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人類的困境(1 / 3)

第三卷 人類的困境

第24章 序

今天,人類獲得了比以往任何時期更多的財富,加強了對自然界的控製,同時大自然日益暴露出對人類的不滿與瘋狂報複"因此,在20世紀末,人們已失去了19世紀末的誌得意滿之情"對生命的熱愛,以及一切可以寄托的宗教情感的失落,使得人們麵臨著一種十分艱難的境地,因而,使人類對未來的命運更加關注"

第25章 遠慮與近憂

有人宣稱,1997年地球上的人類將麵臨大劫難"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胡言亂語"16世紀,曾有一位名叫卡當的人,他很有學問,愛好數學、醫學、物理學,但也嗜賭如命,行騙占卜,說謊,可以說集天才、混蛋於一身"他曾天花亂墜地向人們論證,說他已占卜算出,1576年9月21日(後來人們換算成的公曆)這一天,世界將麵臨末日,一切將完蛋"但到了這一天,並沒有發生與往常大不一樣的事情,卡當覺得臉上無光,隻好自殺了事"當然,那位宣稱1997年人類麵臨大劫難的人物,早已作古,就是對此深信不疑的人,也沒有必要在1997年12月31日因為不好意思而輕生"難得糊塗,糊塗一二次,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任何宣揚地球會突然毀滅的說法,在科學上都是站不住腳的"人們已經知道,太陽黑子爆發、地球與其它小天體和慧星的撞擊、隕石降落,等等,這些因素都不會導致地球的突然毀滅"大自然在整個宇宙的規律性,雖然人類現在還不能說了解很完全了,但人們據現有的科學理論、科學觀察,確實解除了人們對地球突然毀滅的後顧之憂"

宣揚地球會突然毀滅,在思想上是極為有害的,這樣人們會不無道理的這樣想,既然地球會在短時期內(比如在不遠的1997年)突然毀滅,人類的生命運氣多麼可悲啊,那麼,我們還何必花那樣多的氣力去幹這幹那呢,好好享受享受吧"結果,就象人們常說的那樣:混吃等死"

當然,也有一些"大徹大悟"者,感歎即使活到一百歲,二百歲,其命運還是那樣可悲,因此不值得花精力去奮鬥,隻是一味享受,他們有一條真理:活一天少一天"對此,科學是無能為力的"

的確,地球經曆了其發生、發展的曆史,作為一種物質形式,按照客觀規律,它總有一天要死亡,就如同人老了就要死亡一樣,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而且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知道,大約在60億年以後,當太陽成為黑矮星以後,地球就很有可能不存在了"

然而,我們應該看到,地球目前還隻是處於壯年期,離它的死亡還極其遙遠,我們現在根本用不著為此而憂心忡忡,寢食俱廢,惶惶不可終日"

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也隻不過是百萬年左右的曆史,人類現在隻不過是處於自己的童年"真的,如果把地球上的人類的整個生活史比作一部巨著,它足足有成千上萬頁厚呢,而我們現在隻不過是翻開這部巨著的第一頁"

現在人人都知道,自己在不超過二百年的時間裏一定會死去,這是確定不移的"但世界上為此而混吃等死者,畢竟微乎其微"絕大多數人,都在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在為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而不懈地努力和工作"為什麼呢?各人的答案當然會很不相同,但應該說有一個基本的出發點,那就是:為了顯示作為一個人,雖然地位貴賤不一,但作為一個人存在於地球上卻都是一致的"

名垂千古、基因複製......都可以是人生的目的"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就彙成了人類永遠奔流不息發展的洪流"

太陽的毀滅、地球的死亡,盡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趨勢,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都不可能毀滅人類,毀滅人類發展、文明、文化"我們人類剛剛翻開自己生活史的第一頁,就已表現出了不囿於命運的風格,而且做出了驚天動地,改變命運的許多創舉"向宇宙進軍,尋求新的生命棲息之地,是人類最大的需要,人類已經在想辦法,在努力"這種努力已經顯出了成功的曙光"

但是,人類就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嗎?

地球不會突然毀滅、死亡,太陽、地球走向消亡的必然趨勢,也不會最終使人類,連同人類創造的一切化為烏有,那麼,人類就可以高枕無憂嗎?

不!

人類不會在近期有什麼致命的威脅嗎?是否真的作為萬物之靈,萬物之王,人類既無遠慮,也無近憂?

不!

