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弗雷德·史密斯(1 / 3)

第八章弗雷德·史密斯

為了抵償公司的債務,弗雷德·史密斯想盡了一切辦法,他賣掉了自己的私人飛機,更為瘋狂的是,為了公司他幾乎把自己送進了監獄,他居然背著兩個姐姐從家庭信托基金中提取本屬於她們的錢。他的兩個姐姐知道後氣的發狂,1975年1月,他受到起訴被送上法庭。在庭審中,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並為自己辯護說:"這是明明白白的事,我當時覺得我代表著史密斯企業公司。我想她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提起聯邦快遞,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現擁有四十億美元資產的公司在其四十餘年的發展道路上,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就。早在一九八四年,該公司的營運額就已突破十億美元,其收入自一九七七年以來已增長了十三倍。該公司的成功直接帶動了快遞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在這一領域,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聯邦快遞公司是美國企業曆史上最大的由風險資本創辦的企業之一,該公司的創始人弗雷德·史密斯的創業曆程也充滿了傳奇色彩。查爾斯·李,聯邦快遞公司最早和最忠誠的支持者對聯邦公司的成功做了更高的評價,他指出:"從當初弱不禁風的小公司,發展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快遞業巨人,聯邦快遞公司向人們充分展示了風險投資的巨大潛力。聯邦快遞公司的成功帶動了風險投資市場的發展,而且使其更具活力,沒有聯邦快遞公司,可能風險投資市場仍然會存在,但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欣欣向榮。聯邦快遞公司的成功,給那些風險投資資本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這其實也間接推動了風險投資市場的繁榮,因為他們覺得有利可圖,願意繼續在這方麵投資,資本源源不斷地彙入使得風險投資市場逐步壯大。"《孟菲斯商報》一篇題為《紫色之光照耀大地》的文章指出:"聯邦快遞公司的故事,就是充滿了理想、衝動、資本及冒險的企業成長的故事。"

在美國企業的發展史上,聯邦快遞公司是幾個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被譽為"美國100家工作條件最佳的公司"之一。是企業開拓進取、敢於創新精神的代表。聯邦快遞公司被《鄧氏商業月刊》評為"1981年管理最佳的5家公司"之一。1979年12月的《幸福》雜誌又將聯邦快遞公司列入"70年代最成功的十大企業"。1990年,該公司終於靠自己紮紮實實地工作獲得了廣泛的尊重,在極負盛名的"馬爾科姆·鮑得裏奇獎"評選中,聯邦快遞公司技壓群芳,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獲得這項大獎的服務性企業。

聯邦公司的成功,離不開總裁弗雷德·史密斯的豐富閱曆和果敢決斷。他首創的隔夜快遞服務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企業革命,它改變了世人頭腦中對於做生意的傳統觀念。在他的理念裏,企業的活動完全不會受地域的限製,隔夜快遞服務可以使企業在任何地方辦公而不用考慮是否緊鄰市中心,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建在較偏僻的地帶甚至無需在廠區內興建專門的庫房。對於企業來說,即可以省去一大筆資金在廠區建設上,又無須大費周折往返各地。

在聯邦快遞服務走向成功之前,美國的多數包裹還是先交到郵局,一般用卡車運輸,即使用航空郵寄也難以保證時間,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社會,這種效率意味著商業上的失敗。選擇快遞服務逐漸被眾多企業所接受,後來,聯邦快遞公司成立,快捷有效、業務範圍廣泛、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特點逐漸深入人心,在弗雷德·史密斯向全世界許諾包裹郵件"絕對肯定地隔夜送達"之後,那些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更加樂此不疲地向這方麵投資,從而使經濟全球化迅速加快,這些新的全球性變化和企業經營機會已經改變了工商企業界,而且必將對整個世界經濟的走向產生影響。弗雷德·史密斯以其超凡的個人魅力成為這些全球性變化的關鍵因素,被譽為"隔夜快遞業之父"的他也因此而受到人們的稱讚。作為企業家他的想象力豐富、目光敏銳、膽識過人,已經成為眾多胸懷廣誌的人學習的對象。

