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菲爾·耐特
菲爾·耐特所推崇的這種貼近青年生活的溝通方法受到了青少年顧客的認同,得到了這些對市場爭奪戰擁有極度權威的裁判員的認可,耐特針對青少年市場所采用的一係列廣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使耐克得到了青少年這個巨大的市場。
一雙舒適而瀟灑的運動鞋,一身休閑的運動裝,在追求健康,崇尚運動的今天,是現代都市人時尚的標誌。運動鞋在這時尚的穿著中,又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對於走在時尚前沿的青年人而言,如果腳蹬一雙色澤鮮豔、式樣奇特的"耐克",心裏甚至會從內心深處油然的產生出一股自豪之情。"耐克"作為國際知名商標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經是名揚海外,特別是在美國、歐洲市場上久負盛名。在運動鞋的王國中,"耐克"這個品牌則更是家喻戶曉的貴族,是王者中的王者。
在今日中國,各種各樣的國際品牌林立,名牌如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耐克"作為名牌中的"高品牌"鞋卻是家喻戶曉。在追求都市"名牌熱"的青年人中,對耐克鞋情有獨鍾的比比皆是。他們意氣風發,足下生輝,隻因腳蹬一雙"耐克"。其實,作為國際知名品牌的"耐克",不僅是在歐美乃至全世界是盡人皆知,就是在離公司萬裏之遙的中國也極負盛名。特別是在讓喬丹這個超級籃球明星有一種飛起來扣籃的感覺後,"耐克"更是揚名四海,年輕人也更加的趨之若鶩了。
"耐克"作為一個品牌已在崇尚時尚,熱愛運動的人們心中成為一件必需品。而耐克公司則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由一家輸入日本運動鞋的小進口商一躍而成為美國頭號的運動鞋製造廠商,這也創造了商業界一大神話。1976年,耐克公司年銷售額僅為2800萬美元,1980年卻已經飆升到5億美元,一舉超過在美國領先多年的阿迪達斯公司。又過了短短的十年,到了1990年,耐克年銷售額高達30億美元,穩坐在美國運動鞋的頭把交椅上,把老對手阿迪達斯遠遠地拋在了後麵。從經營範圍上來看,70年代的耐克公司,經營範圍隻是局限於進口鞋的銷售,沒有自己的產品。到了80年代中葉,不僅僅再是經營進口鞋銷售,而是從設計、製造、到宣傳、銷售都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同時耐克的產品已占據美國運動鞋市場1/2以上。
在過去的兩年中,耐克公司銷售額繼續上升,它超過了品牌鞋業的領頭羊們,如阿迪達斯、彪馬、銳步等,耐克的資產達到了十幾億美元,而且勢頭不減,耐克公司大有雄霸全球之勢。耐克公司也被譽為是"近20年世界新創建的最成功的消費品公司",公司利潤從1985年的1300萬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約4億美元,耐克1994年全球營業額達到近48億美元。其發展速度之快,聲名之響亮令其他同行望塵莫及,創造了美國商業史上的一大奇跡,被商業界人士廣為流傳。
耐克公司究竟如何有如此大的成就,為何能這樣快的發展和壯大起來,這是與耐克公司的經營者菲爾·耐特獨到的經營方式分不開的。他在經營上注重謀略的運用,靈活地把握機遇,在發展中保持長遠的眼光。在他的帶領下,耐克公司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向輝煌。但募然回首,耐特的成功也經曆了一番浴血奮戰,這之間,他運用他天才的智慧,托起了自己事業的頂峰,一路上也不乏灑下點點滴滴的血和淚,但他卻捍衛了一段英雄的神話。
走出沼澤地
在70年代,菲爾·耐特、鮑爾曼等幾個人創辦了耐克公司的前身"藍綬帶公司"。這是一家資產隻有1000美元的小公司,經營狀況一直不太好。直到一年後,日本方麵送來200雙運動鞋,公司才正式開始營業。開創初期的艱難令人難以想象,公司連固定的辦公地點和營業室都沒有,他們銷售產品時,推銷車就是辦公室,住房就是店鋪。再加上沒有雄厚的資金作後盾,為了節省租金,他們把店麵開在垃圾站附近,整天聞著腥臊的惡臭。為了運貨及時,他們能坐在一起吃一頓飯也已經成為了人生當中最大的享受。由於包裝費太高,他們不得不從廢品收購站買來麵目全非的包裝紙來作包裝。飽受著眼前滿目蒼痍的一切,他們內心的辛酸和苦楚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酸甜苦辣一應俱全。但是,他們無怨無悔,為了心中永恒的追求,願意拋開所有的一切。
自從公司創業開始,耐特和鮑爾曼就一直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始終不計報酬,毫無條件地為所有的顧客服務。就這樣,他們堅持著無償服務的宗旨,一切從實際出發,顧客的需求是他們的宗旨,而顧客的滿意就是他們的生命。抱著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他們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從而打出了良好的信譽,進而徹底地挺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困境。
人算不如天算,往往似乎覺得已成為了定局,可總是令人大失所望。信譽剛打出不久,察覺到產品銷路不錯的日商鬼塚虎,居然提出他們必須先彙款,然後才給他們發貨的無理條件。這樣一來,耐特他們的成本無形之中提高好幾倍,一下子拚出來的大好前程頓時化為雲煙,理想和希望頃刻之間成為了空無虛有的肥皂泡。隨之而來的是苦不堪言的壓力、失落和痛苦,但是,耐特和他的每一個公司的成員堅持咬緊牙關,竭盡全力去克服一切困難,一如既往地搞他們的推銷工作。