第26章 文明進化的水平

17世紀萊布尼茨曾論證說,他那個時代是所有可能時代中最好的,他所在的德國的一切,從政體到文化發展水平,也是所有可能的情形中最好的"一句話,現存的東西就是所有可能存在的東西中最好的"

我們今天當然會將這種觀點理解為是一種政治上的滑頭"事實上,很少有政治家們不宣稱,他們所治下的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至於未來呢?如果繼續讓他們執政,或繼續照他們的一切想法去辦,未來將更加美好"否則,人類,至少是他們現有勢力範圍的人類,將會麵臨滅頂之災"

這樣的觀念,即"自我中心論",曾經以種種變態的方式統治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現代科學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這種虛幻的觀念,使人們得以較為客觀、公正地審視人類的未來"這樣,人們就不敢盲目樂觀了"

現代宇宙學家、預測學家以所需能量為標準,認為宇宙中的文明可以分為三種水平"

行星型文明"這是一類耗能水平和現代地球上人類相同的文明,即到達規定行星的中央恒星(太陽)的能量,掌握了其中極小一部分"

第二類宇宙文明"同充分利用自己星球的能量有關,這不僅包括利用到達規定行星的那部分能量,而且是指散發至宇宙空間的所有能量"這一種文明處於行星間的階段,稱為行星間的文明"

星星間的文明,這是宇宙文明的第三個階段"這一階段,在於利用規定銀河中所有星星範圍內的能量"

根據20世紀70年代的計算,現代人類大約經過3200年,將能成為行星間的文明,即可以利用散發到宇宙空間的所有能量,從而發展到第二類文明;而後,又經過5800年,將成為星星間的文明"

與此相適應,人類在太陽係範圍內移居,以及開發太陽係,將需要3200年;接著,在隨後的5800年間,人類將開發我們所在銀河係的其他星係"開發,不僅僅隻是移居,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其他星係的能源"這一過程,總共耗時約9000年"

9000年以後,也就是公元110世紀後,再怎樣發展?

人們設想可能有三種方式"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第一種方式是,人類文明一如既往,沒有盡頭地繼續發展"在用來記載時間、進化階段的動力指示器報廢以後,將出現別的計量指標,並開始根據別的刻度計數"時間指標換了一遍又一遍,如此無限地進行下去"記得小時候,我們曾經為紀年的數字發愁,現在是公元1993年,四位數還好記,如果再過千百萬年,那時記年將很麻煩,如公元89,178,075年"看來,要是人類文明無限下去,各種時間刻度都要換"也許,我們今天寫的公元89,178,075年,在未來不會出現這樣的寫法,如同曆史上不會有哪一件物品上刻著"公元前475年造"一樣"

第二種方式是,人類文明發展到頂峰就永遠停在那裏,所有文明達到高級發展階段後,進入一種不變狀態,隻有時間的不停流逝"這不是僵死、固定不變或停頓,而是另外一種質量狀態"這就如同是當頂的太陽,表現出一種十分完善的水平,達到一種至美狀態"

應該指出的是,也許將來會不斷地有人指出,他們那時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頂峰"如人們在幾千年前那樣"這種思維的惰性甚至科學家也不能幸免"19世紀80年代左右,一些大科學都認為,那時的科學已經發展到了頂峰,人們不可能再有實質突破了"

因此,我們對第二種方式表示懷疑,它很可能會不時地成為人們阻礙文明進步的遁詞"

第三種方式,就是所有宇宙文明的進化都是有限的"人類文明的進化也會是有限的,即人類文明有一個毀滅的盡頭"

德國天文學家霍爾耐爾作過計算,得到的結論是,任何文明的存在期限,從進入宇宙起,都不超過600年"這樣一來,我們人類最好是老老實實呆在地球上,否則,進入茫茫宇宙,就等於踏上了死亡之路"

雪普利也讚成第三種方式,他說:完全有可能,我們人類將在1千年後存在,但不能擔保10萬年"他認為,人類將在一個不太遠的將來,如數十萬年之內,就會走向滅亡"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讚成第三種方式,認為宇宙文明、地球上的生命、人類的進化,都是有限的"人類,可能會由於某種原因,而突然毀滅"人類的這一歸宿,遠在太陽毀滅、地球毀滅之前"

要是第三種方式是可能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將毀滅人類、消滅人類文明呢?

