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章備課藝術 第一章備課的意義
(一)備課的含義
備課,是指師生雙方為上好課而做的各種準備,包括教師為教而做的準備和學生為學而做的準備。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不能隻考慮教師的活動而不考慮學生的活動,不能僅僅認為備課隻是教師的事情而與學生無關。因此,我們說備課是師生雙方的準備工作,是師生的共同活動。
這樣定義備課,強調學生也要"備課",是符合現代教學論的基本精神的,體現了現代素質教育對主體精神的張揚。傳統的教學,隻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隻強調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很少注意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隻強調教師的硬性灌輸而不管學生能否消化吸收。所以,傳統的教學隻注重"教師的備課"而忽視"學生的備課"。現代教學,不但重視教師的教而且重視學生的學,不但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但強調教師要教得藝術而且要求學生要學得主動。所以,現代教學把備課看做是師生雙方的工作,是師生共同的活動。不但教師要備課,而且學生也要備課。
"教師備課"就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做的一係列準備工作,諸如鑽研教材、了解學生、準備教具、選擇教法、設計教學進程、設計作業和練習等。
"學生備課"就是學生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效果而進行的一係列準備工作。包括通過複習、預習等方式進行的知識準備,通過調節情緒、情感而進行的精神狀態準備,以及學習用具準備等。
隻有師生雙方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備課才不致流於形式,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光有教師的備課顯然是很不夠的。
(二)備課的地位
首先,從整體上說,備課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是教學係統的子係統,其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活動,不能認為隻有上課才是教學。事實上,備課是比上課還要重要的一種教學活動。沒有準備的上課是盲目的,是沒有把握的,是注定要失敗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之上。
其次,從教學工作的過程來看,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備課--上課--課外作業--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五個環節中的第一個環節,是最基本的環節。沒有"備課"這個基礎環節,這個前提條件,上課乃至其他環節,卻隻能是"空中樓閣"。
第三,從備課與上課的關係來看,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和條件,上課是備課的目的和結果。隻有備課工作紮實、認真,才有上課的高效率和高質量。備課不認真,準備工作不充分,即使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可能把課上砸了。更何況,教材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學生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也處於不斷的深化之中,上課怎能不備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