出師不利

弗雷德·史密斯出身於運輸業世家,天生伶俐,勤學善問的他,從小就接觸到了許多飛行業的知識,耳濡目染,他逐漸愛上了這個行業。

1962年,當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耶魯大學後,他對飛行方麵的興趣依然如故,為進一步深入地研究飛行技術,年富力強的史密斯很快便參加了耶魯大學飛行俱樂部。

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當時眾多專家都紛紛預測,美國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將靠電腦、微處理機及電子裝備來維係,而這些裝備的維修則要靠量少價昂的組件和零件及時供應,而有關信件、包裹、存貨清單也需要在盡快的時間內獲得,加之美國地域廣闊,造成人員和產品逐漸分散。新的問題就這樣接踵而來,如何迅速、安全、可靠地傳遞各種信息和貨物,尤其是某些時間性很強的高技術產品成了企業棘手的問題。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就看誰能抓住他,善於抓住機遇的人終將獲得成功。

史密斯憑著一種天生的洞察力和作為企業家的遠見卓識預見到了這一點。他想,如果能建立一個能夠保證快速、可靠地傳送貨物的公司,那發展的空間不是很大嗎?於是,他開始計劃自己的未來,並更加刻苦的鑽研,為今後在這方麵大展宏圖打下基礎。當他人由於投資的高度風險性或資金匱乏等種種原因而對這一新興行業裹足不前時,從小就對飛行運輸情有獨鍾的史密斯開始對當時的情況以及飛行運輸業的發展前景精心觀察,收獲頗豐,他敏銳地察覺到快遞業將是一個商機無限,前景廣闊的行業,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他特地就這一問題寫了一篇論文。但當時他的這種觀點並沒有得到廣泛關注,這篇論文也沒有受到充分的重視。可天生倔強的他沒有氣餒,他相信自己的判斷,並一邊更加認真學習,一邊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1966年,弗雷德·史密斯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的他來到了越南,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員,並在那裏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危險。在越南的經曆使史密斯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勇於麵對危險和挑戰。商場如戰場,或許在戰場上的經曆,使他逐漸具備了縱覽全局的氣魄和不畏艱險的精神。

1969年,在經曆了生與死的考驗後,史密斯回到美國。此時的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在大學時代的追求,他準備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初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相信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要成功就必須紮紮實實做好每一步,絲毫不能鬆懈。經反複推敲,他決定買下了以小石城為基地的阿肯色州飛機銷售公司的主要股份,可幹這一行並不容易,當時,聯邦政府的規章製度對於這一行業進行了諸多限製,因而為其發展造成障礙。而在創業初期,由於公司規模較小,無法和那些擁有雄厚資本,基礎牢固的大航空公司競爭,因此開始的時候,史密斯和他的公司舉步維艱。但他以軍人的姿態麵對這一切,堅強地維持著這個公司,為了這個公司,史密斯整天忙裏忙外,沒有真正的休息日。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波折之後,原來那個主要維修噴氣式飛機,銷售額僅100萬美元的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同時購買和銷售舊噴氣機,銷售額900萬美元,利潤達25萬美元的交易所。這樣的小成就對他是必需的,他從中積累了經驗,打好了基礎。但這顯然不是他的最終目標,誌向高遠的他又開始向更高的領域邁進。弗雷德·史密斯經過反複思考了很長時間,想好了下一步,但他並不能輕舉妄動,因為投資於快遞業在當時看來要冒很大的風險,成功則矣,失敗了則永無出頭之日。但他早已躍躍欲試,那顆蠢蠢欲動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他,更何況,已經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又怎能半途而廢呢?冒著極大的風險,他將850萬美元財產全部投入到聯邦快遞公司,然而這僅是杯水車薪,難以為繼。為了籌到巨額資金,他終日奔走相告,華爾街的大銀行家,大投資商他幾乎都見過,最初他並未受到重視,也經常被拒之門外,但他急流勇進,一次次的登門拜訪,不厭其煩地分析形勢,擺明利害。當時的他多麼希望別人的支持啊!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的執著終於感動了一些企業家。9600萬美元,這是他最後籌到的資金,創下了美國企業界有史以來單項投資的最高記錄。

弗雷德·史密斯如此大膽的舉動引來了各方爭論,對他來說那850萬財產就是他的全部,如果失敗則一無所有。一本名為《贏得創新遊戲》的書曾作評論:"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弗雷德·史密斯瘋了,他們認為隔夜快遞是不會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因為政府肯定要進行幹預,大的航運公司尚且不敢以身試法,更何況一個剛剛起步的公司呢?"