第27章 毀滅人類的因素

如果人類文明注定要在不太遠的時間毀滅,那麼有哪些因素可能給予人類以致命的打擊"

宇宙突變,如銀河係突然秩序紊亂,太陽係內軌道發生大規模變化,或其它星球猛烈撞擊地球,太陽黑子爆炸而破壞地球"人們設想了種種宇宙突變"不過,大多數科學家們認為,發生這些事件的可能性極小,在以億年為尺度的時間範圍內可以說不會發生"

地球突變,如火山突然爆發,從地下噴出毒氣體,使人類不能居住在地球上"這種可能性,在正常情況下也極小"

人類瘟疫大流行,像過去的黑死病、鼠疫一樣,甚至還有可能流行宇宙的瘟疫,這是有可能的"如果這樣,人類至多死去99%,還要剩下1%,然而,這樣依然還有大約5,000~12,000萬人,這也不足以毀滅人類,因為5,000~12,000萬人足以恢複地球上的生命了"

控製論創始人維納對人類的毀滅深信不疑,他相信地球上理智存在的末時--人類的末日"文明和種族將會滅亡,就像我們每個人誕生是為了死亡一樣正確"

使人類走向末日的因素,眾說紛紜,現在為人們所關注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麵:

(1)熱核災難,核冬天;

(2)帶有不可控製後果的發現被用於軍事目的;

(3)遺傳危險或退化;

(4)人們對大自然的濫用,導致生存條件不可逆轉的惡化;

(5)人類盲目繁殖,人口大量過剩;

(6)出現可擠掉生物種的人工智能物,即人工智能物消滅人類;人工智能文明取代人類--生物文明"

前麵5個方麵,我們在本書的其他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論述"其中第二個方麵指科學上類似於基因控製、原子彈的發現,被人們用來毀滅人類"

人工智能物在一定條件下消滅人類,通俗地說,就是類似於現代的電腦計算機有可能消滅人類、取代人類,從而在地球上或宇宙中出現一個沒有人類能存在的、本質上是人類創造的文明世界"

自從20世紀40年代後期出現電子計算機以後,人工智能獲得了了飛速發展"人們意識到,人工智能在計算、記憶以在此基礎上的創造性工作,是沒有止境的"因此人們認為,改進智能機,是沒有極限的"在最近幾十年中,將製造出無論是元件數目,還是聯係複雜性都超過人腦的裝置"幾十年,僅僅隻是"彈指一揮間",以後一定發展得更快"而人腦在幾千年內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斯克洛夫斯基認為,人工智能是可以發展的,而且將在產生它的"自然"有理智生物所居住行星的生物圈外發展,也就是說,電腦將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之外發展"自然"有理智的生物--人類,完全不適於作宇宙空間的移民"人工智能將不會知道對"自然"文明說來會是不可避免的危機和矛盾"暫時甚至難以指出發展"人工"文明的某些原理上的局限性"如果宇宙中存在超高度發達的文明--對此斯克洛夫斯基深信不疑--那麼這種文明應該是人工的"

人工智能如果擠掉了人類,而出現了一個能夠獨立存在的、與人--生物體無關的文明,也就是說,如果電腦裝置獲得了極大的改善,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也能複製--製造出新的電腦,那麼,人工智能就會變化成比我們人類,及至任何生物體更完備的有理智者,出現人工智能文明"

齊奧科夫斯基認為,進化是不斷進行著的"因此,如果進化隻停留在人--生物體方麵,應該說是不合乎邏輯的"所以出現人工智能文明替代人類文明,是有可能的,盡管這對於人類來說十分可怕"

人工智能文明,擠掉人類,使人類毀滅,但畢竟在人類毀滅之後還有文明存在"應該如何認識這種可能的文明呢?我們在為人類的這一未來命運悲哀的時候,是否應該為人工智能文明的誕生發展而欣慰、自豪和高興呢?否則,就顯得人--生物體太自私了"

從來無道讓有道,理智高的文明取代理智低的文明"我們作為個體總歸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會死去,為什麼不能容忍未來是一個非生命的人工智能文明"

當然,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代替人,超過人,征服人是不可能的"盡管人工智能的能力很大,而且將會大大發展,但是與人類、人的思維相比,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如車、船、飛機擴大了人的走路能力,但依然不能代替兩隻腳"電腦擴大了思維能力,但畢竟不能代替人的大腦,現在不能,將來也不能"因此,根本不會出現擠掉人的人工智能物、產生人工智能文明"

但是,在揭示出人工智能與人腦不可逾越的界限之前,無法排除產生人工智能文明的可能"如同在發現能量守恒定律之前,不能從根本上駁倒"永動機"的設計一樣"

說來奇怪,上麵列舉的毀滅人類的六個主要方麵,居然都是20世紀40年代、準確地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出現,才被人們認識到的問題"這是否從本質上說明,促使人類毀滅的真正的因素不是別的,正是人本身"

人的認識能力,有時十分奇怪"麵對關係人類生死存亡這樣一個最重大的問題,數千年的人類文字記載的曆史表明,以往的認識竟然全然是錯誤的、模糊的"

我們認識到地球、太陽、銀河係乃至人類的毀滅,隻不過是近百年的科學才揭示的"不過這很遙遠,我們根本用不著擔心"

