豺狼,不是獅子,不是大猩猩,而是人!"果然,她與大猩猩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沒有受到它們的傷害"而她最終死在了人的手中,一群偷獵黑猩猩者,對她呼籲保護黑猩猩、禁止偷獵黑猩猩甚為不滿,將她槍殺了"世界人民對這位姑娘深為同情"
她就是研究大猩猩的先驅"
最可怕的是人,這話一點不假"
在對人類前途、人類未來威脅最大的方麵來說,環境汙染、人口問題、生物圈的破壞,等等,所有這一切,比起人類自身的威脅,就隻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人類通過一種叫做"戰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消滅自己的同類,麵且這種叫做"戰爭"的東西,其目的就是消滅同類"戰爭"與動物的廝殺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它動物的廝殺一般是為了發泄仇恨"但人類有時彼此不認識的雙方,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但一卷入戰爭,就瘋狂地互相屠殺"
以前,戰爭是為了消滅自己的敵對勢力,從而更有效、更有利地保存、發展自己,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
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曾指出:"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人"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每次發動戰爭,都有十分"正當"的理由,甚至發動戰爭和應付戰爭的雙方都有理由,這種理由比今日競技場上的興奮劑還管用,能使得熱血男兒(有時還有巾幗英雄)英勇赴死"獨立、自由、權力、財富、領土完整、捍衛上帝,應有盡有"
人類每次發動戰爭,總是堅信自己會勝利,否則就叫做自取滅亡"當然,事與願違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但人們總是認為,不管怎樣,戰爭雖然能夠帶來死亡,但總不致會使雙方同歸於盡"至少,未參戰的眾多百姓不會全部消滅"
1945年8月,隨著長崎、廣島上空兩顆原子彈的爆炸,世界戰爭發生了本質變化"不僅如此,隨之而來的核軍備競賽,使得人類為長度毀滅自身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人類的末日有了隨時到來的可能"
現在,有許多危機可能使人類滅亡,而其中最悲慘而又最愚蠢的就是戰爭--核戰爭"利用人類的智慧和知識,以嚴密的科學手段來實行自我摧毀,這是人類麵臨的最大、最荒唐、也是最直接的危險"死亡是用不著害怕的,其實,當你未死之前,死亡還沒有來到,你怕什麼呢?一旦死亡來臨了,你已經死了,你還知道害怕什麼呢?這一套邏輯,當然可以用來安慰眾多的單個個人"但是,我們難道能用這一套來容忍核戰爭的威脅嗎?
也許,如同有不少報道說,某人靠喝汽油而生存,又有某人專靠吃玻璃渣滓而活著"那麼;也許有一批人能夠適應核輻射,他們能在一場核大戰後仍能存在下來,而且這些核適應者的能力能夠遺傳,因此核戰爭後人類就再也不用擔心核威脅了"這樣,核戰爭的恐懼由此可以煙消雲散"不過,現在看來,這隻不過是癡人說夢"
在原子彈用於實戰的1945年12月,拉賓諾維奇就創辦了《原子科學家通報》,試圖用理性與道德防止核戰爭;試圖通過教育各國人民,讓所有人民都了解,隻有改變我們的世界政治體係,以使我們能夠有效地防止核戰爭;隻有這樣,我們的文明才不致被毀滅"反核戰爭的呼聲,始終在全世界可以聽到"
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使人麵臨滅頂之災的危險,這一點,是所有研究這些武器的人都清楚的"不少科學家們呼籲,這些"超級炸彈足以毀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這種炸彈已經不再是作戰武器,而是消滅全體居民的工具"
不僅如此,除了核武器之外,人類還在利用知識、智慧,日以繼夜地試驗、發展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甚至生產改變人類基因的武器,企圖利用化學、生物、生態等諸方麵的巧妙手段,造成對方癱瘓、死亡,使其整個種族的發展陷於停滯"或者,利用這些武器,給予對方以目前文字難以描述、難以言狀的猛烈、致命的打擊"
核武器、生物、化學武器之所以被認為是毀滅人類的工具,就在於一旦這些武器投入使用,不但雙方的戰鬥人員會遭到大量的殺傷,而且那些既無戰鬥意識、又無保護自身準備的非戰鬥人員,也會遭到大量的殺傷,成為悲慘的犧牲品,而且犧牲量極大"原子彈、氫彈、化學武器,由於其巨大的破壞力,不加區別地殺傷未經任何訓練,毫無準備的無辜平民"不僅僅如此,這些武器產生的輻射、細菌、病毒會長時期地存在,造成人員極大傷亡"同時,還產生大量的不良後果,禍及幸存者的一生甚至殃及後代"