開辦隔夜快遞公司除了要有膽識,也確實需要雄厚的資金和廣闊的市場。同時又要擁有先進的運送貨物的飛機。這些條件對於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航空公司、貨運公司或者美國郵政管理局來說是不成問題的。這期間,也曾有一些大公司嚐試過貨運,但都沒有從一而終。像聯合航空公司貨運部先後賠掉了近2000萬美元,最終他們不得不放棄了貨運而轉向能夠賺錢的客運業。如此一來,誰也不願意冒著利潤率有可能受到嚴重影響的危險拿自己的公司開玩笑。聯合包裹運輸公司、埃默裏貨運公司、飛虎運輸公司這些赫赫有名的大型貨運公司,都因為懼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而對這個新的市場望而卻步。對他們來說,開創隔夜服務是瘋子的舉動,不會有什麼發展,但弗雷德·史密斯不怕,他寧願自己是這樣的瘋子,也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路就自己闖,誰也不是天生的勝利者。弗雷德·史密斯從此傾力打造自己的夢想,挫折坎坷,從沒讓他折服過。

苦盡甘來,1971年6月1日,聯邦快遞公司終於在小石城原有的基地成立了,弗雷德·史密斯任總裁。公司成立伊始,史密斯就以民用航空委員會對全國性空運業的規定為基準,首批購進了33架"德索·福肯"公司的雙發動機現役噴氣式飛機,這種飛機經濟實惠,對剛剛起步的航運公司非常適合。學生時代的願望實現了,一切運轉的都很正常,但史密斯並沒有因此而自滿,他很清楚競爭的殘酷性,要想真正立於不敗之地,必須真刀真槍地幹!

公司正式成立以後,首先要做的是提高知名度,拓寬市場,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取得開門紅。於是他積極努力地爭取第一個大客戶,尋求與美國聯邦儲備係統簽訂服務合約。為了這第一筆業務,弗雷德·史密斯煞費苦心,通宵達旦的思考研究,在紐約與華盛頓之間,他不知跑了多少個來回,苦口婆心的向自己的客戶解釋。他堅信自己的舉動會贏得最終的收獲,他也必須有所收獲,因為那時的聯邦快遞十分弱小,急需這樣的業務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為了進一步充實實力,弗雷德·史密斯個人投資35萬美元,並有家庭信托基金的一筆36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做了擔保,把購得的客機改裝成貨機以適用於運送包裹。他信奉聖哲柏拉圖的話:"如果善用財富,則會為人類帶來無窮的福音。"弗雷德·史密斯從一開始就預見到將來的成功,他認為如此快捷方便的服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聯邦儲備係統和當時其他公司一樣都麵臨著人員和設備嚴重分散的問題,隔夜快遞對他們來說是雪中送炭。在與聯邦儲備係統進行談判的同時,信心十足的弗雷德·史密斯就已經向泛美航空公司購買了兩架裝有渦輪風扇發動機的達索爾特鷹式飛機。

正當"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之際,聯邦儲備係統拒絕接受"隔夜快遞"服務的消息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弗雷德·史密斯的頭上。幾乎注入了全部心血的他心裏閃過了一絲絕望,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其實這是多年來效率低下的經營機製造成的。長期以來,聯邦儲備銀行係統內部,各地區的銀行靠多年的苦心經營才形成了各自的勢力範圍,每個勢力範圍都有他們的一批擁護者,這批擁護者在啟用隔夜服務之後都會變得多餘,這無異於搶了他們的飯碗。雖然用飛機連夜快遞銀行票據可以為係統節省時間與金錢,解決了眾多難題,但卻解決不了這些人的生計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負責人隻有選擇放棄。用飛機為聯邦儲備係統快遞票據的計劃徹底擱淺了,苦心經營的公司和機庫裏那兩架剛剛購入的飛機一樣寸步難行,弗雷德·史密斯首戰即宣告失利。