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鳥德洛·威爾遜
擁有可獲史無前例之世界和平的好機會,但他卻失敗了,原因是什麼呢?
烏德洛·威爾遜總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他既被認為是個傑出的天才,卻又被認為是個大失敗者。
他以維護世界和平、設立國際聯盟為理想,為達成此理想,他盡一切的努力,但最後,卻因此理想所負荷的重傷而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九一九年,美國總統烏德洛·威爾遜前往歐洲簽訂凡爾賽條約,在滿目瘡痍的歐洲,他被視為永遠的救世主,所到之處都受到極為熱烈的歡呼聲。各國的饑餓人民,在他的肖像前點上蠟燭,並向其祈禱,完全把他當成聖者一般看待。
當時,全世界幾乎都臣服於他的腳下,但三個月後,他卻是以絕望、失敗的心情回到美國。他倡建的國際聯盟,遭到歐洲各國的反對,與他的理想相距甚遠。而美國國內的形勢也極不樂觀,他失去許多支持者,同時也樹立了數千個敵人。
根據記載,烏德洛·威爾遜是個抱持理想主義的學校老師,冷漠高傲,幾乎無人情味可言。但事實正相反,他極具人情味,經常都在追求溫馨的人際關係,隻因個性太內向,以致予人孤傲的感覺,這正是導致他一生陷於悲劇的主要因素。他曾感歎地說:"如果能夠改變這種生活的話,我願意做一切犧牲,但唯有自己的性格無法改變。"
當然,他也有他輕鬆的一麵,當他在美以美大學擔任教授的時候,曾從觀眾席跳下來,指揮啦啦隊,也曾在百慕達和黑人水手聊了好幾小時。
在美國曆代總統中,幾乎沒有一人像威爾遜這麼具學者風範,但他開始讀書卻是在七歲以後,而最喜歡看的則是偵探小說。
他對美術絲毫不感興趣,他曾說:"和大畫家惠斯勒的蝕刻畫比較起來,我還比較喜歡一張一毛錢的彩色石版畫哩!"
雖是身為大學教授的知識分子,他卻坦白地說道:"我對音樂劇的興趣更甚於莎士比亞劇。"認為觀賞戲劇乃是一種娛樂,並非去接受教育。在擔任總統住在白宮期間,他每周固定會去觀賞雜劇。
他的經濟情況經常是困頓居多,因為教師的薪水並不高。因此,須靠太太作畫出售,以補貼家用。
妝他還是個初出茅蘆的年輕教授時,因為貧窮而買不起像樣的衣服,到後來,就變成跟林肯一樣,完完全全不在乎自己的儀表。例如在總統任內時,因為禮服已相當陳舊,服務人員告訴他,要拿去服裝店換緞子領,但他說:"不用了,應該還能再維持一年吧!"
他也和林肯一樣,對食物毫不挑剔,有什麼東西就吃什麼,甚至連吃的是什麼都未加注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