可後來,鬼塚虎不僅經常不按期交貨,甚至還把次品送往美國,而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銷售,這對於剛起步的耐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本來因為鬼塚虎的條件已經壓得喘不過氣來,可眼前,命運又將他逼上了絕路,此刻要能挺過去簡直是難於上青天。一度,耐特徘徊之後,緊接著就是彷徨。他想過借酒來麻木自己,從而徹底澆滅心中的怨氣,喚回一個脫胎換骨的自我來,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靜下心來,徹底地、全麵地反思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找出合理的應救措施,堅強地去麵對眼前的一切。
有一次,耐特他們又收到一批次品鞋,顧客穿了兩個星期,鞋底鞋幫就開始分道揚鑣。為了維護信譽,耐特隻好無奈地接受這一切,並及時地給顧客退換了產品。因為他們的心裏很清楚,信譽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的生命。如果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堅持這個根本。不僅如此,得寸進尺的日商,又提出分得公司51%的股份的過分要求,否則,就立即停止供貨。看到合作人的種種惡劣手段,果斷而精明的耐特知道這樣下去公司沒有發展前途,於是第一次斷然拒絕了這一非份的要求。精明的耐特並沒有絲毫的沮喪,他憑著自己的設計專利,很快地又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並且就在這年年底公司正式改名為耐克公司。
1976年,耐克的公司年收益大約隻有790萬美元。當時,這個數目比起有幾十億美元收益的阿迪達斯,簡直是九牛一毛。但耐特憑借著他天才的大腦,以及他鍥而不舍的拚搏精神,已經取得了小有成就的輝煌成績,並且,他的事業還在不斷地前進,這無疑給阿迪達斯構成了最強勁的潛在威脅。到了70年代中期,運動鞋市場形勢急劇發生了變化,不少的顧客已經放棄了他們昔日的"伴侶",漸漸地喜歡上了耐克公司舒適的新款運動鞋。這時,阿迪達斯等大公司真正的著了急,他們費盡心機,想把嶄露頭角的耐克公司一舉扼殺在搖籃之中。
商場如戰場,變化如同閃電。可想而知,這其中的激烈競爭和弱肉強食的局麵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時的耐特,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耐特作為公司的領導核心,雖然重擔在肩,但他絲毫沒有畏懼,因為他心裏很清楚,自己肩上扛著的東西如果稍有放鬆,就很可能導致整個公司陷入困境,甚至是破產。所以,他鼓足勇氣,繼續帶領著公司頂住強大的壓力,在逆境中再度崛起,力圖穩中求進,將自己的事業更進一步。
現在的社會裏,對領導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他們首先必須擁有正確的、先進的經營思想,同時還要具有長遠的眼光,更要有時刻以顧客的需求為準則的服務態度和勇於挑戰困難的精神。耐特正是因為兼備了這種先進的思想和敏銳的目光,時刻把握市場的動態,及時地進行分析,找出相應的措施使得他的公司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這個時候,耐特又清楚地看到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將會在運動健身上花更多的時間,而且對運動鞋的要求也當然會水漲船高。同時,人們不僅要求鞋的質量好,而且也很注重舒適美觀。正是在這一正確認識的驅動下,耐特立即從威廉·德爾曼手中購買了專利,馬上大批量地投入生產。並於從70年代中期開始,再度集中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研製和開發這種高品質運動鞋市場。在當時,耐克公司的主要產品是一種價格不菲的跑鞋,但這種產品一上市就有某些人以價格昂貴難覓銷路為由,反對不已。
而耐特則堅持己見,盡可能地力排眾議。因為他已經看準了這種跑鞋的銷售對象,那就是美國的那些中產階級,他們的收入非常的豐厚;而且,他們還把跑步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果能把這些人的眼球吸引過來,那麼會有很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這種顧客在美國人數正成比率地增長著,未來,他們必定構成美國運動鞋消費市場上的主要潮流,因此,他們也一定會成為耐克的主要顧客。由於耐特的準確的預見和及時的決策,並且他們的產品又符合美國運動鞋市場需要;加之造型新穎,設計獨特,耐克公司的跑鞋在美國受到了那些熱衷慢跑的美國人的熱烈歡迎,而且,產品供不應求。
70年代末80年代初,體育運動變成了時髦風尚。雖說並非人人都從事體育運動,但電視屏幕上整天都充斥著鋪天蓋地的廣告,在不停的宣傳式樣新穎的運動鞋,以及介紹不用熨燙、包裝精美的運動服,還有那幾乎天天都有的體育比賽實況轉播,使任何人都無法抵擋體育運動那迷人的魅力,即使那些從來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也為之怦然心動。體育運動中的勝利喜悅,還有那四溢的活力、堅強的意誌力,鼓勵著人人都去穿運動鞋和運動服。於是,人們在運動衣和運動鞋上開始運用起了美國流行的黑人藝術,並使之成為了時髦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