核軍備競賽,導致了核力量的急劇加強"其所以出現這種核力量日益膨脹的局麵,一個主要的方麵,是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在敵對一方有強大核武庫的情況下,隻有自己擁有足夠的核打擊力,才足以保障安全"應該說,在實際國際生活中,這樣的指導思想不能說沒有什麼道理"有人說,二次大戰後的40餘年時間裏,沒有出現核戰爭,除世界人民爭取和平的呼聲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打破了核壟斷"
核壟斷被越來越多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打破了,但靠全世界平均每人擁有數噸的核武器爆炸力,顯然不可能長期維持和平"而且,試圖靠增強核武器來尋求安全保障,說來也十分荒謬"這就如同兩個人一邊互相用劍對準對方,一邊走路,,因為不知道對方什麼時候會刺過來,所以自己也用劍頂著對方的胸口,準備著對方刺過來時就反刺過去,各方讓對方充分意識到,刺人就會被刺,以此來控製要刺的一方"
但是,就算彼此雙方在這種狀況--如冷戰時期的美蘇雙方--能夠保持"核均勢",然而,依然不能保證什麼時候出現閃失"有這種情況,盡管完全沒有刺殺對方的意圖,但結果就出現了偶然的閃失,受傷的一方認為是對方有意刺過來的,當然會回刺過去,這樣,直到同歸於盡"
實際上,現代人們的數量分析充分顯"核均勢"不可能避免核戰爭"如果用X、Y分別代表敵對雙方的軍事實力,那麼一方攻擊另一方的戰爭的可能性,依賴於一方軍事優勢的取得,其概率為:
p1=a(xy)20≤a≤1
當然,如果x=y即雙方力量均衡,就不會發生戰爭"
盡管如此,偶發性戰爭的可能性,則依賴於雙方現有軍事實力的總和,其概率為:
p2=β(x+y)2,0≤β≤1
在這裏,雙方軍事力量越強,即使均衡,也會發生戰爭"
因此,我們就可以看到,戰爭發生的總的可能性並不取決於雙方力量的均衡,而是:
p=p1+p2 =β(xy)2+β(x+y)2,
其中α≥=0,β≥0,α+β≤1"
也就是說,和平的道路隻有一條,徹底消除軍事力量"避免核戰爭的出現,也隻有一條,那就是,徹底消除、摧毀核武器"
世界的現狀是,隻要有戰爭,人們就不會放棄使用核武器"1991年的海灣戰爭,盡管是世界上幾個軍事大國共同對付一個沒有任何援助、孤立的伊拉克,但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奎爾依然說,美國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這雖然是恫嚇伊拉克,而且戰爭最後也是在常規武器的範圍內解決的,但依然使人們對未來長久的核和平劃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裁軍,裁軍!世界人民曾對此給予了厚望,但結果是核武器數量、質量的提高,代替了部分減少的軍人"就在人們進行裁軍、削減武器談判時,軍事大國在製造準備星球戰爭、宇宙戰爭的武器--激光武器、微粒子光線武器"原來,所謂裁軍,減削核武器,隻不過是扔掉過時的東西,而換上更加厲害的新式裝備"盡管誰都意識到新的世界大戰將是人類集體自殺,但瘋狂勁一點沒減"人類就這樣在為自己挖掘墳墓"
第30章 人口的壓力
今天的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十分清楚人口的壓力已成了中國的心腹大患"控製人口數量,已經是人們時常聽到的口號"
人口壓力能夠毀滅人類嗎?可能的"
也許有人會這樣想,如果地球上的人口多得不得了,以致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等生存條件,那麼,也許饑餓會消滅掉一部分(也許是一大部分)人,剩下的人的生活條件就會大大改善,如100人一年吃1000公斤糧食會有人餓死,但3人一年吃1000公斤不就可以嗎?這樣總還有人能活下來,不致於導致人類的毀滅"
問題遠不是這樣簡單"因為人口無計劃地增長、地球上巨大的人口壓力,將會導致大自然不可逆轉的倒退、退化,以致於根本不能為人類提供任何生存的必需品"
學者們最近對一千多年前突然消失的瑪雅文明給出了新的解釋"瑪雅人曾在中美洲的雨林帶裏創造了長達近兩千年的文明,由於瑪雅人口逐漸增長,為了生存,他們砍伐周圍的樹林,開荒種糧"沒有多少年,四周全都變得光禿禿的,熱帶暴雨衝走了沒有保護的土壤,瑪雅人從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農業基礎"沒有多久,整個瑪雅人都毀滅了,瑪雅文明成了曆史的遺跡"
不僅中國為人口問題所困擾,今天人口問題對於地球來說,猶如人肌體內的癌細胞擴散,呈現指數繁殖,從而把人類推上了生命法庭的被告席"
從100萬年前人類誕生以來,人口的增長速度呈明顯的連續加速趨勢,這種趨勢近年來更加明顯"
在舊石器時代,世界上人口翻一番需要3萬年,到公元初年時翻一番是1000年"那時世界人口大約為2-3億"
