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教學方法選擇的藝術 第二章選擇教學方法的標準
(一)依據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反映了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是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它對確定教學計劃、使用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等都有指導意義。教師隻有深入理解各項教學原則,掌握教學原則的體係,有機地結合教學活動,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二)依據教學目標
各門學科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但教學任務都是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對選擇教學方法僅具有方向意義而無直接意義。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應是教學目標、學期的目標、單元的目標、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將學科教學的一般性任務具體化了,便於操作和檢測。不同的教學目標,就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依據教學內容
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就是依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學科的性質不同,所要求的教學方法也就不同。比如說,同樣是傳授新知識,數學課一般用講解法,而語文課一般用講讀法。即使是同一學科,由於教材的特點不同,所用的方法也有差別。比如語文課講記敘文和科學性的說明文的方法就不能用同一種方法。記敘文一般采用講讀法,而說明文在講讀過程中就要結合講解或演示,才能使學生理解課文中反映的科學知識。
(四)依據學科特點
在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依存關係中,教學內容起著基本的、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方法乃是內容的運動形式。某些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學科特點,例如,小學數學中的三算結合教學法就是如此。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這門課操作的對象是很抽象的數字和圖形。要有比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學好。但是,小學生處在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方式的具體形象性構成了一對矛盾。因此,教師在考慮選擇教學方法時,一定要顧及到這一點。現在,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教師不能正確處理這一對矛盾,是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選擇,一定要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靈活性、邏輯性、深刻性和獨立性等思維品質的發展。
(五)依據學生特征
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心理是不相同的,采用的教法也不相同。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占優勢,對於他們就要較多地運用演示直觀手段;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學中就可以較多地運用語言描述,運用講解法或談話法進行教學。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作用也不同。即使教同一年級,不同班所采用的教法也是不同的。
(六)依據教師特點
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受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個性特點影響的。一般而言,教師常常使用那些自己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新教師寧肯多用講授法,而不輕易使用談話法,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性格活潑的教師,可以采取遊戲的教學方法。擅長使用教具的教師,可以多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方法,等等。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方法隻是一種工具,教師在實踐中總是以自己獨有的特性去影響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師本身的特性可以著重運用某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