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是在高中的課本上早已成定論的“真理”。我也曾對此深信不疑。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發覺到,世界在人類的“眼中”是五彩繽紛的,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而在狗的眼中,世界卻隻有黑白,而據說在魚的眼中,世界的色彩比人類眼中的色彩還要多得多。

於是,我忽然意識到,似乎我們所看到的顏色或許並不是“物質”本身的“顏色”(或許物質本就沒有顏色),而是大腦利用光線通過眼睛到大腦的一係列物理與化學的反應呈現在大腦之中的“假象”。於是乎,所謂的色盲也隻是因為身體之中的某種元素與正常人的不同而導致大腦呈現出的色彩出現“錯誤”罷了。故而我們眼中的世界也並非世界的本質。也許有人會說,無論色彩怎麼出現“錯誤”,但本質都是因為有其物質,才能在大腦中形成對物質的反映。這麼認為我不反對,因為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沒錯,但物質並不一定能決定意識。

正如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中世紀歐洲人認為地球就是宇宙中心那樣,人無法超出自己的理解範圍去理解世界,我們隻能看到我們所能看到的,聽到我們所能聽到的,觸碰到我們所能觸碰的,除此之外隻能憑空臆想,而大腦也隻能將接收到的“信息”轉化成我們所能理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大腦之中以方便我們理解,於是便形成了我們眼中的“世界”,可以說大腦在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在“欺騙”“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你相信你眼中的世界是“真實”的嗎?究竟是大腦欺騙了自己,還是世界欺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