此後人類不斷地繁殖,但在工業革命之前速度不是很快,那時戰亂頻繁、瘟疫不斷,人口死亡率高,人類平均壽命短,許多疾病無法醫治,如歐洲在14世紀發生鼠疫時人口就有所下降,中國東漢末年的戰亂,明末的戰亂也都曾使總人口減少"哥侖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全球總人口約為5億,到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開始之時,全世界人口達到7億,相當於中國1970年時的人口"
1830年,全世界人口達到第一個10億,到了近百年後的1925年,則達到了第二個10億;而達到第三個10億則隻用了37年,1962年世界人口達40億,也就是說全世界人口在本世界上半葉每年增長1800萬,在20世紀50-70年代,世界人口每年增長約7700萬,因此在從1962年到1975年的13年時間裏,世界人口增長了10億,達到40億"這種勢頭在20世紀80年代絲毫未減,因此在80年代末期的1988年,全世界人口一舉超過了50億!
人類再也不能以這樣的速度繁衍後代了,否則,按目前每年增長7000-8000萬人的速度,再過900年即到了2800年,每40平方厘米的陸地上將有一個人"也就是說,人們將像在今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時間乘坐公共汽車一樣,相互緊緊地靠著站著,哪裏還談得上什麼住房"若再過1500年,人口的增長速度一如既往,那麼,光是人的重量就要超過地球的本身重量"可以肯定地說,要是出現這些情況,人類隻有死路一條"
"人口爆炸",這個提法一點也不過分"人們經過研究發現,除了昆蟲、老鼠等少數物種外,像人類這樣盲目繁殖的物種,在大自然是十分罕見的"尤其是進入20世紀後,幾乎達到一種瘋狂的狀態"1900年時世界人口為16億,是以前9999個世紀即999900年累計增長總和"
進入20世紀後,由於人類憑借知識的曆量,大大改善了飲食、居住、醫療條件,人口死亡率大大地下降了,幾種烈性傳染病--霍亂、黑死病、鼠疫等基本上得到了控製,肝炎、肺結核等常見病有了有效的療法,因而使得人的平均壽命由40歲延長至65-70歲"而直到20世紀70年代,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沒有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重性,許多國家新製定的人口政策也是基於最簡單的情感:使本國本民族人丁興旺,人多力量大"國際社會也沒有意識到人口的增長,足以嚴重到毀滅人類,因此就導致了今天令人擔憂的局麵"
世界人口爆炸性的增長,其結果必然要導致極其戲劇性的人類毀滅,對於這種人類未來的災難性威脅,最應負責任的是許多國家的政府"不少政府以為,人口不斷增長會提高本國的威信,增強國家實力,而且不少政府領導人潛意識地還有戰爭狂的病症,以為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隻有人多,才能贏得勝利"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著名的人口理論學家就曾提出要控製人口增長,但這位馬寅初教授卻受到了嚴厲的批判"20世紀50-70年代,中國廣大婦女為生育、養育孩子而痛苦不堪,廣大農村婦女一方麵要參加繁重的集體勞動,一方麵要養育成群的兒女,許多人尋求避孕、節育的措施,但卻往往得不到幫助"我們還清楚地記得,當70年代中葉,避孕、節育推廣到農村後,不少為兒女所累的婦女是多麼高興"
1974年,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的聯合國人口會議上,大多數與會國都主張應該控製人口增長,全麵約束生育自由"一些國家,如美洲的人口大國墨西哥,人口壓力已成為該國最大的問題之一,製約了經濟發展"
如同在一個社會中,越貧困的家庭孩子越多,今天,世界上基本上也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人口基數大,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八個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日尼亞、墨西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60%,這些國家控製人口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的未來"
全世界人口今天已超過50億,到2000年時,世界人口肯定將達到60億,如果現在還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後代注定要遭殃"即使現在采取措施,由於人口基數太大,世界的人口也將持續增長一段時期,因此形勢非常嚴峻"
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開始在地球上出現以來,這個地球大約共存 過700億人,現在全球的50億人口,約占人類史上人口總和的7%"我們看到,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比起祖先來翻了一番,經過計算,人們發現現代人每年的消費量,是我們祖先的10倍"這樣,我們就會得出一個十分驚人的結論:目前地球上總人口在其一生中的消費量,超過了所有目前人在100萬年(一萬世紀)內的總消費量"