我們認識到我們人類有迫在眉睫的滅頂之災,而且這種災難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認識得到的,隻不過是近50年的事情"為此,我們會想出種種對策"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比自己的祖先聰明?按理說應該如此"

但是,我們覺得,更深層的意義恐怕是--每個時代的問題,也許是上述六個毀滅人類的主要方麵--在一百年後,我們的子孫一定會感到很好笑,他們也許會說:那算什麼,比起他們麵臨的危險,真是小巫見大巫"不過,處理好這些危險因素,的確值得我們現代人努力"

第28章 當代人類麵臨的問題

今天,最有可能毀滅人類及其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文化的,不是任何別的力量或偶發事件,而恰恰是人類自身"

太陽的毀滅、地球的死亡,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但人類自身卻有可能遠遠在這些毀滅人類的可能性出現以前,就自身毀滅了"

人的確是大自然的主人,但也可能在大自然其它不少事物都還存在的情況下,它的主人卻已壽終正寢"

這不是危言聳聽"

現代全世界所擁有的核武器,足夠把地球上的生命消滅若幹次,一旦有戰爭狂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人類曆史上不乏其人,如希特勒、東條英機--使得全世界爆發一場空前的核戰爭,那麼全世界的人都得完蛋"而這種可能性,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完全存在"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殺傷力是有限的,在坦克、導彈時代(不帶核彈頭)也不致造成全人類的毀滅"然而,現代科學技術則帶來了現代戰爭不可避免的全球性悲劇後果:總決戰=人類自我毀滅"

人類憑借知識的力量,獲取了許多許多的利益"自18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的力量,以其無窮的魅力,給人類帶來了多麼美好的希望"人類第一次開始肯相信,貧窮、饑餓、災難、暴政--天災人禍,有了拋棄到九宵雲外的可能"人們以為,科學技術、人類知識,將導致人人平等,人人有工作,機會、財富均等,整個世界和平、融洽"

但是,我們發現,事實並不完全如此"

人類發現,人類的未來,不但存在著遠慮,還有可怕的近憂,核戰爭的威脅就是一個突出的方麵"

不僅僅如此,人類還存在許多其它的威脅"

1972年,關心人類未來的羅馬俱樂部出版了第一篇報告:《增長的極限》,提出了在資源、能源、糧食和人口增長的問題上,我們人類應格外小心"這份報告警告說,如果不采取措施,抑製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地球與人類將由於環境汙染和食物不足而在一百年內毀滅"也就是說,如果再不想辦法,人類的末日就在2072年?

這是第一次真正嚴肅地提出的觀點,人類的未來有可能毀滅人類自身"因此,該報告剛一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激烈辯論,有不少人認為該報告是嘩眾取寵,因為當時西方社會正得力於技術進步而在高速發展"

1973年秋季,第四次中東戰爭煤發後,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自行確定石油標價和售價,並采取減產、禁運、國有化等措施,一時使西方石油價格上漲四倍,嚴重打擊了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使西方經濟、社會發生嚴重危機"同時由於當時不少國家小麥減產,造成前蘇聯大量向美國購買小麥,引起世界不少地方嚴重饑荒,許多國家物價飛漲,使人們認識到世界糧食市場庫存嚴重不足,整個世界經濟極其脆弱"

這時,人們看看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的警告,受到了強烈震動"人們開始有些相信,人類不能盲目樂觀"

不難發現,現代世界麵臨著一係列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引發人類的災難:

人口無節製的增長,饑餓與營養不足,貧窮、失業、人類個體之間的鴻溝與分裂;

瘋狂的軍備競賽,原子狂,軍國主義化;

環境汙染、破壞大自然、能源危機;

經濟危機、通貨膨脹、貨幣波動、保護主義、盲目增長、南北差距;

龐大和衰落的城市,農村的遺棄;

社會暴力、黑社會、侵犯人權、無視法律、政治腐敗、官僚主義、製度僵化;

文盲、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犯罪、吸毒;

道德價值觀念衰退、喪失信心、精神分裂"

還可以發現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還相互交錯,形成許多的綜合問題,這些綜合問題又與人生活的政治、社會環境及心理因素交織、糾纏在一起,形成了更加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的人類未來圖景,因而造成了地球上整個世界的全球性問題、局部混亂、不安和危機,組成了互相牽連的領域,羅馬俱樂部曾把這一形勢用"人類險境圖"來表示,其中還未列入核軍備等"險境"

地球現狀--互相牽連的領域--人類險境圖

人類險境圖中有許多交錯點,這些就是我們必須從全球範圍內予以注意、解決的疑難問題,中間有不少還是危急點"

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主要是人類濫用大自然、濫用人類的知識所造成的,它們使得人類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甚至將人類推往滅頂之災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