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17章交鋒(1 / 2)

“怎麼換?”聽林秋回答:“我想想!”跟進一句“這是你的意思,還是……?”

話沒說完,被林秋打斷“娟姐,是我個人意思,你上去了,花花轎子大家抬,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嗎?”

林秋頓頓補充“再說鄧總挪用資金行為若被查實,那就是赤裸裸違背商業原則,侵害公司利益!”

王娟猶疑!努力說出幾字“讓我想想!”

林秋推門而出,做秘書時她隻知方家父子感情微妙,與王娟交好後,後者常抱怨在董事長與總裁間左右為難,才知父子倆理念不合。

兩周後。

主要部門負責人在橢圓辦公室召開例會,董事長方若泉與總裁方涵雙雙出席。

林秋被王娟帶入會場列席,方涵率先侃侃而談,從大陸文明扯到海洋文明,最後落腳點又在他對樓市預期“中國八十年代農村改革非常成功,但是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引起一個悖論,受幾千年小農經濟慣性影響,小富即安思想對族群影響至深,農村人口一旦富裕到某種程度,勞動力流向必然就不會再是城市。結合當時城市工業化改革勢在必行,以及急需引進外資企業解決資金與技術難題的大背景下,中國實行了城市與農村二元化政策,這讓經濟享受到當時人口福利同時,也讓內需不足成為到現在都沒解決問題。九八年金融海嘯,對國家出口造成影響,也進一步抑製內需,所以在今年出台了《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一些行業內朋友提到該通知無不彈冠相慶。”

林秋當總裁秘書時,也沒見方涵這樣,第一次聽他侃侃而談,不似平時玩世不恭,吃驚之餘講話還在繼續“為什麼高興?國家把98年確定的住房供應主體由經濟適用房換成了具有保障性質的商品住房。”

方涵環視會場,方若泉深沉不語,眾人也保持緘默,他點上一支煙繼續“近幾年公司產品已在全國區域落地開花,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一個事實,在可遇見中國,資本積累速度在虛擬經濟定會遠超實體經濟,就算我們成為行業老大,競爭對手通過涉足房地產,彎道超車,依舊會對我們造成危險。一條腿走路很危險,我們今天將資源投入房地產市場,一旦形成氣候,他將對我們主業形成源源不斷反哺。

父子間理念差異被徹底搬上台麵。

方若泉麵若深潭,高層噤若寒蟬,中層竊竊私語。

鄧為國清清喉嚨開口發言:“我讚成方總裁,但確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公司主力產品在全國市場僅僅站穩腳跟,經銷商對我們還有很強議價能力,總之就是銷售價格要降,優惠力度要大,哪裏都要錢!公司每月光支付貸款利息就要一百多萬,銀行會計每天工作幾乎都在汽車上完成。幹啥?倒貸款!

如果我們貿然涉足房地產,前期大量資金沉澱沒有現金回籠,如果主力產品在市場上有個風吹草動,那麼資金鏈立馬就會出現斷裂風險。

所以我建議是先緩緩,先緩緩!”

早在方涵意料之中,他膩了兒皇帝,直接捅出父子理念之爭,想在中高層中形成爭論。

結果高層噤若寒蟬,鄧為國發言在邏輯上絲絲入扣,澆滅交頭接耳討論熱情。

偌大會場,總裁形單影隻,身後麻辣小秘隻會懵懂記錄,幸災樂禍並沒來到林秋心裏,她竟為對方焦急,不必要和鄧總在現金流上糾纏,可以換個方向再說,但方涵再無話語,方若泉不怒自威,氣場已將會場籠罩,嗓音低沉主旨就是為鄧總發言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