另外一些人的計算表明,在從1975年到2000年的25年間,對能源的需求相當於人類有史以來所消耗的總量,這樣的壓力,地球當然無法長久承受"
正是由於人口壓力這一主要因素,帶來了糧食、資源、能源等一係列問題,並由此而引發了其它政治、社會、經濟問題"人口過剩使所有問題日益嚴峻,並且是產生新的重大問題的根源"
盡管由於人類能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獲得極大的物質利益,但世界上仍然遠沒不消滅饑餓,遠沒有滿足不少人起碼的生存條件"難民問題、失業問題,不僅困擾著經濟上落後的第三世界,同時對發達國家也形成了極大的威脅"發達國家人中少,結構日趨老齡化的形勢,與不發達國家人口多,年輕人屆多同樣是不容人樂觀"人數差距、人口年齡結構加強了世界的緊張局勢"發達國家以其先進的技術,在人口少的情況下加緊使用更多的人類資源,而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利用對大自然的簡單、粗暴的開發,滿足最基本的要求"這樣一來,二者在對地球的獲取方麵相互競爭,地球承受得了嗎?
因此,唯一的辦法是首先控製人口,然後再想其他的辦法,否則,地球母親將會被過多的孩子拖垮,從此再也無力哺育人類了"
第31章 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農村,到處可以看到以往用石灰漿寫著"狠抓革命、猛促生產","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進行到底"的田埂上、山坡上,重新用乳膠寫上了新的口號,"珍惜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盲目砍伐,等於自殺","植樹造林,造福子孫"
這種場麵,雖然比起西方社會轟轟烈烈的"綠色和平"運動,沒有那麼壯觀,時間也晚了許多,但是,這畢竟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在中國喊出了生存環境存在的嚴重問題"
中國農村近期保護生態的宣傳,充分利用了農民的心理"人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兒孫忘不了",將農民今天一舉一動的後果,與他們子孫們的利益聯係起來,這很能打動人們的心"
在很長時期,中國人總認為環境汙染、生態惡化,是西方腐朽世界的產物,因為他們受到私有觀念的束縛,總是追求最近、最直接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說實在的,要論考慮得遠,隻能數中國農民"以前,孩子尚在母親肚子裏,就有人為他們訂下了婚姻大事;正當壯年,人們就預備好了自己將來要睡的棺材"今天,我們也終於承認,生存環境日益化,與中國的前途命運悠悠相關"
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人利用體力和智力,通過勞動,不僅能在自然界提供的條件下生存,而且更能夠反作用於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就人的本性和原始動機來說,人改造自然界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
動物也對地球自然界的環境產生影響,但與人比較起來,動物僅僅以自己的生存對其周圍環境產生自發的、無意識的影響,這種作用十分微小,在自然界麵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人的智力越開發,就越能有意識地創造自己的曆史,因而就越能有意識地改變地球的麵貌"
老虎、獅子乃獸中之王,可它們都有自己的局限,對其居住的地域不能產生什麼影響,一旦山中條件變化,它們就必須遷徒,不用說對整個地球,就是對其"統治"的山頭的環境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好的壞的都不能"人,隻有人才能給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記,人類不僅可以變更植物、動物的位置,使植物由野生變為培植,使動物逐漸得到馴化,變為家畜或家禽,甚至能改變植物,動物本身--人類培養出新的動植物,人類而且可以改變自己所居住的大自然的麵貌、氣候--徹底改造大自然"
當然,人類所以能夠改造地球的麵貌,主要是因為人類利用了其高度發達的智力"這使得人類獲得了巨大利益"
有得必有失,獲得的越多失去的也就會越多"這些古老的諺語,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中,似乎越來越得到了驗證"以前,人們還認為,在開發大自然的過程中,得到的是巨大的物質利益和對大自然的認識,而失去的僅僅是貧困與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