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腹部和消化係統異常(3 / 3)

(5)慢性消化吸收不良:

多由於慢性胰腺疾病、肝膽疾病導致脂肪消化不良,大便灰白、有油狀物,量多、有惡臭。高脂肪餐後腹瀉明顯加重。

這種腹瀉除治療原來的胰腺、肝膽疾病外,還要注意盡量清淡飲食,必要時補充一些助消化藥。

(6)結腸易激綜合征:

也稱痙攣性結腸炎。本病多發生於年輕人。可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精神因素常為誘發因素。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症狀,其他健康狀況良好。

對這種疾病明確診斷應排除其他疾病,以免延誤。本病治療應采取綜合辦法,主要是增強體質、調整神經係統,平時多食一些富含維生素、鈣質食物,對疾病有助。

(7)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疾病、垂體疾病、糖尿病、腎上腺疾病都可以出現腹瀉,除腹瀉外,還有這些疾病本身的表現,這類腹瀉常不用特殊處理。

(8)結腸或小腸腫瘤:

如果患者無原因的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瀉及血性糞便,甚至腹部包塊,應警惕腸道腫瘤,應及時就醫,進行有關檢查。

(9)其他疾病如尿毒症、硬皮病等:

腹瀉是這些疾病的一部分表現,主要是治療原發疾病。

總之對於慢性腹瀉主要是提高對某些疾病尤其是腫瘤性疾病的警惕性,盡早明確診斷。因此,注意觀察腹瀉的誘因、大便外觀、腹部壓痛、腹部包塊,以及接受醫生給予的一些必要的檢查對早確診很重要。

第8章 便秘

1.便秘的含義

一個健康的人從進食開始經過消化和吸收到形成糞便和排便,一般需要24~48小時,兩次大便間隔是1~2天,大便柔軟成形,排便通暢。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使糞便在腸道內停滯時間過長,糞便內所含的水分就會被腸壁過分回吸收,以至於糞便過分幹燥、堅硬,排出困難,也使正常排便規律被打亂,兩次大便間隔時間過長,這種情況被稱為便秘。當然,不同的人也有差異,有人的排便規律是每2~3天大便一次,但並不幹燥,也屬正常。

2.便秘的自查:

(1)習慣性便秘:

習慣性便秘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飲食結構不合理或排便習慣不合理。

現在由於人們吃大量雞、鴨、魚、肉、蛋、牛奶等,認為這是高蛋白,營養好,忽視了應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的合理飲食,使飲食中缺少纖維素,導致腸蠕動減慢,大便滯留在腸道時間過長,產生大便幹燥,次數也少。

另外,生活中過於忙碌,當腸道受大便刺激,產生便意時,想著等幹完工作再去大便,以至於忽視了腸道的這種"提醒",從而產生大便幹燥。許多孩子有便意時,因為貪玩或條件不允許(如正在上課等)未能及時排便,等便意過去後,就不想排便了。有的孩子因大便秘結,排便時肛門裂開,出血,疼痛,因怕痛而不願排便,就形成惡性循環。上述情況,醫學上稱為習慣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滿月後人工喂養的孩子,或斷母奶後的孩子出現便秘,大多為習慣性便秘

(2)腸管運動遲緩:

由於多種因素使腸管蠕動力減弱,或其他排便肌肉衰弱,以至產生大便艱難和便秘。如久病長期臥床、年老體衰,營養不良、肥胖腹肌無力、大量腹水、妊娠、多產婦女、腹腔巨大腫瘤等等都可致腹肌、膈肌、提肛肌、骨盆底肌肉無力、腸管蠕動遲緩無力,導致大便幹燥。

(3)先天性疾病:

如嬰兒自出生時即開始便秘,要注意有無先天性疾病。比較多見的是先天性巨結腸和先天性肛門狹窄以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①先天性巨結腸:這是某一段結腸先天有病變,隻有收縮,不能正常蠕動,經常處於痙攣狀態,形成功能性腸梗阻,使糞便通過困難,而上段腸管出現擴張,形成巨結腸。臨床表現視病變腸管長度不同而輕重不一(病變腸管越長,症狀出現越早越嚴重)。出生後無胎糞排出或僅有少量胎糞排出,隨後出現便秘、腹脹、嘔吐等腸梗阻的表現,這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明確診斷後需手術治療,方能根治。若病變腸管較短,症狀就較輕,便秘常用肥皂頭或開塞露塞肛門促使大便排出,但不加刺激就不能自行排便。這也需要到醫院明確診斷。如X線拍片顯示病變腸段較短,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保守治療。

②先天性無肛和肛門狹窄:新生兒出生24小時無胎糞排出,首先要檢查會陰處有無肛門,有時雖看到肛門,但肛門上段腸子閉鎖不通,也無胎糞排出。先天性無肛常常並發尿道瘺、會陰瘺、陰道瘺等。大便常與小便一起排出,本病容易被忽視。先天性肛門狹窄的患兒,常至幾個月或1-2歲才出現便秘。同時出現腹脹,腹痛,甚至嘔吐。由於經常排便困難,糞便積聚在結腸內,可形成堅硬的糞石,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③先天性狀腺功能低下:如小兒出生後就大便較幹,至幾個月後,3天左右一次大便,能自行排便,腹部稍脹,皮膚較粗糙,出汗少,胃口較小,很少哭吵,對外界反應淡漠,表情不活潑,就要警惕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這是由於先天因素使甲狀腺素分泌減少,使機體代謝減慢,導致發育遲緩,智力低下。這種病雖不多見,但要引起重視。本病越早診斷和治療,對患兒體格、智力發育的影響就越小。

3.便秘的自助:

對於便秘應盡可能查明原因,針對病因治療,必要時請醫生幫忙。對於一般的便秘可采取下列自助方法:

(1)多飲水:

便秘使人痛苦不堪,甚至想盡各種辦法而收效甚微。但是人們常忽視了飲水問題,實際上不論是男女老幼,恐怕導致便秘最常見的原因是飲水過少。專家提醒成人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8杯。如果您是一位便秘患者,不妨先增加飲水重,看看效果。對於老年人來說,切不可隻憑口渴的感覺來決定是否飲水,因為老年人口渴反應很遲鈍,即使體內缺水也常不覺口渴,因此必須定時補充水,作為小孩的家長,也要給自己的孩子養成定時飲水的好習慣。

(2)多食高纖維食物:

食物中的纖維素一般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這些未被消化的纖維素在通過腸道時,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大量的水分,從而使大便變得柔軟而易於排出,此外這些纖維素還有預防冠心病,預防結腸癌的作用。

哪些食物高含纖維素呢?全麥穀類,薯類,蔬菜如芹菜、韭菜、竹筍、青蒜,水果如香蕉、蘋果、梨、大棗等。

(3)適度運動:

人們堅持每天有規律的適度運動,有利於使腸胃蠕動活躍,有利於大便下行。老年人可采取定時散步、練氣功、太極拳等運動。

(4)勿忽視排便的時間:

養成定時排便很重要,如果已有便意或已到該排便時間應及時蹲廁排便,否則大便存留在結腸內,結腸腸壁將繼續吸收大便中的水分,致使大便幹燥難以排出。

(5)按摩療法:

如果上述預防對您來說已為時過晚,您可采用下法,以達排便:以左手食指及中指用力按壓左側天樞穴下(位於臍左3厘米直下1厘米處),有明顯酸脹感後,再壓數十秒鍾,即可排便。

(6)轉腰功治療習慣性便秘:

站立,兩足分開呈八字形,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兩膝略曲呈微微下蹲姿勢,以兩膝不超過足尖為宜。練功時轉動腰部,順序是左→前→右→後為一圈,開始轉15圈;再從逆時針方向即右→前→左→後轉15圈。以後每天鍛煉時增加3-5圈,直至增加到左右各轉120圈為止,每天鍛煉1-3次,可根據便秘輕重而定。一般在飯後1個半小時進行為妥,清晨或臨睡前練功也可。如有發熱、腸結核、胃腸道腫瘤等,均不宜做轉腰功。

(7)熱水坐浴促排便:

將50℃-60℃左右的熱水,倒入幹淨的盆內,然後蹲在盆上熏洗肛門。一般坐浴20-30分鍾後即可排便。坐浴時要防止燙傷和摔倒。

(8)食物療法:

紅豆30克,海帶20克,用水煎湯,飲服,每天1劑。白梨750克,枸杞子15克,冰糖250克,將白梨去皮、去核,切成橘瓣塊。將枸杞子洗淨,加水稍蒸取出,原汁加冰糖熬化,待糖汁濃稠時放梨塊。糖汁浸入後,撒上枸杞子,分2次服,每天1劑。蜂蜜60克,食鹽6克,加開水一杯,攪勻後一次服完,每天1劑。獼猴桃,每日吃150克,可立即見效。牛奶250克,蜂蜜60克,蔥白絞汁少許,一起放入鍋中煮,每天晨起空腹時服下。

(9)藥物治療便秘:

①甘露醇:甘露醇口服後不易被腸道吸收,造成腸道內的高滲透壓環境,這樣就阻礙了腸道內水分被腸壁的回吸收,增加了大便的水分和大便的體積,促進了腸蠕動,利於排便。

②麻仁潤腸丸。

③開塞露:用於已有便意,但大便硬結,幹燥不易排出,可使用,有潤滑作用。

大便外觀異常

1.大便外觀異常的含義

正常大便由於糞膽素的存在,外觀顯黃色。許多食物、藥物可使大便改變顏色,如進食過多的綠葉蔬菜可使顯暗綠色,進食動物血製品可使顯黑色。許多疾病可以出大便外觀異常,不同的外觀提示不同的疾病。

2.大便外觀異常自查、自助與就醫

(1)紅色大便:

常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瘡、肛裂、腸息肉、結腸癌等,或食用番茄、紅辣椒,服用酚酞、保泰鬆、利福平、阿司匹林後。如由於藥物改變了大便的顏色,大便為均勻一致的顏色,如為下消化道出血,紅色血液附著於糞便表麵。

(2)綠色大便:

常見於腹瀉,或空腸彎曲菌導致的腸炎。因腸蠕動過快,膽綠素在腸內尚未轉變為糞膽素所致。

(3)白陶土色大便:

常見於膽道完全梗阻的病人或服鋇餐造影後。因此如果出現白色大便,又沒有進行過鋇劑造影,一定要到醫院就醫,除外膽道梗阻。膽道梗阻一般都有劇烈的右上腹痛和皮膚黃疸。

(4)果醬色大便:

常見於阿米巴痢疾或腸套疊時。阿米巴痢疾多有發熱、腹痛、腹瀉及果醬樣大便,如將大便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阿米巴滋養體。腸套疊是腹腔內一段腸管套入鄰近的另一段腸管的腸腔內,造成急性腸梗阻,多見於幼兒,腹痛發生突然、劇烈。

因此對於出現果醬樣大便,尤其是劇烈腹痛的小孩,必須急診就醫。

(5)粘液膿血便:

提示急性、慢性痢疾,結腸或直腸癌等。單純粘液便見於結腸過敏或慢性結腸炎。

(6)水樣便:

見於急性腸炎、食物中毒等。水樣便的腹瀉很容易造成病人脫水,因此必須及時補液治療。

(7)淘米泔水樣大便:

常提示霍亂、副霍亂。這是一種急性烈性腸道傳染病,常伴有急性吐瀉,迅速使人脫水,危及生命,應盡快就醫。並注意隔離,處理好患者大便和嘔吐物,以免傳染他人。

(8)洗肉水樣大便:

常見於嗜鹽菌食物中毒,多由於吃了未煮熟的海產品、醃漬品感染。患者多同時伴有嚴重的上腹部絞痛。發病後及時就醫,給予抗生素和補液治療。

(9)其它:

蛋花湯樣大便常見於嬰幼兒腹瀉。稀粥樣便見於服用緩瀉劑後。大便中含有凝乳塊常見於嬰兒糞便,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飲食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